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塘水色驟然變清、變濁、變紅?多年的防控「倒藻」經驗在這裡!

魚塘水色驟然變清、變濁、變紅?!多年的防控“倒藻”經驗在這裡!

養殖水體中藻類大量死亡,導致水色驟然變清、變濁,甚至變紅的一種現象,我們俗稱為“倒藻”。發生倒藻的池塘往往水面上會漂浮一層死藻(一般呈黃色漂浮物狀,也有部分塘在下風口形成一層“油膜狀”)。倒藻發生後,易導致池塘缺氧、水質惡化,造成魚蝦蟹應激減料或厭食,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病害,甚至大量死亡等。

魚塘水色驟然變清、變濁、變紅?多年的防控“倒藻”經驗在這裡!

倒藻發生的原因

在水產養殖過程中,藻類都有一個生長週期,繁殖過旺就會出現老化死亡現象,新老交替原本屬正常現象,但大量的藻類死亡,會對養殖對象造成危害,讓養殖戶頭疼不已,要想根治必須清楚倒藻發生的原因。

1、天氣突變

低壓悶熱天、南轉北風天、暴雨、寒潮等惡劣氣候,溫度、氣壓、溶氧、pH值會隨著天氣突變而驟變,藻類適宜的生存環境突然改變,有些藻類不能適應環境突變而大量死亡,引起倒藻。

2、人為管理不當

高溫時肥水過度,換水添水的時間、量不對,換水添水後未及時追肥等都會造成微生物失衡,從而引發倒藻。另外,過量使用含氯消毒劑、殺藻殺草劑、殺蟲劑、重金屬鹽類等也會造成轉水倒藻。

3、藻相單一

池塘中某些藻類,如藍藻、裸甲藻等對生活環境和營養要求都不高,易在水體中形成優勢種群,並大量繁殖,同時抑制其他常規藻類生長和繁殖。物極必衰,一旦佔優勢種群的藻類生長達到頂峰便會老化死亡,造成倒藻。

4、底部環境差

藻類除利用二氧化碳外,尚需要無機氮化合物供給氮素以合成藻體蛋白質,此外還需磷、硫、鎂等,一般以氮與磷的需求量為多。

池塘如果沒有定期改底,或常用易造成底泥板結的產品(氯製劑、四羥甲基硫酸磷、大蘇打等),或使用了只是通過物理沉降而將大量有機物和有害物沉積在底部的淨水產品(沸石粉、聚合鋁/鐵、聚丙烯酰胺等),容易出現底部水質發粘和底泥板結、發黑的現象,這樣的底部環境極易造成倒藻的問題。

因為這樣的底部沉積了過量的有機物,而有機物的氧化分解會大大增加耗氧,導致底部溶氧較差,從而抑制好氧菌促進厭氧菌的生長繁殖。

好氧菌的減少,使大分子有機物經厭氧發酵後產生的短鏈有機物不能進一步被氧化分解為可直接被藻類利用的小分子營養物質,從而導致藻類失去生長必需的營養來源而大量死亡。同時,厭氧菌的增加會促使原生動物的大量繁殖,原生動物對藻類的大量攝食也會導致藻類減少。高溫天氣易引起倒藻。

魚塘水色驟然變清、變濁、變紅?多年的防控“倒藻”經驗在這裡!

倒藻時水體變化

發生倒藻時,水體理化因子和浮游生物短時間內會發生很大變化。其具體表現如下:

1、溶解氧降低

倒藻發生時,一方面,水中少了可以進行光合作用產生氧氣的藻類;另一方面,大量死藻被氧化分解也會消耗大量溶氧。這兩者造成池塘溶氧急劇下降,二氧化碳增加,導致pH值迅速下降,一般會在7.5以下。

2、氨氮和亞硝酸鹽升高

由於藻類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其死亡之後會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進行氨化反應生成遊離氨(NH3)和銨離子(NH4+),遊離氨通過硝化反應先被氧化成亞硝酸,再進一步被氧化成硝酸。但是,溶氧不足時,第二步的硝化反應就會受阻難以進行,最終導致亞硝酸根離子大量積累。陰雨天、光照不足的天氣更明顯。

3、水體變渾濁

藻類不足無法沉降水中懸浮物,如微塵、有機碎屑、糞便、死藻、腐生蛋白等,水體容易出現渾濁現象。

魚塘水色驟然變清、變濁、變紅?多年的防控“倒藻”經驗在這裡!

