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下:八九十年代的城市與農村,有些畫面再也看不到了


農村和城市雖然有繁榮程度的差距,但農村人和城市人並無高低之分。往上翻三輩,都是農村人。八十年代的農村,農民們安居樂業,每天種種地、除除草,幹完農活之後就聚在農村商店門口,打一打檯球,順便聊聊天。

圖中是莊稼收穫之後,一位農村母親推著架子車,車上還載著自己的兩個孩子。當時有多少人都曾賴在母親的架子車上不想下來。

圖中是八十年代農村麥忙之時,大人們在田地中收割小麥。因為不放心把孩子放在家中,就用麥子臨時給小孩子搭建了一個臨時窩棚。

以前的農村婦女幾乎都會納鞋底。一趕上閒暇時間,婦女們便坐在炕頭一針一線地給孩子和丈夫做布鞋,而那時簡單粗糙的布鞋,穿上去卻非常的舒服。

九十年代的農村婚禮已經稍微有些“洋氣”了。許多有錢的農村人在結婚那天都穿上了喜慶的西服,當時的皮鞋也漸漸流行起來。

八九十年代的農村生活質樸而純粹,人們依靠雙手創造財富,依靠勤勞養家餬口。圖中就是四川某鄉村一位售賣竹筐、竹掃把的老人。

圖中是90年代的深圳市民正前胸貼後背地在排隊購買股票。當時買下的股票幾乎包賺不賠,許多後來的富豪都是通過股市發家的。

圖中是九十年代的上海。當時的上海經濟發展迅速,人們的物質生活條件已經很優越,不少當時的小孩子都穿上了短裙短褲,也騎上了時髦的自行車。

圖中是1993年廣西國際自由搏擊大賽的招待會現場。90年代的中國城市為了打響知名度,舉報了許多的國際性賽事,也希望藉此吸引到外部的投資。

北京在1991年12月份就派出了北京奧申委代表團遠赴洛桑向國際奧委會提出了舉辦奧運會的申請,不過在1993年公佈結果時並未取得成功,而北京又在1998年第二次提出了申請。圖中即為北京申奧不久後,為了響應號召,北京市民紛紛在公共場所集體學習簡單的英語詞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