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凱旋門到雪梨歌劇院,那些世界著名地標建築的駁回版本

當我們提起一座城市時,首先想起的或許便是它的地標建築,譬如東京鐵塔、法國凱旋門或是悉尼歌劇院。而這些人們早已耳熟能詳的建築,在設計時也有另一個版本的方案。這些被駁回不予採納的設計,是否一定比現存的糟糕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巴黎凱旋門

从凯旋门到悉尼歌剧院,那些世界著名地标建筑的驳回版本

這尊大象雕塑曾經可能佔據香榭麗舍大街的終點 本文圖均為 資料圖

从凯旋门到悉尼歌剧院,那些世界著名地标建筑的驳回版本

巴黎凱旋門

1758年,建築師查理斯·利巴特(Charles Ribart)向法國政府提議,在巴黎香榭麗舍大街的終點建造一尊大象形狀的藝術雕塑。這座雕塑共有三層,象身裡裝有連接每一層的螺旋樓梯,甚至還有能收納到牆壁裡的傢俱,以及雨水引流系統。

如果法國政府批准了利巴特的這個計劃,可能就沒凱旋門什麼事兒了。1836年,大象藝術雕塑提案的78年後,在同一位置,紀念拿破崙擊敗俄澳聯軍的巴黎凱旋門落成,併成為了這個城市的地標建築之一。

不過,1804年登上法國權利頂峰的拿破崙·波拿巴本人倒是挺喜歡這個大象造型的想法的。1813年,在巴黎巴士底地區,一尊金碧輝煌的大象雕塑落成。然而好景不長,僅僅過了33年後,這尊雕塑又被拆除了,此時是1846年,正是法國政壇動盪之際。2年後,拿破崙·波拿巴的侄子路易·拿破崙被選為法國總統,也就是後來的拿破崙三世。

从凯旋门到悉尼歌剧院,那些世界著名地标建筑的驳回版本

曾短暫存在於巴士底地區的大象雕塑

悉尼歌劇院

如果你喜歡悉尼歌劇院的帆船造型,那麼別忘了對芬蘭裔美國設計師艾羅·沙裡寧(Eero Saarinen)保有一份謝意。如果不是他,這個世界上最著名的歌劇院可能是另一種方方正正的模樣。

从凯旋门到悉尼歌剧院,那些世界著名地标建筑的驳回版本

悉尼歌劇院的另一個版本

从凯旋门到悉尼歌剧院,那些世界著名地标建筑的驳回版本

悉尼歌劇院

1940年代,時任悉尼音樂學院院長一職的尤金·古森斯(Eugene Goossens)向政府提議,希望建造一個能夠表演音樂劇目的大型劇院,他同時提交了自己的設計手稿,一座中規中矩的方形建築物。

全世界其他的建築師們也陸續投來了自己的手稿,然而,直到1957年,建築方案都一直沒能決定。那一年,美國人沙裡寧加入了評審團,他瀏覽了所有的方案,卻都沒有能讓他眼前一亮的。無奈之下,沙裡寧開始翻閱那些已經被淘汰的設計方案,沒想到一下子相中了一份帆船造型的手稿,其主人是當時默默無聞的丹麥建築師約恩·烏松(Jørn Utzon)。在沙裡寧的強烈推薦下,烏松的方案得以被採納,也就有了今天這座在悉尼海灣旁閃爍著貝殼版光澤的白色歌劇院。

倫敦塔橋

有著古樸塔樓的倫敦塔橋是如今泰晤士河上最受矚目的建築,也是倫敦的象徵之一。這座1894年對公眾開放的大橋將倫敦南北區連接成整體,橋分兩層,平時車輛行人走下層,當有巨輪來時,下層橋面能自動往兩邊翹起,讓船通過,而行人和車輛則改由上層通行。這樣,橋樑除了起到連接陸上交通通路外,也不會阻礙船隻在水上航行。

