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升小的秘密38:这9个指标达标五个以上,可颁发父母“合格证”

父母知了

幼升小专栏第38篇,先摘录几条留言,然后我们聊今天的话题:

  • 我儿子两岁半我就独自一人带他坐高铁去北京,现在五岁了去过很多地方,上海,南京,杭州,苏州,青岛,黄山还有本省内的景点等都去过了,读万卷书也要行万卷路,旅途中他会留意看过的东西,回家就凭记忆画画,实在想不起来的会看照片和视频来回忆,个人觉得比闷头学真的好多了
  • 儿子4岁,我已经独自带儿子出去游玩很多次了,老婆没空,一个背包一个儿子,我钱不是很多,所以都是周边游,杭州上海,宁波南京……各种山山水水,各种游乐园海洋馆博物馆科技馆等
  • 支持取消机构的学前班
  • 还是呼吁少布置点重复性的作业,有时候孩子根本是为了完成任务,应该多研究一些孩子们感兴趣的课题,话题,把该学的知识融入进去。
  • 照这样看,父母必须是一名优秀的教育学家才行啊!

许多朋友留言读了专栏文字很有启发,同时也分享自己的一些做法,这是非常棒的交流,上面留言中有两位家长做得非常棒。也有提出建议和困惑,或者是觉得这样对家长是不是要求太高,“照这样看,父母必须是一名优秀的教育学家才行啊!”这话在实践中也经常遇到咨询者的发问,觉得是不是孩子的教育应该有老师负责,家长只要管好生活就行了,在一些线下活动中,来参加活动的父母中有一部分全场看手机,最后还会发牢骚,觉得自己没有必要过来参加活动,而其他家长却觉得大有获益,感谢主办者的倾情付出。

幼升小的秘密38:这9个指标达标五个以上,可颁发父母“合格证”

这里的差别在哪里?有的父母认为当爸爸妈妈就是一个自然属性,生下孩子就完事了,给孩子吃饱穿暖就是尽到了责任。他们忽略了父母实际上还是一个社会属性,负有对孩子健康成长的责任。如果有的父母觉得这些都是其他人去做的事,在我看来至少是一种责任的推卸。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能够认真在眼花缭乱的娱乐、猎奇的屏幕上读完这些看起来枯燥的专栏文字,并且认真写下留言的朋友一定是一个善于学习,善于思考的家长,以上所有的留言家长都是负责任的。

我把这三十多篇文字看了一下,并没有要让父母成为教育专家的目的,而是希望所有的读者成为优秀的父母。这是有区别的,做父母其实也是一个职业,甚至是事业,一个优秀的家长显然不是满足几个静态的指标,不是说完成这几个指标就是合格的,缺一个就不合格,这就完全是工厂里的标准了,家庭教育是一个复杂的事,不会这么简单的对照划分。

幼升小的秘密38:这9个指标达标五个以上,可颁发父母“合格证”

接下来介绍优秀父母的9种状态,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继续读一读,参考一下,这个不是量化的标准,并非要父母成为教育专家,而是要成为优秀的父母需要哪些品质,还是有价值的。

  1. 要有一致的家庭教育信念、决心和信心

有信念,却不过度紧张,保持平常心。家庭教育顺着孩子的自然状态,努力促其发展最好,深信松、柏、杉、竹都可以以自己的方式成材,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天赋特长,将来都会有用。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孩子在二十年之后呈现出不一样的变化,有些和学校里的表现不完全一致,但那些出色的,积极健康的孩子,无一例外都是因为父母始终相信孩子,即使在他学业成绩的不如意的时候,除了想办法补救之外,在人生态度上依然保持积极的期待。有一个孩子中考不理想,去了职业中学,父母也是认真帮助其调整心态,选择汽修专业,有了一技之长,现在自己独立开了一个修车铺,由于精湛的技术得到车主的信任,生活过得非常富足充实。

