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印象 文

曲靖印象 文/趙建平

對於曲靖,我是一個過客。

對於西門街,熙熙攘攘的人群裡,我仍是匆匆的過客。

我曾嘗試著去讀懂這樣的一個城市,當我走進它的時候,我卻無法去把握這座城市生命的脈搏,以及它的過去、現在,乃至於它的未來。

每一次與曲靖邂逅,我不是我,而曲靖還是曲靖。雖歷經千年,它還在一抹陽光和風雨中安然而在。也許在格宜的尖角洞,或者在珠街的八塔臺,我能尋到一線關於人類漸行漸近的歷史足跡。但在這塊土地上,人類實在創造了眾多的文明。正是這些文明,演繹出一座城市精彩紛呈的文化形態。但我無法把握,在鋪紙研墨的過程中,每一種文化形態存在的歷史淵源。我害怕在歷史的脈絡中,會忽視一段歷史,一段有關這塊土地上發生的故事,和與這塊土地相關的人物。

站在寥廓山上的靖寧寶塔,環視一座曲靖城,天有一些蒼茫,地有一些渾厚,身邊綠樹蔥蘢。這天,不知蒼茫了多少歲月;這地,不知累積了多少滄桑。即便這些蔥蔥郁郁的樹木,也不知歷經了多少風雨。悠悠的歷史,茫茫的空際,一座人的城市,不知又見證了多少烽火狼煙,又是否讀懂了一座曲靖城的性格、情感和這座城市的思想與魂靈。白雲舒捲,不知是否還記得莊蹻入滇,秦修“五尺道”的故事,是否還記得一座曲靖城那滄桑的歷史變遷。

對於曲靖,包容、厚重、溫潤,我想,這就是它的精神內核。

在這裡,歷史是一塊溶於泥土的距今4.2億年前的魚的化石,是一塊記錄著人類趔趄足跡的尖角洞石頭,也許還是八塔臺的一抔泥土,是遍佈在這座城市每個角落的雕塑,是石寶山會盟的一塊碑石,是大理國與三十七部在石城歃血盟誓的一句誓言,它吸附了滔滔塵埃中歷史回聲的音符,組成了一部動人的樂章。

變革,變遷,演繹出這座城市的包容、厚重與溫潤。

是的,這是一座包容之城!厚重之城!溫潤之城!

因包容而厚重,因厚重而讓一座城市溫潤。歷史的碰撞,不同文化都在交匯融合。中原文化、邊疆文化、民族文化、歷史文化、地理文化,這些文化在一次次滲透和演變的過程中,交織、影響、同化、演繹。這是一種沉澱,更是一種繼往開來的交合。這樣的一座城,在大浪淘沙中,沉澱的歷史,氤氳的文化,發酵的故事,在古老和蒼涼中,不斷沉鬱頓挫。一座城,因歷史而厚重,因文化而包容,因包容而溫潤。

風雲激盪,最終渲染出歷史的悲壯與蒼涼。在這種激盪中,人,感知和領悟,順應和依從,這是自然天道的選擇。一種新生的力量,總在這種自然天道中不斷積累,不斷醞釀,不斷釋放。而在曲靖這片土地上,你可以想到4.2億年前的故事,也可以想到尖角洞或者八塔臺人類茹毛飲血的漸進過程,生命的演進,最終由人造就的繁華與淒涼,早已為我們拼就一幅恢宏而又悽美,壯闊而又蒼涼的風景。在這種風景裡,陽光、風雨、石板、老樹、古屋,以及沉澱的故事,都散發出文化的韻味。

頭枕寥廓,足浴兩江,目視四境,林藏幽徑。也許寥廓山的清秀糅合了朗目山雄渾的氣勢,浸淫了兩江之水的明豔與靈動,讓這座城生髮出一種典雅的風範。因此,站在寥廓山,從未停止過對歷史的回顧,也從未停下對未來的嚮往。只是在這樣的回顧與嚮往中,我們更多的是帶了一份憧憬。對歷史的思考與尊重,讓憧憬的人,在前行的路上越走越穩,越走越遠,越走越慢,越走越執著。

曲靖,我是無法抵擋它的包容、厚重和溫潤所散發出來的力感。它不產生神話,也不產生傳說,但它產生歷史。這種歷史的包容與厚重,成就了一座城市,也成就了一座城市的精神。由人創造出來的各種賦予了思想、感情的文化,滋生於靈魂,植根於土地,而盪漾在空氣之中。我們呼吸著歷史的厚重的包容的溫潤的氣息,這些氣息,它沒有在故紙堆裡塵封,而在生活之中瀰漫。也許,只有你來,在曲靖,在曲靖最具代表性的西門街,只要內心純淨和明澈,你都可以聽到一場無聲的講述。但對於曲靖,一段歷史,一個故事,顯然還遠遠不夠,這裡有數千年的歷史,也有比歷史還長的講不完的故事……

