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與西方佛教士密切往來,引進西學,是「西學東漸」的開創者!

他與西方佛教士密切往來,引進西學,是“西學東漸”的開創者!

徐光啟是明朝晚期一位傑出的科學家,他所著的《農政全書》和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宋應星的《天工開物》被譽為中國17世紀三部總結性的科學著作。徐光啟和西方傳教士來往密切,引進西學,是西學東漸的開創者。

在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中,封建王朝更替頻繁,英雄人物林林總總。然而,能超越時間和地域的侷限,彪炳史冊,世世代代受到人民群眾景仰的,卻為數並不多。明代大科學家徐光啟,正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

徐光啟公元1562年出生在上海,1597年中舉人,1604年中進士;並在北京向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學習數學、天文、測量、水利等方面的知識,先後擔任禮部侍郎、尚書、內閣大學士等官。這位學貫中西的學者,在科學技術領域的突出貢獻,主要表現在農學和天文學方面。但是徐光啟用力最深、影響最大的還是在農業科學方面,他認識到農業是衣食之本,國家富強之源,因此耗費了幾乎是畢生精力來鑽研農業科學,總結我們國家歷代農學著作和當代農業生產經驗,吸收西方科學技術,編著成一部農業科學的集大成著作《農政全書》。

他與西方佛教士密切往來,引進西學,是“西學東漸”的開創者!

《農政全書》共60卷,分農本、田制、農事、水利、農器、樹藝、蠶桑、蠶桑廣類、種植、牧養、製造、荒政等12篇,50多萬字,內容涉及農業的各個方面,名為“全書”,確實是當之無愧。

《農政全書》是一部中國古代農業百科全書,其中以水利、樹藝、蠶桑、種植等篇特別突出,反映了明代農業的最新發展。用三卷講“農本”,記述了我國曆代有關農業生產和農業政策的經史典故及諸家論議,是全書的緒論部分。“田制”篇記述了包括徐光啟本人對古代土地制度研究的心得和古代的王楨、賈思勰等農學家關於田制的論議。“農事”篇收集了我國古代各種耕作方法以及有關農業季節、氣候的知識。“水利”篇九卷,詳細考查了當時南北形勢、測量、管理、費用,並以繪圖的方法介紹各種灌溉工程和水利機械。徐光啟特別強調農田水利的重要性,他曾用了20年的時間總結出用水五法,就是用水之源、用水之流、用水之瀦(利用蓄水)、用水之委(利用海水)、作原作瀦以用水(穿並、挖油搪、修築水庫),此外,他還介紹了西洋水利、西洋新法工具。“樹藝”篇記述了對作物種植方法,尤其說明種子的重要性,介紹了留種、保存種子和窖藏等注意事項,很多內容是根據他多年觀察和試驗而寫出來的,所以科學性就特別強。“種植”篇對果樹嫁接技術做了概括,“接樹有三快:第一襯青,第二就節,第三對縫。依此三法,萬不之一。”書中對墾田、備荒、除蝗等問題都給予特別注意。書的最後是“荒政”篇,則詳細考察了我國曆代救荒的政策與措施,總結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同自然災害作鬥爭的經驗,並對野生植物的利用,作了大量的詳細考察。

他與西方佛教士密切往來,引進西學,是“西學東漸”的開創者!

《農政全書》總結並保存了我國曆代農業生產技術和經驗,並且加以發展。書中引用的歷代著作和文獻多達三百多種,集中了我國古代農學書籍的精華,有許多種今天已經散失的古代文獻幸虧有這部書中的記載而得以保留了一部分。徐光啟一向主張要“學問皆有根本,議論皆有實見”,既是反對脫離實際,重視調查研究。他自己就曾經在上海、天津一帶親自參加農業生產,以取得第一手的實踐經驗,因此他才能對農田、園藝等方面有豐富的知識。書中除了廣泛總結了古代的農業生產經驗之外,還吸收了當時的老農和他本人的研究成果。

徐光啟反對保守,注意破除迷信,這種思想在《農政全書》中處處可見。書中除了直接介紹農業生產技術之外,還十分重視有關農業生產的政策措施,許多是徐光啟根據自己多年研究的心得與實際經驗所提出的切實有效的措施。這些雖然不直接屬於農業生產技術,但是,它們對於保證農業生產的順利進行還是非常重要的。

他與西方佛教士密切往來,引進西學,是“西學東漸”的開創者!

