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大士 千年維摩禪宗雙林寺始祖

傅大士 千年維摩禪宗雙林寺始祖

“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

1490多年來,傅大士寫下的這首看似矛盾卻暗藏機鋒、轉語的偈子沒幾個人能參透。“如果能參透,你就悟道了。”中國當代詩文學家、佛學家、教育家、中國古代文化傳播者南懷瑾先生如是說。

傅大士是誰?傅大士是我國南朝梁代著名的佛教領袖,中國維摩禪祖師,五百羅漢之一,金華三佛地之一的義烏佛堂雙林寺初建者。他從未剃度出家,卻開啟了佛教中國禪宗的原始宗風,被稱為“彌勒化身”“中國維摩禪始祖”“佛教中國化的先驅”;他與達摩、志公並列為梁代三大士,同為中國禪宗的奠基人,早在1400多年前就提倡“中華儒、釋、道三教合一”的和諧思想,為佛教在中國生根、發芽、發展壯大掃清了障礙,提供了理論依據與示範。

南懷瑾先生說:“唯有志公、傅大士等中國禪,可稱為中國大乘禪作略,才有透脫佛教的形式,濾過佛學的名相,瀟灑詼諧,信手拈來都成妙諦,開啟唐宋以後中國禪的禪趣——‘機鋒’‘轉語’。尤其以傅大士的作略,影響更大。”

傅大士的特點是能合“空”“有”為一義,能將解脫修行和社會參與統一起來。他不但是中國佛教史上一位超悟的禪師,而且還是中國文化史上的一位哲人,一位思想家。

傅大士 千年維摩禪宗雙林寺始祖

傅大士(497-569) 姓傅名翕,字玄風,號善慧。《續高僧傳》稱傅弘,又稱善慧大士、魚行大士、雙林大士、東陽大士、烏傷居士,東陽郡烏傷縣(今浙江義烏)人。南朝梁代禪宗著名之尊宿,義烏雙林寺始祖,中國維摩禪祖師,與達摩、志公共稱梁代三大士。

據佛教典籍《高僧傳》《續高僧傳》《釋門正統》《正德傳燈錄》等記載和佛教界一致公認,傅大士是彌勒在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著名化身。傅大士經歷了齊梁陳三朝,一生以居士身份修行佈道。傅大士的著作主要是詩偈,他用300餘首詩偈來闡釋佛理、禪意,傳世之代表作有《心王銘》《語錄》《還源詩》等。

達摩點化,松山結庵修行

六朝時期,國家南北分裂,民不聊生,於是佛教在各地盛行,連皇帝也信奉佛教,傅大士就在這個時代應運而生。傅大士出身農家,16歲那年,娶妻留妙光,後來生了普建、普成兩個兒子。

年輕時,傅大士常去捕魚。每次捕到魚他都要把裝魚的竹籠沉到水下,給魚兒自由離去的機會。他說,魚兒能游出的都游出去,留著不去的才是因果所致,人們都譏笑他是愚人。

傅大士 千年維摩禪宗雙林寺始祖

梁武帝普通元年(520)的一天,23歲的傅大士在稽亭塘邊捕魚,從嵩山來了一位叫達摩的印度頭陀,人們叫他嵩頭陀。他指點傅大士頓悟前緣,投身佛門。傅大士問:哪裡適合修道?嵩頭陀指了指松山下的雙檮樹說:“此可矣!”於是,傅大士就來此結庵修行,這就是後來的雙林寺。

松山又叫雲黃山,在今義烏市佛堂鎮東部,方圓30裡,畫溪環山而過。傅大士偕同妻子留妙光在此躬耕而居,過著農禪生涯,有時還給別人打工。白天勞作,晚上修學,勤苦度日,傅大士卻以救度眾生為己任。一次,有人來偷他種的瓜果,傅大士非但不責罵,還給他裝滿一籃帶家去,表現出大慈大悲的情懷。

