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虐狂與虐待狂的完美遇見:周作人與羽太信子

受虐狂與虐待狂的完美遇見:周作人與羽太信子我們通常都以為,能在一個權勢煊赫或者富甲一方或者才華卓絕的男子身邊,佔據一席之地的女子,應該有著特別出色的樣貌或才學,最差,應該有特別高的情商或者超級包容的性情。

然而,歷史卻用幾個"奇女子"一再刷新我們的世界觀:賈南風之於司馬衷,萬貞兒之於朱見深,還有羽太信子之於周作人。

其實武媚娘之於李治,也是一個懦弱男人找到了精神母親,大抵也可以歸入此類。但是武媚娘是美麗而能幹的,與賈南風、萬貞兒、羽太信子之類有著雲泥之別。細細考量,賈南風畢竟還有著顯赫的家世,萬貞兒對朱見深有患難之情,而羽太信子在我看來,真真幾乎是一無是處卻交了狗屎運的典型。她是一夕之間,因為嫁對了男人,從而小人乍得志,得意忘形到張狂無邊。而她所遇男人,對外雖是世之名流,在內卻恰好任她揉捏,一輩子服服帖帖,哪怕為她眾叛親離甚至背叛國家都無有怨尤。放在文學作品裡,大概《紅樓夢》裡有個丫鬟嬌杏的命運可以和她類比。當然,曹雪芹寫嬌杏,給她的姓名所隱的便是“僥倖”之意。除了僥倖,也許竟真是說不出個合理的解釋來,為什麼這麼差層次的女人,能得到這麼優秀男子的垂青,且一生不離不棄,俯首聽命。

周作人的懦弱,恰遇羽太信子的張狂,兩個人竟似在歲月裡彼此等待,跨越了國籍也要這樣不屈不撓地有一場遇見,然後如此清雅的男子,執手這般惡俗的女人,竟然就走了一生,且彼此心無旁騖。

我總以為,周作人的懦弱性格養成,其實與魯迅作為長兄的大包大攬有一定關係。

魯迅雖是新文化運動的先驅,思想前衛,但是骨子裡,又有很多保守思想。在家庭中,他的強烈的長兄意識,使得他在父親早亡後,完全替代父親,一力擔負起了弟弟們的生活。尤其是周作人,生下來便安靜內斂,和長兄性格迥異。魯迅幾乎承包了他的人生,跟隨他同赴日本求學也是魯迅安排的,到日本後,周作人的一應事務也是魯迅全權代辦。周作人除了安靜讀書外,連辦理自己相關手續的事,都有兄長代勞,他是連心思都可以不動一下。

就在那時,羽太信子出現在周作人的生活中。羽太信子本是魯迅和周作人在東京住處僱的一個下女。習慣於被人照顧的周作人,與習慣於照顧人的信子,很快便互相看對了眼。

作為最底層的女人,羽太信子未必沒有一些可取之處,譬如吃苦耐勞擅長操持家務之類。最初她跟著周作人時候,不過是生活境遇能稍有改善,那時的她定然也不會想到自己日後竟有這般造化,所嫁之人,竟成一代鴻儒。周作人習慣尋找依賴的性格,讓他在婚後,逐漸完全被羽太信子掌控。婚前,他全然仰仗和依賴兄長,時常撰文支持兄長,並表達感恩。婚後,他逐漸被這個日本妻子牽著鼻子走,而這個牽他鼻子的女人,顯然境界不高格局很低惡俗不堪,故而,周作人終於逐漸走上眾叛親離乃至淪為漢奸的道路。

羽太信子其人,我查過她的照片,無論年輕時還是年長後,都是非常普通的姿色,乏善可陳。一個下女,沒有文化,沒有姿色,一朝竟然登上枝頭,簡直是灰姑娘的現實版。哦不,灰姑娘還是有容貌的,而信子,則是徹底一無是處卻交狗屎運的類型。

