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父攝政王多爾袞至死也沒做皇帝,爲什麼能稱「清成宗」呢?

歷絕診hxta


多爾袞是清朝歷史上一個非常特殊的人物。這不僅因為他是大名鼎鼎的孝莊太后的緋聞男友,還因為他一輩子並沒當過皇帝,卻擁有“清成宗”這麼個廟號。所謂廟號,就是說,在愛新覺羅皇家的宗廟裡,他是享有皇帝供奉的。這是怎麼回事?其中又有些什麼細委曲折呢?

別急,您呷一口茶,聽有書君慢慢述說緣由。

一、多爾袞是大清朝立國之初當之無愧的第一功臣。


多爾袞自幼聰明果敢,十四歲就被努爾哈赤授權“使領全旗”軍隊,十六歲隨兄長皇太極出征蒙古,十七歲起征討明朝。在戰場上衝鋒陷陣,多次立功。

正當皇太極率清軍披荊斬棘,雄心勃勃的進軍中原之際,卻突患腦溢血暴亡。而半年後,清軍一舉入關,定鼎北京,實現了努爾哈赤、皇太極一統大業的宏願。

實際執導並完成這一帝王之業的正是多爾袞。此後,多爾袞攝政七年,是清初歷史上最為關鍵的時期。作為實際的最高統治者和決策人,他“統眾入關,掃蕩賊氛,肅清宮禁,分遣諸王,追殲流寇,撫定疆陲,創制規模,皆所經劃,尋奉世祖車駕入都,成一統之業,厥功最著。”

在清史記載中,多爾袞所做的一切,其實就是一個皇帝應該做的事。他為清朝所做的貢獻,的確是擁有一個帝號也不為過。

二、為了朝廷穩定,他退讓了原本有資格繼承的皇位。

皇太極去世時,多爾袞已是功名顯赫的親王、千軍萬馬的統帥,其政治地位和軍事實力都已躍居諸王之上。

皇太極死後,按照慣例“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皇位爭奪分成了兩派勢力:一派是戰功大,威望高的皇太極的弟弟,睿親王多爾袞;另一派是皇太極長子,戰功稍遜的豪格。


兩派多番相爭之下,仍難分伯仲。多爾袞看明白了,真要打起來,很有可能會導致八旗內亂和高層窩裡鬥,給明朝以可乘之機。

在雙方劍拔弩張議立嗣君的會議上,多爾袞明智地退讓一步,主動提出了擁立皇太極六歲的兒子福臨為帝,由他自己和豪格的擁立者、堂兄濟爾哈朗共同輔政的折衷方案。

關於多爾袞讓出皇位的原因當然也是眾說紛紜,其中最為甚囂塵上的說法便是他與福臨的母親孝莊文皇后的緋聞了。

但不管因為什麼,一場骨肉相殘的權力之爭由於多爾袞的明智選擇終被避免。他由此獲得了小皇帝福臨的無尚尊崇,並由“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直到“皇父攝政王”,逐步走到了至高無上的權力巔峰,成為大清朝開國之初朝廷實際掌門人。

三、“清成宗”的稱號是多爾袞死後順治皇帝封的。

順治時期,多爾袞作為攝政王權力日益增大,他的身份顯赫凌駕於諸王之上。俸祿是同為輔政王的濟爾哈朗一倍多。逢朝賀,他穿八團龍服,與皇帝非常接近,其朝服亦僅比皇帝龍袍少一龍而已。

順治五年十一月,他憑藉自己的權力,加皇叔父攝政王為皇父攝政王,用皇帝的口氣批文降旨。當時人寫的《湯若望傳》說:“他穿的是皇帝的服裝。”順治七年七月二十五日,他操縱追封自己的生母、努爾哈赤的大妃烏拉那拉氏為太皇太后,他自己完全以皇帝的面目出現。


順治十二年,福臨對諸王大臣回憶當時的事說:“那時墨爾根王攝政,朕只是拱手做點祭祀的事,凡是國家的大事,朕都不能參與,也沒有人向朕報告。”

不難看出,實際上,多爾袞是很想當皇帝的。這其實完全可以理解,哪個男人能抵擋那個權力巔峰寶座的誘惑呢?何況,此時皇權所有者是一對羸弱的孤兒寡母。而多爾袞,是她們全部的倚仗。這份皇權對於他,實在是唾手可得。

然而他終究還是安安穩穩當他的“皇父攝政王”,至死沒有任何謀逆篡位的舉動。這其中原委恐怕只能從多爾袞與孝莊文皇后的緋聞關係中去找尋根源了。

儘管根據現有史料,基本可以斷定太后下嫁多爾袞的傳言是子虛烏有的事。但為了兒子的皇位穩固,孝莊太后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利用跟多爾袞青梅竹馬時的純真戀情,去對他曲意奉承,政治公關,則無法排除這種可能。

目前來看,對孝莊太后深沉痴迷的愛和對自己名譽的看重,使多爾袞最終放棄了對於皇位的爭奪,這是最合理的解釋了。

多爾袞39歲那年死於古北口外打獵時落馬跌傷。按當時的情形,多爾袞常年壓制著小順治皇帝,再加上這個皇叔跟自己母親孝莊太后不清不楚,沸沸揚揚的傳聞,可以想象,順治帝應該是打心底裡不喜歡這位“皇父攝政王”的。

