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手術室里的「無名英雄」,從事麻醉工作21年「零失手」!

“外科醫生治病,麻醉醫生保命”,這一直是醫學界對於麻醉醫生的敬畏之言,甚至稱他們為手術室的“無冕之王”、“無名英雄”。

由於麻醉醫生特殊的工作性質,雖與病患及家屬的交流甚少,他們卻是手術檯前的生命守護者。

莞小衛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位最美醫生就是手術室的“綠葉”醫生,他就是市第五人民醫院麻醉科主任王群。

他是手術室裡的“無名英雄”,從事麻醉工作21年“零失手”!

東莞引進的麻醉學“大咖”醫生,甘當手術室的綠葉保障患者健康

46歲的王群是東莞市第五人民醫院麻醉科主任。2012年,作為人才引進來到東莞,從此之後,東莞成了他的家。

他是東莞衛生計生系統唯一的麻醉學專業碩士生導師,“把每一例麻醉都當做自己職業當中的第一例。”他總是這樣說。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患者的康復往往歸功於手術醫生的精心手術。然而,在手術醫生眼中,麻醉醫生才是他們能否完成手術的“定心丸”。王群常常告誡全科人員,麻醉科同手術科室是肝膽相照、唇齒相依的關係,麻醉醫生要有“甘為綠葉映紅花”的胸懷,才能實現醫者價值。

哪裡有疑難危重患者,哪裡就有王群的身影。別看他已經是“大咖”級的專家,可是他對科室每天的工作動態可謂是瞭如指掌。

他是手術室裡的“無名英雄”,從事麻醉工作21年“零失手”!

21年來奮戰在臨床第一線,只要接到求助電話馬上趕回科室搶救

常態化巡視是王群日常的工作事項,他必須檢查每個手術間麻醉開展情況,以確保手術患者的安全。

有次,王群走進了手術間,裡面正準備開展腰硬聯合麻醉下的疝氣手術,他敏感地發現監護儀上患者心率從75次/分開始直線下降,情況十分危急。他馬上發出指令,“吉主任立刻胸外心臟按壓,伍醫生給予0.5mg阿托品靜推。”

在患者心率降至4次/分時終於得到控制,並開始回升,趨於正常,患者意識迅速恢復,口唇也變得紅潤了。在搶奪生命的戰場上,麻醉醫生的一句話有如軍令,不容質疑。

參加工作21年來,王群一直奮戰在臨床第一線。不管節假日還是夜間,一接到求助或急救電話,他都會及時趕到科室實施麻醉或搶救,為手術患者生命健康保駕護航。

手術需要麻醉醫生的配合,長時間、高難度的手術對麻醉醫生也是一種精神和體力的考驗。“我們也必須時刻關注患者的身體指標變化,並及時做出應對。”王群說,不然隨時的搶救電話,長時間高度精神緊張的工作,身體很難撐得住。比如說,凌晨一兩點,醫院可能就來一個緊急的搶救電話。“人在熟睡中突然被叫醒,頭腦不一定很清醒,我會強制自己冷靜十幾秒,讓自己清醒。馬上就快速趕回醫院,投入緊張的搶救中。”王群說,等到處理完病人,他再也睡不著了。

“因為搶救的時候,大腦太興奮了。”王群說,為了保持自己的體能跟得上,他每天都要抽時間去鍛鍊。

他是手術室裡的“無名英雄”,從事麻醉工作21年“零失手”!

從事麻醉工作21年“零失手”,勇於創新技術敢為人先

一次手術,生死之間,麻醉醫生責任重大。

在手術過程中,外科醫生主要負責基礎疾病的處理,而身體的各種變化處理都需要掌握豐富基礎知識的麻醉醫生來應對。王群說,一些突發的病情變化,如心率失常、血壓突然升高等,都需要麻醉醫生在極短的時間內做出判斷,一旦發生意外,後果很嚴重,可能會造成死亡或變成植物人,“有些病人的身體變化上一秒還挺好的,下一秒就可能出現異常。”

憑著高超的業務素質,王群每年參與或指導完成的麻醉達到3000多例。在其20餘年的工作經歷裡,“麻醉從沒給患者造成傷害”,倒是多次把患者從死亡線上拉回來。

“早預判、早處理,這樣對患者的傷害最小。”王群說。為了能讓全科人員都能成為出色的“偵察兵”,他制定了專科理論培訓計劃,組織他們進行系統培訓,同時對實習生、進修生進行“傳、幫、帶”。他還幫助每個醫生制定了職業規劃,讓每個醫生明確自身優勢和亞專科發展方向,並組織他們實行輪流進修。

在王群的帶領下,科室積極引進新技術、新項目,全面開展臨床麻醉、重症監測、麻醉復甦、無痛診療等項目。其中,無痛診療例數居於東莞市同級醫院前列。

不僅如此,王群深知學習的重要性。他不斷加強學習,把自己的從醫經驗分享給學醫人員,幫助他們取得更大的進步,也在造福廣大患者。他先後承擔了《危重病醫學》《疼痛診療學》《麻醉設備學》《臨床麻醉學》等課程的教學任務;主持過省級科研課題3項、市級科研課題2項,參編醫學著作2部,在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4篇。

“醫務人員的初心和使命就是除人類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王群說。由於工作突出,成績顯著,他多次榮獲醫院“先進管理工作者”稱號,先後被評為“東莞市三類名醫”、“東莞市醫學會先進工作者”。

“把每一例麻醉都當做自己職業當中的第一例,把每一位患者都當做自己的親人。”這就是王群的座右銘,始終心繫患者,始終把醫療安全擺在首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