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东教授被引次数最高的10篇文章,值得收藏!

李克东教授被引次数最高的10篇文章,值得收藏!

李克东教授被引次数最高的10篇文章,值得收藏!

关注CITlab(搜索CITlab,关注微信公众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下载10篇论文PDF合集。

李克东教授被引次数最高的10篇文章,值得收藏!

数字化学习(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

摘要:文章从信息技术发展的角度出发,指出数字化学习对于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性:数字化学习是信息时代学习的重要方式,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本文不仅解释了数字化学习的要素、特点,同时还指出,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全球共享,虚拟课堂、虚拟学校的出现,现代远程教育的兴起,使学习空间扩大了,数字化学习不再局限在现有学校里的学习,数字化学习的出现改变了学习的时空观念,也对学习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习者不仅要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还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即信息技术的应用技能、对信息内容的批判与理解能力、运用信息, 具有融入信息社会的态度和能力。

发表杂志:《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第8期

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

摘要:混合学习 (Blended Learning)是人们对网络学习 (e-Learning)进行反思后,出现在教育领域、尤其是教育技术领域中较为流行的一个术语,其主要思想是把面对面 (Face-to-Face)教学和在线 (Online)学习两种学习模式有机地整合,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一种教学方式。本文主要对混合学习的理论基础、基本原理、过程设计和应用模式等问题进行探讨。根据Josh Bersin把混合学习设计分解为八个环节:确定混合学习目标、确定预期绩效、选择传递通道和媒体、学习设计、支持策略、计划实施的行动观察、学习评价和修订学习。

发表杂志:《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第7期

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协作学习的教学设计

摘要:

协作学习目前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与互联网络环境下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模式,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求异思维、批判思维、探索发现精神、与学习伙伴的合作共处能力、自尊自强和培养新世纪需要的创新型人才非常重要,许多国家的教育实践中都已非常重视协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应用。本文介绍了协作学习与协作学习模式,探索了协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即由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社会文化理论、认知分享理论三部分组成。本文还对协作学习模式下的教学设计进行了初步探讨,其过程主要包括分析协作学习的目标、确定协作学习的内容、确定小组的基本结构、创设协作环境、设计信息资源、设计协作学习活动、评价协作学习效果等。

发表杂志:《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第4期

数字化学习(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

摘要:本文从信息技术发展的角度出发,指出数字化学习是信息时代学习的重要方式,数字化学习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并指出数字化学习的关键是要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认知工具,主要做法有五点,即作为课程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的获取工具;作为情境探究和发现学习工具;作为协商学习和交流讨论的通讯工具;作为知识构建和创作实践工具;作为自我评测和学习反馈工具。同时还探讨了数字化学习的“情境—探究”模式、“资源利用—主题探索—合作学习”模式、“小组合作—远程协商”模式、“专题探索—网站开发”模式几种教学模式。

发表杂志:《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第9期

知识经济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摘要:世纪之交,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龙头的信息产业飞速发展,一场新的革命正在悄然兴起。在这场革命中,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迅猛发展,知识在生产和经济发展中起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面对这场革命,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当代教育的制高点,必须要作新的思考。本文提出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创造教育新模式,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以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作指导、要真正发挥教育技术优势、要转变教学过程要素的关系、要改变教学进程结构、要认真进行教学设计。

发表杂志:《电化教育研究》1999年第1期

高校网络课程建设与应用的质性研究

摘要:

为了促进广东高校网络课程建设与应用的发展,广东省高等学校教育技术中心与中山大学等多所高校共同开展了“广东高校网络课程建设与应用研究”课题。该课题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扎根理论分析,发现了基于Bb的网络课程的有效应用模式,包括课堂教学、自主学习、混合学习、课程教学与实践管理等几种教学模式,归纳了学生网络学习行为的特征,并总结了高校网络课程建设的成功经验和目前存在的共性问题,希望本研究对推进高校网络课程建设与应用具有指导意义与参考价值。

发表杂志:《开放教育研究》2011年第1期

媒体技术的教学应用(上)

摘要: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要以教学现代化为目标,要实现教学现代化,必须要教学观念现代化、教学内容现代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管理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是教学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整体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大量事实表明,通过开展多媒体教学,可以促进教材观念与形式的变革;促进教学结构与教学方法的变革;促进教学思想与教学理论的变革以及教学体制与教学管理的变革。开展多媒体教学离不开现代教学媒体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基于此,本文主要介绍了多媒体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关系;开展多媒体教学的途径;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特点;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的环境以及多媒体信息的载体。

发表杂志:《电化教育研究》1994年第3期

构筑数字化教育社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教育技术研究的新领域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在我国运用信息技术,构筑数字化教育社区 (DEC)的基本设想。本文主要介绍了“构筑数字化教育社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等。探索构筑数字化教育社区的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它是教育技术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开展这项研究,不仅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学习型社会开辟一条新的途径,也将对教育技术学科的理论体系的发展起重要的作用。

发表杂志:《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第3期

企业数字化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摘要:企业数字化学习是当前教育技术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上探讨了数字化学习与知识管理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关系和趋势。接着就企业数字化学习体系构建的一系列关键问题进行论述,包括企业数字化学习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企业数字化学习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企业数字化学习体系构建的过程。最后,以笔者多年来所进行的实践研究案例论证理论层面的探索,并归纳出三点结论,一是重视构建企业e-Learning体系理论基础的学习;二是综合运用构建企业e-Learning体系的技术与工具;三是创造性地应用多样的数字化学习模式。

发表杂志:《中国电化教育》2008年第1期

提升网络教师实践社区活动绩效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明确网络教师实践社区定位帮助研究者和教师认清教师网络教研过程的本质和内涵;从绩效的角度,提出了以专题讨论、五个方面的网络教研活动模式引导教师转变教学方式;从评价指标、评价技术手段和具体评估实践方式三个方面为评价网络教师实践社区的绩效水平提供方法;最后主张广大教师和研究者采用量的研究和质的研究相结合的混合式研究方法,对网络教师实践社区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期待网络教师实践社区能更广泛、更有效地应用到网络教研活动中。

发表杂志:《中国电化教育》2012年第1期

李克东教授被引次数最高的10篇文章,值得收藏!

李克东: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授,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华南师范大学国家级重点学科教育技术学科带头人。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广东省高等学校教育技术中心主任。

长期从事教育技术基本理论,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CSCL),e-Learning与混合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出版《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技术变革教育的探索》等著作16本,发表《混合学习的理论与应用模式》、《提升网络教师实践社区活动绩效研究》、《教育技术促进高校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高校网络课程建设与应用的质性研究》等论文50多篇。

李克东教授被引次数最高的10篇文章,值得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