但是話說回來,這位皇叔畢竟為了大清朝的江山社稷文治武功,操勞一生,為了讓他坐穩皇位也是處心積慮,立下了無可替代的功勞。況且人已死去,即使曾覬覦他的皇位也就此翻篇兒了。

中國人素來以死者為大,對多爾袞有個相應的封號,也是向天下人彰顯帝王胸襟的一個機會。因此,當時順治帝得到消息,對多爾袞的死表示了極大的哀慟,並追封其為”懋德修道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

多爾袞就這樣被追封為了皇帝。是皇帝就要有廟號,多爾袞廟號“成宗”,成者得天下,由此,死後的多爾袞成了“清成宗”。

然而,多爾袞這個皇帝和正統皇帝還是不一樣,因為他的諡號只有17個字,而清朝正統皇帝的諡號則至少有19個字,除去清太祖努爾哈赤為25個字以外,其餘的皇帝基本為23個字。因此,多爾袞雖然死後被封為皇帝,這個皇帝也只能算是個“名譽皇帝”。

多爾袞用他傳奇的一生塑造了一個無人可比的神話,或許這個神話算不得圓滿,但他不愛江山愛美人的故事與他的功功過過卻從此留在了繽紛的歷史長河中。

有書君認為,對於多爾袞,我們不能僅用“好”和“壞”這樣簡單的字眼來概括,就是用“英雄”二字來形容他也嫌單薄。

清史學者孟森曾評價他說“清之入關創業,為多爾袞一手所為”,即便如此之讚譽,仍無法說盡這個人物形象的偉大與豐滿。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大清攝政王多爾袞,是滿清入關和鼎定中原的第一人,功勳卓著。一生沒做過皇帝,那為何又成了大清皇帝“清成宗”?

△攝政王多爾袞(劇照)



多爾袞,清太祖努爾哈赤十四子,清太宗皇太極的弟弟,滿清入關第一位皇帝順治帝的叔叔,孝莊太后的小叔子,“太后下嫁”的緋聞男友。

多爾袞,原本是有三次機會做皇帝的,甚至到了後期想做皇帝只是他一句話的事兒,可一生偏偏三次都與至高無上的皇位,擦肩而過!

第一次機會

清太祖努爾哈赤死後,未指定接班人,努爾哈赤建立的後金國,後期形成“四大貝勒共同主政”的格局。後金大汗之位,成了努爾哈赤兒子們爭奪的對象。


△清太祖 努爾哈赤(畫像)


其中汗位的主要競爭者:大貝勒代善和四貝勒皇太極,當然大妃阿巴亥(代表15歲兒子多爾袞)也參與了汗位爭奪。

大貝勒代善,是努爾哈赤長子;四貝勒皇太極,是努爾哈赤第八子,善於權謀。這二人最有勢力,宗室威望最高,也是一開始競爭最激烈的。

而大妃阿巴亥,身份和地位佔有優勢,她是努爾哈赤的嫡妻正妃(大妃位同皇后),且深受努爾哈赤萬般寵愛,對大妃所生的多爾袞兄弟三人,寵愛有加。多爾袞,用漢人話說,就如同“正宮皇后之子”。

△大妃阿巴亥(劇照)




多爾袞的母親阿巴亥,比老公努爾哈赤小31歲,也是個厲害角色,漂亮、有心機、有謀略的不簡單女人,且阿巴亥家族亦擁有勢力。

至於其他皇子,基本淪為醬油角色。

結果,大貝勒代善因種種原因,後來放棄,卻轉而也支持皇太極。力量格局變動,皇太極聯合四大貝勒,以“努爾哈赤遺命”為名,令大妃阿巴亥殉葬,逼大妃上吊自殺。

年紀尚幼的多爾袞,失去母親,除了哭什麼也做不了。皇太極在四大貝勒的支持下,登上汗位,改國號大清。

這是多爾袞第一次,擦肩而過。

第二次機會

清太宗皇太極駕崩,也沒指定接班人,此時皇位新一輪的爭奪戰又開始了。

△清太宗 皇太極(畫像)


此時的多爾袞已非年幼時哭鼻子的小毛孩,而已經是久經戰場、有威望、有韜略的成熟政治家、軍事家。戰功卓著的和碩睿親王多爾袞,已成為宗室最具威望的實力派。

這下該多爾袞,離皇位只有一步之遙。

但皇太極死後,按照慣例“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皇位爭奪卻分成了兩派勢力:一派支持睿親王多爾袞,理由是戰功大威望高,又是皇太極的弟弟;而另一派,則支持肅親王豪格,理由是皇太極長子,戰功也很顯著。

原本擁護支持多爾袞的勢力,比豪格勢力要大,但第三方力量濟爾哈朗加入,也支持豪格。這就導致了一個結局:兩派力量幾乎勢均力敵。

兩派多番相爭之下,仍難分伯仲。多爾袞自知真要打起來,自己未必就有必勝把握,所以為防八旗內亂和滿清高層窩裡鬥,給明朝以可乘之機,最終雙方妥協:共同擁立皇太極的第九子6歲福臨繼位,就是小順治帝了。

