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死后先被追为皇帝,又被扒出坟砍头鞭尸,顺治为何如此善变?

麦吻斌


顺治亲政以后,曾咨询过汉人官员陈名夏,历史上哪个帝王最值得学习。陈名夏告诉他,是唐太宗。但是顺治却说,错了,是明太祖。

我们通观顺治帝亲政后的所有作为,我们会发现,他确实极力在学明太祖朱元璋。但是,由于顺治操之过急,性格倔强,意志薄弱,他在学明太祖朱元璋的时候,学了一个“四不像”。

(顺治剧照)

顺治对多尔衮的处理方式,就体现了他极为不成熟的这点。

多尔衮在辅政期间,虽然很专权,做了许多排斥异己(比如打击和他共同辅政的亲王济尔哈朗,打击和他曾激烈争夺皇位的豪格等等),为自己的两白旗谋福利(比如纵容两白旗圈地,圈好地,为后期鳌拜的“换地风波”带来隐患)的事情,但总体来说,多尔衮并没有大错,并且在清朝的发展壮大过程中,做出了杰出贡献。

先说多尔衮立下的大功劳。

多尔衮在政治、经济上的贡献我们且不说,我们只说他在清朝开疆拓土上的贡献。

一是灭亡蒙古获传国玉玺。受皇太极派遣,多尔衮率军深入蒙古腹地,采用招抚与打击相结合的方式,灭亡蒙古最后一个大汗林丹汗,并获得传国玉玺(这个传国玉玺是朱元璋一生想获得而未得的,被朱元璋引为人生三大憾事之一),为皇太极最终登基当皇帝奠定了基础。

二是采用折中方案扶立幼帝福临(顺治),避免了满清内部的分裂。皇太极猝死后,清朝皇室内部争斗得非常厉害,面临大打出手分崩离析的危险。是多尔衮用他的智慧拥立幼帝福临,照顾各方利益,调和各方矛盾,避免了这个新兴国家的覆灭。

三是入主中原,定都北京。多尔衮利用吴三桂与李自成的矛盾,顺利实现攻入山海关,并且定都北京,这样让清朝真正成为中原之主,而不再是关外游牧民族政权,其意义非常重大。

(多尔衮剧照)

四是消灭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及南明弘光政权,基本实现国家统一。因为消灭了大顺和南明,使得后世那些动乱(比如三藩之乱),都属于造反,中央政权可以理直气壮地打击。

咱们再谈谈为什么说多尔衮并无大错?

其一,多尔衮在摄政期间,虽然独断专行,但是,这是议政王大臣会议赋予他的权力,整个皇室成员及大臣们都投票通过的。再说了,当初顺治还是个小孩子,多尔衮也不可能征求他的意见。

其二,多尔衮并没有在顺治应该亲政的时候没有还政于他。辅政大臣和幼帝之间的矛盾,一般集中在幼帝到了亲政年龄,辅政大臣不想还政于他。但是顺治还没到亲政的年纪,多尔衮就去世了,也就是说根本不存在这个矛盾。

其三,多尔衮无论从功绩还是权力来说,要称帝都是说得过去的,但是他一直谨守臣节,并没有称帝。

既然多尔衮有大功绩而无大罪错,顺治皇帝在多尔衮去世时追封他为皇帝(清成宗),仅仅过了两个月,就追夺多尔衮的所有爵位,并且掘墓毁尸。这样的做法,是不是前后差别太大,显得很不恰当呢?

无疑,顺治帝这是在学明太祖杀功臣,但是这样的杀法,给人感觉极不成熟,像小孩子报复那样,意气用事。

顺治帝这种性格特征,以及学朱元璋,却“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做法,还体现在他亲政后十年间所做的各种事情上。

(多尔衮画像)

比如,他学朱元璋诛杀功臣,打压多尔衮及其党羽。但是在清初议政王会议制度及朝中多种势力盘根错节下,这种莽撞而操之过急的方式,却引起更大的矛盾,最后连顺治自己也驭臣无方,心灰意冷。

比如,他学朱元璋重视儒家文化,调和满汉矛盾。顺治任用汉人大臣,提倡忠孝节义,祭拜文圣孔子、武圣关羽。不过,他并没有学到儒家文化的精髓,并且又处处维护满人的利益。因此反而造成满汉矛盾更大。

