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心!北京雙胞胎青島溺亡,再次敲起「風險環境親子陪伴」警鐘

說到親子陪伴,很多年輕爸媽都因為工作忙的原因忽略了和孩子的互動和交流,或者放孩子一邊玩自己在旁邊處理公務,或刷手機,

真正的親子陪伴,不僅僅是“在一起”。最近兩天 “北京雙胞胎女孩在青島失蹤”備受關注,一位北京媽媽帶著一對8歲的雙胞胎女兒在青島沙灘上發生溺水事故,十分痛心。

據報道,這對雙胞胎在沙灘上和其他小朋友玩堆沙子,而媽媽就在數米遠的地方看手機。下午三點左右,媽媽發個朋友圈的功夫,再抬頭就發現兩個孩子不見了。

痛心!北京雙胞胎青島溺亡,再次敲起“風險環境親子陪伴”警鐘

第二天搜救現場傳來消息,失蹤的雙胞胎姐妹已經溺水身亡,孩子媽媽情緒崩潰,很難相信溺水的事實,“因為當時海里還有很多成年人,如果有孩子在掙扎,而且還是兩個,肯定能發現異常。”

這樣的事故讓人痛心不已,也再次敲起了“風險環境親子陪伴”的警鐘。尤其在夏天,怎樣才能避免兒童溺水事件,真的要謹慎注意。

溺水看起來不是你想象裡的那樣

我們過往看電視看電影的溺水情節中,落水者都會用力掙扎,潑水,大聲喊救命,而事實很多時候並不是那樣,很多溺水事故都是在安靜的發生,身邊的人不留意的話也很難發現,一旦錯失關鍵救生時間,後果將危及生命。

痛心!北京雙胞胎青島溺亡,再次敲起“風險環境親子陪伴”警鐘

這事發生在芬蘭赫爾辛基某游泳館,滿池都是人,卻沒人發現這名5歲小男孩正在水中垂死掙扎!

痛心!北京雙胞胎青島溺亡,再次敲起“風險環境親子陪伴”警鐘

大人近在咫尺,卻絲毫沒能察覺。就這樣,孩子逐漸失去意識,最後漂浮在水面

痛心!北京雙胞胎青島溺亡,再次敲起“風險環境親子陪伴”警鐘

幸運的是,孩子掙扎長達3分鐘,最後才被一位母親發現救起!

溺水是意外死亡的第二殺手

在美國,溺水是15歲及以下兒童僅次於車禍的意外死亡的第二大殺手,據美國CDC數字顯示,本年度大約750名兒童淹死,其中約375人是在父母或其他成年人20米看管範圍內淹死。在10%的溺水事件中,成年人都在兒童旁邊看守著卻不知道孩子遇溺。

美國預防溺水研究專家Francesco A. Pia博士說:“當一個人開始溺水時,他們根本不能叫喊,甚至說話。他們眼睛睜著,嘴巴交替地在沉下水面,嘗試努力用嘴巴吸氣。他們不能控制雙手自願作出捶打水面或揮動的求救動作,相反,他們會將手臂伸向側面或前面,試圖“划槳”回到水面抬起來吸氣。”

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這個過程非常快,大約20秒,對於青少年來說是60秒,所以很多情況都是在成年人稍微疏忽監管的短時間就可能會發生溺水事件。

Pia博士說,在許多情況下,“溺水兒童被其他人包圍,但這些人並沒有發現孩子遇溺,他們錯誤地認為這個孩子在水中玩耍而已。“

人在溺水時的跡象

溺水不僅僅是海水海邊,很多是在泳池、水池、湖水河水,甚至自己家的澡盆。

痛心!北京雙胞胎青島溺亡,再次敲起“風險環境親子陪伴”警鐘

現在炎熱夏日,正是游泳戲水的高峰季節,這裡列出溺水者七個無聲跡象,家長務必、務必、務必要(重要的事情說三遍)看清楚時刻提起警惕:

1、 溺水者頭部在水中,嘴巴在水面附近沉浮;

2、 頭部向後仰,嘴巴張開,小孩的頭部也有可能往前傾;

3、 眼神呆滯,無法聚焦,看起來可能只是像在看天空,看遠方;

4、 頭髮可能蓋在前額或眼睛;

5、 身體直立,雙腳可能像登梯子的動作;

6、 努力想游到某個地方,比如岸邊、浮島,但不能自控;

7、 孩子一般玩水的時候都會發出尖叫、唱歌、笑聲等聲音,要是發現孩子很安靜,應該過去檢查狀況。

痛心!北京雙胞胎青島溺亡,再次敲起“風險環境親子陪伴”警鐘

如何防止溺水

及時發現就是成功救命的一半。溺水的過程發生得都很安靜而且很短時間,就算你沒有孩子,在你去游泳池、海邊的時候也多關心一下你周圍的遊人和孩子,及時發現就能及時救出無辜的生命。

要避免孩子溺水事件,家長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 不能疏於看管,就算在有救生員的泳池或海邊游泳,也不能過分依賴他們的看管,畢竟他們看的是在場所有遊客,而只有你才能給孩子最貼身的保護;

2、 無論家長在水中還是岸上看管小朋友,最好還是保持伸手能及的範圍,以及時作出反應;在岸上看管的家長不能看手機等分散注意力的事,以免發生意外追悔莫及;

3、 這項很重要,父母要學會心肺復甦的急救知識——心肺復甦在某程度下能幫溺水者防止腦損傷和心跳停止,在醫療救援到達之前,心肺復甦的急救實施非常關鍵。

親子陪伴應多加用心和孩子建立情感橋樑,風險環境的陪伴尤其需要父母的保護才能讓孩子有安全感的健康成長。以上這些希望都用不上,但可以將文章順手轉發給你身邊的人,讓他們對“溺水”多一份瞭解,多一份關注,讓悲劇不再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