△孝莊母子:孝莊、順治帝小福臨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皇位”這個天大的便宜,最後落在了無權無勢、毫無繼位可能的一對孤兒寡母頭上。孝莊母子(孝莊和兒子福臨),成為最大黑馬、最大贏家。

雙方各派出代表多爾袞、濟爾哈朗共同攝政,多爾袞為攝政王,濟爾哈朗為輔政王,形成二王共政局面。隨後,大清入關,遷都北京。

這是多爾袞第二次,擦肩而過。

第三次機會

大清入關後,中原割據政權林立,也是一片爛攤子,稱王的、稱帝的、佔山頭的,一抓一大把。此時的“大清”,所佔地盤有限,根本還稱不上一個“大”字。叫大清,純屬是為唬人的。



△多爾袞與孝莊(劇照)


攝政王多爾袞作為清朝主要總指揮,先後消滅了大順李自成、大西張獻忠以及南明政權等之後,從而掃平障礙、鼎定中原,滿清這才得以一統天下。這時的“大清”,才算是真正的大清了。

因此,攝政王多爾袞功勳和威望,也越來越高。多爾袞勢力進一步擴大。隨後,濟爾哈朗被踢出了輔政班子,豪格也被邊緣化出了權力核心,繼而被殺。兩方共治的局面被打破,最後成了多爾袞一家獨大。

多爾袞因為功勳卓著,一路被小皇帝順治加封,從叔父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到最後皇父攝政王,榮耀無以復加,大權獨攬,一手遮天。

順治帝福臨成了“擺設”,多爾袞行“皇帝”之實,凡政令皆出多爾袞,獨斷專行,不必經皇帝,軍國大事皆多爾袞一人說的算,多爾袞還穿著與皇帝相似的服裝,親信勢力遍佈朝野,多爾袞家族幾乎控制著滿清朝政。



此時,多爾袞若想廢掉順治帝,自己當皇帝,又誰能阻擋的了呢?但此時的多爾袞,已沒必要稱帝了。因為他早已在行皇帝之實,本質上已經是皇帝了,只不過差一個“皇帝”的虛名罷了。

多爾袞,務實不務虛。若廢帝篡位,只不過得到一個“皇帝”虛名罷了,一點也不實惠。不僅會帶來諸多麻煩,還會招致罵名。這跟曹操不廢漢獻帝的套路,如出一轍。

多爾袞死後,被順治帝追尊為“清成宗”,列於太廟供奉,多爾袞就成了大清成宗皇帝。評價給一“成”字,足見其至成功勳。

這是多爾袞第三次,擦肩而過。

多爾袞死後,遭瘋狂清算!



但僅兩個月後,在倒多爾袞勢力的反清算之下,多年不滿多爾袞專權的順治帝,對自己皇叔多爾袞,進行了近乎瘋狂的報復:

順治帝列多爾袞多款大罪,罷黜“清成宗”帝號,撤銷廟享,削去一切爵位封號,抄家,清洗黨羽。最後還來了個“掘墳鞭屍”:順治帝挖開了已死的多爾袞墳墓,劈開棺材,鞭打屍體,大洩其憤……

一代傑出政治家、軍事家、大清入關第一功勳、叱吒風雲的攝政王多爾袞,結局卻令人唏噓。


峰子奇觀


“清成宗”這個封號是在多爾袞去世後順治帝給他追封的。不過這個名號只存在兩個月,兩個月後,順治帝就把多爾袞這個封號給奪了,並且對他毀墓掘屍。直到一百多年後,乾隆四十三年,乾隆才為他平反,併為他重修陵墓。不過也沒有再恢復他“清成宗”的封號,只恢復他“睿親王”的封號。

(多爾袞劇照)

其實,如果拋開利益紛爭和政治鬥爭,按實際功勞來說的話,多爾袞對清朝的貢獻,實在可以與努爾哈赤和皇太極齊名。而且,就皇位來說,他前後曾有三次機會獲得皇位,但是他都沒有奪位。死後兩個月便遭受順治皇帝殘忍對待,實在太冤枉。

我們先來看多爾袞在清朝壯大過程中有哪些貢獻。

其一,獻計全國性戰爭大方略。

皇太極繼位後,曾就戰爭方略展開過討論,明朝、朝鮮、蒙古察哈爾部這三個地方,怎麼打。多爾袞認為,兵力重心應放在明朝。就算一時拿不下來,也要反覆抄掠、圍困、襲擾,消耗明朝的國力,為後來統一明朝做準備。事實上這套策略是行之有效的,為清朝後期拿下明朝,實現統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其二,徹底拿下蒙古。

努爾哈赤時期,已經讓絕大多數蒙古歸順,只留下蒙古察哈爾部的林丹汗。多爾袞率軍深入黃河河套地區,征服林丹汗,並獲得傳國玉璽。

其三,摧毀明朝關外力量。

多爾袞被皇太極封為“奉命大將軍”南征明朝,從崇德三年開始到崇德七年,多爾袞一面繼續南下抄掠,一面攻打明朝關外力量。特別是松錦大戰後,多爾袞讓清朝關外據點幾乎喪失殆盡。

