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帶的孩子長大後會和媽媽親嗎?

Raina睿睿


這要看哪些情況哦,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我身邊和我自身的例子,總結出有以下幾種情況:

1、孩子一直由奶奶帶,媽媽下班後也較少同孩子建立親子關係,這樣孩子就會一直和奶奶親。例子:我的侄子是由他爸爸和他爺爺帶的,因為媽媽工作太忙,很少有時間帶孩子,下班後也是各種學習,考試,所以現在我侄子四歲多了,還是黏他爸爸多一點,然後是爺爺,有時吃飯就要跑去挨著爸爸坐;


2、孩子主要由奶奶帶,媽媽下班後也有充足的時間親子,或者上幼兒園後主要由媽媽帶,這樣孩子就會轉變,同媽媽親。例子:我有個朋友,幼兒園之前奶奶帶,那時在家睡醒後找不到奶奶,哭著到處找,即使媽媽回來了,孩子也不要媽媽,後來上幼兒園了,一家三口搬出去住,孩子就由媽媽接送,只是週末回奶奶家,這時,孩子很明顯的要親媽媽一點;


3、孩子主要由媽媽帶,但媽媽暴脾氣,喜歡動不動就打孩子,而奶奶則很少用武力,這樣孩子就同奶奶親些。例子:我表弟媳婦,孩子幾個月時吃手,她也打孩子的手,有時甚至故意打孩子給我弟弟看,我看著都心疼,孩子哇哇直哭。結果孩子就不是很親媽媽,反倒喜歡奶奶一些,現在也是完全由奶奶帶了,聽說只要沒有挨著奶奶睡,就哭,不願意挨著爸爸媽媽睡。

4、最後一種,是孩子最初幾個月由媽媽全職帶,後來媽媽去上班,但是下班後有很多時間建立親子關係,這樣,孩子還是喜歡黏媽媽。例子:我兒子就是,只要我在,就黏我,然後再是奶奶,其實這樣我自己很累,下了班就回來帶孩子,完全沒有多的時間做點自己的事情。

所以說,媽媽們,看看是什麼情況,導致孩子只親某個人的。


周小黑與鄧大白


誰經常照顧寶寶,寶寶就會和誰親,這是肯定的,不會因為你是他的媽媽,他就一定和你親,而且可以肯定的是,如果題主缺少與孩子的情感交流,平時不怎麼帶寶寶,一直讓奶奶帶的話,將來寶寶也不會和媽媽親,因為我身邊就有這樣的例子。

我一個大學同學,在老家生完寶寶三個月,就將孩子託付給了婆婆,然後來北京上班,一年難得回去一兩次,等到孩子3歲上幼兒園,將孩子接到身邊後,發現她跟孩子根本無法交流,孩子對她很陌生,寧可一個人蹲在角落裡玩,也不找她玩,她湊過去和孩子說話,孩子也不理,母子之間一點親暱的感覺都沒有,孩子從來沒有像其他孩子一樣,在她的懷裡撒嬌過。

後來,我的這個同學不得不辭掉工作,陪孩子,讓孩子適應幼兒園生活,把三年缺失的情感一點點補回來,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她說如果再有一次機會,不論多難,也會將孩子留在身邊,哪怕是我下班的時候,陪陪孩子,也不至於這樣。

再說我一個親人,他出生後才三個月左右,母親就懷了妹妹,他與妹妹的年齡相差不到一年,所以,他就由奶奶帶大,奶奶特別疼愛他,他生病、上學,都是奶奶陪伴,上小學五年級就去了縣城讀書,直到大學畢業,很少呆在家裡,母親也不太會顧忌他的感受,幾乎沒有和他有過感情上的交流。

現在他已經結婚生子,與母親的關係還是很陌生,陌生到連個鄰居都不如,而且母子之間缺乏信任感,他說一句話, 母親就會想歪,兩個人坐在一起看電視,一句話都沒有。看到這對母子我真的覺得很可悲。

所以,當父母的一定要在孩子小的時候儘可能多地陪陪孩子,不要等到孩子長大了,和你形同陌路,才後悔哦!


