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论坛——《延禧攻略》爆红攻略大破解

名家论坛——《延禧攻略》爆红攻略大破解

▲《延禧攻略》把清代美女的妆容,100%复制。

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周逊、霍建华的宫斗大戏《如懿传》号称花了三亿人民币,从开拍、杀青到遭禁,到制作方临危挣扎从99集猛砍狠修成80集…,无一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孰料盛传播出有望的节骨眼上,一出卡斯咖数矮了不知几个级别但故事结构、角色人设、时间轴线,乃至拍摄画风,都几乎像照镜子般神似的《延禧攻略》横空出世,播得热火朝天,秦岚浮沉多年以剧中「富察皇后」一角圈粉无数,正式飙上风口浪尖,女一号吴谨言闯荡八年拿不出代表作,意外地真正一炮乍红,其余诸如演「乾隆」的聂远再度翻红、95后鲜肉新人小生许凯人气爆棚、无数后妃宫女水涨船高都随着红上一波…,目前70集的戏还没播到一半网上点阅率已冲破20亿大关(三大网路视频平台,「爱奇艺」近两年让疾起直追的「腾讯」、「优酷」猛压一头,总算凭此剧又一次扬眉吐气),网友们自发的表情包、粉制短视频…铺天盖地,成为2018第一出公认的「现象级爆款」(今年岑寂,多的是雷大雨小的败迹,去年此时老早已经收割了《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欢乐颂2》、《军师联盟》、《白夜追凶》、《无证之罪》、《河神》、《我的前半生》这些既叫好又叫座的大爆款);《如懿传》就算顺利播出,怕已「轰动」不起来?以及「荒腔走版这么久,拍砸那么多戏」的制作人于正到底是怎么「迷途知返,改邪归正」?成为这个夏天最为人津津乐道,却也着实耐人寻味的娱乐热门话题。

一出戏的所谓「爆红」不是灵异事件,不是莫名其妙,不是误打误撞,就戏论戏,其实都是可以「破解」(分析)的。眼见为凭,《延禧攻略》的成功,至少是因为做到了以下四点:

名家论坛——《延禧攻略》爆红攻略大破解

活灵活现的「世界观」代入。戏剧、小说之于人类生活历久无法取代的价值,在于提供了一个让人们可以从索然无味的现实人生「遁离」并「介入」的,更离奇也更驰骋的假想世界。这个「虚拟」但让人产生高度「代入感」的「世界观」营造,有些靠的是主人翁带领镜头进入一个迥然陌生的新舞台(从《简爱》、《蝴蝶梦》到琼瑶的《庭院深深》、《心有千千结》、《月满西楼》,无不沿袭这个公式);有些靠的是「氛围」(1979的《异形》经典地位崇高,其实靠的是高明的气氛塑造,那只怪物从头到尾能看仔细的时间不到一分钟;又或者靠的是浩瀚无边的「想像力」(《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所谓「四海八荒」的神仙世界,明知没那回事,但巨细靡遗地设计什么「飞升」、「历劫」…理直气壮地刻划得一套一套的);八年前的《后宫甄嬛传》首次让观众见识到了「后宫小主」们栩栩如生的鲜活生态,《延禧攻略》在场景、服饰、道具、规制、礼法…方方面面的考据、讲究居然还能超越《甄嬛传》而更上层楼,甚是令人意外,诸 如还原古画妆容的「一耳三钳,六个耳洞」、唇彩搽内不搽外的「半唇妆」…这些显眼的细节,再到「绣坊」、「辛者库」…这些紫禁城内不同角落的动态、面貌、生存规则,在在被形塑得「逼近眼前」。这个「世界观」的「说服力」之成立,不在于观众观影时的趣味或噱头,而在于「入戏」之后「承认」了这个世界是真实存在的,那是观众「黏着度」的关键所在,《延禧攻略》之所以能「勾」人,让人从一打照面就随着「魏璎珞」的主观视角越陷越深,追起戏来欲罢不能,有一大部份的因素,在于这个「故事舞台」的琳琅满目夺目,引人入胜。这个环节的成功,给了这个故事能呼吸的体感温度,而不只是视觉的卖相和气派。

名家论坛——《延禧攻略》爆红攻略大破解

镜像现代的人心雕琢。「宫斗」戏码天生具备了戏剧张力紧凑、冲突的特色,除非粗制滥造,否则要比其他剧种更轻易可以达到「高潮迭起,剧力万钧」的戏剧效果。然而,当年的《后宫甄嬛传》掀起的议论效应之所以那样跨越族群,那样强大而深远(甚至被发展成某种「现代厚黑学」的「职场竞争(生存)法则」),就在于在「讲故事」的同时,花了更大的心思挖深了人物心理的脉络,以及角色间关系建立、崩解的细微因果,真正做到了足以「镜像」现代社会,让观众设身处地形成「共鸣」的深刻描绘。(后来的《武媚娘传奇》、《芈月传》哪出不宫斗得血流成河?箇中的深入人心却远远不及,就在于这个「挖深」的程度有别。)

这个人性书写的笔触,在《延禧攻略》发挥得更深邃、通透,也发展得更加全面,戏中角色无分大小善恶,每个人物情绪、情感的变化起伏都有着清晰可辨的交代,角色的对立也不再只是样板的夺嫡、争宠…那几个「主元素」,三观不同所幅射出来人际间的矛盾,更多样更复杂更细腻,也更精彩得多。而嘉嫔、舒贵人之流因为极度的「缺乏安全感」以及失控的「嫉妒心」做了远远超出其位置、能力的恶行,看似都是宫斗之所以为宫斗的鬼蜮章节,其实背后的心理成因并不相同。

