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不起來是窮人,靜不下來是庸人——平庸遠比貧窮可怕

我很懷念十幾歲時,村上有那麼幾個愛讀書的嬸嬸,一本小說來回借閱。識字未多的時候,抱著一本小說打發掉一整天、又一整天的時間,好舒服。

一直蠻奇怪人的思維,同樣的兩種消磨,卻讓人感受到不同的氣質:

一種人躺在沙發上,喝著茶,看著連續劇;

富不起來是窮人,靜不下來是庸人——平庸遠比貧窮可怕

一種人窩在沙發裡,喝著茶,沉浸在書裡。

富不起來是窮人,靜不下來是庸人——平庸遠比貧窮可怕

同樣是閒散的姿態,同樣是消磨時光,前者給人感覺頹廢,後者給人感覺卻很美好。

富不起來是窮人,靜不下來是庸人——平庸遠比貧窮可怕

人與人的不同,其實就在對於閒暇時間的消磨方式上,初見了分曉。

富不起來是窮人,靜不下來是庸人——平庸遠比貧窮可怕

電視和書籍都只是一種工具,其中的關鍵點在於人的選擇:

  • 看很多的電視,也能多少學點常識。但娛樂為了迎合大眾,總會傾向於淺顯和低俗。人的收穫也僅止於此。
富不起來是窮人,靜不下來是庸人——平庸遠比貧窮可怕

  • 看很多的好書,卻能閱覽大千世界。書籍只需邂逅有緣人,因而滿腹學識,個性十足。即便孤芳自賞又有何妨?
富不起來是窮人,靜不下來是庸人——平庸遠比貧窮可怕

靜得下來的人,選擇安靜的方式消遣;靜不下來的人,選擇吵鬧的方式。安靜意味著內心的豐富,浮躁代表著內心的荒蕪。

富不起來是窮人,靜不下來是庸人——平庸遠比貧窮可怕

富不起來的人,貧窮在兜裡;靜不下來的人,貧窮就在思想裡。如果僅僅是貧窮,尚不可懼,然而,平庸卻遠比貧窮可怕。


富不起來是窮人,靜不下來是庸人——平庸遠比貧窮可怕

記得蘇東坡在《於潛僧綠筠軒》中這樣寫道: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

這首帶著調侃和打趣的律詩,讓人莞爾一笑,同時忍不住比對自己:雅還是俗?

富不起來是窮人,靜不下來是庸人——平庸遠比貧窮可怕

有人在竹林裡擺上筆墨紙硯,揮毫潑墨,方寸間自有境界;也有人在竹林下襬上四方小桌,豪砌長城,談笑間時光盡失。

很多人講,貧窮是可恥的。這個貧窮實際上包括物質的,更影射精神的。精神的貧瘠豈止可恥,更是可悲。

富不起來是窮人,靜不下來是庸人——平庸遠比貧窮可怕

一位朋友說,高鐵的頭等艙是提供免費紙巾的,和兒子共乘高鐵,下車時朋友要拿走免費紙巾和拖鞋,被兒子吐槽說丟人。

富不起來是窮人,靜不下來是庸人——平庸遠比貧窮可怕

在兒子眼裡,這是公共物品,你可以用,卻不能據為己有。正常使用是可以的,那是給你的權利,而據為己有就顯得貪心了。

朋友卻理直氣壯:那是我花了錢才有那權利,為何不能拿走?(當然,你拿走不會有人阻攔的。)

富不起來是窮人,靜不下來是庸人——平庸遠比貧窮可怕

我只是覺得,紙巾和拖鞋的意義,或許遠遠比不上兒子的一個吐槽。

兩害相權取其輕,為何要讓兒子看到斤斤計較的你呢?況且再把此事對別人陳述,何苦讓人看到你不依不饒的一面呢?

富不起來是窮人,靜不下來是庸人——平庸遠比貧窮可怕

人的意識是如此清晰地影響著人的行為,更舉足輕重地作用於生活。

許多人不明白自己為何被人嫌棄,更不知道什麼時候已經與人為敵,走著走著就和朋友散了,也不知道自己哪裡做得不好。可萬事自有因由。

富不起來是窮人,靜不下來是庸人——平庸遠比貧窮可怕


人生在世,可以選擇平庸,也可以選擇高貴。可以選擇貧窮,也可以選擇富有。一切唯心所繫。

只有心靈高貴了,人才不至於庸俗難耐;也只有心靈富有了,人才不至於在貧窮時低賤,在富足時浮躁。

願每個人都可以在貧窮時高貴,在富足時安寧。


富不起來是窮人,靜不下來是庸人——平庸遠比貧窮可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