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吐哺——別噁心,不是吐出來給你吃的,你還不一定夠資格呢?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出自東漢末,三國時期的梟雄曹操的詩歌《短歌行》,畫龍點睛,希望人才都來歸順我曹操,與我共創大業。

周公吐哺——別噁心,不是吐出來給你吃的,你還不一定夠資格呢?

“周公吐哺”這個典故,出自《史記》卷三十三〈魯周公世家〉——“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於天亦不賤矣。然我一沐三捉髮,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子之魯,慎無以國驕人。’”

周公吐哺——別噁心,不是吐出來給你吃的,你還不一定夠資格呢?

周公姬旦(?~公元前1105)姓姬名旦,周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曾經兩次輔佐周武王東伐商紂王,並且製作禮樂,使得天下大治。因為周公旦的采邑在周,封爵為上公,故稱其為周公。

周公吐哺——別噁心,不是吐出來給你吃的,你還不一定夠資格呢?

周公吐哺、握髮是說周公招攬天下賢才,時刻期待有才之人求見,為能得到治理天下的人才表現出的迫切、高興,一次沐浴要多次握著頭髮,一餐飯要多次吐出口中食物來,後來用“周公吐哺、一沐三握、一飯三吐”等表示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為招納人才而操心忙碌。

周公吐哺——別噁心,不是吐出來給你吃的,你還不一定夠資格呢?

周公認識到人才對於國家的重要性,所以才會為了賢才而茶飯不思,迫不及待。孔子的儒家學派,把周公尊為後世為政者的典範,同時把他的人格典範作為最高典範,孔子的最高政治理想是西周初的仁政,甚至孔子終生都在倡導周公的禮樂制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