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这首诗充满哲学的光辉:阳光总在风雨后,让人暖暖的


视界辣么大

2018-06-1316:36

人生有伤,有痛,有甜更有苦。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它使人思索,使人坚强,使人更懂珍惜。如果一个人没有品过苦,就难以知道甜的滋味。勇敢的面对苦难,乐观的克服苦难,也是一种修行。没有永恒的夜晚,没有永恒的冬天,苦难终会过去,而阳光总在风雨后!

刘禹锡这首诗充满哲学的光辉:阳光总在风雨后,让人暖暖的

无论何种艰难坎坷,我仍会高唱刘禹锡那首诗歌:“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代: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刘禹锡这首诗充满哲学的光辉:阳光总在风雨后,让人暖暖的

唐敬宗宝历二年,也就是公元826年,十里扬州城,依然是歌舞场,欢宵地,尚未识得干戈。二十四桥笼罩在溶溶的月色中,扬州城里的人在酿着花香酒香的春风里陶醉。在这样的春天的夜里,有一个男人,静静的伫立在桥边,似乎要站成桥边的一株红药;一袭风霜,满面尘灰,依然遮不住他眼角眉梢的英气豪气与书卷气。没有人知道此刻他的心中正奔涌着千层巨浪,他的人在历史与现实中辗转。

刘禹锡这首诗充满哲学的光辉:阳光总在风雨后,让人暖暖的

这个人,名叫刘禹锡,字梦得,刚刚被罢了和州刺史转回洛阳,被罢被贬,已经不再让他的心里有任何波澜,可是意想不到的是在这扬州城里遇到了多年未见的老友白居易。他乡遇故知,怎不让他激动?人生几十年如白驹过隙,宦海生涯,如风吹草蓬,身不由己,不知今日相遇,再见又是何时?自然要与老友把酒问盏,畅叙别情。酒酣耳热之际,老友感慨万千,挥笔写下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刘禹锡这首诗充满哲学的光辉:阳光总在风雨后,让人暖暖的

乐天是在为他鸣不平啊。他感激老友的理解与同情,但是,他是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刘禹锡。他淡淡一笑,挥笔写下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他不知道,他的这首诗,在他身后一千多年里,温暖了无数人。当政治家的抱负无处施展,当文人蒙受不白之冤,当贫民百姓在生死线上挣扎时,人们总爱吟诵者首诗,尤其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如同残酷的冬日里一抹斜照,虽不热烈但却让人相信,明天一定是艳阳天。

刘禹锡这首诗充满哲学的光辉:阳光总在风雨后,让人暖暖的

风冷了,似乎是从远古袭来的凉意,让他缩了缩脖子。桥下,是在冷波中荡漾的一轮圆月。

人生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