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美德故事——周公吐哺

周公,即周公旦,是周武王的弟弟。他為人忠厚,孝敬長輩,遇事不驚,辦事穩妥,很受他父親周文王的器重,更受眾人的尊敬。周文王去世之後,周武王繼位,他又積極主動地幫助哥哥操持政事,任勞任願,從來也不懈怠。

周武王分封諸侯的時候,把他封到了曲阜,所以人們又稱他為魯周公。

周公旦雖然有了自己的封地,但朝廷離不開他,所以,他一直留著都城,與另一個弟弟召公奭一起,輔佐周武王。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周公吐哺

商超雖然滅亡了,但留下了許多的貴族和奴隸主,這些人在社會上還很有勢力,為了安撫他們,周武王不得不把紂王的兒子武庚封為殷侯。為了監視武庚,周公旦向武王建議,把武王的弟弟管叔鮮封在管城,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鄭州市,又把武王的另一個弟弟蔡叔度封在上蔡,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上蔡縣一帶,以防武庚作亂。

周公旦還向周武王建議,釋放被紂王關押的大臣箕子,隆重祭奠被商紂王殺死的忠臣比干,褒獎對建立周朝有功的商族賢人商榮。這些措施促使商朝的遺民漸漸親近周朝,緩解了他們與朝廷的對立情緒。

周武王病逝,太子湧繼位,這就是周成王。周成王登基時,才十三歲,不能處理國家大事,加之天下初定,政權還不穩固,周公旦就輔助成王,主動承擔起替周成王代行政治權利,主持國事的重任。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周公吐哺

如此一來,管叔鮮和蔡叔度等人就猜忌起來,製造謠言說,周公旦有野心,想要篡奪王位、還說,早晚有一天,周公旦會殺死成王,自己取而代之。流言一經散佈,許多人被欺騙了,就連他的弟弟召公奭對他也有所懷疑。

紂王的兒子武庚受到周朝的監控,心裡十分不滿,他巴不得周朝亂起來,自己好趁機東山再起,恢復殷朝。他和管叔鮮、蔡叔度串通一氣,聯絡一批殷商的舊貴族,同時煽動東夷的幾個部落,搞起叛亂來。

形勢非常危急,周公旦雖然很傷心,但還是以大局為重,他找來自己的弟弟召公奭,和他推心置腹的地談了一次話,表明自己的清白,消除他的誤解。他說:“周朝能夠建國,靠的就是噩夢齊心協力,想讓周朝延續下去,靠得依然是齊心協力。如果我們互相猜忌,互相詆譭,甚至為了個人的利益發動叛亂,那就是對周朝子民的犯罪。”

召公奭被他誠懇的話語感動了,消除了誤會,兄弟二人重新合作。

周公旦解決了內部矛盾之後,毅然調動大軍,親自東征。他用了三年的時間,終於平定武庚的叛亂。武庚被殺,蔡叔度被流放,管叔鮮覺得沒臉去見哥哥和侄子,就上吊自殺了。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周公吐哺

七年時間過去了,周成王已經長大成人,完全能夠獨立處理國家大事了。周公旦把政權交給成王,自己也不像代行天子之職的時候那樣,坐在上邊,面對群臣,而是站到班中,和其他大臣一樣,對成王十分尊敬。

周公旦還制定了周朝的一套典章制度,用以幫助周成王管理天下。

周成王對自己的這位無私奉獻的叔叔也極為尊重,遇事多與他商量,向他請教,虛心接受他的建議。周公旦去世了,周成王以安葬周武王的規格安葬了他,並把他葬在離王宮不遠的地方,希望他一直在身邊陪伴著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