4、底棲青苔滋生

倒藻後水體透明度變大,蟹塘等水淺的池塘底部在高溫天氣容易滋生青苔。

由此可見,倒藻後,這些環境的變化會給水生動物帶來的危害也是可想而知的。

如何防控?

根據以上分析,預防倒藻我們可以從日常管理著手:

1、定期使用泰緣複合過硫酸氫鉀常用改底系列產品進行改底、解毒和修復微生態。

產品在水中發生鏈式反應,可以直接把底部大分子有機物降解為短鏈小分子有機物,提高底部微生物分解有機物的效率;同時還可以保持底部具有較高的氧化還原電位,促進底部菌相平衡,從而促進底部有機質的分解。定期使用,可以使板結、發黑的底部長期保持疏鬆的健康狀態,實現底好水好的健康養殖模式。

必要時可配合芽孢桿菌、乳酸菌等微生態製劑來調控水質,調節菌相和藻相。此外,在養殖過程中應儘量少用甚至不用氯製劑和季磷鹽等有繼發危害的產品。

2、適時追肥,過早容易導致水肥,過晚則容易脫肥,一般情況下,四大家魚池塘水體透明度在45釐米左右時追肥正好。

3、發現藍藻和裸甲藻時,採取“殺滅一部分,抑制大多數”的原則:通過對底質水質的改善、菌相的培養,促進小球藻、硅藻等有益藻的生長,培養良好的藻相,從而實現藻相平衡。

當藍藻和裸甲藻問題嚴重時,首先必須改底養底,然後在下風口等藻類密集區,對藍藻和裸甲藻進行局部滅殺和抑制,只要控制其不成為優勢種群就可以保持良好的水質。

不要出了問題就是盲目地殺,好藻壞藻都殺掉的同時,也破壞了水體和底質的環境,即使後期再補充微生物製劑,也很難達到長久的微生態平衡。採用治標不治本的方法解決問題,這樣的池塘陸續還會出現各種問題,長此以往養殖環境惡性循環,勢必嚴重影響養殖產品的品質和產量。殺蟲劑、殺草劑、消毒劑的使用也是一樣,要慎重!

4、若有條件,可實時監測水中溶氧、pH值、總硬度、總鹼度等,方便及早採取措施。

很多養殖戶反映,採用了這樣的預防措施,不僅不會出現倒藻,而且水質一直保持很好的狀態,不出意外的話,一年下來幾乎沒有什麼養殖問題。這其實就是我們所提倡的健康綠色養殖模式。

但是,如果池塘底壞導致倒藻頻繁發生,我們也有安全高效的處理方案,具體如下:

首先,幹撒泰緣360雲補鈣氧顆粒(200~300克/畝·米)來持續增加溶氧,大水面池塘最好開啟增氧機。

其次,使用30%含量的複合過硫酸氫鉀粉劑(如水得金/安水/水毒消)或360雲滅藻毒雙淨250~500克/畝·米解毒淨水,降解藻類過度繁殖及死亡產生的藻毒素,快速解毒、抗應激。

同時可幹撒泰緣常用改底泡騰片(如抑菌底安/安藍淨/菌毒消水質底質改良劑/解毒底安/安藍)200-250克/畝·米進行改底解毒,實現沉澱物懸浮再利用;晚上幹撒鈣氧顆粒進行增氧,鞏固氧化泥層。

第二天,先使用主要成分為微生物輔酶、納米吸附材料的水莫愁2號1千克/畝?米,吸附懸浮有機物,激活微生態;然後施用含有多種有益菌成分的泰緣清淤150克/畝·米,調節底部水體和底泥菌相,使有機絮團吸附有益菌形成生物絮團,從而使氧化後的底泥實現菌相平衡。菌相平衡會促進藻相逐漸恢復平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