比如,他学朱元璋在宫内竖铁牌,不许宦官干政。但是当他的亲信太监交通大臣的时候,他却只处置大臣,对太监怙恶不悛。

总之,顺治急躁倔强的性格,让他亲政后,早期急于求成,后期则又心灰意冷,多次萌生出家的念头。显然不是一个成熟政治家的表现。


张生全精彩历史


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顺治先是把多尔衮追为成宗义皇帝,转脸没过两个月就怒而把他从北京东直门外拔拉出来削首鞭尸,前后反常,令人费解。

多尔衮乃清太祖努尔哈赤十四子,正白旗旗主,年仅17岁时就随着他的八哥皇太极征战杀伐,功勋卓著,战绩彪炳。


(多尔衮)

公元1643年皇太极暴毙于盛京(沈阳)后宫,无遗嘱诏书。此时,皇太极长子豪格跃跃欲试欲睥睨天下。多尔衮联合孝庄母子以皇太极第九子爱新觉罗.福临为代理人,率先发难,击败豪格等政敌,拥护年仅6岁的福临登基,号顺治。

顺治登基后,帝王年幼,多尔衮对国家军政大事取而代之,为摄政王。多尔衮与吴三桂合作,率领满清铁骑越过山海关,入主中原,带领满清八旗与吴三桂各地征战李自成大顺军,所到之处,敌人望风披靡,战必胜,攻必取。顺治因此名正言顺成为满清第三位皇帝,入关的第一位皇帝,实现了他父亲皇太极到死都未竟的心愿。



(顺治)

满清定都北京后,多尔衮灭大顺政权,为顺治拱卫了中原满清政权,班师回朝。多尔衮自恃军功且顺治年幼,事事越俎代庖,恣意妄为,军政大权,尽握手中,自称皇父,名为满臣,实为清帝。出入排场,吃喝用度,较之顺治,有过之而无不及。有童谣言“百姓之上有皇帝,皇帝之上有叔父……”

顺治5年3月,豪格受多尔衮命大败张献忠班师回朝,多尔衮以谋逆将之下狱,顺治不忍兄弟离德被杀,声泪俱下企求多尔衮网开一面。多尔衮无动于衷,不久豪格死于大狱,莫名其妙。

顺治7年,多尔衮娶其侄媳为妻既豪格大福晋。

多尔衮为摄政王7年,所到之处,如帝王临,目无王法。顺治元年至顺治7年,孝庄为免多尔衮废帝自立,与顺治对多尔衮百依百顺,为人傀儡,隐忍苟活。


(清廷出猎图)

顺治7年既1650年腊月,多尔衮外出围猎不慎坠马为马所伤不治身亡,享年39岁。

顺治帝闻讯,声泪俱下,城门外三次跪叩多尔衮灵柩,可谓发自肺腑,声泪俱下,肝肠寸断。

是年,顺治13岁,帝王养成。

顺治8年2月,顺治联合朝廷大臣以多尔衮旗下大臣苏克萨哈弹劾多尔衮此前私自藏匿龙袍为引意图倒多尔衮。苏克萨哈逐一列举多尔衮生前所犯种种罪行,桩桩件件,件件属实,罪不可赦,满朝文武一班倒谏议顺治将多尔衮明正典刑。

顺治帝顺应朝纲国法怒而将多尔衮从东直门外拔尸削首鞭尸,暴尸于众,以儆效尤。废除其所有一应封号待遇,贬黜一应亲眷,没收一切家产。

对多尔衮来说,在摄政7年期间犯下的滔天罪行且不说了。顺治光是一想到七年里生母孝庄为了保护自己对他的百依百顺内心就已翻江倒海,怒火中烧了,这恐怕才是多尔衮不自立为王得原因,细思极恐。

顺治先赐多尔衮殊荣再夺得一干二净概是帝王心术,先借殊荣稳定军心,避免打草惊蛇惊了多尔衮党羽,然后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与大臣秘密计划搜集多尔衮罪状并同时控制军政大权,最后借众大臣之口倒多尔衮,师出有名。


不书公子


在清朝的历史上上,多尔衮是一位没有当皇帝,却被追封为皇帝的一位风云人物。生前,多尔衮权利大的没边,在被封摄政王之后,接连被封为皇叔父摄政王以及皇父摄政王。说白了,就是顺治皇帝也得叫声爹,虽然并不是亲爹。那么,这样一位万人之上的摄政王,为何和顺治皇帝杠上了,以至于死后被掘坟鞭尸?

