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90年代房地产崩盘的原因是什么?又造成了什么影响?

sudengxian


日本90年代房地产崩盘的直接原因是发生了金融危机,不仅仅导致房价暴跌,也导致日本此后经济一蹶不振,经济总量从世界第二的位置跌下来,在失去的25年里被中国赶超。

在日本繁荣的80年代,经济总量达到了美国的70%,人均GDP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名副其实的发达国家。房价最高时候东京的地价可以买下整个美国,但从91年代开始经济掉头直下,一直到今天都没有恢复过来。


日本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又是怎么从巅峰跌落?背后的逻辑到底是什么?对中国有什么启示?本文将回答这些问题。


一 房价崩盘对普通人的影响

绝大部分中国人都没有经历过房价暴跌,所以我先把日本房价跌下来后对普通人的影响描述一下,资料都来自公开的媒体。

有一个名叫阿部宽的演员,在1987年看到楼市赚钱于是也参与到炒房大军里,他贷款买了几套房子,总贷款金额达到2亿多日元(日元兑没有那时候是240:1,也就是贷款100万美元左右),这个钱如果依靠打工一辈子都还不完。到了91年房价开始崩溃,房子的价值直线贬值,阿部宽欠下巨额外债,同时因为金融危机,他失业了,之后3年都找不到工作。于是他转型做了演员,在此后的20年中他一直在还债。


在讲一个

有一个名字叫做一郎的房地产销售人员,1990年结婚所以需要买房子,但是没有钱付首付,于是零首付贷款3800万日元买了一套三室公寓,每个月还19万日元。在1年后房价就崩溃了,公司也破产了,没有钱还银行的贷款,于是想把公寓卖掉。最开始他们挂的价格是3950万日元,也就是说如果真的卖掉他还完银行的贷款还能剩下一点,但悲催的是挂了3个月都无人问津,但是银行贷款还要还啊,于是把公寓出租了,每个月的租金是10万日元,这样他还需要每个月从口袋里倒贴9万日元给银行。


因为经济不好那个租客只租了一年就没有租了,二个人就更还不起银行贷款了,拖了银行几个月后,最终被银行以1100万的价格拍卖出去,亏损了2700万日元。这些钱以他的工资需要还100多年。



这就是房价蹦下来后对普通人的影响,很多人的此后的一生都在还贷款,因为房贷是无限责任,只要活着就要一直还,这也是日本此后会失去20年的原因之一。




二 日本经济的崛起

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要遵循经济规律,日本也不例外。


经济是有周期的,不断的以扩张,收缩二个形态交替的出现,分为四个时期:繁荣期,衰退期,萧条期,复苏期。



1 复苏期


1945年二战结束后,日本国内变成了一片废墟,战争的失败在精神上给日本国民造成了巨大的创伤。但是经历过战争的那一代人却把这种创伤转化为动力,在和平年代他们拼命的工作,忘我的投入,一心只想让祖国更加强大,在这种精神的推动下,经济发展就有了强大的动力。(新中国建立后也有这样的时期,雷锋精神,大庆精神在神州大地到处流传)


除了精神层面的动力,日本经济的快速复苏也有一些偶然因素,比如因为战败,日本失去了独立国防的资格,由美国代管,这反而让日本因祸得福,节省了大量的国防费用,资金可以全部用于经济建设。再比如因为朝鲜战争,美国给了大量的订单给日本,给了日本经济快速反身的机会。


在这个时期,日本人不仅仅发展经济的动力十足,而且生孩子的劲头也同样足,这在当时全世界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战后人口大量的出生,他们将在80年代为日本经济繁荣期的增长贡献重要力量。


在复苏期日本GDP年均增长为8.1%。以这种增长速度,日本在1968年就已经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繁荣期

时间很快到了70年代,这一时期就是经济繁荣期,一直持续到80年代结束。

在经济繁荣期,日本的GDP增长速度很快,60年到70年的10年,平均增长为8.9%,从1955年到1975年的20年,日本经济总量从17.26万亿日元增长到93.25亿日元,增长了5.4倍,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占美国的70%。


