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花掉3000塊,購入幾百本書,我發現挑選書有這7個祕訣!


每年花掉3000塊,購入幾百本書,我發現挑選書有這7個秘訣!


作為一個(假裝)愛讀書的偽 · 文藝女中年,一個每年在囤書上要花掉大幾千的敗家精,只要一談到買書的話題,我就會立刻切換到熱切的叨逼叨模式。

這不,最近囤書節又要到了,經常買書的盆友都知道,每年有3個節點囤書是最划算的,那就是618、雙11,還有後天的4月23日讀書節。

鑑於網上已經有一大把書單,用不著我再來獻醜,所以我今天想聊的是:

怎樣僅通過觀察書的封面和目錄信息,就大致判斷出這本書是否值得買。

每年花掉3000塊,購入幾百本書,我發現挑選書有這7個秘訣!

在開始正題前,我想先解釋一個問題:

為什麼在電子書普及的年代,購買紙質書依然是必要的?

首先是裝逼需求。在這個人類被智能手機統治的時代,即使是拿著手機看書做題,也很容易被誤會在刷兩微一抖,但是,如果我們選擇拿本書在沙發一歪,瞬間就變得高大上了有木有!雖然有可能看兩行就開始神遊太虛與周公約會喝茶什麼的……

其次是裝飾需求。家裡有個漂亮的書架,漂亮的書架上擺一些精心挑選的書籍,逼格立刻就上去了哇!邀請親戚朋友來做客,保證得到三千二百個欽佩的小眼神!

再次,只要你買了書,娃就有幾率沒事看上兩眼,多少作家大咖都是從自家書架上的書看起,然後走上漫漫寫作路的。他們能行,我們的娃當然也沒問題!

所以啊,紙質書絕對是家庭必備,而且值得用心挑選。

關於如何挑選一本好書,涉及的細節很多,就算老司機,也難免有翻車的時候。我先講講自己的經驗之談,就當是拋磚引玉,如果你有更高明的方法,萬請不吝賜教,在下洗耳恭聽~


1、封 面

作為一個顏狗,有時候我們喜歡一本書,是從喜歡它的封面開始的。

一本好書的封面,往往會在顏值之外,表達出有價值的信息,如果一本書的封面設計很隨意,那麼有理由判斷,它的內容也認真不到哪裡去。

不隨便地從書架上挑了幾本書,簡單說明一下。

比如這本《哈耶克傳》,性冷淡風設計,乍一看不起眼,但擺在書架上也絕對不丟份兒。

重要的是,書和作者關鍵信息一目瞭然,讓讀者一眼之下就能獲取若干有效信息,堪稱一箇中規中矩的好封面:

每年花掉3000塊,購入幾百本書,我發現挑選書有這7個秘訣!

‍‍‍‍‍‍‍‍‍而這本《善解童貞》,封面的重點肥瘦得宜,啊呸,說錯了,詳略得當。用色也多而不亂,稍微看上兩眼,書的主旨、版本、作者、出版社等信息就都明明白白了。

每年花掉3000塊,購入幾百本書,我發現挑選書有這7個秘訣!

還有這本《平如美棠:我倆的故事》,它的封面設計值得我打一萬個電話!

簡單來說,它的優秀之處在於,不僅跟書的主題融合得特別好,還特別有美感。書籍的信息除了靠文字來表達,還通過這種上年代的紅皮筆記本形式、一枝既是裝飾又有寓意的梅花、古樸的字體……這些全都在暗示著書的主旨:一對老人歷經世紀風雨的愛情故事。

配色上,大紅底色配上暗金色的裝飾,顯得熱烈而莊重,跟書內容的整體風格很搭。

啊,不說了,再說我就要愛上這位設計師了。

每年花掉3000塊,購入幾百本書,我發現挑選書有這7個秘訣!


接下來聊聊反例。首先想說說這本《我的團長我的團大揭秘》。

每年花掉3000塊,購入幾百本書,我發現挑選書有這7個秘訣!

雖然我是蘭曉龍和團長的死忠粉,但是這個封面,真的讓人硬不起來啊有木有!皸裂的底圖大概是想表示年代感,但是!男神們臉上這種皸裂起皮的狀態,真的會讓人聯想起面膜的套路好嗎!

每年花掉3000塊,購入幾百本書,我發現挑選書有這7個秘訣!

還有這個字,好想問問封面設計:請問你是怎麼想的,好看的顏色千千萬,為何獨獨要選這種便血的顏色?!

這一套組合拳打下來,吃藕就一個字,我想說一萬次。

每年花掉3000塊,購入幾百本書,我發現挑選書有這7個秘訣!

接下來吐槽的是這本《過日子》,它它它簡直就是圖書界的詐騙犯!我買的時候,是衝著周作人下單的,一時眼瞎,沒注意到後面還有個“等”字。打開一看,果然是個大拼盤……

撇開內容,封面也做得非常不地道。這讓人眼花繚亂的底色,讓我得眯著眼睛才能看清楚書名和作者(下面這張圖我用軟件處理過兩次)。喵是很可愛,但它跟書的主題有半毛錢關係嗎?

