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給主任投毒:人品不過關,咱這聰明有何用

又是一件駭人聽聞的事情:內蒙古赤峰第二醫院放射科副主任田某因不滿主任工作方式,用自治的藥物秘密給主任水杯下毒長達2年,造成主任的身體狀況不斷惡化,最終不堪忍受病痛,自殺身亡。田某因故意殺人罪,被赤峰市中級人民法院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這個將職場矛盾升級為故意殺人的田某,為了達到“在單位見不到主任”的目的,開始自制“液體”,並將配好的混合液體裝在礦泉水瓶和雪碧飲料瓶,放在放射科登記室自己的鐵皮櫃裡。每天開完早會,趁主任不備,把“液體”倒入主任水杯,導致張某患上股骨頭壞死、庫欣綜合徵、白內障、繼發性骨質疏鬆症(重度)、壓縮性骨折、糖尿病、肝囊腫等多種疾病。最終,張某不堪病痛折磨,自殺身亡。

身為一名醫生,田某用自己的醫學知識,用自己的小聰明,配製害人的藥水,並堅持投毒2年之久,可謂是殺人於無形中。我們在討伐他人品的同時,也不禁感慨:如果把這份專業,這份聰明,這份執著,用到自己所從事的醫療事業中,一定是救死扶傷的好醫生。只可惜,人品太差,聰明用錯了地方,釀成了損人損己的慘劇。如果一個人的人品不過關,到頭來也只能是聰明反被聰明誤。

或許,有的人並不是天資聰慧,聰明過人,但是,卻能憑藉好的人品,收穫事業和成功,過上“人上人”的生活。

封封是我的大學同學,對人真誠不做作,人緣特別好,老師同學都喜歡她。但是她也有自己的小遺憾,那就是不夠聰明。她經常會拿中學時候的事情打趣自己。每次講試卷,老師就會問,“這個題還需要講嗎?封封,你會嗎?”只要封封默默點下頭,老師就會說“好,咱們講下一題”。不止是數學老師,各科老師都是這麼“關照”她的。

因為覺得自己不夠聰明,所以封封學習特別刻苦。大一期末考試,某同學看到封封在苦哈哈地複習,就暗示她“可以打小抄”,封封卻笑而不語,繼續苦哈哈背書做題。作弊的同學考了90多分,封封憑實力考了80分。大學四年,大小考試,封封從來不作弊。用封封的話說“考試不光是考知識,還考人品。人品不及格,懂再多知識有怎樣?!”

為此,封封也深得老師喜歡。畢業後,在老師推薦下,她去了一家報社做實習生。在同一屆實習生裡,封封不是最出類拔萃的那個,但卻是人品最好,最勤奮的那個。實習生A,為了追求一時的利益,拿著曝光稿去企業要錢,最終被舉報,失去了工作機會。而封封,永遠都是踏踏實實寫稿子,沒有歪門邪道,始終奉行“用事實說話”的新聞原則。因為人品好,值得信任,封封很順利地通過了實習生考核,而且好幾個部門領導都搶著要她。最終,封封去了副刊,因為喜歡美食,文筆又好,竟也在報紙上開了美食專欄。踏踏實實寫了5年,儼然成了當地美食圈的“一支筆”,兩年前,趁著自媒體東風,開了美食公眾號,擁有了一票粉絲,名利雙收。

封封沒有過人的聰明,有的只是忠於內心的堅定,踏踏實實的作風。比她聰明的某同學,上學時候喜歡作弊,如今畢業10年仍是企業一線員工;比她聰明的同屆實習生A,知道用曝光稿換錢,現如今早已離開媒體圈杳無音信。唯有封封,在自己喜歡的行業裡,順風順水。

聰明不是成功的充要條件,好的人品會在你通往成功的路上,助你一臂之力。就像封封,因為人品好,得到的眷顧也比別人多。很多看似不可思議的機會,就這麼砸在了封封身上。那些前程似錦的聰明人,卻把前途葬送在了自己手裡。

說起周樹人和周作人,大家並不陌生,周樹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魯迅先生,其弟弟周作人雖然文學造詣也很高,但他在國人的心目中的地位,卻和魯迅相去甚遠。同為親兄弟,同樣的投身文化事業,頗有成就,可因為人品的差距,結局也大相徑庭。

魯迅是偉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學家,“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被一代代中國人敬仰。而他的弟弟周作人,雖也是滿腹才華,卻是民國文化界最大的漢奸。1941年率代表團訪日,慰問在侵華中受傷的日軍傷病員。按照日本人要求,把日語定位中小學的必修課。在日本人扶持成立的偽“華北作家協會”擔任主席一職,對日本人進行文化服務。建國後,在周總理的指點下,周作人從事翻譯工作,但所有文章都不署名。而此時,他的哥哥魯迅因為文學才華,聲名遠揚,被人尊重。

周作人本可以和魯迅齊名,成為一代文學巨匠,怎奈人品不好,沒有底線,為了一己私利,置國家利益,民族利益於不顧,欣然做起了漢奸,留下一世罵名。而哥哥魯迅為了喚醒當時的中國人,棄醫從文,成了民族魂,留下一世美名。

人品決定人生,它比天資更重要。如果人品不過關,要這聰明有何用?最後還不是,聰明反被聰明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