沛澤媽讀心理


想聽實話嗎?我可以用自己做例子來說。和父母會親,但是,僅僅是表面,內心距離很遠。


我是中國第一代獨生子,出生於七零末,父母在十個月的時候,就把我送到了千里之外的奶奶家,因為,他們要為祖國奉獻,要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


我從十個月,就成了留守兒童,一年見一兩次,一直持續到小學。


因為七年時間,沒在一起生活,我的父母,不知道怎麼教育孩子,在他們眼裡,孩子就應該像電影裡演的那樣,善良,懂事,謙讓,善解人意,沒有脾氣,懂得隱忍。回到我身邊,發現,我有這樣那樣的毛病,例如,吃飯慢,挑食,做事磨蹭,還會大哭。於是,他們就用巴掌來解決我身上所有問題和毛病。


我的童年,沒人走進過我內心世界,我是孤獨的。我有什麼心事,只會留給日記,和他們無法溝通。在上大學以前,我的生活和內心是扭曲,我厭世,我故作清高,我無數次在半夜望著煤氣發呆,我的手腕,留著刀片劃過的痕跡,我一直感覺著,沒人真正的關心過我。


一度,我和父母之間的關係,很是緊張。


後來,關係雖然緩和了,但是,屬於表面上都能過得去,但是心裡,有極大的不安全感。甚至,我怕他們不愛我,不疼我,有什麼傷痛,我從不和他們說,怕他們嫌我是累贅。


我和父母關係表面上相處的很好,但是,從不和他們說心理話。我從小不會和他們親親,膩膩。大了以後,任何問題任何事情,都是自己去扛,雖然很累,但是,我已經習慣不給他們添加麻煩。這其實,並不是一個正常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


現在,我也結婚,也有孩子了。我毅然辭職做了全職媽媽,我希望從小就給孩子莫大的安全感,我童年生活裡的陰影,不想讓孩子也去承受。


唯家至珍


請這位媽媽不過於焦慮,你的寶寶才七個多月,此時對照看他的奶奶有很強的心理依戀是正常現象。但是這也給你發出預警信號了,如果你下班回家後,不把陪伴與照看的責任接管過來,仍要由奶奶具體負責,長期發展下去,孩子真的對你不親近呢。

媽媽可能暫時不太理解寶寶為何有這種行為表現,其實也並不複雜,這就要源於寶寶對於直看護他的人有幾種生理與心理的需求。下面我分別給你說說。

第一,生理需求。寶寶出生後,誰抱的最多,寶寶就會對誰最熟悉,如熟悉看護人身上的體味,聲音,視覺印象等,這種印象如條件反射般印在寶寶的大腦裡。因此,對於七個多月的寶寶對奶奶有很強的心理依戀就屬於正常現象了。如果媽媽不想被寶寶排斥或冷落,建議你下班回到這後,立刻接管過對寶寶的看護,包括晚上睡覺時,一定要讓寶寶跟著你睡。讓寶寶從生理上熟悉你,接納你,這種親情的心理依賴會自然而然地建立起來。

第二,心理需求。別看寶寶小,人家也需要得到關心和愛護呢。嬰兒有一種肌膚飢渴現象,即寶寶的肌膚如果能經常接觸媽媽的肌膚,他從內心會有一種安全感,如果不得到媽媽的愛撫,寶寶就會感覺這個人不是他喜歡的那個人。另外,別看寶寶小,媽媽的聲音對寶寶來講,也非常重要,你經常在陪伴寶寶的過程中,和寶寶說話,有利於刺激寶寶大腦語言神經細胞的發育,不僅有利於以後寶寶語言的發展,同時也容易讓寶寶熟悉並對你的聲音建立深刻印象,這些也同樣能帶給寶寶心理安全感。

第三,親情的緊密聯繫。嬰兒期和幼兒期(上一年級以前的時段)的寶寶,對父親或母親的心理依戀最為重要,不管是父親還是母親,誰能每天陪伴寶寶,會讓寶寶從情感上有舒適感、愉悅感和安全感。而這恰是最穩定最親密的親情關係,隨著寶寶的一天天長大,這種親情關係會不斷加強。綜合以上所述,相信這位媽媽能夠清楚自己該怎麼做了,只要你知道怎樣做,堅持每天到家後多花時間陪伴寶寶就行了,不必焦慮以後孩子和你親不親問題。