(皇太極劇照)

其四,奪取三海關入主中原。

順治時期,多爾袞充分利用吳三桂與李自成的矛盾,讓他們互相殘殺,並奪取山海關,把李自成攆出北京,並遷都到北京,成為中原之主。

其五,掃清李自成農民軍殘餘勢力。

多爾袞把李自成攆到陝西一帶後,又乘勝追擊,一鼓作氣消滅李自成的殘餘勢力,避免大順政權死灰復燃。

其六,摧毀南明弘光政權。

清朝入關,定都北京後,明朝殘餘勢力在南京定都,建立弘光政權,佔據半壁江山。多爾袞招撫與攻打結合,很快滅亡弘光政權,俘獲南明皇帝朱由崧。

從上面可以看出,在清朝大版圖的確立上,多爾袞立下了巨大的功勞。追封他為“清成宗”,作為清朝皇帝序列中的一員,其實也是實至名歸。

有人認為多爾袞想僭越皇位,從封建思想來說,他不是忠順的臣子,有歷史汙點。但實際上,多爾袞曾有三次機會獲得皇位(汗位),他都沒有獲得。

第一次是努爾哈赤去世時。

因為多爾袞的母親阿巴亥是努爾哈赤的大福晉(相當於皇后),而努爾哈赤又廢了其長子代善的太子之位,所以,有史料記載,努爾哈赤有把儲位傳給多爾袞的想法。不過還沒來得及實施,努爾哈赤便猝死了。死後,皇太極等四大貝勒聲稱,按照努爾哈赤生前遺願,阿巴亥必須陪努爾哈赤殉葬,於是逼死了阿巴亥。皇太極等人的行為,其實就是剷除阿巴亥的勢力,打擊多爾袞。這是多爾袞獲得的第一次機會。不過多爾袞表現得異常大度,在整個皇太極期間,他從未露出過任何抱怨,並且深受皇太極信任,皇太極把朝廷中掌管百官的六部之首吏部交給他,讓他選拔官員。

(順治皇帝劇照)

第二次是皇太極去世時。

因為皇太極也是猝死的,生前未確立皇位繼承人。當時,如果按照戰功和能力來看,多爾袞是居於首位的。但是鰲拜等人,為了自身的利益,打著要把皇位留給皇太極兒子的旗號,擁立皇太極長子豪格(實際上,皇太極生前最不喜歡的兒子就是豪格,而且也因此遲遲沒有立他為儲),擁兵自重。多爾袞從大局出發,從避免分裂和內耗,擁立順治為帝。可以說,多爾袞強行登位,還是辦得到的。但他沒有。

第三次是遷都北京以後。

可以說,江山都是多爾袞打下來的,多爾袞要是效仿李世民,效仿朱棣,奪得順治的皇位,也是順理成章的。但他一直沒這樣做,直到他去世。

多爾袞去世後,各方為了自己的利益,控告多爾袞,連原本是多爾袞心腹的蘇克薩哈,也對多爾袞反戈一擊,這樣才造成多爾袞被掘墓,被撤封。多爾袞實在是一個悲劇英雄。


張生全精彩歷史


順治七年十一月,攝政王多爾袞率諸王公貝勒,出獵邊外北古口。不料,時值壯年的多爾袞,彎弓立馬不住,跌落受傷,十二月初九在喀喇城病逝,享年三十九歲。死因有多種,一是他剛從侄兒豪格家奪回姨妹子,又從朝鮮王室納了一房公主美少女,縱慾太多,體力超支,此說正史都有證明。二是他前不久膝蓋受傷,打了不該打的石膏敷治,感染加劇,遇冷風受寒而劇痛難忍受,此說見談遷《北遊錄》。三是有人認為,多爾袞擅權,激怒諸王而死於預謀,那也是權斗的猜測。

多爾袞

死訊傳入京師,年僅十四歲的少年天子順治帝竊喜,雖對皇父攝政王積怨在胸,但他沒有喜形於色,仍詔令天下臣民易服舉喪。他率諸王、貝勒、文武百官易縞服,迎靈柩於東直門五里外,跪奠三爵,哀天慟地。《清史稿·世祖本紀》記載:“丙申,喪至,上親奠於郊。己亥,詔曰:‘太宗文皇帝升遐,諸王大臣籲戴攝政王。王固懷撝讓,扶立朕躬,平定中原,至德豐功,千古無二。不幸薨逝,朕心摧痛。中外喪儀,合依帝禮。’庚子,收故攝政王信符,貯內庫。甲辰,尊故攝政王為懋德修道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廟號成宗。’”

下詔之日,為十二月二十日,順治帝大肆褒獎多爾袞“至德豐功,千古無二”,成就大清入主中原,大義讓位先帝幼子,今薨世得依“中外喪儀,合依帝禮”。第二年元月,順治帝再次強調“追尊故攝政王多爾袞為成宗義皇帝,祔於太廟”。同時,將多爾袞元妃博爾濟吉特氏追封為敬孝忠恭義皇后,以其嗣子多爾博襲爵和碩睿親王。

