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內學習「作筆記」的傳統從何而來?

党内学习“作笔记”的传统从何而来?

在我們黨內學習活動中,一個突出但少有人注意的特點是對撰寫學習筆記的特殊重視。經過幾十年傳承發揚,讀書作筆記已經成為黨內政治文化的行為積澱。

黨內最早對讀書作筆記作出論述、提出要求的是陳雲。1938年,陳雲為了推動黨員幹部深入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探索建立了一套學習制度,撰寫學習筆記就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內容。1939年12月,陳雲在一篇文章中認為:

“讀書要作筆記。這有兩個好處,一是讓你多讀幾次,一是逼著你聚精會神,認真思索,使你瞭解深刻些,而不像隨便看過去那樣模模糊糊。”

陳雲不但這麼認為,而且也這麼作為。不論是聽講座還是看書,他都認真記筆記。從《陳雲傳》披露的陳雲這一時期的幾十本筆記來看,學習筆記的內容極為豐富和廣泛,涉及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以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等。陳雲不但自己認真記筆記,而且也嚴格要求與他共同學習的人記筆記。“對列席學習小組的人,陳雲要求也很嚴格,經常檢查大家的學習筆記,看看是怎樣記的”。無獨有偶,徐特立在1942年4月發表的《再論我們怎樣學習》中,認為“讀書不如抄書,全抄不如摘抄”,“節抄”“摘抄”也是作讀書筆記的一種方式。當時,撰寫、記錄學習筆記尚屬於少數個人的學習習慣和經驗。

党内学习“作笔记”的传统从何而来?

1942年4月3日,中共中央宣傳部發出的《關於在延安討論中央決定及毛澤東同志整頓三風報告的決定》中,要求對既定學習文件“必須逐件精讀,逐件寫筆記”,把撰寫學習筆記的個體行為擴展為全體黨員的集體行為,在制度上提出了要求。

中宣部的《決定》關於“寫筆記”的要求簡明扼要,毛澤東對撰寫學習筆記的意義賦予和明確要求則起到了直接的推動作用。毛澤東在半個多月後的中央學習組會議上作《關於整頓三風》的報告時,專門針對幹部作筆記問題發表了講話,對作筆記進行了理論提升。一是遵從黨規的要求。毛澤東認為,黨員必須服從黨的決定,作為全黨意志體現的黨的《決定》有要求寫筆記,黨員就要堅決執行。“不管文化人也好,‘武化人’也好,男人也好,女人也好,新幹部也好,老幹部也好……都要寫筆記……一定要寫。”二是學習態度的體現。毛澤東認為,是否寫筆記體現了黨員對過去錯誤和功勞的認識。“如果犯了錯誤還要裝老太爺那就不行。”有功勞的人也不能把立過功作為不寫筆記的理由,“過去有功勞的也要寫筆記” “功勞再大也得寫筆記”。三是總結經驗的需要。毛澤東認為,《決定》所要求學習、撰寫筆記的文件與其他著作和文章不一樣,是對20年艱難困苦革命經驗的總結,即使親身經歷過,也需要再深入研讀才能深刻體悟和總結其中血的經驗和教訓。“走得再多也不行……單是走不寫筆記,經驗就總結不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