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馬雲、黃崢、劉強東出手拯救中國電商,淘寶、京東誰的政策更好?

疫情之下,我們其實在同時打兩場仗,第一場戰役是疫情防控,第二場戰役是保衛經濟。隨著三月的到來,春暖花開,生活和經濟正逐漸趨向正常。


在過去的一個多月時間裡,中國電商公司兩場戰役中的表現,可圈可點,阿里、拼多多、京東等都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馳援武漢湖北等地的同時,也先後出臺了扶持商家復產復工的政策。


下面是我們對阿里、拼多多、京東三大電商平臺扶持政策的總結和反思。


馬雲、黃崢、劉強東出手拯救中國電商,淘寶、京東誰的政策更好?


一、多元化賦能政策,每家公司各有側重


阿里是最早響應抗疫互聯網公司,1月25日阿里宣佈捐款10億,成立抗擊疫情基金,不久後馬雲公益基金宣佈捐款1億用戶支持新冠肺炎的疫苗研發,緊接著阿里在2月10日聯合螞蟻金服發佈了《阿里巴巴告商家書》,旨在扶持商家,與中小企業一起“抗疫”。


阿里宣佈了六大政策,包括:減免平臺商家經營費用;提供資金支持,為商家提供低息免息貸款;補貼快遞員,讓物流轉得更快;提供靈活就業崗位,讓員工有活幹、有收入;為企業開放更多數字化服務能力;幫助企業遠程辦公和管理。


2月19日,阿里根據扶持商家的六大政策,出臺了一共20多條的幫扶細則。包括:


對所有天貓商家免去2020年上半年的平臺服務費;

螞蟻金服旗下網商銀行專門為天貓、淘寶上註冊在湖北的商家撥出總額100億人民幣為期12個月的特別扶助貸款;

淘寶、天貓聯合菜鳥設立10億元專項基金,用戶補貼供應鏈和物流;

盒馬與餐飲、酒店、影院、百貨等行業開展跨行業“共享員工”;

淘寶為商家提供免費的“提前收款”服務,商家只要發貨後可以申請由網商銀行墊付貨款,做到“0帳期”,等等。


阿里說,“我們要讓經濟和商業的機器轉起來,讓物資生產出來、流通起來,讓服務行業重整旗鼓,讓資金到最需要的企業手裡,讓健康人通過各種方式,腳踏實地上崗、上班、上學”。


從阿里的政策,我們也能看到“阿里數字經濟體”和“阿里巴巴商業操作系統”的身影。阿里體系內各個公司和BU,給予中小企業的幫扶政策,涉及到了企業的各個環節,也是一整套的扶持體系。


譬如,淘寶天貓為商家提供的“提前收款”服務,需要淘寶天貓、菜鳥、網商銀行的配合,商家只要發貨後可以申請由網商銀行墊付貨款,做到“0帳期”,目前淘寶上有650萬商家符合免費服務條件,這一項舉措將在4月之前為淘寶商家帶來500-1000億的現金流。


馬雲、黃崢、劉強東出手拯救中國電商,淘寶、京東誰的政策更好?


阿里是純粹“開放平臺”,京東是“自營+開放”模式,這也意味著,京東在扶持商家的同時,更要做好京東自營業務的保障。京東扶持商家的政策,包括疫情專項補貼、流量支持,也包括京東數科的息費減免、延遲還款,京東物流折扣補貼。


京東官方數據顯示,京東推出了面向25萬商家的11項補貼措施,總價值達1億元,此後在此基礎上又追加了億元補貼。


馬雲、黃崢、劉強東出手拯救中國電商,淘寶、京東誰的政策更好?