在这个阶段的日本经济有以下几个大的特征:

1 制造业崛起,外贸经济模式成型

日本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涌现出了一大批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日本品牌,包括索尼,松下,东芝,丰田,本田等,因为国内市场很小,所以这些产品在设计生产的时候就以世界市场作为目标,所以日本货在世界市场有极强的竞争力,比如在汽车领域把美国打的节节败退。


因为日本本土市场太小,日本的经济增长以外贸出口为主,对国际市场依赖极大,一旦汇率有什么变化,或者国际环境有什么变化,对出口有极大的影响。

这种经济增长模式必然会产生大量的贸易顺差,尤其是对美国,1984年美国的贸易赤字为1233亿美元,对日本的贸易赤字为368亿美元,占比30%,1985年扩大到496亿美元。在日本货的冲击下,美国工厂大量倒闭,失业人口增加,资本外流,房价大跌,这给当时美国政府巨大压力,这是后来日本在美国压力下让日元升值的主要外因。


大量的出口让外汇储备大量增加,1985年日本政府的积蓄和外汇加在一起545亿美元,世界第一,同时还是世界最大的债务国,在国外的净资产达到1298亿美元。当年世界银行储蓄榜上日本有7家进入前十,第一到第四全是日本银行。



2 城镇化

从50年代到80年代,日本快速的城镇化,人口从农村迁移到东京,大阪等城市,人口的迁移不仅仅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劳动力,也提供了消费市场,伴随着城镇化的同时,战后出生的人口在80年代已经长大了,他们成为了消费生力军,成为了日本制造业的重要支持力量,正是国内的消费市场让日本的制造业有了生存的基础,也才会有机会去国际市场竞争。





3 资产价格高涨

经济的增长催生对货币的需求,日本开始发行大量货币。在宽松货币政策的鼓励下,房地产的价格开始上涨,同时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引起了全世界投资者的关注,热钱开始持续涌入日本房地产市场和股市,推动了资产价格一路飙升。

先说股市,1987年10月19日号称黑色星期一,美国股市跌了22.6%,从2246点跌倒1738点,世界各国的股市都大跌,但唯独日本股市不一样,反而涨了9.3%。

日经指数从1986年的13113点,到1989年涨到了38915点,三年整体涨了三倍。股评家说“4万点是起点,到年底5万点,三年10万点”,股市到处是狂欢的气氛,每个人都喜气洋洋。


股市疯狂,但和楼市比起来还是小巫见大巫。

从1983年开始,全日本的平均地价一个平方从11万涨到了1991年的59万,8年时间涨了5.36倍。而2015年全日本的平均地价为15万,比1991年崩盘前低了4倍。


1988年日本全国公示的总地价为1842万亿日元,而同期美国的总地价为403万亿日元,可以买下4.5个美国。



东京都心部3.4平方公里的房子价值加起来,可以买下整个加利福尼亚41万平方公里内的所有资产。1989年世界房价吉尼斯记录就是在日本东京银座创造的,每平米的价格日元是1亿2千万,折合成美元为97万,要知道这是30年前的价格。就算放到今天也是极其恐怖的,今天同样是这块地皮价格只有4000万日元,也就是说过了30年不但没有涨还跌了三分之二。


十年后的1998年,日本的地价已经降到了1388万亿,但依然有749万亿的泡沫,这几乎是日本GDP的2倍。


再看具体个例,在东京1990年要买一套60平方的小户型,需要5000万,当时日本的平均工资是400万日元一年,不吃不喝12年才买得起。



4 政府投资大行其道

1986年9月,日本通过了总额为3.6万亿日元的投资计划,整个80年代日本公共事业部投资合计为291.3万亿日元,90年代是460亿兆元。

这些投资大幅度的拉动日本经济的增长,但同时造成了二个问题,一个是日本财政赤字不断增加,一个是越到后面,投资的效率越低下,这也符合经济学边际效应递减的原则。

比如先是修公路桥梁,高铁,飞机场,开始是修大城市之间的,因为人流量大,所以投入产出还是可以,但到了后来大城市修好了,只能修小地方的,比如一个县和一个县的,因为人流少,很多都是亏损的,本都回不来。


