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觀點:加快多層次和多類型住房建設 引領城市品質躍升

专家观点:加快多层次和多类型住房建设 引领城市品质跃升

专家观点:加快多层次和多类型住房建设 引领城市品质跃升

2018年市政府“一號文”正式發佈,計劃將用三年時間推動美麗東莞建設,對標國內外一流城市,構築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格局,打造中國工業城市綠色發展樣本和典範,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環境需要。為推進市政府“一號工程”,東莞從規劃引領、補齊短板、提升品質、彰顯品位等方面提出20條政策乾貨,力爭一年紮實起步、兩年初見成效、三年實現躍升。

但是,東莞當前城市格局不完善,土地利用低,尚未滿足人民對於美麗城市嚮往的追求。要優化生活、生態和生產的空間,就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首先要解決外來人口及引進的高端人才在城市的住房問題。華南理工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朱一中教授認為,農民公寓、人才公寓、共有產權住房、租賃住房在內的多層次和多類型住房建設,對於改善單一模式的土地和住房供應、滿足市場的多元化需求、緩解住房矛盾無疑有著積極的意義,是重要的土地制度與城市建設模式創新,推動“美麗東莞”建設和城市品質躍升。

专家观点:加快多层次和多类型住房建设 引领城市品质跃升

《東莞經濟》:節約土地、集約發展是城市建設的原則。東莞人口眾多,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如何創新城市建設模式?您認為農民公寓、人才公寓、共有產權住房等類型建設新模式是否可行?目前東莞農民公寓、人才公寓及租賃住房的建設現狀如何,存在哪些優點和不足?

专家观点:加快多层次和多类型住房建设 引领城市品质跃升

朱一中: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土地價值發現與有償使用為東莞市經濟騰飛注入了強大動力。然而,以土地產權限制、城鄉二元分割、政府壟斷土地一級市場為特色的土地制度也制約著城市化的進一步發展,帶來了土地粗放利用和利益分配失衡等問題,併成為產業結構升級乏力和社會經濟風險累積的深層次誘因。因此,包括農民公寓、人才公寓、共有產權住房、租賃住房在內的多層次和多類型住房建設,對於改善單一模式的土地和住房供應、滿足市場的多元化需求、緩解住房矛盾無疑有著積極的意義,是重要的土地制度與城市建設模式創新。由於人地矛盾特別突出,與廣東省其他城市相比,東莞市農民公寓建設起步較早,經歷了從村鎮自下而上自發組織建設到政府加強規範管理的發展過程,產生了打破行政村地域界限集中建設農民公寓的新模式,發揮了村鎮集體的主導性作用;近年來與“三舊”改造相結合,農民公寓建設獲得進一步的發展動力。

专家观点:加快多层次和多类型住房建设 引领城市品质跃升

農民公寓建設反映了城市化進程中土地資源供應減少與人們生活方式向現代化轉型背景下居住方式的變化,合乎社會經濟發展規律。然而東莞市農民公寓建設仍然面臨幾個問題:一是農民公寓建設與原村莊的關係,建設農民公寓的本義原是為集約節約用地,但由於沒有處理好“拆舊建新”的關係,出現了舊村用地難回收、新樓入住率不高的棘手現象,使集約用地的目標實現打了折扣;二是建設標準的問題,據不完全統計,已有農民公寓建設標準超出了東莞市相關村居公寓建設管理規定的人均用地不超過30平米的指標;

三是缺乏統一連續的政策,事實上。無論是宅基地建房還是農民公寓建設,實踐都走了法規政策與理論研究的前面,政策滯後是大量違規違法建設產生的重要客觀因素。

《東莞經濟》:與其他城市相比,東莞的人才公寓、共有產權住房與租賃住房等住房制度建設有什麼特點?

朱一中:響應中央房地產市場調控與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供應與保障體系的宏觀政策導向下,東莞市出臺了人才公寓、共有產權住房與租賃住房建設的相關規定,根據《東莞市住房建設規劃(2017-2020年)》,到2020年,東莞規劃新增住房供應量(含貨幣補貼)為47萬套,其中新增商品住房有效供應27萬套;新增人才住房8.7萬套,包括實物供應4.2萬套,貨幣保障4.5萬套;新增保障性住房貨幣保障3.4萬套;新增租賃住房有效供應7.9萬套,包括公益性房源1.7萬套,市場化房源6.2萬套。

专家观点:加快多层次和多类型住房建设 引领城市品质跃升

從初步的政策制定與實施情況來看,東莞市多渠道多主體供應住房制度建設具有以下特點:一是租賃性住房的市場回應較為積極,萬科、碧桂園、中天集團、東實集團等企業已經佈局東莞長租公寓,主要受眾面向年輕人。考慮到東莞市外來人口龐大、年輕人比重高的趨勢,租賃性住房的發展非常適合東莞的地方特徵,具有長遠發展的潛力。第二,與北京、深圳等其他城市相比,東莞住房體系規劃中商品性供給比例接近60%,相對偏高;而保障性住房比例偏低。如深圳的未來土地供給規劃是40%建設商品性住房,40%建設政策支持的保障性住房,20%為租賃性住房;北京十三五期間供應150萬套住房,其中50%為商品住宅,50萬套共有產權住房,25萬套租賃性住房。第三,人才公寓作為房地產限購與人才搶佔大環境下的臨時性政策,對於吸引高層次人才、改善人口結構有一定作用,但在執行中也容易出現走樣。事實上,一個城市的人口結構具有內在的平衡機制。對於人才引進,可從科研條件、工資待遇和住房補貼等方面提供適當政策支持,最好的方式是由市場調節,沒必要與人才公寓等實物性住房補貼相捆綁,人為加劇住房市場產權結構的複雜性。

专家观点:加快多层次和多类型住房建设 引领城市品质跃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