徐光啟所著的《農政全書》同漢代的《汜勝之書》,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宋代陳的《農書》、元代王楨的《農書》一起,合稱為我國古代的“五大農書”,受到後世人們的高度評價。

雖然《農政全書》大約在1626至1628年間就寫成了,但是一直到1683年徐光啟73歲去世時都沒有能刊行,他逝世後,明崇禎皇帝想到徐光啟

生前博學強識,便向徐家索取他的遺著。徐光啟的兒子徐驥將《農政全書》獻給了朝廷。因此時的明王朝的國運已危如累卵,外有清兵進犯,內有闖王起義,已不可能補貼錢財來付印這部書了。直到崇禎十二年,經過陳子龍、謝廷楨、張密等人的增加整理後,這部農學鉅著才得以公開刊行。此後一再翻刻。這部著作在17世紀中葉傳入日本。江戶時代(公元1603一1668年)日本人自著最早農書一宮崎安貞的《農業全書》裡就多次引用了《農政全書》。18世紀後,《農政全書》繼續出口到日本,到公元1716年,日本人松岡玄達便把《農政全書》的“荒政”篇加以校點在京都刊行。朝鮮李朝的農學家樸趾源在他著的《熱河日記》中,就介紹了《農政全書》的實際價值。這部鉅著在18世紀時也傳到歐洲,其中“蠶桑”篇在1735年首次被法國的耶酥會傳教士殷宏緒摘譯成法文,不久便轉譯成英文、德文、俄文。它的“蠶桑”篇也在19世紀再重譯成英文和俄文,論植樹部分也被譯成了英文。

他與西方佛教士密切往來,引進西學,是“西學東漸”的開創者!

在農業科學方面,徐光啟贊同古人以農為本的思想,認為朝廷應當採取重農政策。他對農業問題進行了大量的調查研究,並親自耕作、實驗。在63歲時開始總結自己在農學方面的見解,撰寫了有50萬字的《農政全書》。書中既有農學理論,又有各種穀物、蔬菜、果樹、桑、棉等作物的具體栽培方法;而涉及到水利工程,農業工具。牲畜牧養,食品加工,荒年可食用的野菜等應有盡有。《農政全書》是徐光啟畢生最重要的代表作,也是我國古代農業科學史上最完備的一部總結性傑作。它不但是我國17世紀前農業遺產的總彙,而且也融合了不少外來的農業知識,豐富和發展了我國古典農業科學的寶庫。

在天文學方面,徐光啟於1629年受崇禎皇帝之命,負責修訂曆法的工作。徐光啟到職後,聘請意大利人,瑞士人翻譯外國天文學著作,並根據西方天文學理論研製了一些新的天文儀器,如“萬國經緯地球儀”,是我國最早的地球儀。他還製造了3臺伽利略式的望遠鏡,從此中國天文學史上出現了一個新局面也開始用望遠鏡來觀測天象了。

他與西方佛教士密切往來,引進西學,是“西學東漸”的開創者!

光啟負責編著的歷法名為《崇禎曆法》。全書共130卷,每一卷都由徐光啟審閱定稿。他在《曆書總錄》中,把曆書內容分為5個天文學的基礎知識,包括。

1.天體運行的規律,球面天文學原理。

2.關於日月行星運行情況的表格。

3.有關的數學知識,主要是從歐洲傳來的三角學與幾何學。

4.天文儀器的製造與使用說明。

5.舊法與西法的度量單位換算表。

徐光啟認為,修訂曆法應以西方曆法為主,但對中國的歷法也要研究,取長補短,使二者融會貫通。他還繪製了一幅《全天球恆星圖》。徐光啟主持制定的歷法,就是中國400多年一直沿用的陰曆。

他與西方佛教士密切往來,引進西學,是“西學東漸”的開創者!

徐光啟對中華民族的突出貢獻,更主要的體現在他是第一個向中國系統介紹西方科學,並試圖用西方近代科學方法進行科學研究的人。在天文學方面,他主張修訂曆法時以西法為主,採用了第谷體系,採用了伽利略式的望遠鏡以觀測天象,採用歐洲的自鳴鐘來計時。在水利工程方面,他翻譯了《泰西水法》。在數學方面,他同利瑪竇等人合作,翻譯了歐幾里德的《幾何原本》。幾何學中,諸如點、線、面、平行線、鈍角、三角形、四邊形、外切相似等概念都是他首先採用的。

徐光啟基本上與哥白尼、伽利略、第谷、開普勒是同代人。當徐光啟在東方主持曆法的修訂工作時,近代力學與天文學在歐洲已初具規模,基礎已經打好。西方的科學已經趕上和超過東方。在這歷史轉折的時期,徐光啟打開中西學術交流大門的一角,這本來是對中國科學有重大意義的一件大事。可惜,由於種種社會歷史原因,剛剛打開一角的大門,又被緊緊地關上了。在十七、十八世紀,這扇大門始終沒有敞開過。直到200多年以後的“五四運動”,部分先進的中國人才開始感到近代西方科學的重要,真使人有“習之晚也”的感慨。

徐光啟是一個偉大的科學家,同時,他和西方佛教士密切往來,引進西學,是西學東漸的開創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