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黃崢的小目標,億萬人窮極一生都達不到的高度!

電商“獨角獸”拼多多IPO,吸引了許多人的注意力,在拼多多譭譽參半的議論紛紛之餘,不免會讓人對其創始人黃崢的好奇,3年三百多億美金的市值,畢竟不是誰都可以做到的。

於是幕後商業“教父”、步步高(o/v手機)掌門人段永平再次被曝光“神秘”,其他拼多多天使投資人如原淘寶CEO孫彤宇、順豐速運集團總裁王衛、網易公司董事局主席丁磊等也引起了眾人關注。

但豪華背景可以說是錦上添花,掩蓋不了在拼多多佔股46.8%、擁有89.8%的投票權的創始人黃崢的光彩,學霸歷史和頂尖履歷也一一被扒出——側面證明了他要是沒絕活,大佬也不會下功伕力挺。

路還長,拼多多上市,也許只是厚積薄發地黃崢的一個小目標、小成就,但卻是億萬人窮極一生都達不到的高度。

同樣是80後的同齡人,差距怎麼那麼大呢?

拼多多黃崢的小目標,億萬人窮極一生都達不到的高度!

除非視而不見、無動於衷或自欺欺人,看著一個個同齡人高光閃耀,誰心裡還沒有幾分焦慮。

何況“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的口號直戳人心,讓你想不焦慮都不行。

可慢慢地你發現,你焦慮不過來了。

一起看組數據:

1980年的黃崢,因拼多多IPO躋身全球富豪榜前100位之列,個人財富為138億美元。根據2018中國富豪排行榜數據,黃崢身家已經超越京東的劉強東;

1980年的汪滔,大疆無人機創始人,在2018新財富500富人榜上以228.6億元排名第101;

1981年的李想,泡泡網、汽車之家、車和家創始人,具體財富不詳;

1982年的胡瑋煒,摩拜單車創始人,“套現15億,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之主角;

1983年的程維,小桔科技(滴滴出行)創始人兼CEO,身家超百億;

1983年的張一鳴,福建龍巖人,北京字節跳動科技創始人,其產品有:今日頭條、火山小視頻、抖音、悟空問答等。先後入選《福布斯》“中國30位30歲以下的創業者”,《財富》“中國40位40歲以下的商業精英”,2018年“全球40位40歲以下商界精英”排行榜,張一鳴排名第7;

1985年的張旭豪,餓了麼創始人,後被阿里以95億美元全資收購,傳聞身家已超20億;

。。。早一點的有1979年的美團創始人王興,再早一點的還有1974年的京東創始人劉強東。而晚一點的有1991年的ofo共享單車創始人兼CEO戴威,在2018新財富500富人榜上,戴威以70.2億元排名第451。

拼多多黃崢的小目標,億萬人窮極一生都達不到的高度!

27歲,35歲,38歲。。。看看別人在做什麼,再看看自己的現在,無語凝咽。

當然,如果摒除成功學、販賣焦慮和消費主義、雞湯等的精神毒害,你會發現商業成功未必是人生價值的唯一選擇。

甚至在藝術、科學等領域的成就要遠強於商業成功——它們往往更具備長久的價值和深遠的影響力。

但是,你就是想要多賺錢、做財富明星呢。

心如貓爪呀。

這也是各類訓練營、MBA、商學院熱鬧火熱的原因,有市場需求,就有市場供給,然而,遺憾的是,商場大黑馬從來不是被教育、培訓出來的。

此類機構最大的作用,也許只是給它們的客戶說一大堆正確的廢話、製造一個希望,讓急於求成的年輕人認為課堂、人脈等真的能夠讓其增值、增加機遇。

結果就是教人賺錢的賺錢了,被賺錢的還感激不盡。這也是當今社會的一大怪現狀了。

一笑。

拼多多黃崢的小目標,億萬人窮極一生都達不到的高度!

從來家養的幹不過野生的。

你要想有益的提升,就要明白在什麼環境下、什麼階段做、什麼事情才是關鍵。

也就是段永平告誡黃崢的,先做正確的事,再把事情做正確。

道理很淺顯,但好多人終其一生也搞不懂,所以只能一邊是低水平的辛苦重複,一邊是想當然的自我感動。

覺醒的時間有早有遲,“人的思想是很容易被汙染的……常識是顯而易見、容易理解的,但我們各種因為成長、學習形成的偏見和個人利益的訴求矇蔽了我們。”黃崢說自己,從小到大我都是學校的第一名,目標導向太明確,在追求第一上,在努力做一個好學生上浪費了過多的時間。我覺悟得比較晚。

這也是他選擇賣掉第一個公司的原因。

同樣也是雷軍說過的創業三要素:方向要大;找人幫;對錢認識深刻。

要順勢而為,要發揮出自己最大的價值,要在宇宙中留下一道痕跡。。。

有方向,才能有方法;有正確的事,才有把事情做正確。

懂得自然懂,不懂的依舊自以為是。

拼多多黃崢的小目標,億萬人窮極一生都達不到的高度!

幫黃崢的人不少,除了最應該感謝的段永平,或還有騰訊,還有一個人也是黃崢公開表示感謝的。

阿里巴巴創始人之一的孫彤宇,除了幫助黃崢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外,對拼多多電商平臺的正確運作方法也有高屋建瓴的指導,比如他告訴黃崢,平臺更應該考慮不同階段的生態演進,而品牌更多是單個細分人群標新立異的價值主張。

在對的時間找準了對的人群,拼多多的成功不是沒有理由。

其實,上市只是拼多多的小目標,社交電商也不是拼多多的終極目標,黃崢說拼多多要做“Costco”和“迪士尼”的結合體,什麼意思呢?

就是要像好市多那樣通過壓縮供給兩端鏈條和大規模定製實現的優質爆款、低SKU和最划算的價格,而在精神上也要通過技術和創新的購物方式等讓用戶有快樂的消費體驗。

至於能不能實現,要看黃崢和拼多多以後的發展了。

拼多多黃崢的小目標,億萬人窮極一生都達不到的高度!

以人為鏡,以事為鑑,看別人是為了優化自己。

也是為了內破執念,外破虛象。過去的路徑到達不了新的大陸。

舊的地圖有用,但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如果固執地照著舊有的經驗前進,無疑是抱殘守缺,智者不為。

創業的方向、領域,做事的環境、人員,也許是各種各樣,大有不同。

但關鍵點的選擇,面臨的困境,都是大同小異的。

有些事情沒有想象中的那麼複雜,讓自己迴歸簡單,才能尊重常識的力量。

是因為相信而看見,還是因為看見而相信?兩種選擇,兩種人生。

所以,無論錢的問題,還是人的問題,終究是心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