说起多尔衮,那可是相当牛逼的,17岁时就和皇太极征战四方。在之后的征战中,以军功被封为和硕睿亲王。在皇太极死后,他成为了辅佐大臣,当然这里还有一段插曲。那时候,皇太极其实也是想当皇帝的,但是当时以豪格为首的反对者不支持多尔衮。在权衡利弊之下,多尔衮拥立了皇太极的第九子、年仅六岁的福临即帝位。

这样当然不如自己当皇帝来的爽,但是有了拥立之功,多尔衮又向权力的巅峰进了一大步。慢慢的,多尔衮逐渐位高权重,势焰莫当。在各个方面,多尔衮的待遇都是超高规格的。在福利上,多尔衮的工资是其他亲王的数倍,多达30000两银子。

在讲究规格的封建社会,衣服是不能乱穿的,即使你很有钱,也不能僭越。但是,多尔衮的穿着可真是太过华丽,史书记载“帽顶用东珠十三颗,金佛前嵌东珠七颗,后金花嵌东珠六颗”。与此同时,多尔衮所佩玉带为“每板嵌东珠六颗,猫睛石一颗”,为浅黄色。在朝贺他则穿八团龙服,与皇帝穿的是非常接近的。

在任命官员时,多尔衮也是我行我素,老子认为行的就行,也不向皇帝请示一下。在享受方面,据记载,多尔衮为了修一个避暑之都,并向国内富庶之地浙江等九省加派250万两白银,不可谓不奢靡。这样一来,皇帝当然是不舒服的,你眼里还有我这个皇帝吗?顺治帝心里虽然不爽,但是又拗不过,只好假装迎合重用之。

顺治七年,年仅39岁的多尔衮在打猎途中不幸逝世。死后被顺治帝追封为清成宗,谥懋德修远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多尔衮虽然没当过皇帝,却被追封为皇帝,想必他死的时候,顺治帝心里应该是欣喜的。

但是之后,没过多久,对于多尔衮本人,世祖不仅撤去其帝号,还命人毁掉位于东直门外多尔衮之陵,掘墓、鞭尸、削首示众。


图你看君


我们都知道多尔衮是清朝的摄政王,但是与此同时多尔衮也是努尔哈赤的14子,在努尔哈赤死后为皇太极建立下了赫赫的功勋,在入关前的一年皇太极突然猝死,多尔衮和皇太极的长子豪格争夺起了大汗的位置,在击败豪格之后多尔衮本想自己上任大汗之位。

但因为在争斗的过程中多尔衮见识到了正黄旗与镶黄旗两个旗的强大实力,怕上台之后会遭到强力的反对,所以明智的多尔衮在皇太极的儿子中,选了正好可以方便掌控的福临继承汗位,于是他和济尔哈朗共同成为了后金的摄政王。

一年后金兵入关,福临也就是顺治登位成为了中原的皇帝,后金改号为大清,因为多尔衮强大的功勋,所以多尔衮的地位水涨船高,超过了另一位摄政王,迫于形势,被孝庄太后操控着的顺治皇帝不得不封多尔衮为叔父摄政王,再后来又把多尔衮封为了皇父摄政王,在这一刻就是多尔衮的人生巅峰了。

我们要知道顺治虽然已身为皇帝,是真正的九五至尊,但是却一直被多尔衮牢牢的管控制,年幼又没有太多势力的顺治皇帝不得不对多尔衮言听计从,假装着深深的恭敬,即便是一个正常人,受到了这样的管控所会带来的也只会是深深的逆反心理,更何况是这样一位有着无上地位的君皇呢?

所以才会出现了再多尔衮死后,顺治皇帝对他的清算。

顺治皇帝对多尔衮早已怀恨在心,心中积累着的是无尽的怒火,终于有一天多尔衮在外狩猎的时候突然摔下马死掉了,那个时候的顺治皇帝简直开心的要炸了,多年来,一直压在他头上的一座大山终于倒塌,他也终于可以对自己的权势为所欲为了。

但是因为多尔衮刚死没多久,手下的羽翼们实力还未消除,所以顺治皇帝不得不对刚死没多久的多尔衮礼敬有加,把多尔衮追谥为了皇帝,安抚下了多尔衮手下们的心,但是时间一过,顺治皇帝真正掌控了整个国家的大局,这个时候他不用再惧怕多尔衮的手下们了,所以他对多尔衮进行了清算。