韓國成老師


看是什麼樣的奶奶帶的吧,我一看到這個問題就忍不住回答。我家寶寶百天的時間,從我家開車會老公家辦酒席,婆婆坐車上抱了一路,下車吃飯我想說婆婆抱了一路應該累了,正好我抱一會,讓她先吃飯。就說,媽,我來抱吧,你吃飯……結果我婆婆來一句,我就不給你抱……what?我都驚呆了,她不是那種開玩笑的語氣,也不是因為心疼我怕我累,完全就是不想讓我抱的語氣,好像寶寶是她的孩子一樣。也是那一刻,我有了她會搶走我的寶寶的感覺,也是那一刻,我知道婆婆對我的真實態度。之後很多次帶孩子回老公家,她都會抱著孩子,孩子哭著要媽媽,她就一扭頭給抱走了……總之很多次。畢竟孩子和我在一個城市,平時是我媽在帶,所以慢慢的孩子和她也不是很親。而且我一直堅持孩子帶在身邊,絕對不會和我婆婆單獨呆一天,只能我回老公老家帶著孩子,她才能看到孩子,絕不允許孩子單獨在老家過。她對孩子的喜歡我不做評價,但是我明顯感覺到她對我這個媽媽的態度,所以嘍,自己作的自己受,媽媽就是媽媽,其他人別想替代,更別想挑撥母女直接的關係。


茉莉moly


題主的寶寶現在七個多月,都是奶奶帶,平時也愛找奶奶,怕寶寶將來跟媽媽不親,我想題主的擔心是有一定道理的。

我分享一部經典的電視劇和身邊的人的經歷供題主參考一下。

《父母愛情》是一部很經典的電視劇,有了寶寶後看這部劇感觸更深。劇中的老大江衛國是姑姑帶大的,老二江衛東是媽媽帶大的,後來老大跟姑姑親一些,老二跟媽媽親一些。如果你仔細看劇的時候會發現這一細節。江衛國當兵走的時候,江德福問安傑為什麼沒有哭,安傑說一個對狗比對自己爹媽還好的人有什麼好哭的。而老二江衛東當兵走的時候,由於安傑沒有同意去拍全家福老二是躲在船艙裡沒有出來打招呼的,那個時候的安傑是哭喊著對江衛東說等他回來去拍全家福。


再來說說我身邊人的例子。我一個表姐,大兒子是爺爺奶奶帶大的。老大十七八的時候表姐意外懷孕生下老二,還是兒子。鑑於老大跟父母不親,沒有什麼共同語言和話題,老二一直帶在身邊養著。表姐說,已經和一個兒子不親了,這是上天的安排,讓我們重新再做一次父母,哪怕再苦再累,也要親自撫養老二,和他一起成長。


平時帶孩子也會接觸到一些孩子,和她們的奶奶或媽媽聊天的時候,可以明顯感受到,如果帶孩子的過程中,奶奶們不在孩子面前嘮叨媳婦的不好而是不停地讚美和誇獎自己的媳婦,媽媽們也不講老人的不好,那麼奶奶和媽媽同時出現在孩子的視線範圍內的話,孩子們還是更喜歡黏著媽媽的。

說了這些,題主也不要太過擔心。畢竟寶寶現在還小,休息的時候傾注更多的時間更多的愛在寶寶身上,寶寶不會不和你親的。同時對寶寶奶奶你要表達出感激之情,要有一顆感恩的心,俗話說,家和萬事興。一個好的家庭環境 一個充滿愛的環境,不管是奶奶還是媽媽,寶寶將來都會愛的。


