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做的是下定一次决心,而不是一遍遍下决心(戒烟)

你要做的是下定一次决心,而不是一遍遍下决心(戒烟)

世界癌症日刚过不久,据统计,肺癌仍是我国发生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而吸烟早已被公认为引起肺癌的首位致癌因素。年节临近,聚餐骤多,有“吞云吐雾”之肆意,就有被“二手烟”围困之烦闷。是否要还自己一个健康的身体,是否要还春节一个清欢的氛围,聪明的你,早知该如何选择了吧?不如就在此下个决心,戒烟吧!

《往事如“烟”》

(节选)作者/冯骥才

“记住,孩子,长大可绝对不要吸烟!”

记得上小学时,我做肺部的X光透视检查。医生一看我肺部的影像,竟然朝我瞪大双眼,那神气好像发现了奇迹。他对我说:“你的肺简直跟玻璃的一样,太干净太透亮了。记住,孩子,长大可绝对不要吸烟!”

可是,后来步入艰难的社会。我必须为一家塑料印刷的小作坊跑业务,天天像沿街乞讨一样,钻进一家家工厂去寻找活计。而接洽业务,打开局面,与对方沟通,先要敬上一支烟。

你要做的是下定一次决心,而不是一遍遍下决心(戒烟)

最初只是看着对方抽,自己不抽。这样反而有些尴尬。敬烟成了生硬的“送礼”。于是,我便硬着头皮开始了抽烟的生涯。为了敬烟而吸烟。应该说,我抽烟完全是被迫的。

儿时,那位医生叮嘱我的话,那句金玉良言,我至今未忘。但生活的警句常常被生活本身击碎。

你以为烟可解闷、提神和助兴,其实不然。

古人以为诗人离不开酒,酒后的放纵会给诗人招来意外的灵感;今人以为作家的写作离不开烟,看看他们写作时脑袋顶上那纷纭缭绕的烟缕,多么像他们头脑中翻滚的思绪呵。但这全是误解!

你要做的是下定一次决心,而不是一遍遍下决心(戒烟)

好的诗句都是在清明的头脑中跳跃出来的;而“无烟作家”也一样写出大作品。

他们并不是为了写作才抽烟。他们只是写作时也要抽烟而已。

真正的烟民全都是无时不抽的。他们闲时抽,忙时抽;舒服时抽,疲乏时抽;苦闷时抽,兴奋时抽;一个人时抽,一群人更抽;喝茶时抽,喝酒时抽;饭前抽几口,饭后抽一支;睡前抽几口,醒来抽一支。右手空着时用右手抽,右手忙着时用左手抽。如果坐着抽,走着抽,躺着也抽,那一准是头一流的烟民。

你要做的是下定一次决心,而不是一遍遍下决心(戒烟)

记得我在自己烟史的高峰期,半夜起来还要点上烟,抽半支,再睡。我们误以为烟有消闲、解闷、镇定、提神和助兴的功能,其实不然。对于烟民来说,不过是这无时不伴随着他们的小小的烟卷,参与了他们大大小小一切的人生苦乐罢了。

我至今记得父亲挨整时,总躲在屋角不停地抽烟。那个浓烟包裹着的一动不动的蜷曲的身影,是我见到过的世间最愁苦的形象。烟,到底是消解了还是加重了他的忧愁和抑郁?

烟“回报”你的——难以谢绝的致命的瘾。

其实,世界上大部分事物的魅力,都在这最初接触的那一刻。我们总想去再感受一下那一刻,于是就有了瘾。所以说,烟瘾就是不断燃起的“抽上一口”———也就是第一口烟的欲求。这第一口之后再吸下去,就成了一种毫无意义的习惯性的行为。

烟最终留给我们的是发黄的牙和夹烟卷的手指,熏黑的肺,咳嗽和痰喘,还有难以谢绝的烟瘾本身。

你要做的是下定一次决心,而不是一遍遍下决心(戒烟)

父亲抽了一辈子烟。抽得够凶。这烟一直抽得他晚年患“肺气肿”,肺叶成了筒形,呼吸很费力,才把烟扔掉。

十多年前,我抽得也凶,尤其是写作中。我住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写长篇时,四五个作家挤在一间屋里,连写作带睡觉。我们全抽烟,天天把小屋抽成一片云海。一人有烟大家抽,抽完这人抽那人。全抽完了,就趴在地上找烟头。凑几个烟头,剥出烟丝,撕一条稿纸卷上,又一支烟。

“我庆幸自己已然和烟永久地告别了。”

烟民做到这个份儿,后来戒烟的过程必然十分艰难。单用意志远远不够,还得使出各种办法对付自己。

比方,一方面我在面前故意摆一盒烟,用激将法来捶打自己的意志;一方面在烟瘾上来时,又不得不把一支不装烟丝的空烟斗叼在嘴上。好像在戒奶的孩子的嘴里塞上一个奶嘴,致使来访的朋友们哈哈大笑。

