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與王陽明:兩個人的故事有著相同的道理 讀了終生受益

蘇軾與王陽明:兩個人的故事有著相同的道理 讀了終生受益

故事一

蘇軾是宋朝著名的大詩人,他有個好基友叫佛印。

佛印是個得道高僧,蘇軾經常找佛印聊天玩耍。佛印人特別老實,蘇軾是個大才子,所以倆人一塊玩的時候,蘇軾時不時地賣弄自己的文采取笑佛印。

有一天,蘇軾又來找佛印玩。佛印說:“今兒咱倆坐禪吧!”

蘇軾說:“坐就坐唄!來!”

蘇軾與王陽明:兩個人的故事有著相同的道理 讀了終生受益

坐了一會兒,蘇軾坐不住了。偷偷地看佛印,佛印一臉佛像,專心坐禪。於是蘇軾就咳咳兩聲:“高僧啊,您瞥一眼看看我像什麼?”

佛印笑眯眯地說:“你像一尊佛!”

蘇軾說:“哎呦!沒有沒有。你知道我看你像什麼嗎?”

佛印:“施主請明言……”

蘇軾說:“怎麼說呢?我越看你越像一坨……一坨屎啊!”說完,站起身跑了。

佛印穩如如來,笑眯眯看著蘇軾跑掉,什麼也沒說。

蘇軾與王陽明:兩個人的故事有著相同的道理 讀了終生受益

搞了惡作劇,蘇軾急急忙忙跑回家,跟他妹妹蘇小妹賣弄。“今兒我跟佛印坐禪,他說他看我像尊佛,他問我他像什麼,我說他像一坨屎,哈哈哈哈!”

蘇小妹也是個文化人,她說:“哥啊,佛家講的是明心見性,心裡是什麼看到的就是什麼!佛印看你像尊佛,說明他心裡全是佛,你看佛印像什麼,說明你心裡全是什麼,哎!”

蘇軾囧得一臉矇蔽。從此,蘇軾看佛印的故事就傳遍了整個文化圈子。

蘇軾與王陽明:兩個人的故事有著相同的道理 讀了終生受益

故事二

明朝王陽明是中國最後一位聖人,他有不少的學生,很多人慕名前來求教他的心學。

有一個人叫王銀,他開了個私立學校當校長。王銀給學生講《論語》,他的一個聽過王陽明課的學生跟他說:“老師,您講的跟王陽明先生講的一樣。”

“嘿,巧啦!王陽明不是講“致良知”嘛,我講的是《論語》的“格物”,這不一樣啊!”王銀就想改天去會會王陽明。

蘇軾與王陽明:兩個人的故事有著相同的道理 讀了終生受益

王銀一見王陽明,仙風道骨就先是把他給鎮了。一聽課,一辯論,服了。

“服”就是“伏”。王銀感到自己的修行跟王陽明比還差太遠,於是就要伏地拜師。

王陽明說:“你這名字太俗了!名是人的心吶!先改個名吧!”

王銀:“請師父賜名!”

王陽明說:“把你眼裡的金丟了吧,就叫王艮吧!”

從此,王銀就改名為王艮了。

蘇軾與王陽明:兩個人的故事有著相同的道理 讀了終生受益

但是王艮心裡邊還有諸多不服的地方,過了兩天,他聽王陽明的課又覺得王陽明也沒啥,天天叨叨叨他的那點“心學”。他最煩的主是王陽明說的明心見性,什麼“你的心裡是什麼,你的眼裡就是什麼……”,尤其是“人人都可以做聖人”這句話使他懷疑自己拜師是不是拜錯了。

於是,他一扭頭走了,出去旅遊了。

帶著自己心中的那口氣,玩了一大圈,又回來了。

見了他的面,王陽明就問他:“王艮啊,你出去這麼些天,都看到什麼了啊?”

王艮說:“我這個……這個……我看到滿大街都是聖人啊!”這話裡的話想把王陽明懟死。

蘇軾與王陽明:兩個人的故事有著相同的道理 讀了終生受益

王陽明

王陽明自然明瞭王艮的心思,只淡淡地說了一句:“好啊,有進步啊!”王陽明也不道破,只是順著他的話往下說。

王陽明接著說:“你看到滿大街的聖人,自然滿大街的人看你也是聖人。”

王艮在這一刻,突然悟了。

再次給王陽明跪拜:“老師我錯了,我不能再懷疑您的話了。”

王陽明說:“你是對的,不盲信、不盲從本身就是人生的大修行啊!”

王艮此時再次心悅誠服,跪拜王陽明,王陽明再次舉行納弟子禮。

他跟各位門人說:“往日我擒拿朱宸濠,一無所動,今天卻為王艮撼動了。他是真正的學者、聖人,有疑則疑,獲信則信,一絲不苟,你們都要像他學習。”

蘇軾與王陽明:兩個人的故事有著相同的道理 讀了終生受益

蘇 軾

之所以把這兩個故事攏到一起跟朋友們一起分享,是覺得這兩個故事講了一個道理——人生就是在苟且的生活裡修行。

自己修到什麼份上,自然心中的世界就到了什麼份上,眼裡的世界也到了什麼份上。

活一世,修一生。每個人都修好了,世界就好了。千萬不要有“我修他不修我就吃虧”的想法,有這想法就是剛剛去掉了金字的王艮,還得再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