《孝莊秘史》何洛會

電視劇《孝莊秘史》中,將順治帝追尊多爾袞為成宗義皇帝,為何洛會等所逼迫。定鼎為成,讓位曰義。但是,歷史上順治帝清算何洛會,將其凌遲處死,卻沒有這一條罪行。《清史稿·何洛會傳》記載,順治八年二月,蘇克薩哈等舉報睿親王率兩白旗移駐永平,私自準備了登基的龍袍,到他死後被穿上,何洛會知情。另外,何洛會誣告肅親王罪。

孰料,事情再過一月,《清史稿·世祖本紀》又記載:“己亥,暴多爾袞罪於中外,削其尊號及母妻追封,撤廟享。”

多爾袞的身後榮辱,都發生在“己亥”這一天,前後六十天。

生於皇家且久在最高權力中心,多爾袞即便再有周公輔政之志,但他也曾是兩度帝位的主要競爭者之一,自然對帝位有覬覦之心、不甘之想。其在攝政期間的種種表現,也證明了他專橫擅權,雖不在帝位卻緊握實權,會招致諸多王公貝勒甚至一天天長大的皇帝非議和猜忌。


以禮觀書


提起清王朝,我們一定會想到一個個的皇帝,但我們也不會忽視一個重要的人物,多爾袞。

關於這個人物,我們可能會從各種各樣文學藝術作品中瞭解到他的性格、謀略甚至是緋聞。但一直以來,伴隨他的也有一個疑惑,便是他為什麼被叫做清成宗,一般來說,按道理只有當過皇帝的人才會享有這種稱號的。那具體的原因是什麼呢?我們來談談與此相關的背後的故事。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那就是任何事情或者說你得到的某種殊榮在很大程度上是來自於你的自身,成也是你,敗也是你。那既然他享有這樣的尊號,最主要的原因便是他自身的能力或者說是功績了。在清王朝建立以前,還是後金的時候,需要對明王朝進行攻擊,與之作戰,在戰爭的節節勝利的同時,政治集團的內部矛盾也逐漸加深,在努爾哈赤宣佈廢黜代善的太子之位後,多爾袞就和其他幾人一起參與國政,這便算是為他自己打下了力量的基礎。後來,父親病逝,他的母親被逼殉葬,此時,多爾袞只有十五歲,在母親死後的第二年,他便跟著他的哥哥一起去了蒙古。再到了皇太極猝死,福臨繼位。

至於他為什麼沒有自己做皇帝,這裡就要提到孝莊皇太后了,她絕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她對他一直牽制,使得他盡心盡力的輔佐著皇帝,至於他們之間是否有私情,這個還不好下定論。後來,其在外出行獵時,不小心墜馬受傷,最後三十九歲時死亡。皇帝聽聞,領著大臣身著縞素迎接其遺體,下詔追其為成宗,但後來卻因為政治鬥爭和各種利益糾紛被掘墓掘屍,再到後來的乾隆時期,有為其進行翻案 ,所以,在清朝對其的評價到這裡才有了定論。

其實,作為一個臣子,多爾袞已經做的夠好,但俗話就已說過,功高震主,就算他沒有真正的震到皇帝這個主,但畢竟觸犯到了其他人的利益,既然觸犯了利益,便會產生矛盾。所以,他享有的稱號是因為他自己的能力而來的,但也顯示出政治鬥爭的複雜性。但是,無論如何,無論是古時候的為人臣子,還是我們現在的每個人,無論你是做什麼或者處於什麼樣的位置,都要在其位謀其事。