我在曲靖的陽光和風雨裡,悠悠地走著。一走,就知道了被稱為書法神品的二爨碑,兩碑並譽書壇,被譽為“南碑瑰寶”、“神品第一”,在中國書法上史上被康有為譽為“正書古石第一”。也走進了爨鄉古樂,而爨鄉古樂,應是曲靖“爨文化”最重要的組成。世居爨氏政權腹心之地的曲靖人自稱“爨人”,融入了古滇人血統,繼承了以晉寧為中心的古滇文化,創造了璀璨的爨文化。而後來的南詔文化、大理文化,顯然受到了爨文化遺風的影響。爨人所衍傳的歌舞音樂,完全可以從古爨人後代彝族支系的撒尼人的文化中去窺見和想象。爨文化為根,南詔文化、大理文化、滇文化以其為淵源,在傳承中自成一格。可惜在歷史的變遷中,作為古爨之地生生不息的人們,卻在 “爨文化”的世界中,忽略或輕視了這樣的一種藝術形式。爨文化,不僅僅是兩塊書法的爨碑。

曲靖印象 文/趙建平

油畫《西門街32號系列》琚健

在曲靖,我最感興趣的還是那條承載了曲靖歷史和變革的西門街。一條西門街,見證了六百年的滄桑歲月,歷史七彎八拐,它也見證了曲靖變遷的淒涼與繁華。老街道,老房子,老院落,老故事,氤氳出濃濃的沉鬱。跌宕起伏的歷史,演繹出多少或顯或隱的悲壯和悽愴。但到最後,這些悲壯或者悽愴的歲月全都在滾滾的車輪中化為一場輕煙薄雨。留下的也許仍就是那突兀的寥廓山,以及寥廓山上的那彎明月,那縷風煙,那片飄了數以千載的白雲。除此之外,我能把握的,也許就是西門街上平仄的音符,市井百姓,販夫走卒的煙火生活。而這些,在我的夢裡,曾演繹出多少動人的故事。窄窄的街道,古樸的房子,以及房頂上長出的野草蓬蒿,讓我們能想到過去,或者將來,已經發生或者還沒有發生的故事。飲食男女的生活,滔滔的歷史長河……在一條沉默或者喧囂的老街上,交匯在一起,包容著平淡,也厚重著一座城市的千年滄桑。

一物一景,一情一思,每睹一物,就會在我們的思想裡閃現著無數的畫面。而這些畫面,可以重疊但永遠不會重複,也永遠不會斷裂。

一座城市的文化,我想,絕對不是指單純的建築或者一些時尚的元素。它還應包括人們生活在城市中所具有的知識,信仰,道德,藝術,風俗等。無論是物質層面還是精神層面,它都有一個不斷累積和歷史沉澱的過程。表象的文化,並不具備代表的意義,但卻能讓我們思考和領會。文字記錄著一座城市的歷史和風貌,而文化卻在傳承中沉澱出一座城市的思想、性格和它的靈魄。那些高樓大廈,有一天會坍塌,那些時尚的元素,有一天也會消失。而文化不會,特別是有生命力,有底蘊的文化,它只會朝前,引領著一座城市的發展。

曲靖印象 文/趙建平

油畫《西門街32號系列》琚健

在西門街,一頭挑起的是市井百姓的煙火生活,一頭挑起的是現代城市的喧鬧與繁華。一邊是柴米油鹽,一邊是車水馬龍。中藥鋪,裁縫店,小食館,古玩字畫,販夫小卒七零八落的吆喝,還原了生活的本真,在西門街盪漾出一種原汁原味。而抬起頭一看,不遠處,你就能看到一座曲靖城的標誌性建築——218廣場。這些景象,高與矮,傳統與現代,熱鬧與安靜,高昂與沉鬱,乃至於明與暗,美與醜……在我們目之所及的範圍鋪展著,激盪著。這樣的時空裡,一種期待最恰如其分的表述方式,在思想中消失。在這樣的地方,我不知道自己是否還有勇氣和信心做出下一站的漂泊,或者在這裡,我遇到的僅是旅行中一秒鐘的激動,一分鐘的感悟,又或者只是復甦或者喚醒了一場藏在內心的一種有關生活,有關文化的一種情結。而我的內心,卻不希望它僅是一場旅行中遇到的並不持久的情結。

我知道,我的生命必將永遠依附於這座城市。而那種持久恆定的情結,我想,只能屬於生活在這座城市,或寄希望於這座城市的人們。

一滴雨、一卷風、一縷陽光、一些人。

只有它們才能生動一座城市的夢。

我在《西門街隨想》一文開篇中曾寫到:一座曲靖城,我覺得最美的記憶和最文化的景緻,就集中在一條西門街。這種文化的景緻,浸染著煙火的顏色和古樸的風韻,它不僅屬於曲靖,也歸屬於在這座城市生活的每一個人。一條西門街,一如既往地生長著它的安靜與纏綿。在似水流年中,這種安靜和纏綿,卻讓一座城市韻華成章。生活在繼續,而生活的旋律,在繾卷,在盪漾。一座城,就因此而有靈性和神韻,精神和動力。而人們就在這樣的一個地方,與創造了爨文化點撇勾提的先人們一呼一吸,隨他們的軌跡,在這一塊土地上激情迸發。在煙火浸淫的街上,你會突然感悟,曲靖,實在離不開這樣的一個地方,西門街在,一座曲靖城就有了感覺,有了韻味。

