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法律对老年人犯罪从轻处罚,那么从轻处罚的年龄界限是几岁?

我国,按照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规定,老年人是指60周岁以上的公民。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违法犯罪显示出逐渐上升趋势,一些老年人出于种种原因走上了犯罪道路,比如前段时间的“医保诈骗”,还有老年人“摔死孙女”的事件,老人年犯罪已经在社会成为了一个矛盾现象。

老年人违法犯罪案件逐年增多,已成为全社会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这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我国法律对老年人犯罪从轻处罚,那么从轻处罚的年龄界限是几岁?

案例回顾

在5月13日下午18点20分左右,成都盐市口附近的发生一起车祸,一辆白色越野车从顺城大街逆向往盐市口方向冲去,与附近多辆电瓶车发生碰撞,最终撞向一辆汽车后停止。此次事件造成3人不同程度受伤。

在5月14号的通报显示,车司机时案系姚某某(男,62岁,遂宁市人)所为,其行为涉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公安机关决定对其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可以从报道的新闻中观察到一个细节,犯案人员是62的男子,62岁已经属于老年人,那么对于老年人犯罪,是否会从轻处罚呢?

我国法律对老年人犯罪从轻处罚,那么从轻处罚的年龄界限是几岁?

律师说

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法律角度看,老年人是弱势群体,其身体、精神健康状况和知识水平逐渐下降是造成老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的《法经》减律就规定:“年60以上,小罪情减,大罪理减。”即犯罪人60岁以上,若犯轻罪,可以据情宽容;若犯重罪,则可按理论减;汉朝、清朝等也都有对老人违法犯罪宽宥的制度。

因此,不能将他们与普通成年人犯罪一样对待,而是应该像对待未成年人、妇女等弱势群体一样在法律上给予足够的宽容。


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从“尊老爱幼”的传统和老年人心理生理特点出发,对他们的违法犯罪做出了从轻处罚的规定。

第一年满75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在刑法之所以如此确定,是因为目前我国人均寿命已达72岁,而且今后还会不断增加,加之老年人犯罪率比较低,因此给予宽宥的年龄定为75岁是合理的。

能否“从轻、减轻”处罚的关键在于老年人犯罪时的主观心理态度是“故意”还是“过失”,如果是故意,则由法官自由裁量,既可以从宽,也可不从宽;如果是过失,就必须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我国法律对老年人犯罪从轻处罚,那么从轻处罚的年龄界限是几岁?

给老年人普法

第二:审判的时候已年满75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老年人犯罪不适用死刑是人道主义的表现,这是因为大部分老年人会因年事已高或体衰多病而丧失再次实施犯罪的能力,不必适用死刑,使用监禁的刑罚即可实现预防犯罪的目的。

第三如果尚未触犯刑律,属于一般的治安案件,对于70周岁以上的人,依法应当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不执行行政拘留,但警告和罚款的处罚仍然可以适用。

需要注意的是,拘留只是不执行而已,公安部门仍然可以做出处罚决定。治安处罚宽宥的年龄比刑法低了5周岁,这是因为刑事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更大,因此应当予以更严厉的规定。

俗话说:“有的老人越老越糊涂”,为了避免更多的意外发生,请家人多给予老人照顾,特别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

我国法律对老年人犯罪从轻处罚,那么从轻处罚的年龄界限是几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