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稱爲「小莫斯科」的粵東小城,城中有紅場,山中麻竹還能救命

原本以為一定要去莫斯科才能見到紅場

殊不知

粵東的海豐縣

早在1926年就被稱為“小莫斯科”

曾被稱為“小莫斯科”的粵東小城,城中有紅場,山中麻竹還能救命

而海豐城中

也有一個名副其實的

紅彤彤、閃亮亮的紅場

海豐紅場舊址是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927年海豐全縣工農兵代表大會就在此召開,成立了中國第一個工農紅色政權——海豐蘇維埃政府,是當時以彭湃為首的共產黨人領導海陸豐人民革命活動的場所。

曾被稱為“小莫斯科”的粵東小城,城中有紅場,山中麻竹還能救命

今年的8月1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1週年。

在中新社廣東分社組織下,革命先驅彭湃的孫女彭伊娜、古大存之子古延賢伉儷、張英之子張保成、伍晉南女兒伍依麗等多名紅色兒女率團來到彭湃烈士的故鄉、全國13塊革命根據地之一的廣東汕尾市海豐縣,啟動了“揚八一軍旗,尋紅色印記”活動,重走粵東紅色革命老區。

碧桂園廣清公司黨委組織的黨員代表

也一同參加了學習考察

曾被稱為“小莫斯科”的粵東小城,城中有紅場,山中麻竹還能救命

走進紅場

首先映入眼簾的

是革命烈士彭湃高大的雕像

雕像下一群前來瞻仰先烈的年輕人

正準備合影留念

曾被稱為“小莫斯科”的粵東小城,城中有紅場,山中麻竹還能救命

紅場中

一組組雕像

生動再現了紅軍會師的革命場景

曾被稱為“小莫斯科”的粵東小城,城中有紅場,山中麻竹還能救命

圍牆上,鑲嵌著

一幅幅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題字

勉勵後人學習彭湃烈士的革命精神

曾被稱為“小莫斯科”的粵東小城,城中有紅場,山中麻竹還能救命

曾被稱為“小莫斯科”的粵東小城,城中有紅場,山中麻竹還能救命

在彭湃烈士故居

彭伊娜向現場參觀的民眾講述革命家史

述說祖父那一代人的革命情懷

曾被稱為“小莫斯科”的粵東小城,城中有紅場,山中麻竹還能救命

彭伊娜(左1)向現場參觀的民眾講述革命家史

當時彭家雖然富有,但祖父目睹了國家貧窮落後,民族積弱被欺,農民處於被壓迫的現狀後,選定了馬克思主義,立志變革中國社會。祖父那代人的革命理想非常神聖、也非常動人,那個時代無數共產黨人為了理想、為了信仰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他們前赴後繼、無私奉獻、敢為人先,他們的精神是留給後人最寶貴的財富。

曾被稱為“小莫斯科”的粵東小城,城中有紅場,山中麻竹還能救命

在彭伊娜的講述中

彭湃不僅僅是教科書裡描述的

燒掉家中田契、

為農民爭取權益的堅強革命戰士

還是一位具有浪漫主義情懷的大才子

“祖父在日本留學時

跟遠在家鄉的祖母約定

每個月十五月圓之夜,

彼此隔海賞月。”

曾被稱為“小莫斯科”的粵東小城,城中有紅場,山中麻竹還能救命

人、遠在天涯

心、近在咫尺

曾被稱為“小莫斯科”的粵東小城,城中有紅場,山中麻竹還能救命

作為中國13塊革命根據地之一的海豐

當然不僅僅一個紅場

連日來

紅色兒女們率團走進海豐的大山深處

尋訪革命舊址

尋找紅色印記

曾被稱為“小莫斯科”的粵東小城,城中有紅場,山中麻竹還能救命

曾被稱為“小莫斯科”的粵東小城,城中有紅場,山中麻竹還能救命

原紅軍第11軍軍長古大存之子古延賢

在海豐黃羌革命老區

受到民眾的熱情歡迎

曾被稱為“小莫斯科”的粵東小城,城中有紅場,山中麻竹還能救命

翻山越嶺

只為尋找前輩足跡

曾被稱為“小莫斯科”的粵東小城,城中有紅場,山中麻竹還能救命

終於、找到了

這一簇能救命的麻竹

☟☟

曾被稱為“小莫斯科”的粵東小城,城中有紅場,山中麻竹還能救命

麻竹能救命?

原來

☟☟

1935年某天中午,古大存同志在執行任務過程中,被敵人發現追蹤,古大存同志一路跑進了這片崇山峻嶺中。山路崎嶇一直延伸到大山深處,眼看著敵人要追上來了,古大存急中生智,藏進了路邊的這簇竹林中,得以躲過,後來在村民的幫助下安全轉移。

80多年過去了

這簇能救命的麻竹越長越壯

而當年的革命隊伍

更是早已成長為強大的武裝力量

青山依舊在 、軍民情誼深

一段歷史,一種精神

讓我們一起追憶革命歲月,緬懷革命先烈

尋訪紅色土地,感懷崢嶸歲月!

來源 | 中新社廣東發佈

作者 | 李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