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莫愁中專優秀畢業生故事02:精雕細刻 成就別樣人生

南京莫愁中專優秀畢業生故事02:精雕細刻 成就別樣人生

王 康

南京市莫愁中等專業學校古籍修復專業2012屆畢業生王康,現就職於南京的金陵刻經處,從事雕版刻印工作。

與王康交談,他表現出一個雕刻人特有的那份沉穩、那份認真和耐心。經過幾年的堅持與不懈努力,王康於2015年成為秦淮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金陵刻經印刷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談及當時的所報專業,王康稱自己與莫愁中專冥冥之中有緣分。“有一次親戚生病住院,一位病友無意中提到莫愁中專的文物修復專業。親戚告訴我後,我覺得這個專業既有文化底蘊又很特別,於是就動了心。”

南京莫愁中專優秀畢業生故事02:精雕細刻 成就別樣人生

作為莫愁中專古籍修復專業的學生,他在校期間不斷地努力夯實自己的基本功。前三年學習了素描、線描、毛筆字、工筆畫、剪紙、篆刻等基礎技能;後兩年主要學習古籍修復、書畫裝裱等專業技能。他說非常感謝莫愁中專讓自己學到了很多專業知識,並且掌握了一定的技能,也正是在學校學習的幾年磨練了自己的性情。

他談到,揭夾宣就是一項考驗耐心和細心的工作,將兩至三層的夾宣一揭二或一揭三,成為更薄的宣紙,但脾氣暴躁者、缺乏耐心者容易分層失敗。而他幾經苦練,如今已經遊刃有餘。

王康說,他專業技能之所以能達到現在的水平,離不開各專業老師的細心教導。如書畫裝幀離不開張悅老師的悉心教導,古籍修復離不開邱曉剛、許繼香老師的步步指引。因他在校學習時很好地掌握了線描中釘頭鼠尾之描法,因此進入單位技法嫻熟,深得師傅認可。

匠心獨運 入木三分

王康所在的金陵刻經處,是刻印木版佛經的場所,已擁有150多年的悠久歷史。金陵刻經處所擁有的中國雕版印刷技藝.金陵刻經印刷技藝於2009年9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他說,2010年他參觀江蘇古籍文獻修復技藝成果展時偶然結識了金陵刻經處的馬萌青老師。馬萌青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金陵刻經印刷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在業內享有很高的聲譽,其所刻雕版工藝精湛,線條完整流暢。

南京莫愁中專優秀畢業生故事02:精雕細刻 成就別樣人生

2011年,王康從學校提前半年去了金陵刻經處實習。但王康在校期間所學習的揚州古籍廣陵刻印社的雕刻技藝與金陵刻經處的金陵刻經技藝有著很大的區別。前者為直口刀,後者則為月牙刀。王康進入金陵刻經處後,虛心向師傅學習,從選版、上樣、到雕刻等方面的步驟和方法重新學習了一遍。遇到不懂的地方就用錄像或者拍照的方式觀摩與操作,因此他很快適應並熟悉起來。

六年來,王康有著許多心得和體會。他說,在這個浮躁時代,要做好這份工作,需要下一番苦功夫。

首先,工作時要高度集中注意力,佛像木版的雕刻是純手工雕刻,要做好這門活兒,還要持有敬畏之心,稍有差池,雕刻的字畫就會失去神韻。

其次,不斷學習,開闊自己的視野。金陵刻經處囊括了大部分的雕版佛經,數目約為十二萬五千塊,全國的佛像版彙集此處,從而可以開闊視野,增長見識,掌握全局觀念。

最後,持之以恆非常重要。許多匠人擇一事,終一世。細細雕琢手中器物,修身養性,這是匠人精神必備條件。金陵刻經處曾招聘過不少人,但這些人沒有經過專業、系統的訓練且缺乏毅力,通常做不了幾個月就離開了。現在金陵刻經處僅有四名刻工,金陵刻經技藝隨時都有失傳的可能,因此王康認為自己有責任和義務將刻經技藝發揚光大。

鴻鵠之志 用心秉承

談及自己的職業規劃,王康的眼神既篤定又從容。

南京莫愁中專優秀畢業生故事02:精雕細刻 成就別樣人生

他說自己沒有很大的野心,只有一個夢想,那就是等自己的技藝達到較高水準時,立志復刻光緒年間的 “慈悲觀音像”、“靈山法會圖”等十八幅佛像版。十八幅佛像版每幅身長八尺,雕刻難度之大可想而知。然而,王康堅守自己的信念,相信在有生之年定能獨立完成十八幅佛像版的雕刻。

南京莫愁中專優秀畢業生故事02:精雕細刻 成就別樣人生

作為已經工作六年的學長,王康語重心長地對莫愁中專的學弟學妹說,大家在校時,一定要努力學習好專業的技能和知識,有不懂之處及時向老師取經,五年時間定能讓自己如璞玉般琢成器,尤其是南京非遺學院已經成功開辦,帶給了我們更多的機會,相信古籍修復專業將會煥發出非凡的光彩。正是這份精雕細刻工作,成就了王康的別樣人生。

(通訊員 褚雪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