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是练劲养生,“紧”是用劲防身,松紧有度,方是古武正途

天下之道,一张一弛。武术松紧有度、动静相宜方为正途。武术以“紧”为用,以“松”为养。“紧”是武术功力增长的“引擎”,功力的产生和增长是“紧”的结果。武术中的“松”为养,是对“紧”造成的身体气血的损耗和紊乱所进行的修复和调整。“松”是非常重要的,但有“松”无“紧”没有丝毫用处。单纯的“松”是永远松不出功夫来的。

“紧”是武术重要的法则之一,“沉肩坠肘”“含胸拔背”“虚颈提顶”“空掌涵足”,“三顶”“三抱”“三圆”“三撑”等等,都是“紧”的体现。“八面相争”“抱球”“撑胀”等等意念假借都是为了找“紧”和增强“紧”而采用的方法。

“松”是练劲养生,“紧”是用劲防身,松紧有度,方是古武正途

与“松”相比,“紧”做起来比较不容易。“松”是不做,只要放下就行。而“紧”是做,怎样做怎样做好需要用心体会才可以。有很多人也知道“紧”,但不知道如何做“紧”,如何做好“紧”。欲松又欲紧,欲紧又欲松,不知如何是好。

武术以”紧“为用。“紧”是功力产生增长的“引擎”,“紧”的越强,马力越大,功力增长越明显。我们对“紧”的处理上第一点就是要做到充分的“紧”,要“紧”到位,要有明显的“紧感”,很少有人能做到真正的“紧”,因为怕紧大了就“僵了”,所以只是稍微有一点“紧”的意思,这完全不够。这种认识是当下这股“松”风造成的。武术中的“紧”是“撑拉拔伸”形成的“紧”,是关节紧张肌收缩形成的“紧”,不会影响到运动肌的工作,如何紧都不会僵。

做到充分的“紧”后,在快速运动变化中如何保持住“紧”,这一点做起来比较难,也很少有人注意。很多人都站桩,在站桩的时候大多能“紧”得住,但是一运动尤其是快速运动就“紧”不住了,变成了“软”或者“僵”两个极端。“紧”是武术的基本身法,是贯穿在整个武术运动过程之中的,不是仅仅在站桩时才要求如此,在整个武术运动过程中“紧”都是不能丢掉的。只有在运动中“紧”得住,肢体各部才能形成一个坚实的整体,才能协调如一完成各种运动动作;只有“紧”得住,肢体各关节才能具有强大的支撑力,才能具备沉重浑厚饱满的力量。

以上肢的“紧”为例,上肢的“紧”是由“含胸”“沉肩”“坠肘”“挺腕”四个方面构成。首先要找到“紧”。通过各种意念假借的方法找到“紧感”。这个“紧感”是上肢“牵拉拔伸”时肌肉拉长,关节紧张肌牵拉附着于关节处的肌腱产生的“牵拉感”,而不是简单的肌肉绷劲。有了“牵拉感”就说明找到“紧”了。找到“紧感”后然后再用力使“紧感”加强。紧到位的时候牵拉感强烈,有明显胀的感觉,跟直腿抬高时腿后大筋牵拉产生的胀感是一致的。找到充分的“紧”后再找运动中的“紧”、发力时的“紧”,在上肢充分“紧”的基础上做发力动作。人在不动的时候容易“紧”得住,但往往一活动就“松”开了。第一点表现在“含胸”含不住了。

“松”是练劲养生,“紧”是用劲防身,松紧有度,方是古武正途

第一个问题是意识问题,只要用心不难解决。第二个问题是“紧力松弛”。人在不动时容易紧得住,但运动时关节紧张肌就会不由自主的放松,导致”紧力“下降。这是由于大脑对运动肌神经和关节紧张肌神经不能精确调控产生联动反应所致。这个改变比较难,需要反复练习。在保持住“紧”力后,反复做缓慢的发力动作,直到“紧得住”时再加快速度,再找“紧”。逐渐将速度提高,等到速度达到极致时还能“紧的住”,就说明“紧”合格了。上肢在运动中“紧得住”,就跟向高处蹬腿,后腿大筋受到牵拉产生的感觉一样,随着上肢的伸展,牵拉刺激形成的胀感也随之加强。

“紧”所产生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肢体各部如能“紧”得住、“合”的住,在几个月内就会有巨大的变化。原来感觉松散轻弱的胳膊,会感觉变得饱满坚实,却又非常轻灵。这种感觉很奇妙。

“松”与“紧”不能单独存在,二者相互配合,相互作用,变化在毫厘之间,在一呼一吸之中。“松而不懈,紧而不僵”,这是老前辈为我们总结的经验良方,我等后学应细细品味。

如果真喜欢武术的话,建议大家站桩,练练桩功。这是现在很多人都验证过的,比较认可的较好的健身、上功方法。用无极桩修正身法,混元桩进行换劲,然后三体式或者太极拳套路练劲,经过进一步练劲用劲,效果非常显著。

想想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这种现代很多人难以理解的深邃,被肤浅的认为落后!由中医及武术,我心痛哉!很多习武的人,对传统武术莫名爱好,但却缺少明师指引,难以客观正确的认识武术,即便是自己修炼,由于中国传统武术自带文化属性,很多地方很多窍要,非指点无法突破。正因为传武的误解泛滥,急需拨乱反正,我师兄应众人邀请,提笔著书,成《传统武术答疑解惑录》一书,广传武术思想,点破修炼窍要,为广大爱好者答疑解惑,帮助广大爱好者了解武术,练习武术,其拳拳之心实为我等钦佩!师兄常说,虽水平有限,但也愿做法布施,以弘武道。知我者为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有缘得见者,望惜缘!

“松”是练劲养生,“紧”是用劲防身,松紧有度,方是古武正途

“松”是练劲养生,“紧”是用劲防身,松紧有度,方是古武正途

“松”是练劲养生,“紧”是用劲防身,松紧有度,方是古武正途

“松”是练劲养生,“紧”是用劲防身,松紧有度,方是古武正途

点击下面“了解更多”,可以找到此书。

点击下面“了解更多”,可以找到此书。

点击下面“了解更多”,可以找到此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