公路桥梁修好之后,就修一些娱乐休闲度假项目,码头等,这些项目在经济繁荣期还能维持,到了91年之后大多维持不下去,很多荒废了,贱卖了。


比如93年开业,花费4000亿建起来的船桥室内滑雪场,是世界最大的室内滑雪场。开业前三年还能保本,但是三年后客流量从第一年的100万降低到了70万,门票收入一天1300万,而电费都需要3400万,所以每年亏损20亿。


这些政府投资项目在推动经济增长方面越来越力不从心,越到后面越是无效。


5 老百姓的生活

有钱

在繁荣期股市大涨,房价大涨,人们的工资也大涨,人们出手阔绰,在东京繁华一点的街道晚上打车,要手舞一张100美元的钞票才能让司机停下来。据说有人短短5公里的路程花费了100万日元。这个费用非常惊人,但当时一个普通的中层干部一年的交通补贴就是3400万。即使是最普通的公司,年终也能发6个月奖金,所以真的有钱。



在恋爱市场上,男孩子请女孩吃一顿20万属于正常消费,小礼物需要2-4万。而结婚就更贵了,豪华的婚礼必须要在超一流的酒店才有面子,度蜜月要去欧美,一场婚礼动不动上千万的费用,是普通人三年的工资。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日本人对婚姻的欲望开始下降,对养儿育女的兴趣也越来越低,最终导致现在日本成为一个低欲望社会,少子化社会,老龄化社会。



工资高

因为经济繁荣,日本企业需要大量的员工,用工荒,招工难,企业想尽各种办法去大学招聘学生。在如火如荼的房地产行业,全日本土木建筑从业总人口是97.5万,有350万的用工缺口,而1988年日本高中,中专学生,大学生一共才188万。

所以在这个时期的日本人工资很高,人均达到400万/年。

消费欲望强烈

1988年饮食行业总产值20万亿,成为第一个达到这个数字的实体经济,第二名是百货行业,3.6万亿。

吃的方面,一个高档寿司要10万日元,年轻人在餐厅吃一次饭花费3万到5万,麦当劳全球盈利最高的店在日本,平均单店销售额2.3亿日元。

娱乐文化开始兴起,迪斯科大行其道。一个叫做折口雅博的人,从一无所有到一年赚70亿,靠的就是开迪斯科舞厅,当时的年轻人疯狂的喜欢这个娱乐活动,并带动中国也在90年代开始流行蹦迪和KTV。


在国际上,因为日元升值,有钱的日本人到处买资产,1980年到88年日本在美国的投资增长了10倍,在美国拥有的不动产是欧洲的总和,购买了30%-40%的美国国债,占了纽约股票交易所交易量的25%,控制了美国银行业的14%,占了汽车市场30%,50%以上的机床,被日本人偷袭过的珍珠港几乎整个被日本买下,檀香山的市长疾呼:檀香山很快就就变成日本一个区了。


三 日本是怎么衰退的?

时间来到1985年,从1945年算起整整40年过去了,日本经济从一片废墟上发展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GDP总量当年为13845亿美元,当时日本国内的总人口是1.27亿,人均GDP是11465美元。


对比一下美国,1985年人口2.37亿,GDP总量为43467亿,人均GDP为18269美元。


从人均GDP来看,日本是美国的62.7%,这一年美国和日本签订广场协议,日元对美元大幅度升值,但是日本经济是在6年之后的1991年才掉头向下,这6年日本发展的怎么样?


先看美国,1991年GDP总量是61740亿美元,人均是24405美元;再看日本,GDP总量为35368亿,人均是28540美元。


这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日本在签订广场协议之后并没有马上掉头向下,而是经过了6年的高速发展,并且已经在人均上超过了美国,所以这证明和美国签订广场协议并非日本发生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


那么广场协议对日本到底产生了多大影响?又是怎么影响的呢?