他先是惩治了多尔衮的整个家族,然后把多尔衮的女儿贬为女奴,然后把原本是多铎过继过继给多尔衮的儿子变为了奴,然后又恢复了他的身份,让他回到多铎的家族,由此多尔衮的正白旗再无可继之人,正白旗在后来自然而然成为了皇家三大旗之一,丰厚了皇家的势力。


接下来才是真正针对多尔衮的报复,顺治派人刨了多尔衮的坟,然后纠集众人来围观,当着众人的面开始对多尔衮鞭尸,然后又是当众砍了多尔衮尸体的头,进行了挫骨扬灰这才肯罢休,顺治皇帝这才舒了一口积在胸中多年的闷气。

顺治皇帝之所以会这么做全然是因为受气太重导致的,正如明朝的万历皇帝与张居正一样,作为万历皇帝的老师,张居正在生前对万历皇帝处处节制,对万历皇帝的很多行为限制有加,个人排场远超万历皇帝,导致了万历皇帝对张居正的怀恨在心,这才在死后把张居正鞭尸抄家。


多尔衮与张居正的经历何其相像,同样的有作为、同样的有能力、同样的权力熏天、同样的对小皇帝克制有加、同样的被抄家、同样的会被毁尸,同样受到了重夺权位皇帝的满胸仇恨,这才导致了他们的结局惊人的一致。

所以说不是顺治善变,而是一个被压制多年的权力者在夺得权位之后对曾经仇恨的人的清算,怪只怪多尔衮太过于张扬,在没有得到绝对权威的时候做出了太过于高调的事情,所以才导致了他在死后经受了这样的惨事,这个事情也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在我们没有绝对把握的时候,千万不要对人太过于高调,要不然招致的只能是别人的仇怨,只有当你达到了一个人生的巅峰,这个时候才是你可以为所欲为的时候。


孤客生


多尔衮: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

多尔衮生于公元1612年生于赫图阿拉(现辽宁新宾)。他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四个儿子,母亲是大妃乌喇那拉氏。皇太极之弟。多尔衮是清朝初期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他年少成名,在夹缝中懂得韬光养晦,跟随皇太极南征北战,作战勇猛,身先士卒。屡立奇功。因其突出的战功,皇太极十分欣赏这个十四弟。不断的给他加官进爵。封王拜侯。1636年,那年他才24岁!皇太极改国号为清。封他为睿亲王,位列亲王第三。一时间,地位显赫。意气风发!在此之后,多尔衮继续领兵作战,成果辉煌!同时皇太极继续重用这位十四弟。让他担任吏部的主管,同时对六部有节制之权,极大的锻炼了多尔衮的治理朝政的能力。

公元1643年,皇太极“暴逝”于沈阳清宁宫。皇太极的突然死去,没有对身后之事作任何安排,所以皇太极尸骨未寒,崇政殿内酝酿着一场激烈的皇位争夺战。

皇位之争:幸运果落到了福临头上

八旗的王公大臣都聚集在崇政殿内,主要的势力有两股,一个是长子豪格,两黄旗和正蓝旗的将领拥戴长子豪格继位。另一个是多尔衮,能力突出,文武全才。除了有两百旗和自己的亲兄弟之外还有部分正红和正蓝旗将领支持多尔衮,一时间,空气凝固,剑拔弩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孝庄秘史中代善的一句台词说得很好:豪格继位是名正言顺,多尔衮继位也是众望所归。这不是和稀泥嘛。

故而,只好采取折中的办法,才能避免这个新生的王朝自相残杀。既然两个都相当,那么两个都不立。从其他皇子中挑选,最符合条件的就是九阿哥福临。多尔衮提出他的建议:立福临为皇帝,他和济尔哈朗辅政。这一建议,十分巧妙。既圆了两黄旗大臣吵吵的立皇子的梦想,又让自己担任摄政王。济尔哈朗没想到自己也会担任摄政王,心里也是美滋滋。这样,这个折中的方案就为各方所接受,福临为清朝第二任皇帝,年号顺治。

选福临的原因,《孝庄秘史》中是因为多尔衮对庄妃多有情愫,在与庄妃达成某种妥协后,坚持立福临。其实真实历史原因应该有两个方面:一、子凭母贵,皇太极生前极为宠幸庄妃(福临之母)。庄妃地位较高。其二,福临年幼,容易控制。自己可以多摄政几年。

