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亢嘹亮的嗚哇山歌

關注更多隆回縣民間文藝家協會民間文藝……

高亢嘹亮的嗚哇山歌

千百年來,花瑤同胞居住在封閉的大山裡,過著自給自足與世無爭的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原始古樸的自然風光給了他們無限的激情和靈感。他們在山上砍柴、狩獵伐木採草藥、挑擔以及田間勞作時,或為尋求同伴,或為驅趕野獸,或表達男歡女愛,或為了消除疲勞,將內心的激情用吶喊或唱的形式表達出來。大多數山歌用漢語來唱,是漢文化與花瑤文化相結合的產物。

花瑤山歌至今流傳有成千上萬首,涉及的題材有農業勞作、深山狩獵、洞谷名勝、服裝首飾、日月星辰、風花雪月、婚姻嫁娶、卜巫鬼神等。

陳雲鶴/高亢嘹亮的嗚哇山歌

嗚哇山歌屬高腔山歌,多為成年男子用真假聲結合演唱,曲調節奏自由,音調悠長,唱時可以拫據需要延長或縮短它的節奏,聲調高亢嘹亮,有較長的甩腔,常加用“嗚哇”等襯詞。歌詞多為四句體、六句體和多偶句體, 一般七言、九言、十一言為一句,歌詞講究節奏和押韻。歌詞多運用“賦比興”、雙關、對偶、歇後、排比、引用等手法。歌唱大多在鄉間野外,其內容可以隨場景和思維形式的變化而變化,是一種自由抒發的山歌,它被稱為“民歌中的絕唱”。。

一位著名作家聽了嗚哇山歌后這樣描述道:

時為高天大風呼嘯,時為空谷巨鳥和鳴,時為海“轟”地捲起千堆雪,又“譁”地跌成萬斛珍珠,滑過古灘,流入金色的沙地....整個空曠的山谷迴盪著一片“嗚哇”聲。

2004年,65歲的陳世達和54歲的戴碧生組成的嗚哇山歌組合,代表湖南參加全國第二屆南北民歌擂臺賽,獲得優秀歌手獎和薪傳獎,並被邀請到北京參加表演。 2005年,在湖南省第二屆少數民族文藝調演會上,隆回嗚哇山歌組合在500多文藝工作者參加的50多個節目中力挫群雄,喜獲金獎。

2006年嗚哇山歌被湖南省人民政府正式公佈列人首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07年,嗚哇山歌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8年,鳴哇山歌演唱者和虎形山花瑤民俗表演隊,首次走進湖南大劇院,參加湖南首屆瑤族歌舞會,獲得與會省領導及觀眾的高度讚揚與喝彩。

2009年5月,著名作家馮驥才先生來到隆回,深入瑤山,寫作《細雨探花瑤)一文。他寫道:“親耳聽到他們來自遠古的鳴哇山歌了……只有在這大山空洞的深谷裡,在迴盪這竹林氣息的溼漉漉的山裡,在山民有血有肉的生活中,才領略到他們文化真正的原生態。“

2009年9月嗚哇山歌演唱者和虎形山花瑤民俗表演隊首次進人首都博物館,代表南方少數民族歌舞隊向國慶的60週年獻禮。

2010年3月嗚哇山歌演唱節目和《挑花裙》被選送到首都天橋大劇院,參加全國首次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演出。

近年來,陳世達家人先後去過山西、陝西等地參加民歌擂臺賽等演出。他說讓他最深刻的是2011年11月中旬,他們遠赴臺灣參加“ 兩岸非物質文化遺產月”系列活動,馬英九上臺與他們一一握手。

2017年嗚哇山歌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陳世達的嗚哇山歌表演隊把花瑤特色的歌唱到了北京,受到了上級領導們的讚譽。他也被聘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戴碧生為國家級)。

陳雲鶴,湖南省隆回縣人。

曾在《人民日報》新華社《內參》、《中國青年報》、《法制日報》等報刊發表作品1000餘篇。出版有《鄉土上的樹》、《天下花瑤》、《隆回驕子》等作品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