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跪禮”的演變?

提起中國的“跪禮”,就必須提及一個人,這個人是誰呢?且聽老王慢慢道來。

公元1230年,蒙古人征戰金國打到一半的時候,蒙古貴族就發現一件讓他們鬱悶的事情:中原H人太多,牛羊太少。人肉不能吃,人皮既不如牛皮堅韌,又不如羊皮保暖,要那麼多H人有什麼用?於是大臣別迭等人建議:"H人無補於國,可悉空其人以為牧地。"這是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一道奏章,後世很多人爭論"悉空其人"到底是怎麼個做法,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百度下。

這時候,北方H人的大救星耶律楚材出場了。 耶律楚材對窩闊臺說:陛下南征在即,軍需從何而出?對漢人徵稅,每年可得五十萬兩白銀、八萬匹帛、四十餘萬石粟,這些物資足夠軍需,怎麼能說無補呢?窩闊臺說你試試看吧。於是耶律楚材對漢人開始徵稅,一年後,徵得價值約七十萬兩白銀的財物。窩闊臺檢查後十分開心,當即拜耶律楚材為中書令(宰相),引為左膀右臂。 兩年後,蒙古大將速不臺因為汴梁(開封)抵抗劇烈,破城前向窩闊臺請示攻克後屠城。大救星耶律楚材再次出場,他"馳入奏",力諫窩闊臺放下屠刀,窩闊臺猶豫不決。畢竟按照蒙古人的規矩,這種情況完全應該屠城,而且屠城是前線將士的意願,大汗沒理由回絕這樣的"正當要求"。於是經濟學家耶律楚材再次施展絕活,說能工巧匠都聚集在汴梁,並報出汴梁一年生產多少盔甲弓箭,可供多少軍隊使用;殺光就全沒了。這才打動窩闊臺的心,下旨除完顏家族外不可濫殺,汴梁城內一百多萬H人得以存活,不過所有女真都被屠盡了。 我一直在想,如果沒有耶律楚材,北方H人是否已被殺得絕種?


中華“跪禮”的演變?

上面說的是耶律楚材對保存"H"這個人種作出的巨大貢獻。事實上,耶律楚材對中國歷史的影響還有另外一面,這一面鮮為人知,意義卻更加深遠。那就是對跪禮的改革。

與世界其他民族相比,中國人的跪有點特殊——雙膝下跪。因為中國人的跪源於正坐這樣一種雙膝著地的坐姿,其他民族沒有這種坐姿,自然也少有雙膝下跪。從先秦到五代,跪都是一種坐禮,對坐時表示感激,行跪禮,站立時行揖禮。宋時中國廢棄正坐,但正坐的副產品跪禮卻保留下來,用於下級(或晚輩)向上級(或長輩)謝恩或謝罪,不過一般場合很少使用,數最隆重的禮儀,中國人只跪"天地親君師"這五種關係。


中華“跪禮”的演變?

跪是謝禮的這一"華夏"概念,到蒙古人腿上被顛覆了。 蒙古人原本和西方人一樣,行單膝下跪禮。跪的適應症比中國廣得多,見面跪,領命跪,道謝跪。蒙古人入主中原,將單膝跪也帶過來,兩種跪禮開始發生衝突。 因此完全漢化的耶律楚材對單膝跪非常反感,勸說周圍的蒙古貴族行雙膝跪禮。蒙古人原本尊卑觀念比較淡薄,耶律楚材決定用跪禮來修正這一點。窩闊臺登基,耶律楚材對察合臺說"你雖然是大汗的哥哥,但是從地位上講,你是臣子,應當對大汗行跪拜禮。你帶頭下跪了,就沒有人敢不拜。"於是,察合臺就率領蒙古各部向大汗窩闊臺行雙膝跪拜大禮。從此,跪拜在蒙古國一發而不可收,從中國原本最莊重的謝禮變成見面禮,越跪越多,見到級別高一點的就要跪。所謂"崖山之後,已無中國",跪禮的濫觴是最重要的一個方面。 耶律楚材拯救了無數中國人的性命,卻又讓中國人跪下去。我們該怎樣評價這位"楚材晉用"的大救星呢?

蒙元開創中國面君跪拜,並且跪著上奏的惡習。當時的禮儀是"跪讀表,讀畢,俯伏,興,復位":跪著向皇帝奏事,奏完還要趴地上才能起立,象藏民朝聖那樣,真正斯文掃地。 康有為對中國君臣禮儀的演變曾總結道:"漢制,皇帝為丞相起,晉、六朝及唐,君臣皆坐。宋乃立,惟元乃跪,後世從之。"

到了清朝,情況就更加嚴重了,朝廷制定了一整套特別繁瑣的跪拜儀式,除了有功名在身的學子,民見官要跪拜磕頭,官員見皇帝要跪拜磕頭,而且受禮方在接受禮儀時,不放施禮方起來,施禮方是絕對不敢起身的。這時候跪拜才有了強烈的卑賤意味,滿清對於通過下跪來體現尊卑有一種近乎偏執的惡癖。最著名的就是乾隆時期,英使馬格爾尼訪華,因跪拜的禮節問題產生劇烈的爭執。

至此,堂堂華夏被貼上了“跪著”的民族標籤。


中華“跪禮”的演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