傅大士這樣苦行修禪7年,漸漸地便有許多鄉人前來頂禮膜拜,在社會上產生了很大影響。後來傅大士的靈異事蹟越來越多,越傳越遠,大家都認為他是彌勒化身,是十地菩薩。

三次進京,面見梁武帝

經過10年的修道和弘法,傅大士形成中國式大乘佛教的基本理論,聚集了一批能以生命殉道的信徒,一時人才濟濟。然而,雙林寺地處偏僻,雖然“門徒肅肅,學侶詵詵”,卻不能廣泛傳播。當時,梁武帝宣揚佛教,京城高僧雲集,但朝野並不看重傅大士。他的弟子慧集、傅普愍等立下誓願:“若大士道法不弘,各隨苦行。”

梁武帝中大通六年(534)正月二十八,傅大士認為進京弘法的時機已經成熟,就寫了一道奏摺,讓弟子傅旺到京都送給梁武帝。原文是:“雙林樹下當未解脫善慧大士,白國主救世菩薩,今條上中下善,希能受持。其上善,以虛懷為本,不著為宗,無相為因,涅槃為果;其中善,以治身為本,治國為宗,天上人間,果報安樂;其下善,以護養眾生,勝殘去殺,吾令百姓俱稟六齋。”

同年(534)十二月十九,傅大士第一次進京,和梁武帝初次見面談得很投機,並受到熱情款待,從此聲名遠揚,大家都認為他是神仙下界。

傅大士 千年維摩禪宗雙林寺始祖

大同元年(535)正月,梁武帝在華林園重雲殿開法會,王侯滿筵,公卿連席,武帝認為傅大士是絕世通人,為他獨設一榻,給予特殊禮遇。武帝入場時,王公大臣都去迎接,只有傅大士端坐不動。傅大士不臣天子、不友諸侯,非但沒引起梁武帝不滿,反而因為他言談中的機鋒和禪理而更受尊敬。武帝賜他直徑一寸多的水火珠一枚,珠圓明洞澈。武帝體察傅大士住在山裡水火難至,故賜他此珠,取水火於日月之意。之後,梁武帝又在壽光殿單獨宴請傅大士開講玄妙理論,整整談了一天。

一次,梁武帝請大士講《金剛經》,才升座,大士撫尺揮案,一敲便下座。武帝愣了,在旁邊的志公問陛下:“會麼?”帝曰:“不會。”志公就宣佈:“大士講經已經完畢。”再請講,大士索拍板升座,唱四十九頌便去。後人蘇東坡寫的傅大士贊:“善慧執板,南泉作舞,借我們槌,為君打鼓。”講的就是這碼事。

大同元年(535)四月,傅大士回到雲黃山。大同五年(539),傅大士第二次進京,在京師住了一年。大同六年(540),大士辭帝東歸。

數月後,傅大士因為功德事重返京都,這是他最後一次赴京。傅大士三赴京師,結交了梁武帝,並在京弘法所度道,受眾廣泛,這使他成為當時的佛教領袖,千佛中的一佛,維摩禪的祖師。

奉詔建寺,弘法化度鄉親

自普通元年(520),傅大士在雙檮樹下結庵開始,雲黃山下即已逐漸形成二處精舍,但沒正式建立寺院。直到大同六年(540),他最後一次見到梁武帝,才建議造雙林寺,梁武帝下詔於雙檮樹旁設寺。

關於雙林寺的創建,有許多說法。南朝“一代文宗”徐陵記道:“時還鄉黨,化度鄉親”,百姓“大傾財寶,同修淨福”,乃于山根嶺下,創造伽藍,因此高柯故名雙林寺。大同六年(540)下半年,雙林佛殿建成。佛殿開光後,造了一座九層磚塔,並寫了經律l000餘卷。

