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沛康:开拓海外市场需要精准落实

美国总统特朗普掀起针对多国的贸易战,这让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更加突出。在现今的变局中,中国的顶层韬略是非常正确和清晰的,关键是以实事求是的原则去有效落实和执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低估在海外工作的企业家和相关工作人员。只有这些真正在实际生活工作中与海外工作、海外利益息息相关的人,有组织有计划地为国家利益服务,才能让很多具体政策见到实效。

首先,从非洲到南美、中东、东北亚、南亚、东南亚,要根据每个地区的局势特点,有不同的工作策略和方向。远亲不如近邻,中国首先需把“邻居”关系维护好。但受到一些西方声音的影响,部分南亚、东南亚国家对“中国威胁论”的接受度似乎远超非洲、南美洲国家。笔者认为,可从其关心的文化、旅游、贸易、生态等领域找出突破口,加强外交联系,与周边国家形成一种全方位融合,这恰好符合中央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

其次,除了国家层面的部署,我们的企业、事业团体、智库、非政府组织、文化机构等还需要更多素质过硬、思想过硬的工作者参与到这些工作中来,能够通过相互之间的协作形成1+1>2的效应。落实这些工作离不开企业家。企业家的任务当然是为企业为员工带来更大经济收益,但身处海外也要明白国家利益所在,明晰全球局势变化,因为企业家是资源的组织者、领导者和实践者。

总结中国前几十年“走出去”的经验不难发现,有时候事倍功半的主要原因是在对“走出去”资源配置时,比如基金、贷款、政策等,主要以支持国企为主。然而现今世界仍然受美国为首的西方主导,在那些深受西方意识形态影响的国家,仍然对国企高度防范,认为它们带着政治目的。

但不管国企还是民企,归根到底是中国的企业。在当下的变局中,不妨将资源向一些民营企业适度倾斜,发挥它们的灵活作用。形成国企民企共同开拓海外市场、海外关系的局面。

第三,从主观上讲,中国整体企业家团队素质还不够,对政策、外交、专业、所在国国情等理解不够透彻,所以系统性的组织和培训是必要的。

在开拓海外市场、与当地民众、企业建立更紧密联系时,首先需要的是新型人才,需要他们能够投身目前经济条件并不好、物质生活并不富足的一些国家。这就需要一定的付出。所以,在招揽中国各地乃至世界人才,组成多层次、多领域的队伍,经过系统性培训合格后,也要明确职责、待遇、驻外管理和奖惩制度,给予他们比现在更优厚的条件。包括解决外派人员的后顾之忧,如父母赡养、子女教育等问题,充分给予关照使之能全力以赴。(作者是广东印太和平与发展研究院理事会主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