急剧升值的日元让美国游客大吃一惊。


1985年签订广场协议后短短一年之内,日元对美元由240:1,升值到120:1,升高了一倍。这对于日本这种外贸型经济来说影响是很大的,为什么呢?

设想一下,索尼生产一批电子设备出口后获得了10万美元,在原来汇率为240的时候,可以兑换2400万日元,而升值后同样一批货只能兑换1200万日元。这可是同样的成本,换回来的钱却下降了一倍,在这个情况下,日本的出口企业利润大幅度下降,甚至出现了大幅度的亏损。


1986年出口企业损失了8万亿日元,没有了利润,也不能给员工发那么多薪水了,消费也就萎靡不振。因为出口占日本GDP的比重很大,所以日本经济增速一下就降下来了。


面对这个状况,日本政府必须支持企业发展,帮助企业走出困境,日本政府希望经济转型,从外贸型转为内需驱动型。


于是开始降低银行利息,并且给企业和居民家庭减税。过去多年银行的利息有5%,广场协议后一下降低了2.5%,再后来直接降低了零,甚至负利息。


利率降低本来是帮助企业降低资金成本,进而鼓励企业增加投资,扩大生产,但是却带来了二个意想不到的后果:


1 因为汇率上升导致日本产品在国际上失去了竞争力,而国内市场又太小了,所有企业家很担心产品卖不出去。同时日本人的工资已经很高了,如果在国内扩大生产必然成本高昂,在这种情况下,尽管降低了利息同时减税,但企业不愿意继续在日本国内扩大生产了。

因为日元升值,日元更加值钱了,所以在国外买东西更加便宜了,这造成了大量的资本外流。资金大部分都到了中国,因为和日本比,中国的市场是巨大的,而且人工便宜的让人不好意思,加上日元升值让采购原材料也便宜了很多,于是更多企业开始在国外投资,造成日本国内实体经济产业空心化。




2 利率的下降鼓励企业和个人都大量借款,1986年到1988年三年间银行给企业贷款融资额度为67.5万亿日元,除了做实业之外,还剩下20万亿没有投资实业里去,因为很多企业不太愿意继续做实业,借了那么多钱怎么办?于是开始投资房地产。

利率下降的同时,老百姓存银行的欲望也降低了,看着猛涨的房价,很多人开始把一身的积蓄投入到了房价之中,在企业和居民共同的带动下,房价开始暴涨。


这是银行降低利率之后的直接影响,推高国内资产价格。这种状况从1985年一直维持到1991年。



接下来发生了什么?


面对着国内泡沫越来越大,日本开始加息,把利息提高到6%,加息必定导致市场上资金越来越紧张,居民在繁荣期都借了银行很多钱买房,在利息提高下,人们还不起贷款,纷纷抛售房子,但卖不出去,造成楼市大跌,价格越跌人们心里越慌,楼市大面积崩盘,银行开始出现大量烂账。

至此,日本经济从繁荣期转向萧条期。



我们回顾日本经济的发展:


从1945年开始经过大概10年的复苏期,在各种内因外因的共同作用下,GDP快速增长,从1955年到8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经历了30年的高速发展繁荣期,在这期间日本大力发展制造业,产品成功销往世界各国,日本成为典型的外贸出口型经济体,有大量的外汇储备,对美国有大量的贸易顺差,美国人的工业,尤其是汽车工业受到很大冲击。

在日本国内随着GDP的增长,人们的收入也高速增长,同时股市,楼市也开始增长,随着国内金融市场的开放,国际热钱涌入日本国内,进一步推动资产价格上涨。

1985年美国要求日元升值,实现自由市场汇率,一年之间汇率上升了一倍,日本制造业出口优势降低了,利润降低了。日本政府开始谋求经济转型,从出口型经济转为内需拉动型,于是开始降低利息,减税,同时启动大量政府投资。在低利息的刺激下,企业和老百姓大量借钱消费和投资,他们债台高筑但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国内消费市场开始繁荣,全民投资股市和楼市,推动股市和楼市走向疯狂。

