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有什麼功效?應該如何食用

在《神農本草經》中天麻又名“鬼督郵”。李時珍釋曰:“鬼督郵以功為名。”督郵,原為漢置官名,為郡守佐吏,專掌督察糾舉所領縣的違法之事。李時珍稱鬼督郵“專主鬼病,猶司鬼之督郵也。”古時候,幾乎所有的神經和精神疾病,如現代醫學所稱的癲癇、精神分裂症、憂鬱症、神經衰弱等,都被認為與鬼有關,統稱為“鬼病”。天麻功能平肝息風止痙,用手頭痛眩暈、小兒驚風、癲癇抽搐等,《本草綱目》稱其主“殺鬼精物,蠱毒惡氣”,所以有“鬼督郵”之名。

天麻有什麼功效?應該如何食用

藥用天麻

天麻為治眩暈的要藥,其功用主要為平肝息風。用治肝陽上亢的眩暈,可與鉤藤、石決明等配伍,如有名的治風劑天麻鉤藤飲。方中天麻、鉤藤平肝熄風,為君藥。石決明鹹寒質重,功能平肝潛陽,並能明目,與君藥合用,加強平肝熄風之力;川牛膝引血下行,並能活血利水,共為臣藥。杜仲、寄生補益肝腎以治本;梔子、黃芩清肝降火;益母草合川牛膝活血利水,有利於平降肝陽;夜交藤、朱茯神寧心安神,均為佐藥。如風痰為患引起之眩暈,又可以半夏、白朮、茯苓等配伍同用。

天麻雖無清熱之功,但具有良好的息肝風、定驚搐的作用,為治療肝風內動的要藥。對高熱動風、驚癇抽搐、角弓反張等症,常與鉤藤、全蠍等配伍同用。

古方中有天麻治肝虛頭痛風溼痺痛等症的記載,如配川芎等以治頭痛,配全蠍、乳香等以治痺痛等。此外,對於肢體麻木、手足不遂,常配當歸、牛膝等,則為臨床所常用。

天麻《雷公炮炙論》

【來源】為木蘭科植物天麻的塊莖。主產於雲南、四川、貴州等地。通常在立冬後至次年清明前採挖,炮製,低溫乾燥。

【異名】水洋芋、明天麻、赤箭。

【性味】其性平,味甘。

【歸經】歸肝經。

【功能與主治】息風止痙,平抑肝陽,祛風通絡。主治眩暈頭痛、癲癇抽搐、小兒驚風、破傷風、肢體麻木、手足不遂、風溼痺痛等。

【成分】含天麻苷、天麻素、有機酸、天麻多糖、香莢蘭醇、黏液質、氨基酸、微量元素等。

【適用人群】現代研究證實,本品具有抑制或縮短癲癇發作時間、降血壓、鎮痛、抗感染等作用。臨床上主要用於治療輕型破傷風、眩暈、神經衰弱、面肌痙攣、高脂血症等疾病。

【注意事項】偶有過敏性反應及中毒發生。

【用法用量】煎服,3 ~ 9 克。天麻有“定風神藥”之譽,善治風動之證。在藥膳、保健食品製作時,可選用燉、蒸、煮等烹製方法。

食膳與實際應用

雖然也是一種知名且常被用到的中藥,但是和一般的中藥不同,天麻的售價要貴得多。因此建議,如非病情調養需要服用藥膳,平時就不要因一味追求“補”,而懷著越貴越好的想法去購買天麻了。

但如果有調養需要,那麼天麻藥膳的效果就可以說是相當不錯了。如清肝明目的藥膳且藥膳天麻魚唇;具有息風鎮驚、養血鎮靜作用的息風藥膳天麻魚頭。且藥膳中用的比較名貴的藥材及無不良氣味的色鮮、形美的藥材,一般會採用藥食同上席的製法,如天麻魚頭、蟲草鴨子等,就是藥物和食物始終在一起的。採用這種製法,對藥物和食物的味與形、清潔衛生都有嚴格要求,要做到重要的四點——投料準確、清潔衛生、工藝考究、上席前整形調味。因此天麻藥膳的形色味大多都有保證。

天麻食療

高血壓病

陰陽兩虛

【臨床表現】

頭暈眼花,耳鳴,腰痠軟無力,心悸氣短,肢冷麻木,腹脹腹瀉,陽痿早洩,舌質淡紅,無苔或少苔,脈結代尺弱。多見於高血壓病Ⅲ期。

【食療藥膳】

天麻黃精豬腦羹:豬腦 1 個,黃精、天麻各 10 克。將豬腦、黃精、天麻同放入鍋內,加水適量,以文火煮燉 1 小時成稠羹湯。

痛風

腎虛絡阻

【臨床表現】

腰膝痠軟,關節疼痛有定處,皮下結節,神疲乏力,頭昏耳鳴,健忘,舌淡苔白微膩,脈沉弱或細而無力。

【食療藥膳】

天麻杜仲粉:天麻 150 克,杜仲 150 克。將天麻、杜仲烘乾研末,備用。

腦梗死

肝陽暴亢,風火上擾

【臨床表現】

半身不遂,口舌斜,舌強語謇或不語,偏身麻木,頭痛,面紅目赤,口苦咽乾,心煩易怒,尿赤便幹,舌質紅或絳紅,舌苔薄黃,脈弦有力。

【食療藥膳】

天麻魚頭:鮮鯉魚 1 尾(約 1500 克),天麻 50 克,川芎 20 克,茯苓 10 克,蔥、姜、水豆粉、清湯、白糖、食鹽、味精、胡椒麵、香油適量。將鮮鯉魚去鱗、鰓和內臟,洗淨。將川芎、茯苓切成片,用第二次米泔水泡,再將天麻放入泡過川芎、茯苓的米泔水中浸泡 4 ~ 6 小時,撈出天麻置米飯上蒸透,切成片待用。將天麻片放入魚頭和魚腹中,置盆內,然後放入蔥、生薑,加入適當清水後,上籠蒸約 30 分鐘,將魚蒸好後,揀去蔥和生薑。另用水豆粉、清湯、白糖、食鹽、味精、胡椒麵、香油燒開勾芡,澆在天麻魚頭上即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