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4月5日,89歲高齡的蔣介石死在臺灣。警衛人員從收音機裡聽到這個消息都十分高興,起床後,便將這個消息告訴了毛澤東。出乎大家意料的是,毛澤東聽後並沒有高興,反而一臉凝重。他對身邊的人說:“知道了。”此時,沒有人能理解毛澤東內心的複雜感情。更令人想不到的是,毛澤東私下為他舉行了一場個人的追悼儀式。
1975年元旦,蔣介石發表了一生中最後一個“復國”文告。春節前後,回臺任“總統府資政”的國民黨元老陳立夫接受蔣秘密使命,經秘密渠道向中共發來了邀請毛澤東訪問臺灣的信息。
毛澤東曾對二度復出擔任第一副總理的鄧小平說:兩岸要儘快實現“三通”,你可以代表我去臺灣訪問。1975年裡,司法機關連續特赦了全國在押的293名戰爭罪犯、95名美蔣特工和49名武裝特務船員、原國民黨縣團級以上黨政軍特人員,能工作的安排工作,不能工作的養起來,願去臺灣的給路費。病榻上的毛澤東在竭盡全力地向歷史作著交代。
可是,沒有等到和談正式啟動,蔣介石就永遠地走了。
那天,毛澤東只吃了一點點東西,沉默莊嚴地把張元乾的送別詞《賀新郎》的演唱錄音放了一天。這首詞只有幾分鐘長,反覆播放便形成一種葬禮的氣氛。毛時而靜靜地躺著聽,時而用手拍床,擊節詠歎,神情悲愴。
詞的最後兩句,原文是:“舉大白,聽金縷,”表示滿腔悲憤,無可奈何,只能借飲酒寫詞聽唱來消愁。為蔣介石送葬後幾天,毛澤東仍念念不能釋懷,下令把這兩句改為“君且去,不須顧”,重新演唱錄音。這一改,使送別的意味達到高潮,送朋友流亡外地變成了生離死別。毛澤東向蔣介石做了最後的告別。(來源:搜狐歷史-歷史雲海)
閱讀更多 柳州反邪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