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一生爲武周,爲何死前立詔歸還李唐?兩百年後才懂她的精明

武則天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在華夏五千年曆史裡留下了濃重的一筆,眾所周知,女性在古代的地位不如男性,相夫教子才是女子所要做的,而武則天能“逆流而上”,她的果敢和智慧著實令人歎服。

武則天一生為武周,為何死前立詔歸還李唐?兩百年後才懂她的精明

都說來之不易的東西才懂得珍惜,武則天窮極一生才一步步爬到了王國的最頂端,武周的江山來之不易,按理說武則天更應珍惜這一切,但武則天並沒有傳位給武氏,而是選擇用皇后的身份立詔立李顯為太子,這又是為什麼呢?為何重新將這片江山又歸還給了李唐?

當時的文武百官和天下百姓在得知武周又將重新變回李唐時,無不驚訝萬分,武則天到底是出於什麼目的才做此決定?其實這就是武則天的精明所在,她之所以要這麼做,主要有兩個原因。

武則天一生為武周,為何死前立詔歸還李唐?兩百年後才懂她的精明

第一個原因便是像封建思想的妥協,為什麼這麼說呢?在武則天猶豫是否要立武承嗣、武三思為太子時,狄仁傑向武則天表達了自己的看法,狄仁傑認為歷史上這麼多皇帝無不是傳位給自己的兒子,哪有傳位給自己的侄子的,再者說侄子和兒子哪個更近呢?武則天在聽後覺得狄仁傑句句在理,她稱帝已經是在挑戰封建思想,如果再立侄子為太子,那恐怕真的要遺臭萬年,於是便打消了這一念頭,這是其一。

武則天一生為武周,為何死前立詔歸還李唐?兩百年後才懂她的精明

第二個原因則是因為李唐畢竟根深蒂固,無論是宮中的文武百官還是天下百姓,都希望李顯能夠當上太子,據史書記載“初募兵,無有應者,聞太子(李顯)行,北郊山頭皆兵滿,無容人處。”由此可見李顯的深得人心,這點也是武則天傳位給李顯的一大決定因素。

武則天一生為武周,為何死前立詔歸還李唐?兩百年後才懂她的精明

武則天心想若是執意傳位給武氏,雖說有點“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意思,但是畢竟民心還是在李唐,自己死後指不定就天下大亂,自己苦心經營的盛世可不能就此打水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武則天還是知道的,但如果自己將江山還給李唐,也算自己死後做的一件“好事”,是對自己的救贖,武則天最終決定立李顯為太子,將江山歸還給李唐。

武則天一生為武周,為何死前立詔歸還李唐?兩百年後才懂她的精明

“無字碑頭鐫字滿,功過自有後人評”,武則天是好是壞每個人都有各自的觀點,但對於立李顯為太子這件事可能是武則天做得最對的一次選擇,正是她的這一決定使得李唐江山維持了200多年,當時充滿疑惑的人們在李唐滅亡後方才懂得武則天的精明所在,若是傳位給武氏,可能不出100年甚至50年,唐朝可能就將不復存在,真是不得不佩服武則天的先見之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