从凯旋门到悉尼歌剧院,那些世界著名地标建筑的驳回版本

倫敦塔橋有鮮明的維多利亞時代特色

从凯旋门到悉尼歌剧院,那些世界著名地标建筑的驳回版本

當時看來頗為未來感的另一種設計

塔橋在設計時曾收到過超過50個方案,其後爭議不斷。直到1884年,由建築師霍瑞斯·瓊斯(Horace Jones)提出的帶有鮮明維多利亞時代設計風格的方案才獲批准。下圖為當時風頭很健的另一設計,看起來未來意味濃厚,由建築師F.J.帕默提出。

華盛頓林肯紀念堂

在許多好萊塢電影中經常出現的林肯紀念堂,其建築靈感來自莊嚴肅穆的希臘神廟。不過,當時,設計過美國國家檔案館、傑弗遜紀念堂的著名建築師約翰·羅素·波普(John Russell Pope)曾提出過另外一個方案。在後者的構想中,林肯紀念堂應當有一種層層向上的恢弘氣勢,他從瑪雅神殿和埃及金字塔中得到靈感,完成了這個手稿。不過最終,政府還是選擇了更為穩重的現有方案。

从凯旋门到悉尼歌剧院,那些世界著名地标建筑的驳回版本

現有版本

从凯旋门到悉尼歌剧院,那些世界著名地标建筑的驳回版本

被駁版本

芝加哥論壇報大樓

在芝加哥天際線上林立的摩天大樓中,擁有近百年曆史的論壇報大樓無疑是非常醒目的一座。這座建築以它高聳入雲的哥特式漂亮尖頂和嵌有來自世界上不同地方石頭的外牆聞名於世,而它的設計歷程,也充滿了故事。

从凯旋门到悉尼歌剧院,那些世界著名地标建筑的驳回版本

新哥特式建築的代表——芝加哥論壇報大樓

1922年,《芝加哥論壇報》計劃建造一棟新的總部,他們希望這棟樓成為“世上最漂亮的辦公樓”。為此報社舉辦了一場比賽,冠軍的獎金為5萬美元。比賽最終收到了來自二十三個國家的263份投稿。最終的贏家是紐約建築師約翰·米德·霍威爾斯(John Mead Howells)與他的助手雷蒙德·胡德(Raymond Hood),為何是聯名的?因為霍威爾斯本人就是評審之一,不能直接參賽,為此他聘請了助手胡德遞交了設計圖紙。這一操作模式當時也曾被不少人詬病。另外,據說比賽競爭過程十分激烈,來自德國建築師布魯諾·陶特(Bruno Taut)的表現主義金字塔形設計也很受歡迎。如果後者取勝,論壇報大樓還能成為芝加哥的地標嗎?誰也不知道。

从凯旋门到悉尼歌剧院,那些世界著名地标建筑的驳回版本

德國設計師提出的金字塔形設計

這座36層的論壇報大樓還有另一處不同尋常之處,大樓的牆體上貼著從世界各個角落採集的130多塊建築碎片,從北京的萬里長城、故宮到英國的西敏寺教堂,從印度泰姬陵到德國柏林牆……或許作為一家老牌媒體的辦公大樓,這樣的設計也能彰顯它的行業特性吧。

倫敦埃菲爾鐵塔

1889年巴黎埃菲爾鐵塔建成後,歐洲的許多城市都想效仿,包括倫敦。有人甚至成立了一家鐵塔公司,邀請建築師提交設計方案,希望在泰晤士河畔也能建造一座話題級的鐵塔。當然最後這個計劃沒有執行,不過這些當時的圖紙卻保留了下來。這些構想中的鐵塔都各有特點,譬如下圖最左邊的這座,塔內就設計有盤旋而上的軌道,可以乘坐小火車輕鬆抵達塔頂。今天看起來似乎不足為奇,但在一百多年前,可以說是非常前衛的想法了。

从凯旋门到悉尼歌剧院,那些世界著名地标建筑的驳回版本

倫敦埃菲爾鐵塔設計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