1919年,秉承長兄為父觀念的魯迅,湊齊自己所有積蓄,又賣了老家祖宅(這裡當有三兄弟共同的份額),還貸款一部分,在北京八道灣衚衕買下一處大四合院(魯迅顯然是購房主力軍),然後帶著母親、妻子朱安和兩個兄弟,以及羽太信子,一起住了下來,實現他大家庭的美好願望。

其時魯母年事已高,朱安是影子般的存在,於是掌家大權落在羽太信子手裡。在這個階段,羽太信子可謂是小人乍得志,魯迅和周作人當時每月有600多的教授工資(五四時期思想之開明、文藝之興盛,與當時知識所獲得的價值不無關係吧,相較而言,如今的大學教授未免被估值太低了),全部交由她安排,當時的物價,僱傭一個僕人,不過3、4元月薪。魯迅兄弟已然是絕對的高薪族。羽太信子何曾面對過這樣的潑天富貴,自此她開始奢華度日,把日本親戚都召喚來共享人世繁華,男僕女僕車伕保姆轟轟烈烈僱了一大堆,整日和妹妹羽太芳子"買買買",以至於那段時日,魯迅剛拿到工資,不幾日就要和朋友借貸度日。

魯迅自然是和她說過幾回的,不必要的花銷不要有。於是她越來越厭惡他的存在,最後使出一招極其拙劣的反間計,竟然成功讓周氏兄弟反目。

而這招反間計,竟然還是招"美人計"——倘若,我能昧著良心說羽太信子是個美人的話。

羽太信子對周作人說,魯迅偷窺她洗澡,而周作人,竟然信了,而且信了一輩子!作人似乎全然看不到他那當時已然胖成一顆球的低俗老婆,真的能有那麼大的魅力,讓他那位品行端方,又一貫那麼疼他的兄長作出背棄倫理之事?

該是怎樣的寒心!魯迅,真可以算得是文學史上難得一位無論把他所有文獻資料,包括私信、日記都翻個底朝天而絕對少有可攻擊之處的正人君子,這個一手把周作人如兄如父帶大的長兄,因為日本女人一句枕邊風,竟被作人一封絕交信斷絕了兄弟情義。魯迅很快帶著妻子和老母搬離八道灣,另覓住處。這以後,到魯母去世,周作人沒有負擔過母親任何一分贍養費。而這房子,本是魯迅付了大頭,也自此鳩佔鵲巢。後來魯迅寫小說《鑄劍》,裡面的一個虛擬人物“宴之敖者”,他自己解釋意思是:“宴從家(指最上面的部首),從日,從女;敖從出,從放——我是被家裡的日本女人逐出的。”

更過分的是,為了鞏固自己在周家地位,羽太信子攛掇周作人成就自己妹妹和周建人的婚姻。周建人根本對羽太芳子毫無興趣,羽太信子又使出陰暗伎倆,把建人灌醉後,和芳子關進一個屋子過了一夜。建人無奈被迫應允了這樁硬訛過來的婚事。而整個過程中,周作人竟然一直袖手旁觀,不加阻止,竟似乎默認了這件事的發生。周海嬰在《魯迅與我七十年》中說:“羽太信子雖然有心控制一切,她在周家畢竟勢孤力單。於是想到身邊需要有自己貼心的人……為了讓妹妹能夠永遠留在身邊給自己做伴,像使女那樣服侍自己,並使她對自己有所依賴,最好的辦法就是在周家內部解決芳子的終身大事。……有一天,她先用酒灌醉了建人叔叔,再把芳子推入他的房間,造成既成事實。因此,後來父親(魯迅)對母親(許廣平)談起叔叔的這樁婚事,說是‘逼迫加詐騙成局’的。”

