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心!北京双胞胎青岛溺亡,再次敲起“风险环境亲子陪伴”警钟

说到亲子陪伴,很多年轻爸妈都因为工作忙的原因忽略了和孩子的互动和交流,或者放孩子一边玩自己在旁边处理公务,或刷手机,

真正的亲子陪伴,不仅仅是“在一起”。最近两天 “北京双胞胎女孩在青岛失踪”备受关注,一位北京妈妈带着一对8岁的双胞胎女儿在青岛沙滩上发生溺水事故,十分痛心。

据报道,这对双胞胎在沙滩上和其他小朋友玩堆沙子,而妈妈就在数米远的地方看手机。下午三点左右,妈妈发个朋友圈的功夫,再抬头就发现两个孩子不见了。

痛心!北京双胞胎青岛溺亡,再次敲起“风险环境亲子陪伴”警钟

第二天搜救现场传来消息,失踪的双胞胎姐妹已经溺水身亡,孩子妈妈情绪崩溃,很难相信溺水的事实,“因为当时海里还有很多成年人,如果有孩子在挣扎,而且还是两个,肯定能发现异常。”

这样的事故让人痛心不已,也再次敲起了“风险环境亲子陪伴”的警钟。尤其在夏天,怎样才能避免儿童溺水事件,真的要谨慎注意。

溺水看起来不是你想象里的那样

我们过往看电视看电影的溺水情节中,落水者都会用力挣扎,泼水,大声喊救命,而事实很多时候并不是那样,很多溺水事故都是在安静的发生,身边的人不留意的话也很难发现,一旦错失关键救生时间,后果将危及生命。

痛心!北京双胞胎青岛溺亡,再次敲起“风险环境亲子陪伴”警钟

这事发生在芬兰赫尔辛基某游泳馆,满池都是人,却没人发现这名5岁小男孩正在水中垂死挣扎!

痛心!北京双胞胎青岛溺亡,再次敲起“风险环境亲子陪伴”警钟

大人近在咫尺,却丝毫没能察觉。就这样,孩子逐渐失去意识,最后漂浮在水面

痛心!北京双胞胎青岛溺亡,再次敲起“风险环境亲子陪伴”警钟

幸运的是,孩子挣扎长达3分钟,最后才被一位母亲发现救起!

溺水是意外死亡的第二杀手

在美国,溺水是15岁及以下儿童仅次于车祸的意外死亡的第二大杀手,据美国CDC数字显示,本年度大约750名儿童淹死,其中约375人是在父母或其他成年人20米看管范围内淹死。在10%的溺水事件中,成年人都在儿童旁边看守着却不知道孩子遇溺。

美国预防溺水研究专家Francesco A. Pia博士说:“当一个人开始溺水时,他们根本不能叫喊,甚至说话。他们眼睛睁着,嘴巴交替地在沉下水面,尝试努力用嘴巴吸气。他们不能控制双手自愿作出捶打水面或挥动的求救动作,相反,他们会将手臂伸向侧面或前面,试图“划桨”回到水面抬起来吸气。”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这个过程非常快,大约20秒,对于青少年来说是60秒,所以很多情况都是在成年人稍微疏忽监管的短时间就可能会发生溺水事件。

Pia博士说,在许多情况下,“溺水儿童被其他人包围,但这些人并没有发现孩子遇溺,他们错误地认为这个孩子在水中玩耍而已。“

人在溺水时的迹象

溺水不仅仅是海水海边,很多是在泳池、水池、湖水河水,甚至自己家的澡盆。

痛心!北京双胞胎青岛溺亡,再次敲起“风险环境亲子陪伴”警钟

现在炎热夏日,正是游泳戏水的高峰季节,这里列出溺水者七个无声迹象,家长务必、务必、务必要(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看清楚时刻提起警惕:

1、 溺水者头部在水中,嘴巴在水面附近沉浮;

2、 头部向后仰,嘴巴张开,小孩的头部也有可能往前倾;

3、 眼神呆滞,无法聚焦,看起来可能只是像在看天空,看远方;

4、 头发可能盖在前额或眼睛;

5、 身体直立,双脚可能像登梯子的动作;

6、 努力想游到某个地方,比如岸边、浮岛,但不能自控;

7、 孩子一般玩水的时候都会发出尖叫、唱歌、笑声等声音,要是发现孩子很安静,应该过去检查状况。

痛心!北京双胞胎青岛溺亡,再次敲起“风险环境亲子陪伴”警钟

如何防止溺水

及时发现就是成功救命的一半。溺水的过程发生得都很安静而且很短时间,就算你没有孩子,在你去游泳池、海边的时候也多关心一下你周围的游人和孩子,及时发现就能及时救出无辜的生命。

要避免孩子溺水事件,家长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不能疏于看管,就算在有救生员的泳池或海边游泳,也不能过分依赖他们的看管,毕竟他们看的是在场所有游客,而只有你才能给孩子最贴身的保护;

2、 无论家长在水中还是岸上看管小朋友,最好还是保持伸手能及的范围,以及时作出反应;在岸上看管的家长不能看手机等分散注意力的事,以免发生意外追悔莫及;

3、 这项很重要,父母要学会心肺复苏的急救知识——心肺复苏在某程度下能帮溺水者防止脑损伤和心跳停止,在医疗救援到达之前,心肺复苏的急救实施非常关键。

亲子陪伴应多加用心和孩子建立情感桥梁,风险环境的陪伴尤其需要父母的保护才能让孩子有安全感的健康成长。以上这些希望都用不上,但可以将文章顺手转发给你身边的人,让他们对“溺水”多一份了解,多一份关注,让悲剧不再发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