傅大士創建雙林寺,正值梁武帝晚年。武帝年事已高,老眼昏花,怠於政事,政刑弛紊,沉迷於佛教但不醒悟。他不敢面對現實治理國家,老是遷就那些準備爭奪皇位的子侄和為非作歹的王公貴戚,唯以佛教為寄託來消除煩惱。傅大士想用佛法開悟他,告訴他“只有息而不滅”才是真話,武帝卻認為未免流俗。傅大士又勸說:“天下非道不安,非理不樂。”也就是說“道”和“理”是不滅的,少不得的。梁武帝並不解悟,於是傅大士就發出“若息而滅,見苦(雖)斷(猶)集”的感嘆,認為一切是非都不管,社會就要沉淪到無邊的苦海中去了。

傅大士知道,依靠梁朝的統治階級已不可能普度眾生,只得還鄉依靠雙林寺繼續弘法,解救東南一隅處在苦難中的百姓。

大同十年(544),傅大士把佛像經文,交給佛教信徒,又把屋宇田地資生什物全部捐出來為寺院所有。家資房屋都捐掉了,他沒有地方住,就另搭了一屋立身,夫人妙光也自己建茅草屋立底。他們沒日沒夜地勞動,過著清苦的生活。

傅大士開創的雙林寺,高僧輩出,名揚天下。隋朝號稱“天下第三,江浙第一”,宋朝時被欽定為五山十剎之八,香火久盛不衰。

弘揚正法,盡全力救助民眾

傅大士雖然是一個能“普應萬機”的“絕世通人”,但並無師承關係,是個“師無所師”的人。太清二年(548),發生侯景之亂,江南赤地千里,白骨成堆,傅大士再次捐舍田園產業來辦法會。太清三年(549),梁運將終,國家一片混亂。傅大士將所有資財都散給饑荒中的貧苦大眾,率領門徒辛苦勞作,拾橡果、煮野菜粥度荒,節約糧食救濟貧困。大寶元年(550)春天,鄉里無牛耕作,傅大士將耕牛送給老百姓,他們自己用人工代耕。

由於災禍連年不斷,“人民困苦,死亡者多”,地方上又發生火災。傅大士不時拿出糧食、財帛舉辦法會,宣揚佛法。天嘉四年(563),他捐了50擔米、30匹絹。天嘉五年(564)照樣營齋,轉頌法華經21遍。這一年,還在會稽鑄寶王像10軀。之後5年,依然按照慣例開辦法會。

傅大士 千年維摩禪宗雙林寺始祖

陳太建元年(569),傅大士圓寂,之前囑咐弟子分其舍利為二份,一在冢上,一在雲黃山頂,兩處分別造塔。太建四年,陳宣帝詔東海徐陵為大士撰寫了碑文,五年,宣帝同意作雙林寺護法。至隋文帝時,開皇十六年(595),文帝曾向大士弟子彗則法師問安,後又曾三次致書雙林寺。

傅大士的一生,就是這樣“計籌度人,對機立教,廣植善根,弘揚正法”,“貪嗔痴”三業俱清,“根塵識”一絲不掛,立語言以垂教,示色相以參禪。傅大士滅度至今已1400多年,但他的影響千秋不滅。

師無所師,倡導三教合一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意識形態由儒入玄,由玄入佛。傅大士生活在佛教寺院鼎盛時期,佛經通過大量翻譯,漸漸進入中國化的過程。日本學者忽滑谷快天指出:“梁武帝時代,僧副、慧初等,息心山溪,重隱逸,小乘之弊猶未能去。獨傅翕超悟大乘,出入佛老,感化及於後世禪教者,翕一人也。”闡明瞭傅大士在佛教中國化過程中的作用。

佛教中國化,離不開中國本土的“道”和“儒”,儒學影響尤其大。梁武帝用行政命令宣揚佛教,給佛教大開方便之門。但佛教要發展離不開中國文化的儒、道之根基。傅大土第一次上書梁武帝,即提出上中下三善,三種治國對策。

傅大士創導三教合一,唐代樓穎編著的《傅大士錄》中有記載:大士一日,頂冠、披衲、趿履。帝問:“是僧耶?”士以手指冠。“是道耶?”士以手指履。帝曰:“是俗耶?”士以手指袖衣。遂出。故今雙林寺塑大士像,頂道冠,身袈裟,足趿履,仿此跡也。