多尔衮与顺治:权欲过旺使顺治多有不满

福临继位的时候只有六岁,等到顺治七年的时候,他已经是一个十三四岁的男孩子了。自己是皇帝,却始终无法掌权,内心势必有所怨言。加之野史记载:孝庄太后曾下嫁于多尔衮,多尔衮的称号由摄政王变为皇叔父摄政王,进而变为皇父摄政王。这不是欺负人家孤儿寡母么?如果这些记载属实,那么福临心中遭受的屈辱无法与外人言说。

顺治七年,多尔衮患病,为了调养,也为了自己,十一月中旬他率领诸王贝勒去塞外打猎行乐。塞北气候寒冷加上过度劳累,同年十二月,多尔衮去世,年仅三十九岁。

多尔衮一死,朝廷中各种矛盾开始显现出来,首先是以济尔哈朗为首的长期受多尔衮欺压的王公大臣。多尔衮在的时候,不敢表现出来,多尔衮一死,他们立刻窜出来,因为这是他们清算多尔衮,夺回失去的权力的好时机。其次是福临同多尔衮的矛盾,多尔衮独断专行,视皇帝如无物。上文已经讲过,长期不能亲政,掌握权力。心生怨恨。加之母亲的因素等等。多种原因在一起,势必会对多尔衮进行清算。

济尔哈朗等人为多尔衮拟了下述主要罪名。一、顺治帝即位时,诸王立下誓言,由多尔衮与济尔哈朗联合摄政。不过多尔衮“背誓肆行,妄自尊大”,找个理由剥夺了济尔哈朗摄政的权力,反立自己的同母兄弟为“辅政叔王”。二、多尔衮所用仪仗、音乐、侍从,与皇帝无异,所盖王府形同皇宫,并私用皇帝御用八补黄袍、大东珠数珠及黑貂褂等殉葬。三、散布皇太极称帝是违背太祖本意而系夺位的流言。四、逼死肃亲王豪格,迎纳豪格之妃。

这四条其实有的很牵强,都是些强加之罪。于是顺治皇帝开始清算多尔衮。他本来就痛恨多尔衮独断专行,看到大臣提到逼死他大哥豪格一事就更加震怒。豪格是皇帝的大哥,又是开国元勋,屡立战功。只因和多尔衮不对付,就被整死。简直是不可饶恕的。故而,他抛弃一个月前曾亲自为多尔衮追封过“义皇帝”的尊称,毅然下令将多尔衮

“削爵、撤庙享、罢谥号、黜宗室、籍财产人宫”(《清史稿·多尔衮传》)。

戎马一生,为大清立下汗马功劳的多尔衮死后的下场如此之悲惨,恐怕是他自己始料未及的。何其悲哉!

一百多年后,清高宗乾隆评价其为: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意思是多尔衮是大清开国的根基,完成了入主中原,华夏统一的壮举,他的功劳最大!

确实,如果没有多尔衮的远见卓识,大清朝不可能以这么快的速度入主中原,他实际是大清朝在中原的实际创立者!

以上的种种原因就是顺治皇帝为何在短短一个月后就发生大转变,清算多尔衮的原因。哎,政治舞台历来是少不了血雨腥风的。最是难在帝王家!



小王看历史啊


顺治皇帝的皇位是捡来的,睿亲王多尔衮的皇位却是被迫放弃的。

皇太极突然暴死后,江山易于谁手?是摆在满清统治阶层眼前的一道难题,皇太极的大阿哥肃亲王豪格、皇兄和硕贝勒代善、皇弟睿亲王多尔衮都有希望继承皇位。这其中肃亲王豪格与睿亲王多尔衮都非常想当皇上,但是由于鳌拜等人实行兵谏,不惜以发动兵变相威胁来拥戴皇太极幼子顺治做皇帝。加上代善大力支持、豪格主动退出,为避免大清国陷入分裂的危险,睿亲王多尔衮在多方压力下,只好放弃皇位争夺,与济尔哈朗一起改任摄政王辅佐顺治。