以上


木劍溫不勝


皇太極死後,順治當了皇帝,但是因為年幼,多爾袞成為攝政王,帶領滿洲鐵蹄開疆拓土,奠定了大清王朝的基礎。史料中記載的很清楚,多爾袞當了攝政王,成為大清王朝的一把手,但是沒有當過皇帝,但是為什麼叫他清成宗呢? 滿蒙第一帥男多爾袞 1612年十一月十七日,多爾袞出生於遼東赫圖阿拉城,生母名阿巴亥,烏喇那拉氏,是烏喇貝勒滿泰的女兒,比努爾哈赤小三十一歲,她早在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十一月滿十二歲時嫁給努爾哈赤。天命元年(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年號天命,兩年後以“七大恨”告天,發動了對明朝的進攻,揭開了明清戰爭的序幕。 在對明戰爭節節勝利中,後金內部的矛盾鬥爭也不斷髮生。天命五年(1620)九月,努爾哈赤宣佈廢黜大貝勒代善的太子名位,而“立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德格類、嶽託、濟爾哈朗、阿濟格、多鐸、多爾袞為和碩額真”,共議國政。也就是說,從此時起,多爾袞以八齡幼童躋身於參預國政的和碩額真行列。這樣一個改變後金政治格局的重大行動,是從當年三月努爾哈赤體棄袞代皇后富察氏開始的。當時雖然給大福晉富察氏頭上加了四條罪狀,但是都缺乏足夠的根據,例如四大罪之一,便是代善與富察氏關係曖昧,實際上,是有人對他們進行陷害。 富察氏被休棄之後,取代她作為大福晉的正是多爾袞之母阿巴亥。這樣,努爾哈赤愛屋及烏,多爾袞及其兄弟阿濟格、多鐸地位上升便在情理之中了。此外,代善由於處處計較而失去乃父的歡心,又聽信後妻的讒言而虐待已子碩託,這就為覬覦其地位的人們帶來了反對他的口實,造成了前面所說的其“太子”地位的被黜。這樣,在努爾哈赤共治國政的制度下,多爾袞兄弟便第一次成為均衡力量的鼎足之一。 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爾哈赤病逝,阿巴亥被逼殉葬。 父母死時,多爾袞年僅15歲。天聰二年(1628年),在母親死去的翌年,多爾袞就隨其兄皇太極進軍蒙古察哈爾部。 1643年農曆八月初九日,皇太極猝死於盛京後宮,他生前未立嗣子,最後議定由皇太極的第九子、年僅六歲的福臨即帝位。 多爾袞與孝莊皇后的緋聞 多爾袞的母親阿巴亥是蒙古人,而孝莊也是蒙古人,所以在很小的時候,兩人就相熟,因為年齡相當,可以說是青梅竹馬。但是,孝莊最後嫁給了多爾袞的哥哥皇太極。當皇太極死後,孝莊的兒子順治登基做了皇帝,至於多爾袞為啥要死心塌地的輔佐順治,而自己沒有覬覦帝位,孝莊起到了絕對的作用。 在野史中,存在著太后下嫁的說法,但是也有人否認。據朝鮮史料記載,順治六年(1649年)二月,清朝廷曾派遣使臣赴朝鮮遞交國書,朝鮮國王看見書中稱多爾袞為“皇父攝政王”,便問“清國諮文中有皇父攝政王之語,此何舉措?”清朝來使答曰:“今則去叔字,朝賀之事,與皇帝一體雲。”右議鄭太和說:“敕中雖無此語,似是已為太上矣。”朝鮮國王也說:“然則二帝矣。”這裡說明朝鮮君臣也發現所謂“皇父”的奧秘。無疑是指太后下嫁一事。 究竟是否下嫁,也成為歷史疑案,沒有一個準確結果。 多爾袞意外死亡時年僅39歲 順治七年(1650年)八月,多爾袞追尊生母太祖妃烏喇納拉氏,尊為“孝烈恭敏獻哲仁和贊天儷聖武皇后”,祔享太廟。 十一月,多爾袞出獵古北口外,行獵時墜馬跌傷。十二月十二月初九(公元1650年12月31日),多爾袞薨於古北口外喀喇城,年三十九歲。 順治帝聞之震悼。率王大臣縞服東直門外五里,迎多爾袞遺體。下詔追尊多爾袞為“懋德修道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廟號成宗,追尊為成宗義皇帝,喪禮依帝禮。順治八年(1651年)正月,尊多爾袞正宮元妃博爾濟吉特氏為義皇后。祔享太廟。多爾袞無子,賜以豫親王子多爾博為 後襲親王,俸祿是其他諸王的三倍。又以多爾袞的近侍詹岱、蘇克薩哈為議政大臣。 但是,多爾袞死後其政敵便紛紛出來翻案,揭發他的大逆之罪,首先議了阿濟格的罪,然後恢復兩黃旗貴族的地位,提升兩紅旗的滿達海、瓦克達、傑書、羅可鐸等。白旗大臣蘇克薩哈等見勢頭不對,也紛紛倒戈。在這種形勢下,先興羅什等五人獄,然後便正式宣佈多爾袞罪狀,追奪一切封典,毀墓掘屍。接著,當權者又接連處罰了剛林、巴哈納、冷僧機、譚泰、拜尹圖等。多爾袞多年培植的勢力頃刻瓦解。多爾袞死後兩個月,突然從榮譽的頂峰跌落下來,完全是統治階級內部矛盾鬥爭的結果。但是,多爾袞對於清皇朝所立下的不世之功也絕不是政治對手們的幾條欲加之罪所能掩蓋的。順治十二年(1655年)正月,吏科副理事官彭長庚、一等子許爾安分別上疏,稱頌多爾袞的功勳,幾乎句句在理,但被濟爾哈朗罵了個狗血噴頭,流放寧古塔充軍 。


快樂1577188


多爾袞在皇太極死後,他是完全有能力武力奪取皇位的,但是,卻召開圓桌會議,大家商量。因為那個時候,大清的最大的一個目標,就是往南下擊垮大明獲得中原。這是第一政治目的,多爾袞知道自己這個時候作為少數民族統治中原。本身看人多,地盤也大,比他男人多,他這統治就不穩當。要是這個時候在起內訌,頃刻之間,大清就會土崩瓦解。所以他為了大清的長治久安,放棄了武力奪取政權,讓順治當皇帝,他取得權利。


多爾袞為大清立下汗馬功勞,最後還幫助順治當上皇帝,還教他怎樣當一個好皇帝。多爾袞當時確實盡心盡責,說他到底是不是真想等順治親政之後把皇位傳給他。這個沒法說,因為在順治13歲的時候,多爾袞就去世了。