大部份角色也都拥有更多的「层次」,善非全善,恶非全恶,如尔晴、纯妃、裕太妃…,甚至圆滚滚透着喜感的公公李玉,竟也有不拿人命当人命冷血骇人的一面。随着剧情发展,几个角色前后落差极大的转变,诸如优雅仁善的娴妃逐步地「黑化」,那个入魔的前因后果被剥析得完整真确,被演绎得合情入理,都值得一提。

乾隆对于魏璎珞的印象,将她的「机智无畏,冲撞体制」视为冒犯,却又不由自主地被深深吸引着动心动情,这条感情线的铺陈手法独特、矛盾而纤细,格外隽永。

一出戏在「高潮迭起」之余,往深一层看,看的更是创作者借戏以明志的「态度」,一种看待人生、人性的「三观」,「富察皇后」一角可以说是前半出戏波诡云谲、风声鹤唳中的一道阴翳里透射出的祥和的光,她力挽狂澜的不是残酷宫斗的输或赢,而是对良善本性的信念。璎珞的本心、初衷被仇恨带着魔化,唯有这「总让我想起姐姐」的皇后,一遍遍的宽容与维护,一遍遍重新又把她拉回来,皇后营救的不是宫中风暴的转危为安,而是璎珞从阴暗心境一次次被召唤回来的,良善。璎珞对皇后也一样,出长春宫时那一步一回头,「璎珞谢娘娘大恩」,谢的不是百般呵护、荣华富贵,而是毫无半分芥蒂的真心实意。这个轴线的铺陈细腻至极,是整出《延禧攻略》中文学性特别高的一环,特别应该细细去品味去体会。

名家论坛——《延禧攻略》爆红攻略大破解

炉火纯青的戏剧制作功力。历史宫闱剧视觉上的震撼,绝对不是「用钱去砸」就能真的造就,这里头有更多是主创团队(最主要是导演与制作人)的态度、品味以及美学功底,以《延禧攻略》来说,大至场景的格局、构图,细至服饰、造型、道具的历史考究,都做到了丝毫不投机不草率的精益求精,而这份「用心」延伸出去,就是每场戏在镜头驾驭上成熟的「电影感」,包含了光影之于情境、氛围的烘榇,包含了运镜、音乐之于气势的堆叠与穿透,尽皆成绩斐然,真正做到了出类拔萃。《延禧攻略》的值得在「2018年度戏剧佳作榜单」中留下一笔,不是斥资天文数字的制作预算与排场,而是这种呼之欲出的创作诚意与能量。(例如:剧情进行到26集,尔晴、明玉这两个「长春宫」宫女身上服饰的色系忽然做了明显的对调,用来呼应俩人心境前后丕变的反差,这些都是细节,这些都是用心。)

《延禧攻略》拍摄成绩的杰出,更表现在编剧环节的软实力上。「宫斗戏」其实很像电玩领域的「RPG游戏」,主人翁历经的九死一生,其感受就像玩家在游戏里的茁壮养成,《延禧攻略》的女一以「宫女」的身份开始她的故事旅程,这个人设不同于甄嬛、芈月,起点更低,凶险更大,傍身抗敌的条件也更受局限,这个设定的不同,给了老套故事架构的不同视角,整出戏的味道俨然就加入了不同的调味,做到了相当程度的「耳目一新」。

本剧剧本的水平极高,对白几乎毫无冗句赘句,人物的气息、神韵无不完整、立体,过目难忘(个自的「辨认度」还极高),更应该夸赞的莫过于全剧节奏的精准掌控,戏里危机重重波折不断,但层出不穷的创意所设计出来的这些「灾难」(RPG游戏里的「关卡」),「短则半集,至多一集」的篇幅就能有水落石出的发展,这份「目不暇给」,正是《延禧攻略》注定让人「上瘾」的又一项致胜的关键。

名家论坛——《延禧攻略》爆红攻略大破解

横向衍生的戏外话题。人气IP常会有「番外篇」、「同人志」的诞生,进入网际网路时代,多的是厉害的网友会自发地把他们追剧的狂热表现在自行剪辑的视频里(然后上传、分享) ,这些现象除了映证戏的走红,更奇妙地会「发酵」成让这股「感染力」更无远弗届扩散出去的加乘效果。

这是一种「大者恒大,红者更红」的化学效应,而《延禧攻略》戏里戏外都具备了颇多这样的足以借势借端顺应去「炒作」的元素。其中,最让观众兴味盎然的莫过于戏中角色的人物族谱,纵向、横向衍生出去之后,跟几出家喻户晓大经典之间的角色关系图:《延禧攻略》里不怒而威的太后,就是老了的甄嬛;愉贵人所生让璎珞豁出性命去救下来的婴儿永琪,长大了就是《还珠格格》里的五阿哥苏有朋;娴妃人格彻底黑化之后,就是《还珠格格》里使坏的坏皇后,更就是《如懿传》里周迅诠释的这位大女主;更有趣的是,《还珠格格》里坏皇后的饰演者戴春荣,在《延禧攻略》里客串演了佘诗曼(娴妃)的母亲,眼尖又有才的网友就说:果然好强的遗传基因,女儿长大了变坏了,真的就会变成妈妈了。类似这样的话题,掺杂着对于每集剧情发展的讨论中,戏里戏外,正史野史,正经逗趣,所造成的声浪更大更广,戏,自然也就更红了。「口耳行销」有效刺激的当然就是「大家都在看,我不看就落伍了」的后劲作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