只有在戒烟的时候,才会感受到烟的厉害

你要做的是下定一次决心,而不是一遍遍下决心(戒烟)

最厉害的事物是一种看不见的习惯。当你与一种有害的习惯诀别之后,又找不到新的事物并成为一种习惯时,最容易出现的便是返回去。从生活习惯到思想习惯全是如此。

如今我已经戒烟十年有余。屋内烟消云散,一片清明,空气里只有观音竹细密的小叶散出的优雅而高逸的气息。至于架上的书,历史的界线更显分明:凡是发黄的书脊,全是我吸烟时代就立在书架上的;此后来者,则一律鲜明夺目,毫无污染。

今天,写作时不再吸烟,思维一样灵动如水,活泼而光亮。往往看到电视片中出现一位奋笔写作的作家,一边皱眉深思,一边喷云吐雾,我会哑然失笑。并庆幸自己已然和这种糟糕的样子永久地告别了。

名 家 “烟 品”

探望病人不吸烟的鲁迅,不愿烟殃及他人的贾平凹,在艺术品前劝人中止吸烟的老舍,一戒即成的齐白石与梁实秋……一根烟,点燃时考验的是文明与素养,熄灭时挑战的是勇气与决心。

鲁迅:虽嗜烟成瘾,但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你要做的是下定一次决心,而不是一遍遍下决心(戒烟)

“仰卧——抽烟——写文章,确是我每天事情中的三桩事”,时时被烟雾缭绕的鲁迅对吸烟已到了无力自拔的地步。不过,他有自己的原则:不能因己影响他人。

1929年,他去医院探望病重的好友韦素园,聊了许久,了解他的韦素园几次劝吸,但为避免病房有烟味不利病人康复,他忍着不吸。直到好友再三说无碍,他才走出病房,在远处急忙点起烟。夫妻闲聊,鲁迅有时吸烟还得许广平同意。担心烟熏了幼子和他人,鲁迅干脆把书房搬到楼下一角,与居室隔开。

贾平凹:宁可“自焚身亡”,不愿分与他人。

你要做的是下定一次决心,而不是一遍遍下决心(戒烟)

“我吃烟的原则是吃时不把烟分散给他人,宁肯给他人钱,钱宜散不宜聚,烟是自焚身亡的忠义之士,却不能让与的。”

齐白石:烟从水上去;诗自腹中来。

你要做的是下定一次决心,而不是一遍遍下决心(戒烟)

齐白石年轻时,不论雕花做工,写诗绘画,动手前总要咕噜咕噜吸一阵水烟。据说这也是向他师傅学来的。

在挚友巧用“茶烟待人客;笔墨不当差”一联“讥讽”他向师傅学吸烟之后,齐白石笑说:“各位诚意劝我戒烟,也罢,从今天起我一定下决心戒掉它。过去诗画依靠吸烟来,今后让他从肚里来吧,”说着,从口袋里取出一副精工制作的烟斗烟盒,毫不迟疑地抛向小溪流水之中,且口占一副戒烟对联曰:“烟从水上去,诗自腹中来。”自此,果然不再吸烟了。

梁实秋:你有多少克己的力量?不妨戒烟

你要做的是下定一次决心,而不是一遍遍下决心(戒烟)

我没有选择黄道吉日,也没有诹访室人,闷声不响的把剩余的纸烟一古脑儿丢在垃圾堆里,留下烟嘴、烟斗、烟包、打火机,以后分别赠给别人,只是烟灰缸没有抛弃。

一时间手足失措,六神无主,但是工作实在太忙,要发烟瘾没得工夫,实在熬不过就吃一块巧克力。巧克力尚未吃完一盒,又实在腻胃,於是把巧克力也戒掉了。说来惭愧,我戒烟只此一遭,以后一直没有再戒过。

我吸了几十年烟,最后才改吸不花钱的新鲜空气。如果在公共场所遇到有人口里冒烟,甚或直向我的面前喷射毒雾,我便退避三舍,心里暗自咒诅:我过去就是这副讨人嫌恶的样子!”

老舍:在艺术珍品面前,立即中止吸烟。

你要做的是下定一次决心,而不是一遍遍下决心(戒烟)

有一次,老舍前往故宫绘画馆参观,他看见参观人群中有些人嘴里叼支烟,就在绘画馆入口处,劝阻吸烟的参观者道:“我挺喜欢抽烟,但这个时候我不抽了,你把烟掐了。”

文学史家李长之也在参观的行列里,他在《忆老舍》里写道:“老舍向一个抽烟的观众提出的劝告,这是我最后一次听到他的声音,这是急公好义的声音,热心管闲事的声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