政策发挥了作用,日本经济在1985年后经历了6年的高速增长,人均GDP超过了美国。但是鸡血打的太多了,日本开始加息,这给了居民家庭和企业沉重的一击,股市和楼市开始崩溃。


这就是日本的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


从1991年到现在已经27年了,按照经济发展规律,日本应该早就走出了衰退期,但为什么还没有走出来?对比美国,在2000年经历的互联网泡沫,在2008年经历了次贷危机,但是对美国的影响很小,而且很快就恢复了快速的经济增长,这是为什么?


核心原因在于,日本的企业体制僵化,只适合按部就班的制造业,而对需要大量创新的互联网,高科技,新经济,日本显得力不从心。而美国之所以能快速走出来,是因为美国国内的创新文化非常好,从全世界吸引大量的顶级人才加入,创新的机制,巨大的国内市场让美国一直引领着全球经济的发展。




四 当年日本和今天中国对比

日本繁华期经济与现阶段中国经济类似的地方:


1 房价高

在高峰期的日本,老百姓的平均收入是400万日元一年,房价是60万日元一个平方米,买一个100平方的房子,收入与房价比为15,需要15年才能买的起。

2017年北京社保局公布北京市职工的平均工资为10.15万,月薪为8467元。


7月份北京均价为5.62万一个平方,一套100平米的房子需要562万,除以平均收入10.15万,收入与房价比为55.3,需要不吃不喝55.3年才能买的起一套房子,这是日本泡沫高峰期的5倍以上。


3 制造大国与制造强国

日本80年代产生了一大批全球认同的高品质产品,制造业极其发达。中国现在也是世界工厂,产生了格力,海尔,美的,格兰仕等家电品牌,但离世界级的品牌还有很大差距,和当年的日本比也不在一个层次,也许还需要时间。



4 外贸型经济

日本和中国都是外贸型经济体。

2017年中国进出口总额为27.79万亿,占GDP的比重为33.6% ,其中出口为15.33万亿,占GDP的比重为18.5%。

再看日本

1991年日本净出口总额为5000亿美元,GDP总量为35368亿美元,占比14.1%,出口为3000亿,占GDP比重为8.48%。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到,日本作为一个典型的外贸型国家,但是1991年外贸占GDP的比例为14.1%,比中国去年的33.6%低了一大半,只有中国的42%,而出口总额比中国2017年低了整整10个百分点。


这说明日本在最高峰对外经济的依存度也比今天中国低,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国内消费能力太差了,后面具体分析。



5 投资

在高峰期日本的公共事业投资占GDP的6.8%,但这部分投资一方面会挤压国内的消费力量,另一方面会呈现边际效应递减,钱越投越多,但是产出越来越少。

而国内的GDP增长很大一部分是依靠投资拉动,前些年的基础建设投资红利还很厚,但是这些年该建设的都建完成了,投资的边际效应越来越低。

所以应该减少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比例,把这部分费用通过减税留着企业里,让企业自己决策,如果投资扩产,他们的效率肯定比政府投资要高,如果增加员工工资,会增加居民家庭的消费力量,为经济增长注入巨大动力,帮助国内经济从外贸型转型为内需驱动型经济。


不同的地方


1 市场大小不一样

日本是一个岛国,中国是一个有14人口的大国,日本发展内需驱动型经济也许有困难,但中国完全没有困难,这是中国未来最大的利好。


2 发展阶段不一样

中国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二个经济体,但是人均收入却低的可怜,人均GDP才8000多美金,所以我国还处于发展中国家阶段。

而日本在1991年的人均GDP已经是2.4万美元,已经进入发达国家行列,27年后的今天我们也只有日本当年的三分之一。

这意味着中国有巨大的潜力,按照道理中国应该还有巨大的经济增长潜力。


3 消费能力不一样

通过上面我们可以看成,日本在80年代末期东京的人均收入400万日元,按照广场协议后的汇率兑换成美元是3.33万。这个收入水平在28年前是有巨大消费能力的,所以日本国内市场一片繁荣。