2.要有虚心好学的精神。

父母认真学习一些教育方法,并虚心接受别人的指导意见,不要自以为是固执己见,要通过学习和交流,逐步深入地领悟家庭教育的真谛。前面说了,在一些活动中,有的父母认真记录,会后积极交流想法,提出困惑,分享心得。这个过程本身也是给孩子树立了谦虚好学、积极向上的榜样(因为通常这些活动是父母带着孩子一起参加的);反之,另外一些父母,满腹牢骚,摆弄手机或者在会场进进出出,他的孩子坐在边上,显然也是坐不住,甚至也会在场内喧哗、奔跑,有样学样。

在儿子五六岁时,我曾经带他去和一些高校的教授朋友聚会交流,他们也会认真的签名赠书给他,其实他不一定懂,但他可以感觉父母是谦虚好学,对生活充满积极期待的人。

幼升小的秘密38:这9个指标达标五个以上,可颁发父母“合格证”

3.要有合作意识,善于协调。

家庭教育的过程实际上充满许多变量,很不确定,例如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等等,所以父母首先要使家庭和睦团结,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合力,方向一致,劲往一处使。这就需要父母有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处理家庭日常生活里各种矛盾和不谐调,确保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这些矛盾和不协调不产生负面作用,至少控制在最小范围。有的父母动不动和家人吵架,和邻居骂仗,这些都会给孩子留下深深的负面影响。

善于协调并不是说和稀泥,和事老,无原则,而是有理有节,掌握分寸。例如遇到确实有分歧的状态,如果孩子在场,可以暂时搁置,选择孩子不在场的时候深入交流,取得共识之后再实施教育,千万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把这种分歧扩大化,甚至博取孩子的同情,“妈妈全是为你好,你看你爸爸……”

4.要有更新的姿态,不断学习新知识,接受新观念。

家里要经常买书,当然现在有智能手机,手机上也有书库,会阅读到海量的经典文本,父母养成天天阅读的习惯,为孩子做榜样,在孩子面前尽量读纸质书,和他保持一样的读书场景。同时这并不是装装样子,如果仅仅是作秀也会很痛苦,父母必须真实的在阅读中更新自己的家庭教育理念。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照这样看,父母必须是一名优秀的教育学家才行啊!”这是许多父母当下的一个观念,言下之意好像觉得对父母苛刻了一些,那么通过阅读、学习、反思,你就会发现父母不能仅仅以生养孩子为标准,而应该时时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来,从这个角度,父母不是要成为教育理论专家,但要成为实践中的优秀父母,一旦这个观念更新了,就会打开视野,原来抵触的东西也会欣然接受,认真阅读了。

幼升小的秘密38:这9个指标达标五个以上,可颁发父母“合格证”

5.要热爱生活,有比较广泛的生活情趣

父母至少有一两项积极健康的兴趣爱好,即使过去没有,现在也要认真寻找,然后培养起来。之所以过去没有,就是因为年轻的爸爸妈妈原生家庭中也没有重视这个问题,即孩子的爷爷奶奶本身也缺失这方面的教育,当然当时的条件或许不允许。现在各方面条件好了,父母要重视自己的精神生活和生活趣味,这样做的目的不是装样子,而是让孩子注意到父母的生活态度,把孩子引进门去。相信孩子很快就会超过你,你再向孩子学习。特别提醒有体育爱好更好,锻炼身体,也是修炼内心。

儿子知道我的兴趣是写作,在他很小的时候,当时还是在报刊杂志上写专栏,每次发表之后,都会给他看,他很早就知道。同时,体育运动我喜欢乒乓球,孩子现在已经完全超过我,直拍横打是他的绝招,是在他高中时候掌握的,有空的时候,我们会打上一局,出一身汗,放松身体。

6.最好不要有负面影响大的生活

这一点尤其是在农村,城市还好一点,因为城市里基本上独门独户,一般人都不会太多到家里交往,往往在公共场所谈天说地。但在乡村,或许还存在到一户人家家里,唱山海经,吹牛大会,如过多的人来客往,闹哄哄的不顾影响的闲聊、打牌、喝酒、划拳、抽烟等,这对孩子是有影响的。

孩子的生活环境相对要稳定,安静,纯粹。

这倒不是说杜绝社会交往,而是说在孩子上了小学之后,必须给他一个独立的学习空间和时间,父母要掌握好这个度,例如到了孩子放学回家做作业的时间,就不要还在那里打牌,吆喝;到了陪孩子一起阅读或者完成亲子手工作业的时候,父母也要放下手机,认真的陪孩子一起完成,享受这样的陪伴时光。在这样的独立时段里面,是需要杜绝外来干扰或者一些负面影响力的存在。

