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先民与自然和谐相处,表达怎样的“和”的文化思想内涵

提到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在著名的赤壁之战中以借来的东风打败对手,那么中国古代军事家真有这样的神仙本领吗?答案是否定的。诸葛亮们用到的,只不过是中国古人通过常年的观察积累起来的一些天文气象知识而已。中华民族的四大发明在我们看来。

中国古人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观察探索出来的结果,又能说明什么呢?

中国古代先民与自然和谐相处,表达怎样的“和”的文化思想内涵

中国古代天文学,水文学,气象学等等和引发的数学,包括计算与几何都非常发达。这是什么原因呢?是观察自然的结果,最后人民得出结论,原来人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应该和大自然和谐相处。人既不是大自然的主宰,同时大自然也不应该主宰人,只有和谐相处,大自然才得到保护,人才能得到发展。

中国古代先民与自然和谐相处,表达怎样的“和”的文化思想内涵

人发展了也就是大自然的发展,因此和天的和谐也埋下了根基。那么人相处的时候,怎么样达到和谐。这时候家庭出现了,家庭要和睦,长辈要爱护小辈,小辈要敬重长辈。家庭伦理出现了,扩而大之,整个的部落氏族,也应该这样处理。

另外人总是要死的,因为从事农业生产,亲手种下的豆就结了豆,种的瓜就结瓜,人也是这样出生、成长、死亡的。受大自然的启发,人死了以后是要朽烂的,不再存留也不能复活。

中国古代先民与自然和谐相处,表达怎样的“和”的文化思想内涵

那么应该图的是什么呢?图今世的幸福,自己幸福了留给后代什么呢?有财富,比如开垦的土地,使用过的农具,以及农业生产的技术;可是更重要的是如何处理人和人的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也就是道德伦理这个要传下去。

我不知道在你的家乡是不是有这样的情况,常常在院子大门上用的最多的也最俗的一幅对联:“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忠厚传家久”父辈要传给子辈的首先是忠厚而不是金钱,重今世轻来世,只认现世社会,不把自己未来的希望寄托在天国,我想就是农业生产必然孕育的果实。

中国古代先民与自然和谐相处,表达怎样的“和”的文化思想内涵

这也是后来中国的宗教一直不是非常发达的一个重要原因。说到这个问题其实又复杂了,其实中国的宗教,一直就停留在一种敬鬼神而远之的地步。我们没有一个国教,可是拜天地、拜财神、拜灶王爷等等都有,这种多元的崇拜,并不是认为它真正赐给我福,其实更多是求得心灵的安宁。

中国古代先民与自然和谐相处,表达怎样的“和”的文化思想内涵

这也就是为什么佛教,从公元初传到中国以来,经过两千年被中国人相当广泛地接受。也是现在五大宗教中信徒最多的宗教。同时我们把佛教中国化了,佛教一些从语言到一些理念深深地浸透在中华民族的信仰里,生活起居中。

为什么呢?因为佛教就其原始的教义说,更重现世没有一个神圣的彼岸,符合中国人的思想主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