而今天中国即使是北京的人均收入也只有10万人民币,兑换成美元不过1.5万美元左右,和日本当年相差了一倍多,其他非一线城市就更不说了,今天中国的消费能力远比不上当年的日本。

再看宏观数据

2017年中国消费总额为36.62万亿,占GDP的比重为42.8%,这一比例比其他国家低很多:

这是各国2013年消费占GDP的比例,因为统计方法有差异,和统计局的有差异。但是差距却是巨大的,是世界各国中最低的,只有37%,而美国是71%,日本是58%。


在收入水平远低于日本的情况下,房价水平却比日本当年还高,收入很大一部分供房贷去了,所以就没有多少钱去消费了。在这个状况下GDP的增长很大一部分依靠出口带动,这是中国成为外贸型经济的重要原因。



五 日本对中国的启示:

关于这一点,因为篇幅很长了,我只简单的说几点:

总体来说,日本当年经济转型是失败的,最大的问题在于二点:


1 货币量发的太多,银行利息降的太低,给经济转型下的药太猛了,所以资产的价格涨的太凶。后来看事情不对,提高利率,降低流动性方面依然下药太猛 ,没有过度缓冲,造成经济硬着陆。


2 在90年末之后,日本一直没有抓住互联网,新经济的发展浪潮,错失了一个时代。


3 日本出生人口持续下降,老龄社会来临,消费欲望很低。


今天的中国也处于经济转型的十字路口,不转型经济要维持较好的增长是不可能的。


我们的优势这样中国有巨大的人口基数,对工作有极大的热情,同时人均收入很非常低,所以经济增长还有巨大的空间。


但我们需要转变目前经济增长模式,从外贸型转型成为内需驱动型,要提高民营企业的活力,降低企业的税收,要降低投资占经济的比重。


而要实现内需驱动,最关键的是必须要提高老百姓的收入,要提高老百姓收入,就要把房价降下来,房价是吃掉老百姓收入的最大黑洞,但是不能一下子经济硬着陆,否则也会和日本一样发生问题。



更多优质财经内容,请关注黑马财经圈。


本文很多数据引用自知乎网友文嘉,感谢!


黑马财经圈


其实到一个阶段,大家面对的难题都差不多,炒高房价毕竟不是一个可以持久的办法,当然房地产对于经济是有拉动作用,但是房地产虽然也是实业,其更多的是金融属性,房子是最普遍的抵押品,房子买卖频繁的使用贷款,而一国发动经济的应该是三驾马车均衡前进,也就是投资,消费和出口要尽力齐头并进,这样万一遇到外部风险,你才能留有余地。

说这么多,其实就是一句话:谁都想发展实业,降低泡沫,夯实经济基础。于是日本政府推出了房产税等一系列房产价格抑制政策,同时,又通过宽松支援日本的银行系统,阻断房地产下跌对金融系统的波及。这个手法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风险的释放并非一次性的,而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之后历届日本政府基本上进入这个逻辑怪圈,那就是不停的宽松,不停的救援金融系统。

从结果看,虽然导致了失业率和长期的经济低迷,日本的这种刺破的方法牺牲了一代人,但是总体上其经济已经正常化。不过可惜的是,结果来看其实体经济并没有出现大幅度的提升,更多的高科技产业和文化产业虽然弥补了一些缺憾,但是制造业里面诸如通信设备,家电,汽车等行业反而出现了萎缩。个人的理解是,这些萎缩实质上是和日本老龄化和资源匮乏的根本问题有关,并非因为房地产泡沫破裂导致。

实质上,并非一定要房地产泡沫破裂才能救实体经济,从动机上来说,资金是逐利的,你只要让其无利可图,那么就会改变流入方向,而无利可图并非一定需要价格暴跌,价格稳定也同样可以导致低回报。当然稳定房价这个行为的难度更加大。


凯恩斯


一、日本房地产崩盘前的日子:

