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恋巢飞逃”现象的真实性

笔者:河南省新密市志新蜂业专业合作社

通信地址:河南省新密市城关镇楚沟村7组

邮编:452370

谈“恋巢飞逃”现象的真实性

笔者每年订有《蜜蜂杂志》《中国蜂业》2 种期刊。由于年纪大平时没有时间看,每年到10月底蜜蜂越冬工作完成后,由农村到市内居住,趁房间有暖气休闲,把2 种期刊从头到尾看1 遍。当看到《蜜蜂杂志》2016 年第9 期增页5,文章作者既认为“若是恋巢,何来飞逃”,又讲“恋巢飞逃”概念是不妥当的。我认为把这件事情看得太绝对化,说不明白问题的真相。“恋巢飞逃”现象确实存在,但出现次数很少。

在2017 年第5 期《蜜蜂杂志》15 页,文章作者肯定“恋巢飞逃”现象确实存在,但对于“恋巢飞逃”词义理解有不足之处,没有用事实说明此问题。作者把弱小飞逃蜂群强行钻入有蜂蜂箱,形成二群合一群,属于“飞逃蜂群”“恋巢飞逃”现象,又讲在“巢”字前面加个“新”,就符合“恋新巢飞逃”。同时对飞逃蜂群引起并群现象,似乎对二群蜂都无多大影响。我认为是有条件的,如果逃蜂群箱内缺糖,逃蜂蜜囊里没有糖,在它钻入有蜂蜂箱内时,有蜂蜂箱巢门前就会引起咬杀,甚至会造成逃蜂群全群毁灭。因高温、蜂箱受震动,还有特殊气味,蚂蚁进入蜂箱咬毁子脾,在这种情况下,逃蜂蜜囊里有糖钻入有蜂蜂箱时,不会引起大的咬杀。2 只蜂王虽不遭受对方工蜂攻击,但它们之间必有一场恶战,不是咬死对方而是胜者用刺针螫死对方。

现通过笔者的养蜂经历说明“恋巢飞逃”现象的真实性。笔者养蜂五十余年———1962 年高中毕业,1965年开始养意蜂,1968年有2箱中蜂,直到现在养有意蜂30 群、中蜂60 群,同场饲养。意蜂、中蜂也引进新种王:20 世纪70 年代从湖北省荆州市种蜂场引进纯意大利蜂王———卡尼鄂拉蜂王,当时种蜂场负责人是陈慕林老师。养中蜂方法笔者采用意标箱继箱养蜂法,中蜂王从辽宁省种蜂场、安徽省黄山种蜂场引进。2017 年4 月20 日引进江苏省无锡市马山种蜂场红色中蜂王,采用中意蜂混合的蜂王浆,5 月6 日育王,把育王群老王提前3 d提走,再把安有20 个台基的育王架放到育王群里清理台基。1 d以后把育王架提出移中蜂种王,放到意蜂继箱内让意蜂工蜂泌浆1 d(全部接受) 再移出放到中蜂育王箱内(接受率很低)。3 个育王群成了5 个台,出来5 只新蜂王成了3 只,其中有2 只蜂王体格健壮、性情暴躁,不停地嗡嗡着乱跑,都被工蜂围攻致死。在成功的3 只蜂王中,有1 只在出房的第八天即2017 年5 月26 日下午5:00 检查发现蜂王刚交尾回来,因为蜂王尾部带有雄蜂生殖器,在5月27日上午11:00全群离开巢箱,飞到蜂场前面9 m 高的刺槐树上。我做了1 个比白糖袋口小2cm铁圈并带有带有铁把,固定在1根长竹竿上。铁圈用来白糖袋口,袋口用24号铁丝串起来,因为收到蜂后用手握着袋子很快就可以把铁丝抽出,使糖袋与铁圈分离,铁把用来把铁圈固定在竹竿上。待一切准备好,把竹竿举起来还没有接近蜂群,树上的蜂全部飞起来,这时笔者心想不行了,第二次起飞就飞远了,这7脾蜂真可惜。没想到它们在蜂场上空飞了几分钟,就慢慢陆续回到原巢箱。因此,我认为蜂群从巢箱飞出来,在蜂场附近停留之后又返回原巢箱的现象叫做“恋巢飞逃”。这种现象从1968年养中蜂到现在共出现2 次,上次是在1974 年6 月24 日,因为这一天是笔者爱人生日,所以印象深刻。

综合以上笔者亲身经历充分说明“恋巢飞逃”现象存在的真实性。为什么蜂群离开原巢房在外停留之后又返回原巢房?在思考很久之后并和我的老同学、蜂友李玉善讨论多次之后,结论是蜂群离开蜂房之后第一次飞行一定在蜂场周围停留,其间侦察蜂二次侦察发现所找到的新巢址没有原巢房好,所以返回原巢房。笔者发现的2 次“恋巢飞逃”现象共同特点是新蜂王,体格健壮、性情暴躁、动作快、产子率高、巢脾无子有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