京東的補貼政策有點向阿里看齊,當然,京東的平臺生態還是有限,偏小,商家規模也是有限。還有個問題,京東與平臺商家關係有潛在矛盾——在流量與訂單既定的前提下,京東與開放平臺的商家流量是此消彼長的關係,商家的成本(流量、資金成本、物流成本),是京東的收入。


京東在抗疫期間向全國開放了京東物流2萬個崗位,此外,達達快送和京東到家也開放了15000個崗位。物流,是京東在這次抗疫中投入最多的,阿里和拼多多則更多依靠補貼合作方的社會化物流體系——當然,阿里的餓了麼和盒馬是例外。


阿里全方位賦能,京東主攻物流,與此同時,阿里和拼多多還都看中了一個領域,就是助農。疫情影響之外,農村還有個因素——春耕在即。農產品的滯銷,不僅涉及城市供給,也關係到農民的生活與生產,春回大地,當下是南北各地農村春耕備耕時期,如果農產區產品不能出村出山,農民的耕種動力自然受到影響。


2020年2月,“助農”成為“口罩”之外,淘寶和拼多多最熱關鍵詞,拼多多是拼多多上是“助農”、“愛心助農”、“農貨”,淘寶上是“吃貨助農”、“助農雲送花”。


2月6日,阿里巴巴在全國率先推出“愛心助農”計劃,並設立10億“愛心助農基金”,集合天貓、淘寶、聚划算、盒馬、餓了麼、阿里鄉村事業部等,組成了線上線下農產品銷售的全域網絡。


馬雲、黃崢、劉強東出手拯救中國電商,淘寶、京東誰的政策更好?


拼多多是在2月10日,正式上線了“抗疫開拼,愛心助農”專區,用戶通過拼多多APP首頁焦點圖、限時秒殺等入口,也可以搜索“助農”、“愛心助農”、“農貨”等關鍵詞,直達該專區。


據拼多多介紹,拼多多助農專區已覆蓋全國近400個農產區包括230多個國家級貧困縣,商品囊括臍橙、蘋果、草莓等各類水果和主要生鮮食材。除流量支撐外,拼多多還設置了5億元的專項農產品補貼,以及每單2元的快遞補貼,拼多多將投入10億元的物流補貼。以每單2元快遞補貼計算,拼多多將補貼5000萬個快遞訂單。


截止2月24日,幫助20個省銷售滯銷農產品5.2萬噸,涉及1396個品類,已有4000多位農產品負責人找到阿里愛心助農計劃對接。首批全國8大核心農產區農產品已經在淘寶上架,計劃在第一期內幫農民賣空5萬畝農地的收成。淘寶全平臺覆蓋了550個原產地、1802個縣域、38萬款的時令農產品。


二、總結和反思:雪中送炭重要,授人以漁更重要


我們將阿里、拼多多、京東的扶助商家的政策,做個簡單的總結性反思:


1、補貼商家之外,重要的是“授人以漁”,資金的補貼固然是雪中送炭,但補貼畢竟不可持續,商家真正需要的是,企業運營的可持續性,也就是運營上的賦能;


2、平臺扶助商家,賦能中小企業,“授人以漁”的同時,在疫情當前的特殊時期,至關重要的是“流動性”。


先說第一點,雪中送炭重要,更重要的是授人以漁。電商平臺的“抗疫”中,阿里、拼多多、京東,或以流量或資金補貼或以減免費用的方式“補貼”中小企業商家,補貼是限時的,不可持久,對企業來說,它們真正需要的是面向未來的企業經營的能力提升。


從現階段來看,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確實給企業造成不小挑戰,但與此同時,這次疫情也加速了中國中小企業的“數字化運營”,尤其是傳統線下零售與本地生活服務。所謂“數字化運營”,就是企業生產各個環節的互聯網化。


馬雲、黃崢、劉強東出手拯救中國電商,淘寶、京東誰的政策更好?


我們以林清軒為例,這家傳統線下護膚品牌,成為“抗疫”經濟中第一批跑出來的黑馬。護膚品牌林清軒創始人孫來春在情人節過後的2月15日向阿里發表了一份公開信,孫來春說,受疫情影響,初一到初七,林清軒線下門店業績崩塌,林清軒全國有337家門店,2000多的員工,因疫情影響下跌了90%,2月1日,孫來春開始淘寶直播賣貨,1600多名線下導購全面在淘寶直播上轉型“雲導購”。半個月時間,疫情沒有擊敗林清軒,它的業績不但沒有降反而增長了45%,其中線上銷量佔據了超過9成。