並沒有。

每年花掉3000塊,購入幾百本書,我發現挑選書有這7個秘訣!

這本書拿到手後,我曾試圖賣給多抓魚,但是看了看收購價——高達3.2元,算了算了,還是留著做個教訓吧。


2、腰 封


看到這倆字,有的盆友可能會懵逼,腰封?啥玩意??

其實就是這玩意兒:

每年花掉3000塊,購入幾百本書,我發現挑選書有這7個秘訣!

它一般長在書的這個部位:

每年花掉3000塊,購入幾百本書,我發現挑選書有這7個秘訣!

講真我一直不太懂為啥在孔網,有腰封的書還要比沒有的貴。在我看來,它的存在無比雞肋:

用來做書籤吧,總要露出一截,還不夠服帖,還一點美感都莫得;

用來欣賞吧,90%的腰封又沒有審美價值,上面的文案反而拉低了整本書的檔次。

難怪有人說:剛買到手就想扔掉的東西,書的腰封可能排第一。

每年花掉3000塊,購入幾百本書,我發現挑選書有這7個秘訣!

那麼,它唯一有價值的地方,就是通過上面的宣傳文案,來作為了解這本書的渠道了。

有些腰封在這方面做得還是挺不錯的,比如這個《有呀有呀書店》的腰封,對書的主題、風格提煉得非常到位,與書裡的可愛腦洞風格一脈相承:

每年花掉3000塊,購入幾百本書,我發現挑選書有這7個秘訣!

這條腰封來自《熱鍋上的家庭》,是一本講述家庭治療的、偏心理學的讀物。腰封中規中矩,文案寫得比較平實,可以讓人瞭解到一些與這本書相關的信息:

每年花掉3000塊,購入幾百本書,我發現挑選書有這7個秘訣!

而《餘生皆假期》這個妖孽的吐槽風文案,是腰封裡難得的異類,讓人看完後會擊節叫好:

每年花掉3000塊,購入幾百本書,我發現挑選書有這7個秘訣!

不過,千萬以為不要所有的腰封都和藹可親,真相是,有相當一部分書的腰封就像“妖風”一樣,啥都敢吹。比如下面這個:

每年花掉3000塊,購入幾百本書,我發現挑選書有這7個秘訣!

遇到這種腰封,別遲疑,別聲張,關掉頁面悄悄退出就好。這種書一般不是我們凡人能hold住的。

此外,還有什麼“總統讀了之後都落淚”、“比爾蓋茨牆裂推薦”,如果妖風說的是真的,那麼,大佬們的鑑賞力真是低得讓人淚目啊。

每年花掉3000塊,購入幾百本書,我發現挑選書有這7個秘訣!


3、書 名



憑藉書名來判斷一本書,講真,有勢利眼以貌取人的嫌疑。但通過這種粗篩,還是可以剔除一部分垃圾書的,比如一分鐘讀懂XXX,XXX大全,遇到這種書名你就棄了吧。

(想找個圖,但是對不起我家這種書可能都被我扔了)

好的書名比如《如何閱讀一本書》、《社會心理學》、《從晚清到民國》,這些可以讓你在閱讀之前,就能獲得一些基本的資訊。用這點來判斷社科等實用類書籍屢試不爽,不過,對小說來說不太適用。

此外,這條也不適用那些善於給名著取雞湯名字的編輯們。比如豆瓣讀書總結的這個“想打編輯系列”:

每年花掉3000塊,購入幾百本書,我發現挑選書有這7個秘訣!

對此豆瓣網友也是吐槽力滿滿:

每年花掉3000塊,購入幾百本書,我發現挑選書有這7個秘訣!

哈哈哈哈哈~那啥,眾籌給北理工編輯寄刀片啦,有沒有盆友要一起的?


4、作者&譯者


在囤書界,如果不想踩坑,那麼買書之前,不妨查看一下作者的信息,比如過往經歷如何,寫過哪些作品,作品評價如何等等。

此外,買書一般建議挑選 “XX著”的書,看到“xx編(著)”則需要謹慎下手,別看就一字之差,前者一般會提供一些有價值的觀點,而後者有可能就是東拼西湊出來騙錢的。

每年花掉3000塊,購入幾百本書,我發現挑選書有這7個秘訣!

▲ 左邊是著,右邊是編。左邊至今是經典,右邊擦屁股都嫌硌腚的垃圾玩意兒


對於一些外國著作來說,譯者非常非常重要!差勁的翻譯,可以把原著譯得連親媽都不認識,讓人讀兩行就懷疑人生。所以,要買譯著時,儘量要選擇有口碑的譯本。

不過,對於很多隻有一個譯本的書且翻譯很爛來說,那就莫得辦法了,只能捏著鼻子讀完。舉個栗子,這本《沒有我們的世界》的譯本,前陣子讀得我全程黑人問號臉:

每年花掉3000塊,購入幾百本書,我發現挑選書有這7個秘訣!