顺治的皇位来的如此超乎想象,其实是满清统治阶层多方协调下导致的一个折衷结果。睿亲王多尔衮有多么想当皇帝,从其担任摄政王之后所做的事情就可以看出一二。未能够达到把持朝政的目的,多尔衮首先取消了以往军国大事由八旗贝勒共议的制度,改由两位摄政王决断。从而使得摄政王的权利得到扩大,将诸亲王、郡王、贝勒架空。其次,多尔衮下谕旨告各衙门办理事物,有需要向睿、郑二王报告的,要先向睿亲王汇报。多尔衮由此变成第一摄政王。第三、弱化两黄旗势力。顺治登基不久,睿亲王多尔衮便使人诬告肃亲王豪格,将豪格定罪幽禁。同时,剪除豪格在两黄旗的亲信,将索尼等人处以抄没家产、贬官远放。同时对自己的亲信进行安插、升官、进爵,将两黄旗势力进行了严重的削弱和分化。第四,处死豪格。肃亲王豪格骁勇善战,是大清国数一数二的功臣干将。多尔衮在对豪格进行降级幽禁之后,仍然派他随军出征。顺治在北京登基后,重新封豪格为和硕肃亲王,并派其西征张献忠。豪格下西安、平陕西。大败大西军,剿灭张献忠。豪格回京后,多尔衮立即将豪格定罪下狱,将其秘密处死。不仅如此,多尔衮在杀掉豪格以后,还霸占了豪格的妃子作为自己的福晋。这并不是说豪格的妃子有多漂亮,而是多尔衮在通过这种方式羞辱豪格,从中也可以看出多尔衮对阻碍自己当皇帝的豪格有多么仇恨。

顺治登基几年以后,多尔衮真正地做到了在朝中大权独揽,成为了不是皇帝的皇帝。在多尔衮党羽的监视下,除了上朝议事,年幼的顺治被迫每天自己一个人呆在位育宫里读书、做事。每个月只能和母亲孝庄文皇后在慈宁宫里见上一次面,母子俩之间的联系完全要靠苏麻喇姑在中间私下传递,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惹上杀身大祸。多尔衮的尊号也从最初的“叔父摄政王”到“皇叔父摄政王”,再到后来的“皇父摄政王”,顺治三年起,多尔衮甚至将所有调集全国兵力的信符放在自己的王府里,这时候的多尔衮已经是实际上的清朝统治者,顺治则无奈地成为任人摆布的傀儡。

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十二月,摄政王多尔衮在外出狩猎时意外从马上跌落摔伤,死于喀喇城(今河北栾城县)。尸体由亲王阿济格护送到京城,顺治皇帝亲自出城迎接。并追封多尔衮为清成宗,谥懋德修远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

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正月,亲政后的顺治皇帝在将亲王阿济格父子赐死之后,又将摄政长达七年之久的睿亲王多尔衮尸体从坟冢中扒出,鞭尸、枭首,宣布多尔衮十大罪状,抄没家产、霸其封爵,撤其庙享,诛其党羽,以泄心中饱受欺凌之愤。可见把持朝政的皇叔多尔衮在顺治的心里是多么的令他憎恨啊。

头条作者徒步说史期待您的关注;


徒步说史


不是顺治善变,一开始多尔衮刚死的时候,其党羽和势力都在,顺治还没有完全掌握权力,自然死后待遇很好。之后顺治皇帝掌握权力,就可以按照自己意愿处置多尔衮了。

(多尔衮)

多尔衮刚死的时候,顺治皇帝还没稳固掌握权力,多尔衮的哥哥阿济格在多尔衮死后企图发动政变,继承多尔衮的摄政王位置。图谋失败后,阿济格被幽禁。顺治此时虽开始逐步掌握权力,多尔衮一党势力依旧很大,到随自己心意处置多尔衮还有个过程。多尔衮被追尊为皇帝,死后算得上备受哀荣。

多尔衮被追尊为皇帝不到两个月,随着顺治皇帝地位的稳固,惯于看风色晓得顺治真实心意的人开始了投机站队。多尔衮曾经的亲信苏克萨哈,告发多尔衮图谋不轨,拉开了顺治清洗多尔衮势力的序幕。不久后,多尔衮被宣布罪状,取消死后待遇,掘墓抛尸。

(顺治)

之后顺治展开了一场规模很大的政治清算,多尔衮的哥哥阿济格在被幽禁后接着被处死,阿济格之子均被贬为庶人。多尔衮时代依附多尔衮的满人重臣刚林、祁充格、冷僧机、巩阿岱、锡翰、西讷布库、谭泰等人均被顺治皇帝诛杀,这场清洗也波及到不少汉官,最老牌的汉奸范文程被处罚,多尔衮宠信的冯铨被勒令致仕。