幼升小的秘密38:这9个指标达标五个以上,可颁发父母“合格证”

7.注重利用碎片化时间的高质量陪伴

有的父母常常在茶余饭后与孩子轻言细语地交谈,常常带孩子外出散步,到大自然中去,去观察、发现、提问、讨论,搜集标本等。等孩子大一点,更要讨论一些宇宙人生大问题,让孩子开阔眼界,增加才干。这些时间通常是碎片化的时间,不经意间就会溜走的时间,有的父母可能会忽视掉,在他们眼里,好像只有大段的时间才叫陪伴。

其实,这也是个误区,父母高质量的陪伴和时间的关系并非正相关,因为真正整天半天的大段时间陪伴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都是奢侈的,除非全职的奶爸奶妈可以做到。绝大多数家庭拥有的陪伴时间是碎片化的,例如,早餐时间,晚餐时间,睡前半小时等等,对于一些双职工家庭,有时这些时间都很难保证,因为早上可能已经上班先走,晚上下班已是深夜,那又怎么办呢?有的父母可以贴心的在孩子床头写上一段话,或者一个小计划,依然保持和孩子的心灵沟通,这样的陪伴即使人不在一起,却依然是高质量的。

8.要有规律地生活

这是对习惯于城市夜生活的许多年轻父母而言,也许在你们的意识里,本身也是有规律的,准时的参加舞会,准时的KTV唱歌,准时的出席饭局等等,但这些和孩子毫无关系,因为通常孩子在这些规律总是被忽视的。当有了孩子之后,尤其是孩子在三四岁逐渐懵懂懂事之后,父母就要尝试着建立新的有规律的生活:准时的陪孩子阅读,准时的陪孩子游戏,准时的陪孩子运动等等,因为你的生活重心会有逐渐的倾向于孩子。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也会感觉到自己有规律的生活是非常积极的,因为父母做了榜样,给孩子一个独立生活的环境,有规律的作息制度,这一点父母首先要做到,有规律的生活对人是有益的。我记得儿子上一年级的时候,已经有了比较稳定的作息制度和生活安排,当然这个作息制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一些微调,尤其实践一段时间之后会有新的变化,让孩子一起参与这种规律的建设,他们会非常愿意去遵守,同时父母也要一起遵守。

幼升小的秘密38:这9个指标达标五个以上,可颁发父母“合格证”

9.要有原则性

在孩子懂事以后,不允许孩子做的事,说好一开始就不允许,例如电、火、河边玩水、高空抛物等危险性的存在,这样的严禁从一开始执行,孩子也就没有痛苦,他知道这些是不允许他去碰的,这样就会有比较妥当的行为。当然,这些原则禁令的落实也是需要一个过程,事前、事后做大量工作,先鼓励、适应,后表扬、巩固,不可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尤其是男孩子要知道信守承诺等做人的原则,等孩子到了一年级,时机上大班的时候就要让他明白,守时、落实承诺等等原则。

当然,随着孩子的成长,有些禁令会逐渐的放开,例如对于工具的使用,到了六七岁,也就差不多现在这个幼升小的阶段,父母也会在一些手工活动中,和孩子一起用工具解决问题,教给孩子使用工具的方法,以及如何规避危险的操作。

所以,这个原则性要注意阶段,否则也会束缚孩子的创造力,毕竟许多创造性的过程是需要突破的,墨守成规是不可能有创新的。只是父母要准确评估放开一个禁令的安全隐患,同时做好监护工作,最好是陪伴在一起,这样就更合适了。

好,今天的专栏聊了一个优秀父母需要注意的方面,再次强调这不是让你成为教育专家,而是给你启发,努力成为好的合格的父母,我想这一点所有的读者不会反对的。

原创不易,若觉得有收获,可以自由打赏,也可转发给需要的朋友,或者把您遇到的困惑留言给我。也可关注公号“陈老师家长汇”,或在喜马拉雅FM平台搜索“北纬32度半”,给您最合适的育儿方法音频指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