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之後,百度說「歡迎回來」,但Google還有機會嗎?

八年之後,百度說“歡迎回來”,但Google還有機會嗎?

今天,Google重返中國的消息又有新進展:繼人民日報通過Twitter發聲“歡迎Google重返中國大陸,但必須遵守中國法律。所有在中國的外國互聯網公司,都應尊重中國的互聯網管理”之後,百度CEO李彥宏則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自信表態:“中國的科技公司今天有足夠的能力和信心,在與國際企業的良性競爭中變得更強,共享全球化紅利。如果Google決定回到中國,我們非常有信心再PK一次,再贏一次。”

八年之後,百度說“歡迎回來”,但Google還有機會嗎?

Google迴歸的消息幾乎成了“月經貼”,時不時就要傳一陣,漸漸成了“狼來了”的故事。而闊別八年之後,中國官方媒體和最大的競爭對手百度都正式表態歡迎Google迴歸,似乎這次終於謠言成真。而中國的互聯網格局卻早已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現在的Google真的還有機會嗎?

人民日報在Facebook平臺上發表的文章Stability prerequisite for China’s internet opening up(《穩定是中國互聯網開放的前提》)點出了問題的核心:Google八年前沒能理解中國市場,2010年選擇退出是一個“巨大的錯誤,讓該公司錯過了中國大陸互聯網發展的黃金機會”,在Google缺席的8年裡,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數量翻了一倍多。

當年有人問李彥宏如何看待Google時,他就說:“Google做的很不錯,這從某種意義上說對百度是好事,如果這個市場上連競爭都沒有,那麼這個市場可以說根本沒有前途了,有競爭反而會推動大家的技術都不斷前進。”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百度於2002年就以“閃電計劃”打贏Google,拿下75%的市場份額,而Google2010年退出中國時,其市場份額已跌至20%。

2018年7月,百度國內搜索市場份額佔比為73.84%,排名第一,其後神馬搜索市場份額佔比為15.00%;360搜索市場份額佔比為4.13%;搜狗搜索市場份額佔比為3.89%;而Google在國內市場的份額為1.69%。

如今互聯網走過PC時代、移動互聯網時代,進入AI時代,Google的迴歸早已無法帶來中國搜索引擎市場格局的改變,而李彥宏看重的是在AI領域與Google同臺競技,在與競爭對手的纏鬥中壯大自己的實力。

在AI領域,雖然Google借道微信小程序“猜畫小歌”刷了一波存在感,但百度由於長期植根中國市場,早已摸索出一套越來越成熟的路徑,從無到有搭建起一套屬於中國的行業生態。通過Apollo、DuerOs等開放平臺,百度在中國拉動了一批對人工智能充滿熱情的各行各業開發者、廠商,商業化落地進展迅速——這一切都大大提升了中國AI在全球市場的影響力,作為推動者的百度則成為外媒口中中國AI的“關鍵先生”。

百度不僅在技術層面給行業帶來了巨大的紅利,還對中國AI發展的政策制定和推廣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以無人駕駛領域為例,2016年,百度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在兩會提案中呼籲加快制定和完善無人駕駛汽車相關政策法規,為無人駕駛汽車的研發、測試和商業化應用提供製度保障。2017年9月,工信部裝備工業司前期組織起草了《智能網聯汽車公共道路適應性驗證管理規範(試行)》初稿(以下簡稱“管理規範”),北京智能車聯產業創新中心主導建設的“國家智能汽車與智慧交通(京冀)示範區”也宣佈正式啟動全球第一條智能網聯汽車潮汐試驗開放道路服務區域。相關法規的落地和測試區的建立,與百度推動和建言不無關係,政策的利好和與地方政府的積極合作,也大大助推了百度無人車在各省市的路測、量產乃至商業化運營——在被稱為“千年大計”的雄安新區,百度Apollo承擔了參與建設智能交通的重任。

曾被視為Google進軍中國排頭兵的Google AI中國中心,卻傳出了李飛飛離職的消息。背後的原因竟然傳聞是李飛飛被發現與部分Google高管,忽略了AI領域的倫理道德。曾以“不作惡”口號大量圈粉的Google,進入AI時代,卻因為參與美國軍方AI武器製造項目離心離德,遭到員工和媒體的大量批評。

八年後,中國市場早已不是當年的蠻荒之地,而Google也不是用戶心目中那個不作惡的“白月光”。李彥宏說“如果現在Google回來,我們正好可以真刀真槍地再PK一次,再贏一次。”但對Google來說,迴歸中國計劃提前洩露,一面是員工和媒體的猜疑和調侃,一面是昔日競爭對手的摩拳擦掌,不知Google是否真的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