多爾袞一死,順治算是親了政。親政之後開始對多爾袞是真不錯。自己皇叔死了,加封他為成宗義皇帝,也就是清成祖,給他這麼一個封號,厚葬。

可是過了兩個月之後,事情大翻個。滿朝文武大臣,原來對多爾袞有很多不滿,這個時候紛紛上朝彈劾多爾袞。順治全信了,信了以後就先把多爾袞封號去了,把他府邸查抄了,把他後人爵位也給剝奪了,財產入官,黜宗室籍。最後還幹了一件更狠的事情,把多爾袞的墳墓挖開,把屍體拿出來,拿鞭子抽打。

為什麼會這樣,這個就跟青少年的叛逆心理有關係。多爾袞管順治,管的太狠了。

因為在多爾袞眼裡,你是我侄子小孩,是小孩就得管,玉不琢不成器。所以告訴他怎樣當皇帝,我說什麼你就得聽。所以對於順治管的特別嚴。甚至打小順治看這個叔叔就跟惡魔似的。所以順治就會從心裡恨這個叔叔,因為他不知道多爾袞管他這個意義在於什麼。所以他恨多爾袞,充滿了叛逆。

而且多爾袞為了不讓外戚干政,為了不讓太后過多的干涉朝政,就不讓順治見他媽媽孝莊皇后。等順治大了,又聽到孝莊和多爾袞的風言風語,以為多爾袞不讓自己見母親,是想自己獨自霸佔,就更加仇恨了。



所以才會在多爾袞死後,削去多爾袞所有的名位,還進行鞭屍。


歷史鹹談



毋容置疑以皇父攝政王多爾袞的軍功和威望就是做了皇帝八旗子弟也是服他的,努爾哈赤臨死前本就傳汗位給多爾袞,當時多爾袞額娘阿巴亥念多爾袞年幼無法繼任汗位,即使繼承了汗位弄不好就會性命不保,四大貝勒對皇位也是虎視眈眈,如果多爾袞繼承汗位既不會得到四大貝勒及八旗的擁護,也會有性命之危,以多爾袞此時的軍功和威望是難以與他們抗衡的,弄不好就會死無葬身之地。



隨著多爾袞東征西戰,出萃拔類的他一步一步建立了自己的地位,而皇太極猝然離世和其他貝勒也逐漸死亡殆盡,只剩下了大哥代善,多爾袞和豪格為爭奪皇位弄得是滿朝風雨差點導致八旗內亂,後經妥協擁立福臨為皇帝,多爾袞此次雖然與皇位擦肩而過但成為攝政王是大清的實際掌權者,而後多爾袞帶領八旗攻進了北京城大破李自成,自此稱霸關外的大金國一躍成為入住中原的大清,多爾袞是有不世之功的,沒有他大清是無法立足於中原之地的,此時的多爾袞可謂是大權在握,想要做皇帝是易如反掌,可是對於他心中的青梅竹馬孝莊太后是深愛到底,迫於他對孝莊的一片痴情再一次錯過了皇位。


後來多爾袞權傾朝野,稱帝的野心勃勃也是迫於對代善的威望再一次與皇位失之交臂,多爾袞的一生母親被人逼死,屬於自己的皇位一而再再而三的被人搶走,心中充滿了不滿和悲憤,依仗他的權勢一次一次欺負福臨,先是由最初的睿親王再到皇叔父攝政王最後乾脆成了皇父攝政王,後來被抄家的時候皇帝的服裝都已經制作好了,稱帝之心昭然若揭。

多爾袞生前沒能成為皇帝,死之後卻被封成宗義皇帝的諡號,是來祭奠多爾袞生前的功勳,以多爾袞生前為大清的功勞足可以稱帝的,沒有多爾袞大清入住中原為時過早,恐怕沒有那麼容易,多爾袞做皇帝一點也不為過,是大清王朝的開拓者之一,是大清里程碑式的人物。


社會有問必答


愛新覺羅.多爾袞,努爾哈赤第十四子,皇太極之帝,清代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堪稱清朝定鼎中原第一人。生前極盡尊榮,他是清初政權的決策者,名副其實的“攝政王”,不似皇帝勝似皇帝,當時的順治就是他的傀儡,但還好他並沒有做那大逆不道的事情,至死也未稱帝,但死後還是享受了“成宗”的尊號,進太廟。

至於為什麼多爾袞可以享受如此尊號,大概就是在於生前的成就和地位決定了。多爾袞是滿清得以入關的第一功臣,也是清朝能夠定鼎中原的中流砥柱,當年要不是他主張和吳三桂聯合,使得吳三桂引清軍入了山海關,哪裡會有後來的入北京城呢?清朝統一中原之後,也是多爾袞為崇禎皇帝發喪,此後又是在他的帶領下,清軍剿滅了南明勢力和各地的起義軍反叛,滿族韃子得以坐穩寶座。



憑藉著這些功勞,他本身就可以享受尊榮,再加上是他擁立了年僅六歲的順治帝福臨,所以順治皇帝理所當然的讓他坐上了大將軍,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並建碑記業,使其“永垂功名於萬世”,所以生前的多爾袞,他的權勢就如同漢代的霍光,明代的張居正,甚至尤有過之,在他死時,餘威尚在,滿朝皆黨羽,順治皇帝也不得以追他為“清成宗”。