這次“抗疫”,經濟保衛戰中,阿里是電商平臺中表現最好的,為什麼?原因有兩點:


阿里一直是圍繞賦能中小企業做生態佈局,最終有了一整套賦能商家的“阿里巴巴商業操作系統”:如用戶觸及的,淘寶天貓、淘寶直播等,如倉儲配送的菜鳥網絡、餓了麼蜂鳥、盒馬閃送,如在線辦公的釘釘,又如金融服務的支付寶、網商銀行等,如技術領域的阿里雲。阿里的這些BU,既能獨立服務於企業某個部門,又能整合協同,服務於企業給予一整套方案。


阿里在“賦能”中小企業方面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做了充足的準備,它的基因就是服務中小企業。這次疫情突如其來,給中小企業帶來困難的同時,也加速了中小企業的全面數字化。


電商平臺對商家的幫扶,不應該是拔苗助長,而應該是秉持平臺定位,給予中小企業成長提供一個公開公平的競賽場,與此同時,賦予它們各種能力,提供工具和服務,讓企業在市場中通過競爭,沉澱出真正的能力。


馬雲、黃崢、劉強東出手拯救中國電商,淘寶、京東誰的政策更好?


接下來我們談第二點——平臺扶助商家,賦能中小企業,“授人以漁”的同時,在疫情當前的特殊時期,至關重要的是“流動性”。阿里、拼多多、京東都在提一個詞,“正常運轉”。


從電商新零售來說,正常運轉,包括三方面:信息流、物流、資金流。此次疫情對企業影響最大的是物流和資金流,物流的恢復,阿里和拼多多采用採取了“補貼”快遞的方式,鼓勵配送合作伙伴的復工,京東是自建物流,它能做的是給予商家物流服務費用的折扣。


企業資金流的保障,也是抗疫期間最重要的社會話題,各個銀行都紛紛出臺各種政策,提供貸款或減免政策。如阿里聯合螞蟻金服旗下網商銀行。譬如,淘寶天貓為商家提供的“提前收款”服務,需要淘寶天貓、菜鳥、網商銀行的配合,商家只要發貨後可以申請由網商銀行墊付貨款,做到“0帳期”,目前淘寶上有650萬商家符合免費服務條件,這一項舉措將在4月之前為淘寶商家帶來500-1000億的現金流。


馬雲、黃崢、劉強東出手拯救中國電商,淘寶、京東誰的政策更好?


“0帳期”,在疫情當前,現金為王,對商家來說,“0帳期”確實是雪中送炭。對許多中小企業來說,資金鍊斷裂意味著破產,春節前後的Q1,本就是零售淡季,再加上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這讓資金鍊本就吃緊的中小企業坐如針刺。


與淘寶天貓的“0帳期”截然不同的是,“帳期”是傳統零售公司賴以生存的“資產增值”方式,如沃爾瑪、國美等等,京東也如此。我們以2018年Q2財報為例,京東2018年Q2應付賬款875億元,與此同時,京東利息收入3.66億元,京東Non-GAAP利潤為4.78億元,利息貢獻了超過76%的利潤。這個季度,京東的帳期是60.9天,兩個月時間。此後,2018年Q3至2019年Q4,京東帳期,分別是61.7天、60.2天、57.4天、59.4天、56.6天、54.5天——應該說,在2018年之後,京東也在通過縮短帳期,以緩和與供應商的矛盾。


經此一疫,阿里、拼多多、京東,應該都會進一步完善對商家的“賦能”政策,對阿里、拼多多來說,應該是繼續優化倉儲物流配送體系,讓貨物流轉更有效率,對京東來說,它需要在帳期上給予商家進一步的“鬆綁”,儘量縮短帳期,淘寶天貓的“0帳期”與京東54.5天差距確實懸殊。


穩定的現金流,是一切經營活動的基礎,也是企業賴以生存的根本。


2003年戰勝非典後,中國迎來了電子商務的繁榮,新冠肺炎阻擊戰勝利在望,不久的未來,中國將迎來經濟數字化的新進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