作為一個耿直的文藝女中年,我選擇在票圈大聲把真相講出來!

每年花掉3000塊,購入幾百本書,我發現挑選書有這7個秘訣!


5、出 版 社


買書的時候要看出版社,這是老司機的經驗之談。曾經網上有一篇特別有名的文,叫做「看書不挑出版社的都是山炮」,盆友們可以自行查找閱讀,包你耳目一新。

每年花掉3000塊,購入幾百本書,我發現挑選書有這7個秘訣!

出於切勿班門弄斧的心態,我在這裡大致談一下。總體的原則就是,買不同的書,要看碟下菜,善於挑選不同的出版社。

比如入手國內知名作家的作品,人民文學出版社一定會讓你滿意,老舍、魯迅、沈從文……沒有比他家品質更高,更齊全的了。

要選譯著,那麼上海譯文出版社你值得擁有,他家出品的“譯文名著精選/譯文經典”系列很有名,這個系列我自己也入了好多本,因為它的封面設計很有特色,也叫“窗簾布”系列。

每年花掉3000塊,購入幾百本書,我發現挑選書有這7個秘訣!

要選教材,當然首推人大,它家不僅裝幀設計好,還經常會出一些品質很高的外國教材,雖然價格高點,但考慮到一本書可以看好久,忍了忍了。

要看含金量比較高的新書?後浪、新星、中信、接力……這些出版社的實力都不錯。

想買字典或者學術類書籍?來來來,商務印書館出門左拐,包你滿意。

不知道該買啥,但就是想囤點書給錢包減減肥?好了好了,快去讀庫看看吧,那裡的書內容超讚,選題良心,封面精緻,除了小貴,沒有其他的缺點!(不過讀庫不是出版社,準確地說,它是一個品牌)


6、印數&版次


一般書在扉頁上,會註明印數、版次信息,這個也很值得留意哦~如果不想踩坑,請務必優先選擇再版或重印過很多次的書。

尤其一些名著、教材類書籍,再版次數意味著這本書的經典程度,比如《社會心理學》,目前已經再版到第11版了,這種書只要你有需求,都是可以閉著眼入的。

每年花掉3000塊,購入幾百本書,我發現挑選書有這7個秘訣!


7、目 錄


一本書的目錄就是它的骨架,好的目錄會讓人對這本書產生一個基本的印象,讓你知道它的大致內容。

大部分圖書在噹噹上會提供目錄,就像這本《冀連梅談:中國人應該這樣用藥》這樣(從這點來說,我覺得當當還是挺實在的,至少比它發的券實在多了):

每年花掉3000塊,購入幾百本書,我發現挑選書有這7個秘訣!

再拎一個經典案例出來。比如《如何閱讀一本書》,這書的目錄是非常典型的分類明晰、循序漸進,非常有參考價值:

每年花掉3000塊,購入幾百本書,我發現挑選書有這7個秘訣!

每年花掉3000塊,購入幾百本書,我發現挑選書有這7個秘訣!

除了注意以上信息,還有一個特別重要的參考因素——去網上查看書的評分和排名,一本書到底好不好,有了這些信息,就可以有七八分把握了。

評分我一直習慣在豆瓣讀書裡面看,只要評價人數超過200人,分數超過8分,基本上就可以閉眼入。

每年花掉3000塊,購入幾百本書,我發現挑選書有這7個秘訣!

至於排名和評論,很多圖書平臺都有,我覺得參考價值比較高的是亞馬遜和噹噹,很多書的評論區裡有很多走心的留言。一圈瀏覽下來,這本書到底怎麼樣,基本上心裡就有數了。

每年花掉3000塊,購入幾百本書,我發現挑選書有這7個秘訣!


好了接下來,請跟隨阿喵老師,我們一起復盤一哈,挑書要從以下7個方面下手:

1、封面

2、腰封

3、書名

4、作者/譯者

5、出版社

6、印數&版次

7、目錄

有了它們,一本書的好壞大致能判斷個七七八八,盆友們別覺得麻煩,多多練習幾次就上手啦~畢竟抄別家的書單作業雖然省事,但那畢竟是別人的鞋,我們穿著不一定合適,再者吃魚不如自己會捉魚,好歹也是get了新技能對不?

另外,本來這篇文還有後半截,後半截是打算說說娃的繪本怎麼挑來著。無奈寫著寫著鍵盤就開啟了話嘮模式,真是的,跟我學什麼不好啊,非要學叨逼叨。

總之如果你想聽點大咖們沒有囉嗦過的經驗,記得關注我哦,大夫說了,這樣有助於治好號主的拖延症。最後,恭祝大家囤書愉快!


每年花掉3000塊,購入幾百本書,我發現挑選書有這7個秘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