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宣帝中兴汉朝,但他做错一件事,导致西汉走向衰亡

汉宣帝刘询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贤君,在他统治期间,西汉王朝国力强盛、政治清明、社经济繁荣、四夷宾服,史称“孝宣中兴”。但是汉宣帝在位期间,做错了一件事,给王朝的未来留下隐患,最终导致西汉的灭亡。那么汉宣帝到底做错了什么呢?

关于西汉王朝的盛衰,吕思勉先生曾说:“汉室盛衰,当以宣、元为界。”也就是说在汉宣帝时期,西汉王朝处于强盛状态,而到了汉元帝时期,西汉则走向衰落。那么为何会发生着这样的转变呢?原因就是汉宣帝选错了王朝的接班人,他明知太子不能继承皇位,但却依然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汉宣帝中兴汉朝,但他做错一件事,导致西汉走向衰亡

汉宣帝的太子名叫刘奭,也就是后来的汉元帝。刘奭在做太子的时候,曾与父亲围绕着治国方针发生过一场矛盾。刘奭的老师都是一些儒生,他受其影响,“柔仁好儒”,而当时汉宣帝“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绳下”,“ 大臣杨恽、盖宽饶等坐刺讥辞语为罪而诛”,因此太子心中有些不满。

一次在侍奉汉宣帝用膳时,太子从容说道:“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没想到汉宣帝勃然变色,教训道:“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

汉宣帝中兴汉朝,但他做错一件事,导致西汉走向衰亡

事后汉宣帝叹息道:“乱我家者,太子也!”政治经验丰富的汉宣帝已经意识到,如果“纯任德教”的太子即位,必将导致西汉王朝的衰败。西汉王朝虽然表面上“独尊儒术”,但其实治国原则是“外儒内法”,“霸王道杂之”。太子自幼受儒生的影响,推行“纯任德教”的方针,必然会引起祸乱。

汉宣帝有六个儿子,他非常喜欢第二子淮阳王刘钦。一方面是因为刘钦的母亲张婕妤深受汉宣帝刘询的宠爱,“唯张婕妤最幸”;另一方面淮阳王刘钦“好经书、法律,聪达有材”,政治主张与汉宣帝相同。因此汉宣帝经常对人说:“淮阳王明察好法,宜为吾子。”

汉宣帝中兴汉朝,但他做错一件事,导致西汉走向衰亡

此时汉宣帝已经有了易储的想法,“上有意欲用淮阳王代太子”。但是每当汉宣帝看到太子时,就会想起一个女人,这个女人就是太子的母亲许平君!汉宣帝虽然出身皇室,但幼年时因“巫蛊之乱”一度入狱,是靠着许平君父亲许广汉照料才活下来,“少依许氏,俱从微起”。

之后汉宣帝与许平君成婚,两人乃是贫贱夫妻,关系甚好。后来汉宣帝成为皇帝,在选择皇后时,“公卿议更立皇后,皆心仪霍将军女”,但是汉宣帝“诏求微时故剑,大臣知其指,自立许婕妤为皇后”。许平君虽然成为皇后,但却被霍氏毒死,“太子蚤失母,故弗忍也”,因此汉宣帝最终没忍心废掉太子。

汉元帝即位后, “优柔不断,权移於阍寺,汉业遂衰”,特别是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的家族插手政治,逐渐把持朝政,最终王政君的侄子王莽篡夺皇位,西汉走向灭亡。

参考资料:1.《汉书》;2.《资治通鉴》;3.《容斋随笔》

---------------------------

品读千年变革,感悟人生冷暖,更多精彩,请关注【纵横五千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