傅大士 千年維摩禪宗雙林寺始祖

南懷瑾先生說:“傅大士以道冠、僧服、儒履的表相,表示中國禪的法相,是以'儒行為基,道學為首,佛學為中心’的真正精神,配上他一生的行徑,等於是以身設教,親自寫出一篇三教合一的絕妙好文。”

儒學是人世的學問,以做人治世為目的,以“格物、致知、忠誠、修身、養性、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己任。學佛修道也離不開人世間,而且這是做人立身處世的基礎,但沒有佛家的慈悲心腸是不能容物的。“有容德乃大,無慾性則剛。”道家講“清淨無為,寧靜致遠”,理論少而智術多,沒有道家的智慧,很難制服一些混世魔王,他們從無為中顯現有為,利於逆取。人們常說“開國以道,治國由儒”,這些都是“世間法”,而佛家是要出世的,要了脫生死,超凡入聖。

所謂三教合一,是指要有佛家的居心,用道家的智術和儒家的論理,才不會走入偏激的途徑。傅大士時代形成的中國文化,千百年來一直支配著中國的社會和中國人的意識形態。宋朝宰相王安石在廳堂裡掛了一幅傅大士的畫像,上面有佛印禪師題的一首贊詩:“道冠儒履釋袈裟,和會三家作一家。忘卻兜率天上路,雙林痴坐待龍華。”由此可知,傅大土三教合一的主張,在我國曆史上的確曾發生過重大影響,是我國傳統文化精髓的一部分。

曠代一人,創轉輪藏、開中國禪風

傅大士所創轉輪藏法門,影響整個佛教界,雍和官、頤和園等國內外許多寺院至今還有轉輪藏設施。鐮侖時期,轉輪藏傳入日本,之後日本的寺院也普遍設置。

轉輪藏是經藏的一種,即是藏經樓、佛教圖書館。經藏始自南北朝,即收藏佛教典籍的書庫。藏經樓一般陳列為一排排書架,傅大士認為經目繁多,陳列在那裡一般人難以遍讀,就在雙林寺經樓中建立一大型旋轉書架,內置經書,旋轉即可檢出所需之書。由於傅大士對宣傳佛教的這一重大貢獻,後世凡有造轉輪藏的地方,都設置傅大士像,像兩側塑二童子,稱為笑佛,就是傅大士的兩個兒子,左為傅普建,右為傅普成。

傅大士在佛教史上被尊奉為西天東土應化聖賢,與文殊、天親、維摩等23人同為菩薩,列在寶誌(即志公)之後,慧思、天台智者之前。傅大士的佛學思想主要收錄現存《傅大士錄》中,該書記錄了傅大士之語要、業績及其所作詩歌,並錄有往來問道者之傳記。

傅大士對贊論《金剛經》有貢獻,對天台宗的影響也很大。他主要依靠“敷演句偈,闡揚經論”,所以其佛學思想主要體現在他的偈句當中。契合微妙至真之理,寥寥數語就能使聽者得到啟示,揭開心眼之塵翳,洗去肺腸之垢濁。

合矛盾二語為一是傅大士思想的基本形式。“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牛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中國佛教協會妙華法師認為,這是一首精妙禪詩,乍讀顛三倒四,撲朔迷離,卻包含著禪的境界和參禪的方法。傅大士用此偈語表達了一個永恆的哲學命題,即“空”和“有”的關係。“有”的世界是一種表象,其本質是“空”的,但這個“空”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空,是當體即空的“空”。傅大士的《心王銘》更是參禪佳作,所闡述的心性論是後世禪學的核心和源頭,即使是六祖慧能的思想也跳不出《心王銘》的範圍。千百年來,《心王銘》仍為禪家藥籠中物。