但正所謂“功高震主主必疑之,位極人臣眾必非之”,況且多爾袞生前為人做事又是事事張揚跋扈,排場造勢甚至超過了順治帝,王公大臣甚至只知攝政王,不知順治帝,再加上多爾袞和孝莊皇太后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事情,小小的福臨早就對多爾袞懷恨在心,所以僅僅兩個月以後,順治帝便將多爾袞的尊號褫奪,毀墓掘屍,可真是“古今多少事,盡付笑談中”。


一樹梅花一放翁


一生中兩次錯過帝位的多爾袞,終於不用再錯過了,他成為名正言順的皇帝

只是,這一切來的太晚了——死後哀榮

清朝入關後,他完成了從攝政王,到叔父攝政王的轉變,而後又從叔父攝政王變成了黃叔父攝政王,最後又去掉一個字,變成皇父攝政王

可以說,他離廢帝自立只有一步之遙,可偏偏這一步就沒有跨出去,或者說沒來得及跨出去。然後順治選擇“成全”他,雖然只有60而已


兩次錯過帝位的多爾袞,究竟是為何?

第一次錯過,是因為無奈。尚且年幼的多爾袞,極有可能是努爾哈赤相中的繼承人,但是幼主即位需要元老級大臣支持,而代善反水直接導致15歲的多爾袞沒能成為後金的大汗,四大貝勒中的皇太極成為第二代繼承人

第二次錯過,還是因為無奈。已經成年的多爾袞表現出卓越的軍事天分和政治能力,並且在後金陣營中有著極大的威信和勢力,皇太極的突然暴斃,讓他可以再度有機會染指大汗之位,只是皇太極的長子豪格再度成為了絆腳石

因為雙方勢力相當,如果硬碰硬,只能是兩敗俱傷,為了後金的發展,兩人同時讓步,年僅5歲的福臨撿漏成為第三代繼承人

隨後成為攝政王的多爾袞,幾乎就是後金的實際統治者,後金在他的領導下成功入主中原,建立大一統王朝——清朝

只是,多爾袞只能是周公的角色,而不能成為嬴政這樣的帝王

按照多爾袞的貢獻,追諡皇帝完全在情理之中

清朝入關,多爾袞當居首功。畢竟此時順治皇帝尚且年幼,軍政大權幾乎全部在多爾袞的掌握之中,所以說無論是決策的指定還是作戰的指揮,多爾袞都表現的極為優秀。滿清八旗以最小的代價換回了最大的成果

要知道,當時滿清入關時八旗部隊的總數不過十萬人,雖然個個精銳,但也不能達到以一敵百的地步,所以說多爾袞的戰略決策就顯得非常關鍵,無論是在明朝降軍的處理上,還是入關口號的指定上,甚至說在吳三桂的招撫和使用上,多爾袞都表現堪稱完美

大敗李自成並進入京城後,多爾袞下令為崇禎發喪,博取士紳好感;禁止剃髮以安撫民心,隨後得以讓小順治入京後順利登基

可以說,滿清入主中原、定都北京、完成統一,多爾袞居功至偉,否則以滿清少數民族區區十幾萬人,如何能與兩億漢人相敵,這一切都是多爾袞的功績

所以,按照其功勞來說,死後追諡個皇帝應該不過分

兩次錯過皇位的多爾袞,是否有想過奪回原本屬於自己的一切?

可以這麼說,順治的帝位是撿來的,清朝的天下是多爾袞打回來的。那麼多爾袞是否就甘於做周公這樣的人物,而不想成為嬴政這樣的千古一帝?

事實證明,他是想過的、從入關前廢掉另一位攝政王濟爾哈朗開始,多爾袞便獨掌大權,隨後入關又解決了屢立戰功的豪格,可以說他曾經的政敵都被他一一消滅。軍中威望本就頗高的多爾袞,還有兄弟的支持。如其一母同胞的弟弟多鐸、阿濟格就是他的鐵桿支持者,所以權勢更是如日中天

順治三年開始,多爾袞一步步的向皇位“逼近”,先是將皇帝印璽放入自己府中以便使用,隨後變本加厲,不再需要向順治皇帝跪拜

順治五年,多爾袞稱皇父攝政王,禮儀排場向皇帝看齊,除此以外政務下達不再請示順治,而是直接稱詔下旨,並命令滿清貴族成員於自己府前候命,儼然皇帝的做派

甚至說,他還將自己的生母追諡為皇后並附享太廟!

從上述行為來看,多爾袞距離皇帝,只差兩個字而已,他是否想過要一步到位呢?答案卻無從知曉,因為在他將母親追封為皇后的第二年,他便死去了

已經權傾天下的多爾袞,連禮儀都向皇帝標榜,甚至說已經僭越。但他始終還不是皇帝,還只是皇父攝政王而已

39歲死於北狩的多爾袞,死後極盡哀榮。順治皇帝下令追封其為皇帝,是為清成宗,算是完成了他未竟的心願

只是時間很有限,兩個月後多爾袞被虢奪一切榮譽,並被掘墓戮屍,直到乾隆年間才得以平反

重新恢復榮譽,成為睿親王的多爾袞,也獲得了乾隆中肯且認真的評價:定國開基,成一統之業,厥功最著!


如果喜歡我的內容,不妨點個贊或者關注一下吧!我是置身黑白的精彩,因為只有置身事外,才能看到黑白之間的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