十一月的肖邦,美美的乔治·桑——电影《一曲难忘》影评

《一曲难忘》是1945年上映的一部美国电影,讲述了音乐家肖邦

的生平。

钢琴神童肖邦出生在当时正被沙俄侵犯的波兰,孩提时代就被其音乐老师埃尔斯纳断定为音乐奇才,而老师不断鼓励他去巴黎发展。

长大后肖邦积极投身波兰的革命运动,失败后和老师逃亡巴黎。其间结识了同时代的青年钢琴家李斯特,后来在女作家乔治•桑的大力帮助下,肖邦开始扬名巴黎。

乔治•桑给了他最初的掌声和热烈的恋情,带着他隐居在静谧的乡间,后来又把他安顿在自己的岛上别墅中让他静心创作。在这里,一首又一首的华尔兹,小夜曲的曲谱寄到了浪漫的巴黎。

但就在这时,肖邦的祖国波兰在敌人的侵略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他的老师、亲人、乡亲们也都要拉他加入。不过乔治•桑断定肖邦是世间少有的音乐天才,而且现在他早已病怏怏的,再投入爱国战斗,无异于慢性自杀,因此竭力劝阻他。

肖邦的老师和早年的恋人一再激励他,几经矛盾下,肖邦离开了乔治•桑,到柏林,罗马,维也纳,斯德哥尔摩……一个又一个城市去巡回演出,以所得钱款支援爱国者。结果很快病情加重,终于在巴黎的一次演出中摔倒了。

临终前,肖邦想见乔治•桑最后一面,托人请她,可是她厉声拒绝:这下你们满意了吧!世上还有什么东西能弥补他的伟大的生命吗?世界上永久失去了一个天才!

十一月的肖邦,灵魂一路向北漂移,肉体再也弹不出自己的《夜曲》,再也弹不出钢琴里的浪漫,再也见不到麦芽糖一般的乔治·桑。

按一般的欣赏习惯,可能很多观众会认为这部电影主要是歌颂肖邦的爱国主义精神,而把乔治•桑当成自私又可鄙的批判对象。其实,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

当自己的民族遭受危难时当然要挺身而出,当然要进行无畏的抗争,为了个人的私利不顾祖国甚至不惜出卖民族利益的无耻之徒当然要受到永久的唾弃,这些都是没有异议的。歌颂肖邦的爱国热忱也是丝毫没有异议的。

但另一方面,电影艺术家对肖邦因为连日演奏而丧生的结果更感到痛心惋惜,因此,他们又公允的表达了乔治•桑的理由——

“你的天赋是创造音乐,供那些不如你的人去演奏。利用你的天赋,否则你会迷失方向,并且失去一切。对你的天赋就是要自私,留在这儿,写你的音乐!”

我想,看过电影的都会对肖邦的死抱有深深的怜悯和惋惜,这也是没有异议的。

这部电影其实表达了历史上一切真正的天才都会遇到的困境:一方面要消耗于现实中的斗争,不然自己何以在世间立足?另一方面,天才也要展现自己独特的价值,展现自己远远高于普通大众的才情。

天才只是个人,没有和声。天才一意孤行,不接受众人眼光。天才心在九天,不在世情……

对于天才们来说,像肖邦这样遇到国家民族灾难的毕竟是少数,更多的还是面对平稳的世间生活。但寻常岁序、庸常年月也会照样面临很多选择,而且很多时候都是两难的选择。

这样做难,那样做也难,究竟怎么选择?电影艺术家把他的困惑诚恳地交给了观众,观众也在两难的未知选择中思索、徘徊、叹息……


附注一:本部电影虽说讲的是肖邦生平,但假如把它看成传记电影似也不妥,因为此片虚构成分居多,很多情节和史实相去甚远。但电影毕竟是艺术,怎么写这是电影艺术家的权利。

附注二:电影剧照来一打。不得不说,电影里的乔治·桑很美。

十一月的肖邦,美美的乔治·桑——电影《一曲难忘》影评

肖邦和乔治·桑

十一月的肖邦,美美的乔治·桑——电影《一曲难忘》影评

美美的乔治·桑

十一月的肖邦,美美的乔治·桑——电影《一曲难忘》影评

肖邦和老师埃尔斯纳

十一月的肖邦,美美的乔治·桑——电影《一曲难忘》影评

肖邦和乔治·桑

十一月的肖邦,美美的乔治·桑——电影《一曲难忘》影评

肖邦

十一月的肖邦,美美的乔治·桑——电影《一曲难忘》影评

肖邦和李斯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