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将攻下此城后,见牌子上写了两字,下令:不留一个活口!

我国古代的政治体制集中表现为中央集权制,皇帝将权力收归中央,在明朝时期,中央集权达到一个顶峰,皇帝至高无上,皇权不容侵犯,因此明朝时期排除异己,打压敌人,手段极狠,本文所述的便是一场血案,其完全能够体现出当时的政治面貌。

开国大将攻下此城后,见牌子上写了两字,下令:不留一个活口!

这场血案发生在怀庆府,致使这场血案发生的便是常遇春,他是明朝的开国大将,立功无数,深受皇帝喜爱,因此担任了很多重要职责。他年少时家境贫寒,与朱元璋同时安徽人,可能有一些同乡之谊,在他15岁那年便跟随了朱元璋起事。他作战时十分勇猛,为朱元璋打江山贡献了很多力量,可以说在那些将军中,他是佼佼者。

但常遇春逝世很早,有人传言,他是为朱元璋所杀,但是这也只是传言,朱元璋虽然多疑嗜杀,但是常遇春与旁人不同,他没多少文化,待朱元璋十分的忠诚,更不擅长什么阴谋诡计,因此根本不会威胁到朱元璋,所以他的死应该和朱元璋没多大的关系。还有一种说法是他是遭遇了上天的惩罚,因为他杀人成性,犯下了诸多罪孽,他的死是报应。

开国大将攻下此城后,见牌子上写了两字,下令:不留一个活口!

常遇春的确是一个嗜杀的人,他攻城略地的时候,最爱屠城,每占领一个地方,就会杀掉城中所有人,他所到之处,往往血流成河。

本文开头所提的血案发生在元末明初,那时元朝的统治极其混乱,百姓们深受其苦,因此明朝的起义军受到了百姓的欢迎与支持。明朝军队到了怀庆府这个地方的时候,百姓们都纷纷写了一些条幅,来欢迎他们的到来,以此表示对明军的支持,常遇春就特别喜欢这些形式,他认为这是一种极大的肯定,每每见到这些条幅时,都十分开心。

开国大将攻下此城后,见牌子上写了两字,下令:不留一个活口!

不过当地人再怎么支持欢迎明军,但他们现在仍然在元朝的统治之下,所以不能如此明目张胆的支持明军。他们就想出一个办法,把写给明军看的牌子的背面写上欢迎元军的文字,这样子很方便,而且可以长时间的使用,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

这么灵活的方式,又怎会引来屠城之难呢?事情总会暴露的,当地有一户人家,特别的抠门,他们的牌子是用纸糊的,纸是不能和木头相比的,只要一刮风,纸糊的牌子就会乱转,很不巧,有一次常遇春来时便起了风。

这块牌子就立在那户人家的门口,门窗都是关闭的,只有这个牌子在风中旋转,‘’明军”、“元军”相互交替,但是常遇春不识字,他以为这都是在欢迎他,正要过去的时候,他旁边的人发现了端倪。于是就告诉了常遇春。

开国大将攻下此城后,见牌子上写了两字,下令:不留一个活口!

常遇春了解了情况之后十分生气,即刻下令,“屠城!”,惨案就这样发生了。他认为这是一种欺骗,百姓们虚与委蛇,表面上欢迎明军,实际上却还在支持元军,所以他要杀掉所有人泄愤,很快当地就成为了一片火海。此外,常遇春走的时候还耍了个小计谋。

他让手下在地上扔了几个金元宝,然后记好数目,如果几日后数目减少,那就意味着这里还有幸存者,那就再次屠杀,不留一个活口。

这件事情发生之后,很多年过去了,当地都没有人烟,十分的荒凉,朱元璋为了改变这个局面,就下令让其他地方的人迁居到这里,但是人们听说了当年这里曾发生的血案,都不愿意到这里居住,为此朱元璋还给这里改了地名,改为了沿用至今的焦作。

开国大将攻下此城后,见牌子上写了两字,下令:不留一个活口!

常遇春做下了这样残暴无情的事,暴毙可能就是对他的惩罚,他还曾经和身边的人说,梦到他曾经杀过的人向他索命,所以他常常半夜惊醒,甚至夜夜如此,他的去世可能与此有很大的关系。

虽然常遇春是明朝的大将,立下诸多的功劳,但是就他嗜杀的性格而言,终究是弱点。人性皆具有两面性,如果将坏的一面过度放大,那么最终只会自食其果,不会有好下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