八爪媽咪


我是一個奶奶,我有發言權,別把問題懶到奶奶身上,媽媽是監護人,媽媽要做的事,奶奶管不了,我兩個兒子,兩個孫子,我倆兒子婆婆一點也沒管過,所以倆兒子只能聽我的話,我有了第一個孫子,小兒媳婦從生下孩子就沒管過,有時候看到人家兒媳婦那麼合格的做一個媽媽,我真是羨慕,兒媳婦白天上班,晚上要是陪陪孩子,孩子也不至於這麼排斥她,住一套房子裡,一年也不進媽媽的屋,也不讓他媽進我們的屋,看到媽媽就特別焦慮煩躁,推媽媽出去,兒媳婦回孃家都是自己去,孩子不去,我大兒媳婦也生了一個孫子,在外地,希望我去帶孫子,我實在不放心家裡孫子,希望大兒媳婦送孩子回老家我帶,大兒媳婦堅持不送回來,沒辦法,我扔下三歲的大孫子,去外地帶小孫子,我走了,家裡小兒媳婦還是不管孩子,爺爺一邊送孫子上幼兒園,一邊在幼兒園找了一個開校車的工作,晚上爺爺照顧孫子,孫子發燒,爺爺半夜送孫子去醫院,一宿照顧孫子,兒媳婦去喝酒唱歌,玩夠了才回來,直到離婚,孫子也不找她媽媽,我在大兒媳婦家白天帶孫子,晚上,大兒媳婦回來就是自己帶,我寧可做飯刷碗洗衣服,也讓他媽自己陪孩子,大兒媳婦的孩子隨然一天見不著媽媽,但是隻要見了媽媽,別人全靠邊站,我帶孩子一天,孩子跟我不如跟媽親,為什麼兩個孫子全是我帶大,跟媽媽的關係就不一樣,願因是,大兒媳婦不管多累,晚上都陪孩子玩,自己帶孩子睡,小兒媳婦下班就是自己玩,我發現了這個問題,後來小兒媳婦吵著生二胎,我說,生了二胎你自己帶吧!小兒媳婦不高興的說,俺不看,扔給我一句。第一,我年級大了,我們老倆口已經給你和大兒媳婦管著倆個,再給我們一個,受不了,第二,你自己生的孩子為什麼不看,你不管,為什麼要生他,拿我當牛使喚嗎?,第三,你第一個孩子不跟你親,你還不傷心嗎?這不光是親不親的事,孩子將來不聽你的話,你管不了,你也受不的孩子,母親關係會非常糟,你年輕光顧自己瀟灑,把孩子扔給婆婆不管了,不用受累孩子長大了,你可知道不付出,不會有收穫


13180318885


首先、在於奶奶本身,在我國大多數婆媳相處的不太好,就看你婆婆在平時是如何教導孩子的,我覺得凡事婆婆明事理,孩子同樣也會和媽媽親的。舉個例子說明下吧!我侄女就是奶奶帶的,平時孩子問媽媽呢?奶奶給說:媽媽上班去了,給你賺錢存錢。相比之下,有些奶奶會給孩子說:媽媽不要你了,出去玩去了等之類的話,前者肯定帶給孩子是對媽媽的期待,久而久之,後者帶給孩子的則是失望。所以,孩子對媽媽親暱度很大決定在於奶奶對媽媽的肯定度上。

其次、在於媽媽自身。當孩子不得不由奶奶幫帶時,最好要求奶奶與你們同住。這樣每天都能見到寶寶,孩子每天也會很期待見媽媽,媽媽下班回到家後就可以陪寶寶聊天玩遊戲,這樣就會增加親暱感,來彌補上班期間不能陪伴寶寶的缺失。還有就是週末了和寶爸一起帶寶寶出去玩,儘管寶寶才七個月不會玩的很多,但出去之後可以滿足他的好奇心,而且可以增加他對爸爸媽媽的親密度。

最後、想讓孩子和你親近,你就得付出的更多,其實孩子和媽媽最親近的時間也就最初的這麼三年,就算累點苦點也要多陪孩子。媽媽的陪伴是誰都代替不了的,題主也不要太著急,從現在開始一有時間就陪寶寶吧!讓寶寶不要缺失母愛!母愛是最偉大的!


果果愛媽咪


我就是從小由奶奶帶大的,兩歲開始,談不上記事。

那時候爸媽為了掙錢,去外地做生意,就把我留在老家,我也算是標準的留守兒童了吧,每年暑假去一次,春節爸爸媽媽會回來,所以從記事開始,就盼著夏天,盼著快快過暑假,特別想和爸爸媽媽在一塊,因為還有好吃的還玩的,爸爸媽媽因為不常在一起,也遷就我,然後等走的時候就特別捨不得,還有就是每次爸爸媽媽回來,等他們走的時候,就想跟著一起去,肯定不行啊,就哭,哭著哭著就睡著了,一覺醒來,自然是更不見影了,現在每每想起還是覺得心酸。