建人和芳子似乎也是有過蜜月期的,只是芳子對婚姻的目的該是受了信子的極大影響,主要目的不過是為自己擁有一臺人肉提款機,所以她很少給予丈夫溫情和照顧,後來建人前往上海就職,屢次催她帶孩子去與他團聚,都被拒絕,因她捨不得舍下北京僕從護佑的奢華生活,只不斷催促著建人每月寄錢回家好供她們姐妹奢侈。後來建人在上海遇到真愛,又被信子和芳子以重婚罪告上法院。幸好法庭判了芳子和建人婚姻無效,建人才得以解脫,後來建人也與作人逐漸陌路,幾十年不相往來。

而周作人一直渾渾噩噩被羽太信子掌控了一輩子,被她指使著與家人全部斷絕關係,甚至後來又渾渾噩噩成了漢奸。要說做漢奸做得最窩囊的,大概也非周作人莫屬,其根本原因,竟然是因為"怕老婆"!也許娶了日本老婆的周作人,感情上也當自己是半個日本人了,那麼“漢奸”之名,在他自己的意識裡或許也是沒有的吧?

據周建人回憶,周作人一生中,曾經與信子有過唯一一次反抗的掙扎:"早在辛亥革命前後,他(周作人)攜帶家眷回國居住在紹興時,他們夫婦間有過一次爭吵,結果女方歇斯底里症大發作,周作人發愣,而他的郞舅、小姨指著他破口大罵,從此,他不敢再有絲毫‘得罪’。"這一怕,他就怕了她一輩子。如果不是因為愛,又何須如此怕?

我常想,世間婚姻模式、愛情模式,實在是不一而足,千奇百怪。作人之文雅,信子之世俗;作人之才情,信子之粗鄙;作人之隨和,信子之專制……如此截然相反的兩個人,竟然一個牽一個鼻子,安安眈眈走了一生。也許,僅從婚姻角度說,這是一場受虐狂與虐待狂的完美遇見,是一個重症依賴症病人與嚴重掌控欲患者的絕佳組合。

不想為周作人從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健將到民族的罪人的墮落再作哀嘆之語,一切自有歷史公論。只從男女情事角度出發,周作人其實是另一種類型的媽寶男,終生尋找一個掌控者,照顧他的生活也掌控他的人生。哪怕遇到的是羽太信子這樣一所專門培養墮落分子的學校,他亦甘之如霖。

王八看綠豆,看對了眼,那還有什麼可說?從兩人的相處來說,周作人終其一生,都是很顧家,很念家,對信子是很忠誠的,在早年就與劉半農、錢玄同等結成"三不會",即不賭不嫖不納妾,從無出軌情事,也因此很鄙薄"多妻""娶妾"之類。儘管他自己也知道,他的人生遭遇跟信子多少有些關係,但他卻從無半句怨言,甚至放棄了出走臺灣的機會。

同樣,羽太信子對周作人的感情也是矢志不渝的。她以周作人為驕傲,也認為這是由於自己眼光好、福氣好。就是在周作人被捕之後,羽太信子也謹遵婦道,一直苦苦支撐著這個家。她晚年與周作人相守近20年,直至終老,再沒有過過一天舒心日子。她和周作人雖然經歷磨難,但在周作人"落難"之時,兩人倒也風雨同舟,其間並無勢利之心。

所以愛情,有什麼道理可言?

醜婦遇有情人,在有情人眼中一樣可以貌若天仙;挫男遇知己者,在知己者心裡一樣能英武萬端。若可以不論情愛的好壞,那麼周作人與羽太信子算得絕配。雖然我私心裡極惡信子為人,可是,既然作人喜歡,那麼這又幹我甚事?

巨嬰期待悍婦來掌握他的人生,於是周作人等來了羽太信子;悍婦需要巨嬰來實現掌控慾望,於是羽太信子遇到了周作人。一個施虐者與一個受虐狂的愛情,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旁人只能議論周作人的成就得失,卻無法評判他們兩人的姻緣對錯。

這或許是情愛裡,最無法言喻的部分。(涓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