中國禪風,起自齊梁之間。南懷瑾先生說:“如傅大士者,實亦曠代一人。齊梁之間禪宗的興起,受其影響最大。而形成唐宋禪宗的作略,除了達摩為主體之外,便是志公的大乘禪,傅大士的維摩禪。也可以說,中國禪宗原始的宗風,實由達摩、志公、傅大士三大士的總括而成。”

傅大士 千年維摩禪宗雙林寺始祖

千年古剎雙林寺

幾度成為佛教活動中心

殿堂莊嚴,佛像生動,建築恢宏。

義烏佛堂鎮雲黃山的雙林寺最早建於南梁普通元年(520),由達摩勘基、梁武帝敕建,高僧傅大士開創。

雙林寺中那座殘存的雙林鐵塔是我國現存最早的鐵塔,為五代後周廣順二年(952)朱宏基鑄造。鐵塔原有兩座,為八面五層,仿木結構,樓閣式,其中一座毀於戰亂。留存這座僅殘存二層,高 2.15米,四周八面鑄鐵圍欄,塔身鑄有人屋、禽獸、佛家、花卉、水波等圖案,形象逼真,栩栩如生。除局部生鏽外,外表仍烏黑髮亮。各層倚柱上飾盤龍,基座上鑄有勾欄,製作規整。現存五代時期勾欄實物少見,極為珍貴。雙林鐵塔是浙江省內現存唯一的一座鐵塔,有很高的鑄造工藝。

雙林寺以規模宏大、高僧輩出而名揚中外。由於傅大士在佛教史上的重要地位,雙林寺數度成為佛教活動中心,歷史上規模之大、歷代帝王賚賜供養之盛,非一般寺院可比。

陳、隋兩代帝王大臣數百人為護法檀越,隋文帝、隋煬帝數次作書宣敕慰問住持,使雙林寺聲名大振,成為“震旦國中,莊嚴第一”,又有“天下第三,江浙第一”的美稱。北宋時期雙林寺曾有僧舍1200餘間,僧尼2000餘人。英宗治平三年(1066)御賜“寶林禪寺”匾額,徽宗大觀二年(1108)賜田十頃。南宋嘉定十七年(1224),寧宗品定天下禪宗雙林,寶林禪寺名列十剎之八。

雙林寺歷史上高僧輩出。除天台宗八祖玄朗外,宋朝贊元和尚也是傅大士後裔,再如慧集、慧和、慧則、傅旺、虛堂智愚、東陽德輝等,都是有名高僧。日本高僧最澄、源信、鐵印景印、寂室無止、大拙祖能等都曾在雙林寺為僧,寺中元代尚有日本僧人24名。雙林住持東渡日本的有本覺、兀庵普寧、明極楚俊等多人,其中明極楚俊對日本文學發展影響很大,至今日本人還非常崇拜他們和傅大士。雙林寺出家的唐代高僧無言通到越南傳教,成為越南禪宗主要派別的祖師。

1490多年來,雙林寺屢毀屢建。1958年,人民公社大修水利,雙林寺被徹底拆毀,一代禪林被沉到雙林水庫的水底。然而,作為歷史上著名的東方佛教活動中心,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旅遊資源,引起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重視和關注。1986年,民間集資在雙林水庫旁重建了一座雙林寺;1989年,雙林鐵塔被確認為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6月,義烏市人民政府決定修復雙林寺,開發風景旅遊區;1997年,一座比杭州靈隱寺還高1.6米的雙林寺大雄寶殿屹立在雲黃山麓。

傅大士 千年維摩禪宗雙林寺始祖

1

“小鄒魯”金華,文化資源豐富,地位獨特

為充分挖掘、梳理、展現金華人文脈絡,本報與金華市政協文史委、金華市文物局共同推出系列文化報道“古婺芳蹤”

用心整理和記錄這座城市的歷史,尋找八婺大地共建共融共享共贏的文化力量

歡迎社會各界關心金華文化事業的人士撰文、投稿、提供線索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支持單位 金華市地方誌辦公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