曲靖印象 文/趙建平

油畫《西門街32號系列》琚健

曲靖城的風情不在高聳的水泥建築,它的魅力氤氳在一脈山河,小巷街頭,一切平淡的還原了生活本色的地方。譬如西門街,滄桑的窄窄的街道,古樸古香的木樓,吆來喝去的叫賣。這是生活的風情,文化的風情,更是城市的風情。

一座城市,首先是人的城市。

有人,才會有生活;有生活,才會有文化。

窄窄的西門街,幽深的庭院,它們散發出來的風味,也許和百年之前,千年之前一樣,還染著一樣的煙熏火燎。你可以走進那些小小的院落,和西門街上生活的人,說說話,聊聊天,喝喝茶,就著一些老街的故事,借三杯兩盞淡酒,微醉著你的神思。你會突然從容起來,淡定起來,這是西門街給你的,也是這座城市給你的。平平淡淡的景緻,平平淡淡的煙火。只是平平淡淡中,人們安然地過著屬於自己,也屬於這座城市的生活。

曲靖印象 文/趙建平

油畫《西門街32號系列》琚健

一邊聯繫著現代城市的繁榮,一邊聯繫著古典的傳統。時尚與傳統,繁華與安寧,集中在一座城市。兩種氣息,孕育出一座曲靖城的風味。我無意在並存的兩種風景中去感受這座城市獨有的文化魅力,巍巍靖寧塔,悠悠西門街,滔滔兩江水,在俯仰之間,卻真切地感受出歷史滌盪中沉澱出來的厚重、包容、溫潤、平和的文化底蘊以及在這塊土地上生生不息的人們所張揚出來的開拓與創新精神。

西門街上最有情致的還就是三十二號。三十二號,一個文化的符號,一座曲靖城的文化名片。它是清末民初曲靖名人趙樾所建。因為趙樾,這座有110年的老屋就有了很多的故事和韻味。木石雕刻、龍鳳麒麟以及庭院中婆娑的花花草草,一切在彰顯又都在蘊積。在這兒,一不小心,也許你就成為歷史的一分子,解讀著過往的故事。

一座城市,只需要一條老街。老街上,只需要一間老屋。一間老屋,也許只需要一個故事。這對於今天的我們來說,已經足夠。

曲靖印象 文/趙建平

油畫《西門街32號系列》琚健

在三十二號,我們不僅是訪古尋幽,也不僅是追慕先賢。來到這裡,我們更多的是感受關於一座城市的文化精髓。而今,西門街三十二號,早已是曲靖人的藝術空間。它以文化沙龍的形式,讓很多的人,為弘揚曲靖文化,或鑑陶賞畫,或舞文弄墨,或談古論今,完成對歷史傳承的使命。這種自覺擔當,使文化在這樣的一個空間裡水氣淋漓。

三十二號不孤獨,因為文化。

西門街不孤獨,因為文化。

一座城市不孤獨,因為文化。

我不孤獨,我還能在這樣的一座熠熠生輝的城市,感受到歷史所賦予城市的文化氣息。

曲靖印象 文/趙建平

油畫《西門街32號系列》琚健

靜靜地看,靜靜地品,靜靜地讀,因為厚重,寬容,平和。在文化的薰染中,我嘗試著走入這座城市的內心,去感受這座城市坦然而又強勁的搏動賦予的文化張力。歲月流逝,任木石滄桑,從三十二號傳出來的洞經古樂,悠悠揚揚。那旋律,生動著一座城市,一種穿越時空阻隔的生髮力,穿透歷史的岑寂,孕育出一座曲靖城的精氣神。而這種精氣神,在多元文化交匯的光影裡,在不斷地豐潤,不斷地明亮。

悠長寂寥的西門街,纏綿喧囂的西門街,在我們的眼裡心裡,漸漸輕柔,漸漸婉約,漸漸細膩,漸漸狂放,漸漸痴迷,漸漸純淨。所有的意趣,在凝固;所有的蘊藉,在凝固。青苔遍佈的老屋,斑駁黯淡的矮牆,倚窗而坐的老人,仍在凝固。慢悠悠的節奏裡,你可以隨意,隨意到你一伸手,彷彿就可以捕捉到時光的影子

符號的意義,已經不再重要。

在一種承襲中,每一個人都是主角,每一個人都是觀眾。每一個傳承的故事背後,永遠不會標上長長的休止符。

曲靖印象 文/趙建平

油畫《西門街32號系列》琚健

西門街的煙火太濃,曲靖城的精神、雍容和氣象,在這縷煙火中,不斷瀰漫。

而我,在沉醉裡,又想起了顧城的《小巷》:“小巷/又彎又長/沒有門/沒有窗/你拿把舊鑰匙……”

我想,這首詩,是一個人與一座城的愛情。從文字表面上來看,這首詩,是顧城為曲靖而寫的。

儘管,他沒有來過。

曲靖印象 文/趙建平

編審:琚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