印象中有一件事,小學有一年爸媽終於決定讓我去他們那兒上學,等不及考試就跑去找學校,記得很清楚,爸爸揹著我,跑了一天,終於有點了,結果晚上回來奶奶打電話說,還是回家上學吧,在外邊太花錢,那時候在外地上學還是要借讀費的,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可想而知,我有多失望了。

要說奶奶不親我嗎,親啊,非常親,一直到現在,我一不聽話,我媽就老說我是被我奶奶慣得了。我是我們這一輩的老大,我奶奶可以說全心全意帶大的就我一個了,整天變著花樣給我做飯,還三五時的買零食小吃給我吃,但是爸媽畢竟是爸媽,這種角色是任何人替代不了的,我覺得在帶小孩這件事上,主要還是要自己來,父母老人只是起個輔助作用,不要本末倒置了。

我現在呢,和父母住的挺近了,但是反而不像小時候那麼渴望呆一塊了。看到別人家父母孩子那麼親密,我也很羨慕,但是始終做不到,心裡跨不過去,也就是平平淡淡的。和媽媽一起出去逛街,也是你走你的,我走我的,做不來胳膊挽著胳膊,依偎到一塊的親密姿態,真那樣反而覺得彆扭,其實現在心裡也能理解他們那時候出去掙錢的無奈,但是現在這樣也是習慣了。

我現在也有小孩,三歲剛過,一直我自己帶,除了前三個月有他爺爺奶奶幫忙,當然我現在是全職媽媽,像題主這樣還要上班,可以在下班和節假日的時候多帶帶孩子,晚上儘可能帶孩子睡覺,可以和孩子爸爸溝通,兩個人一塊努力,平時多抱抱孩子,孩子剛開始可能會不適應,但是母子天性,怎麼會一直不要你們呢,這樣既可以減輕奶奶負擔,讓奶奶不用那麼辛苦,還可以增進感情,也不用擔心什麼以後親不親的問題了,而且小孩三歲就要上幼兒園了,和爸媽家人在一起的時間並不多,所以好好珍惜這兩三年吧。

大家都有什麼想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發表。


小六9310


也許會很親近,也許不會。怎這樣說呢?我就說說我們姊妹三個。答案就揭曉了。

我們姊妹三個每人相隔二歲,當我老媽生了我姐後,哥哥就歸奶奶扶養了。當我降臨世上時。姐姐也跟奶奶了。我們一大家還是吃一鍋飯。姐姐和哥哥晚上跟奶奶一起睡。只有我跟著老媽長大的。

因為爺爺去逝的早。哥哥和姐姐就成了奶奶的兩個小伴侶。他們倆個從跟奶奶的那一天,一直到他們結婚那天從來再沒有跟自己的媽。等到他們倆個都結婚有了自己的家。老媽又把我派給了奶奶做伴。我也跟奶奶住了好幾年才離開了家。


哥哥和姐姐他倆追隨奶奶多年,哥哥就特別的依賴奶奶,跟奶奶特別的親近。奶奶也特別的愛他的孫子。奶奶在哥哥的眼裡是特別的好,好的無法形容。啥事都想著奶奶哦。奶奶在哥哥心裡的位置大過了天。老媽和奶奶在哥哥的心裡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老媽在哥哥的心裡渺小的不能再渺小了,奶奶在哥哥眼裡就是一聖人,可老媽呢?平民不一定算上。說到這也許會有人說老媽對哥哥不好。真的不是,老媽對哥哥付出了一生。到現在年近七十的她還在為哥哥默默的付出著。



可我的姐姐呢?就不同於哥哥了。姐姐也是不到兩週歲就跟隨奶奶。姐姐就跟老媽不像哥哥那樣了。姐姐婚後跟媽媽還是挺親近的。她經常跟媽媽買衣服穿,買吃的,買喝的。姐姐不過對奶奶也挺好。但是奶奶有時候說媽媽這不好那不好。姐姐還是偏向老媽的。

相比之下,我跟奶奶的時間還短一點。奶奶和老媽在我心裡的位置不是那明顯。有些事我還是站到老媽的這邊多。

媽媽和孩子有這血統關係不會不親的。有些只是表面現象。她是親近在心理。像我哥哥這樣的人很少很少。在這裡真感覺老媽特別的不易。還在默默的為她那個心中沒自己的兒子付出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