顺治的态度一直没变,对多尔衮及其相关的人充满恨意,下手毫不留情。


仁勇校尉


这是政治,而政治本身就是残酷的。确切的说法应该是,多尔衮死后,顺治帝因感恩于多尔衮的拥戴和表彰其功勋,特追封摄政王多尔衮为“义皇帝”,定庙号为“成宗”。而由于政敌的打压和报复,随后有不少人站出来对多尔衮进行揭发和诋毁,最终迫使顺治不得不严惩多尔衮及其亲信。

(多尔衮画像)

但权倾朝野的多尔衮一死,不少政敌站出来开始大肆对其进行揭发和诋毁。青年时代的顺治虽把政局看的透彻,但尚未完全掌控朝纲,因而只得顺水推舟,推翻了既定的追封,改为对多尔衮及其亲信进行极为严厉地处罚。那么,顺治帝又为何下手这么狠呢?

(顺治画像)

这还要从一桩殉葬事件说起。按照满洲贵族早期的传统,贵族死后会实行殉葬。而多尔衮下葬时,一名被选定为殉葬者的侍女吴尔库尼对周围人称,多尔衮曾在生前秘密准备了八卦黄袍、大东朝珠和黒貂褂等物品,建议把这些东西偷偷放入棺内。此后,事件泄露,传到了多尔衮生前亲信苏克萨哈、詹岱等人耳中,两人借机跑去向顺治揭发,以求自保。

(影视剧中的苏克萨哈)

由于这件事关系重大,因而顺治很快命人彻查。而在调查过程中,又有不少多尔衮生前的政敌站出来争相揭发。所以,多尔衮及其依附着遭到了极为严厉的处罚。其中,多尔衮的家产被全部没收,另有多名手下被处以死刑,其中不乏有遭凌迟极刑者。顺治下手之狠,令文武百官不寒而栗,一方面彻底肃清了多尔衮集团的势力,另一方面则大大竖立了自己的威信。

(多尔衮像)

但事实上,多尔衮案中可能隐匿着众多冤情。此事直到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才得到纠正,恢复了多尔衮“睿亲王”的封号,算是为其翻案了。可以说,多尔衮生前极为荣耀,一度触及到了权力之巅,不想壮年之际在游猎中坠马而亡,尽管死后被追封为“义皇帝”,但随即又遭受了残酷地反攻倒算。或许,这就是命运吧!


碣石樵子


从老百姓的角度去看看,写到书上的不一定可信,朋友!您说呢?欢迎关注耕读先生。

以前回答一个“董卓暴汉武帝尸身”的问题,从专家以外的角度去看,董卓虽然领着吕布、带着兵器上殿,并在大殿外烧起煮肉的大锅……这一切都说明董卓还是胆怯,反对的力量还是很大!于是他就去挖了汉武帝的陵,是想告诉大家“自己不怕”,连你们的祖宗都敢“暴尸”……是有这么点意思吧?一个一个去谈很麻烦,搞这么一手“动静大”!


孝庄说:“人没有那么多事。”至于争争吵吵、打打杀杀,都有前因后果,看历史就是看故事,大家想,咱管他哪一年、哪一天、哪一个时辰……又不是考试,知道那么详细干啥呢?看事就看理,一家之言!一家之言!


孝庄、顺治孤儿寡母,虽然皇权在握,专家们也说了,觊觎的人不少,要是一个一个整治,既麻烦又有隐患,当然结果可能是谁也不愿意看到的大狱,于是呢就来这么一手,是不是呢?但就从那时起大清顺治就安稳了。


还有和珅,乾隆聪明的头发都生着八个眼睛珠子,他能不知道和珅的把戏,小编觉得,乾隆知道,好多东西放在国库里,就像他爷爷那一朝,如果死盯着,会像他爸爸那样累死,得了吧!你和珅管着吧……

小编不是学家,更不是专家,只是在大雪纷飞的夜晚,与几位老哥在土炕边拉呱、唠嗑的乡下人,如您不弃,请关注耕读先生,按孝庄皇太后的话说,“先谢谢您!”


耕读先生


不是善变。是聪明。

刚死的时候,人不能那么无情,名声不好,而且抚慰多尔衮的旧部,让他们把兵权交出来。

局势稳定之后,再慢慢找理由收拾。

这是帝王最好的方法,术!

历史上不少帝王都是这么收拾权臣的。

例如张居正刚死的时候也是无限哀荣,后来也是下场凄惨。他的长子在狱中受不了严刑拷打自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