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客解除「首日破發」魔咒,大漲背後的血與淚又有誰看到?

雖說上市之路有些曲折,但映客登陸港交所掛牌交易之後,第一天取得的成績還是不錯的,至少,沒破發。

7月12日上午9點30分,敲鐘的大錘落下,映客成為該交易所娛樂直播第一股,股份代碼為3700,以4.32港元開盤,較發行價3.85港元上漲12.21%,漲幅一度突破40%,市值約合107億港元。

映客解除“首日破發”魔咒,大漲背後的血與淚又有誰看到?

這個成績對於最近扎堆上市的公司來說算是很不錯了,僅在12日當天,就有其他7家公司一同赴港IPO,其中3家破發,而此前優信、小米等知名公司上市也均未逃脫“破發魔咒”。

由此看來,映客還算是最近“扎堆”上市的公司中,難得的一位“幸運兒”。

“幸運兒”服下資本“砒霜”

映客“幸運”的背後,其自身折價上市也許脫不開關係。

昨日映客公佈了IPO募資額,約為10.49億港元。按目前3.85港元的定價,映客總市值約77億港元,摺合人民幣不超過65億元。按2017年淨利潤計,PE僅為8倍出頭。

這個數字對於映客來說並不理想,與“遊戲直播第一股”虎牙當前逾450億元的市值存在較大差距。如此的折價迎來一波大漲,看來也是情理之中,更何況虎牙上市,也是一波利好開局。

映客解除“首日破發”魔咒,大漲背後的血與淚又有誰看到?

映客這個幸運兒打一出生就是順勢而行,三年就做成了獨角獸。回到2016年,在這還沒有短視頻入局的這一年,是屬於映客的“直播元年”。

第一季度,映客的月活數超過4000萬人次,這樣的漲勢在同年6月達到高潮,該時段映客的月活數突破4500萬人次。強勁的表現延續到第四季度,當季映客的月活平均值為3000.6萬人次,月均付費用戶數量平均值為248.6萬。

映客解除“首日破發”魔咒,大漲背後的血與淚又有誰看到?

映客在當時成了整個直播行業裡真正的獨角獸,資本青睞隨之而來,其中就有騰訊的影子。

映客在成立短短半年的時間內估值就突破了30億元,增長是被資本催熟的,自身的產品並沒有跟上,當下資本常見的模式是給企業足夠的錢先搶佔市場把盤子做大,最後拖死對手,藉助企業未來的想象空間進行IPO。資本的砸錢瘋狂推廣讓映客DAU增長迅猛,但是隨著直播風口的過去,以及用戶對於秀場模式的麻木,映客的DAU快速下跌。此時被資本催熟的後遺症開始顯現,映客的組織結構和產品管理也沒有跟上。

有人說,映客之所以變成今天這樣,是吃了資本“裹著蜜糖的毒藥”。

在當時映客業務與管理還未成熟的情況下,資本的瘋狂已經讓其肆意生長,只管做高估值,但當很多問題嚴重到不得不去解決時,資本又退場了,留給映客一地雞毛。

很快,整個2017年,映客沒有新的融資。而騰訊也將籌碼多放在了虎牙身上,直到如今上市,映客好像也沒有等到這個巨頭的回心轉意,並且映客在2017年末還有登陸A股失敗的傳聞,如今的大漲,不知會不會只是一場短暫的“春天”。

映客5.0時代繼續發力

映客在這幾年已經做了諸多調整,早先被人詬病的陌生人交友模式與刷量疑雲,如今已有較好的改觀,不過映客收入結構的短板在於,營收結構單一,且嚴重依賴直播。但短視頻及其他競爭對手造成的用戶數量的波動,都可能反映到整體收入中。目前映客月均付費用戶數量已經下滑,而高淨值的充值用戶撐起了打賞大盤。

對此,映客規劃將在短期內獲得可觀廣告收入。今年,映客成立了廣告銷售團隊,並且已經開始試水,在活動中引入贊助商,與品牌進行戰略合作。同時,映客6.0社交化的改版,通過將“動態”、“關注”等標籤的前置,也拓展了多維場景,希望帶動廣告承載量和效果的提升。

中長期來看,映客將拓展娛樂產業鏈化和多元化行業滲透。

映客解除“首日破發”魔咒,大漲背後的血與淚又有誰看到?

另據奉佑生透露,公司目前有四五條產品線,而且還有一款面向三四線老年人的社交產品,數據非常好,並且映客下一步還將發展遊戲社交領域。

就直播行業整體來看,映客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與很多文娛圈的公司一樣,奉佑生勾勒的,是一個泛文娛領域的圖景。他在A8新媒體集團的分享中提到,“映客要在保持自己品牌和標籤的同時,下沉到二線城市,抓住更多有才華的主播,並圍繞美這個點,製造一個城市化的線上娛樂中心。”

而上市之後的映客,距離這個目標還有距離,如何突圍和尋找更有吸引力的業務,也是它接下來的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