在1991年刺破泡沫前的4年里,日本的地价疯狂上涨超过200%,甚至和比自己国家大1.5万倍的美国地价相当。

日本在1980年代,仅仅用了短短几年时间,经济总量就一举超越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尤其1985年日本签署《广场协议》后,同意美元贬值,日元开始升值,一时间日本大量热钱流入,房地产行业成为了吸收热钱最重要的渠道。

当时的房地产有多火呢,全世界十大富豪有6名在日本,而这些日本超级富豪,全都来自于房地产业。

当时的日本人出去豪到什么成都呢,在国外见了日本人就像见到了财神爷,日本人出手阔绰,不问价钱,喜欢就买。

二、日本房地产泡沫被刺破:

从1985年底到1990年初,短短四年多时间,日本城市地价增长了200%。1990年时日本房价上涨了8倍。

大量开发地产,造成了供大于求,但房产商还积极营造房子不够卖,房价永远不会跌的假象,当时摇号买房,排队的人都一大半都是托。

当时东京银座大街最贵纪录是每平米约95万美元。

银行和百姓的钱大多压在房地产中,一旦房价泡沫扩大下去,百姓的钱会大量缩水,违约还不起房贷的人会越来越多,银行的钱将会大面积亏空,如果没有新的资金注入,将导致银行倒闭,国家经济滑坡,金融危机。

对于百姓,房价泡沫继续发展,物价会越来越贵,收入大幅度缩水,紧接着大量失业,就像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一样大量人民失业,连饭都吃不上。

而到了90年日本的房子其实已经没有刚需购买了,只剩下投资客来回倒手房子,没有新的接盘侠,有没有投资刺激,为了避免泡沫的进一步扩大,导致经济全面崩盘,日本不得不主动刺破房价,寻求自保。

三、每一场房价泡沫,都伴随着大片区域的经济危机:

美国在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造成全球性经济危机,这与美元的全球地位有关,更与美国房产泡沫有关。

香港1998年发生房产泡沫,整个东南亚地区经济危机。

这样的事发生的有很多,每一次都会给世界和人民带来严重后果。

物价飞涨、金融机构倒闭不景气、人民失业,慢慢发展下去,将造成社会的巨大恐慌,极易造成社会混乱。

四、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换来了日本人民重新重视实业、追求实用,让社会慢慢恢复健康发展。

由于日本本身制造业就很发达,房地产崩盘后,人们意识到发展实业的重要性,重新把经历和金钱投入到制造业等实业中去,这就换来了日本工业的重换生机。

日本人不再追求房地产一夜暴富的梦想,转而重视自己生活的细节,于是创造出了众多小而美的商品和日本料理店,注重纯朴、简洁、环保、以人为本等理念。

当然了,在房地产崩盘前贷款购买房子的房奴,可能一辈子都没办法摆脱为银行打工的噩梦了,泡沫崩盘了,但欠银行的钱还必须按时偿还,好多人因此不敢住进自己的大房子,靠出租出去减轻自己的偿还压力,自己租住在狭小的出租屋,导致妻离子散。


李阿冰


1989年东京市银座地区一平米大概是50多万美元。在东京的帝国广场下面一平方英里的土地总价相当于美国整个加利福尼亚的土地价格。美国纽约核心区当时的价格是每平米1万美元左右。当时日本的GDP仅美国的1/2不到。因此形成史无前例的泡沫,破灭是必然。1990年到1991年中间日本地产泡沫破灭,然后从东京还蔓延到其它的城市,日本的经济开始全面地下滑,然后之前借贷的企业倒闭,居民破产,很多银行破产。日本至此开始了长达二十年的经济零增长。



苏珉民


老说常说日本楼市崩盘有多可怕!这是危言纵听!当今日本仍是亚洲第一发达强国!日本在科技、制造业仍是世界强国!日本人民在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幸福指数仍很高!日本及世界其他国家一直都无炒房的!而中国炒房盛行十几年了!尤其去年到今年二线省会城市炒涨翻番了!导致本省各市县跟风炒涨!这意味着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