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育角度谈谈“男女平等”

人类社会历史上,人权的概念从被提出至今已经有了200多年历史。我国受儒家思想的限制,直到19世纪末期才开始普及妇女教育。20世纪初期,妇女的权益被国家机构正式承认,新中国成立以来,毛主席提出“妇女能抵半边天”的先进思想,极大地推动了妇女解放运动。但是在生育问题上,能不能真正做到“男女平等”呢?

从生育角度谈谈“男女平等”

近年来,国家统计局对生育女性年龄阶段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妇女初次生育的年龄显著推迟,高龄产妇人数逐渐增多。其原因多种多样,社会因素(经济转型、社会分化导致的阶级差别以及女性经济地位的变化)占主要因素,此外有效避孕措施普及应用,也生育年龄推迟成为全球趋势。

在热播剧《夫妻那些事》中,正处于事业高峰的女主角(35岁左右)有着这样一段对白:“现在40岁以上生孩子的女性很多,所以目前我想好好拼事业,暂不考虑生育问题。”现实生活中,常有50+、60+岁的男性生儿育女,女性是否也可在生育问题上如此“任性”呢?

一、 女性生殖系统的生理变化

女性的生育力储备从出生开始呈现快速消耗的过程。在女性育龄期,规律的月经周期中,卵泡数量更以每个月1000个左右的速度下降,37岁以后卵泡数目下降加快。总体来说,正常女性一生中只有约400~500个始基卵泡能够发育成熟并排卵。

女性的生育力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下降,35岁后下降趋势更明显,而超过40岁更是如跳水般直线下降。年龄的增长不仅仅使卵母细胞数量减少,其质量下降才是关键,主要表现为细胞内线粒体的数量及功能异常,非整倍体增加及表观遗传学的改变,怀孕后导致胚胎染色体异常、停止发育以及妊娠并发症的增加。

从生育角度谈谈“男女平等”

二、 年龄VS生育期体内环境

随着年龄的增加,新的不利于生育的致病因素逐渐产生,如女性常见的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输卵管炎症和子宫内膜病变等,以及俗称“老年病”的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脂血症等等。这些慢性病均会引起妊娠期并发症以及早产儿、体重异常新生儿、死胎、死产等不良后果,极大地影响了母儿健康。

三、 认识最佳生育年龄

目前的研究认为,女性年龄与卵巢储备、体内环境等有密切关系,女性年龄是反应生育能力的最佳指标,最佳生育年龄在25~30岁左右。因为个体之间的差异,实际年龄和卵巢的生理年龄并不总是对等的,因此即使是年轻的女性,在备孕和准备试孕时期,出现卵巢功能减退征象,或是伴有家族性的绝经期提前,等到30多岁想生育时,不孕就发生了。

因为女性的社会权益得到尊重,女性的婚育权也得到彰显,不可能再像旧时那样把女性视为生育的工具,妇女可以选择有效避孕措施,决定自己的生育。使得一部分女性延误了生育年龄,也有一些适龄女性找不到合适的配偶而无法生育。

四、 高龄女性的备孕建议

生儿育女是女性的能力而不是必要责任,因此为了不错过“最佳生育年龄”而“闪婚”、“闪孕”实在没有必有。对于一些没有在“合适的年龄遇到对的人”的高龄、有生育要求的女性,美国生殖年会的专家共识明确指出:对有生育要求的女性进行医疗咨询,使其重视对年龄、生殖能力影响的重视程度;对于年龄大于35岁的女性,积极试孕超过6个月未孕,应接受专业医师的卵巢功能的评估,如有必要,应积极助孕。

结语

从生育角度谈谈“男女平等”

看了以上内容,很多女性会觉得灰心丧气,认为“女人难做”,在生育年龄这一项上,就输给了男性,限制了自身的发展和人生计划。其实不妨换一个角度去想:女性妊娠期要承受很多生理上的改变和负担,最佳的生育年龄其实是大自然对女性的保护,让女性在年轻、身体情况好的状态下孕育新生命,这对下一代的抚育也有积极作用。

科学的数据显示,女性的生育节点是40岁,而男性的生育节点是50岁。希望大家掌握“生育年龄”,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人生规划,真正做到“女性独立、男女平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