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姓视角分析“少年游戏”现象》

今日,清明节后第一天。窗外瓢泼大雨,我看头条一书友发表的一篇文章,文章对现在少年儿童被电子游戏摧残的情况,从德、智、体三个角度作了分析和呵斥。文章如何,我没资格评价。但从我一百姓的角度,一为人父的角度,看这个现象,感受颇深,细思极恐,不吐不快。

电子游戏诞生于网络世界,伴随网络世界的发展,逐渐壮大。网络世界,就是当代每个人的生活环境的一部分,犹如细菌一般,无处不在。接触网路游戏,犹如接触细菌,我们70、80后的每一位家长都是这么过来的,无可规避。大人都难规避网路游戏影响,何况孩子?

网路游戏影响到我们的生活有多大程度呢?我没有数据统计,无法做出理性分析。但我从自己,从身边的感受,不妨碍我对此现象作出我的感性判断:

一、网路游戏诱惑力很大,痴迷于其中的个体,不在少数。

二、网络世界的网路游戏已经很深地影响到百姓的家庭生活;

三、接受某款网路游戏,就是从内心接受了这个游戏所传导过来的思想基因,犹如人体接触到某种细菌,不可避免受其影响。 网络游戏的思想高地,掌握在西方手中,西方的思想基因占网络游戏的主导地位。

现象有表象和本质。孩子沉迷于网路游戏是表象,不做剖析,那它的本质会是什么呢?从我一百姓角度看,有如下感性体会:

一、网路游戏能让人快乐,孩子接受网路游戏也是因为需要快乐,越沉迷其中的孩子,越说明,没有其它快乐能替代孩子的需要,哪怕这种快乐是短暂的。所以网路游戏的本质是“人心”快乐的存在,快不快乐是网路游戏能否存在的土壤。

二、网路游戏产生了巨大的消费,有人从中获取了很多财富。所以网路游戏是网络世界中一些人获取财富的工具。工具如刀枪,没有好坏,看在谁的手中。孩子沉迷其中,本质是孩子还不会正确对待工具。

三、网络是人类的工具,使用更高级工具是高级文明的进化标志。国家使用网络,走向高级文明的趋势,不可逆转。社会结构底层的老百姓,是接受者,孩子是国和家的未来,孩子接受到的网络教育更多。老百姓谁不“望子成龙”?孩子们更应该接受和适应网络世界。

当看清现象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面对这种现象呢?如何化解孩子沉迷于网路游戏呢?结论是不受也得受。

如何化解孩子沉迷于网路游戏,影响成长这一问题呢?我的思考方案如下:

一、堵不如疏,主动接受比被动接受来得更好些。越叛逆的孩子,越有自己的想法,越不让他们接触网络游戏,他们越会去接触,家庭和学校之间,有的是时间管理的缝隙,孩子们有的是办法,防不胜防。让孩子自己掌握,分配一个接触网络游戏的时间就是疏堵的关键节点。

二、改变我们老百姓这些家长“望子成龙”的想法。

只要有社会存在,就一定有等级存在,不同级别享受不同社会待遇,呈金字塔状,这是天规。

咱老百姓的孩子生活在何等级内,就是那个等级的一员,这是要接受的现实。个个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超越自己所处的等级,攀上更高等级,去拼搏去竞争,可胜出者能有几何?不胜的孩子就不生活了?或者因为优胜劣汰,就要让他掉下更低等级,家长们就快乐了?

比如说,考上名牌大学的孩子,是高考竞争的优胜者吧?有一些孩子在上了大学之后,特别是男孩子,不思学习,整日沉迷网路游戏或者其它玩乐,就是不再爱学习了。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家长们“望子成龙”的心愿,让孩子们幼儿园开始学小学的东西,小学学初中的,初中学高中的,为了进重点大学,整日拼命地学,在家长的加持下,终于考上重点大学,孩子们已经失去了童年生活中应该有的快乐,提前压榨了孩子们的创造力,提前压榨了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特别是男孩子的雄性基因长期被女孩子的早熟压抑,中国的男孩子对女孩子的影响是竞争,而不是保护,从小开始,中国男孩子的雄性基因缺乏自信的培养。到大学,一旦自由,心已累了,压制弹簧的反弹力越大,“报复性消费快乐”的反弹,会何其凶猛?在人生的下一阶段,孩子又能如何面对?孩子的命运,是孩子的,家长强求不得。

三、身在此国中,家长当感幸福,并为了孩子,努力其中。

我中华民族能在短短七十年中,重新屹立世界,多么悲壮艰险,多么不易!我们能生活在现在的环境,比起我们的家长,我们的前辈,是多么的幸运?我们当感幸福,对得起先辈的付出。

众生百态,形形色色,不必抱怨,只需适应。昨日清明,国家公祭,国旗低垂,汽笛长鸣。向此次“病毒疫情”逝去的同胞和为此战斗牺牲的烈士,表达悼念哀思。对生命尊重如此的民族,以“生命至上”为国策的国家,何其伟大!我们百姓身在其中,何其幸哉! 环顾四海,危机四伏。“金钱至上”的国家与“生命至上”的国家,思想上的对立碰撞,无可避免。我们的孩子将面此环境,选择,生存,发展,何其壮哉!身为家长,该作何选择?

我一平民百姓,角度如此,能力如此,文章至此。林林总总,絮絮叨叨,只为看此文章者,能有收获,为了孩子,为了国家未来,共勉。“生命至上”的观念,需要弘扬,我亦然,小家亦然,国亦然。我愿努力参与,奉献其中,小家亦然,国亦然。


2020年4月5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