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42周年:论唐山如何“逆袭” 从村庄到河北第一大城市

唐山大地震42周年:论唐山如何“逆袭” 从村庄到河北第一大城市

开平城(来源·搜狐)

开平,说起这个地名,人们往往想起了广东江门的开平市。事实上,在两千公里之外的河北省唐山市,亦有一座“开平城”,如今是唐山的市辖区。130年前,当开平还是清朝直隶省永平府的“开平镇”时,今日唐山市区还是若干个村庄,其大部分地区属于开平镇,另一部分属于丰润县,极小部分属于遵化飞地。唐山城市发展史便可以从这里说起……

唐山城市的萌芽:桥头屯

上文说到开平镇,公元1789年,清乾隆五十四年,原明代设立的开平中屯卫撤销,改设开平把总署。19世纪末,直隶提督聂士成曾在开平建立武备学堂,培养武毅军下级军官。开平镇,在当时可谓直隶东部军事重镇。

唐山大地震42周年:论唐山如何“逆袭” 从村庄到河北第一大城市

1898年,开平镇图(来源·《滦州志》 翻拍·束文杰)

当时的开平镇实际上属于滦州、丰润县共管,以镇中南北大街为县界,街东滦州开平镇,街西丰润县开平镇。据《滦州志》、《丰润县志》载,其中滦州开平镇:桥头社辖63村,在今唐山市区有桥头屯、城子庄、雷家庄、马家屯、岳各庄、福星屯、礼尚庄、五家庄、小佟庄等;义丰社辖24村;丰润县开平镇辖22村。

桥头屯,唐山(今大城山)南麓,人口不足两千,公元1874年,开始设立集市,每逢四、九为期,周围村庄的商人和百姓聚集此地,进行商品交易,这个原本不知名的小村庄开始热闹起来。而桥头屯的好事刚刚开始,四年后的1878年,洋务运动的东风吹向了冀东大地,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发现了开平的“秘密”,派唐廷枢来到这里开采煤炭、凿井建矿,买地275亩,成立了开平矿务局,而局址恰好选在这个屯的东南,矿场则设在了屯子的西南(今唐山矿)。当年开凿的第一口矿井(一号井)运营至今。

唐山大地震42周年:论唐山如何“逆袭” 从村庄到河北第一大城市

开平矿务局(来源·资料图片 翻拍·束文杰)

李鸿章延伸阅读:

随着大量工人的涌入,这里的人口迅速增长,原本发展起来的商业加之新兴的工业,村里开始发生“质的改变”!

乔屯镇和唐山镇

桥头屯,人们称呼吞字的习惯,逐渐隐去中间的“头”字,开始简称为“乔屯”。前文说了,工业商业日益繁荣,“村”行政单位跟不上形势的变化,自然“乔屯”从“屯”变成了“镇”——“乔屯镇”。到了1898年,当年出版印刷的《滦州志》,出现了“唐山”图,并记载:“光绪七年(1881年),滦州茨榆坨武汛移至唐山。”这是最早出现“唐山”二字的记载,目前相关学者认为,1881年乔屯镇(因其在唐山即今大城山南麓)改名为

“唐山镇”

唐山大地震42周年:论唐山如何“逆袭” 从村庄到河北第一大城市

1898年,唐山图(来源·《滦州志》 翻拍·束文杰)

说起那张唐山图,里面包含的信息非常丰富。图中“东局”开平矿务局最早办公地;“西局”则是搬迁后的办公地,也就今天的新华东道南侧唐山矿办公地;

“东局”“西局”之间街道是唐山第一条大街“广东街”,今新华东道。“火车站”,即“老车站”(延伸阅读: ),位于建国路北、新华东道(原广东街)东,1896年迁至唐山南站(延伸阅读: )“洋灰窑”今启新水泥厂。“制造厂门”以内为“胥各庄铁路修理厂”于1884年迁到唐山时的厂址;1903年迁往铁路南的新建厂址,俗称“南厂”,今唐山机车车辆厂前身。“洋书院”为后来成立于1902年华英书院(英国教会创办小学堂)前身。“唐山”(今大城山)上,当年建有“兴国寺”“雹神庙”“姜将军墓”“双凤山”上建有铁菩萨庙、砖塔和
“朝阳洞”

唐山大地震42周年:论唐山如何“逆袭” 从村庄到河北第一大城市

1900年,唐山矿(来源·资料图片 翻拍·束文杰)

前文所述,1881年,“武汛移驻唐山”,“武汛”为绿营兵的基层驻军单位。1898年,唐山镇设置地方保卫机构保甲局。尽管如此,但是当时唐山镇的行政司法权依然在丰润县、滦州之手(如滦州派镇机构“经制署”),所以一度曾称“丰滦唐山镇”。至民国前,先后由唐山武汛扩建成立了唐山巡捕局、巡警总局等警政机构。民国初年,唐山的警政机构又先后为警察局、警察厅,1928年正式确定改名为“特种公安局”,管辖乔屯、刘家屯、马家屯、老谢庄、达谢庄、宋谢庄、郭谢庄、王谢庄、陈谢庄、城子庄、石家庄、小佟庄等12村,辖区面积约

21平方公里,人口约七八万人。当然,因商繁荣的唐山镇商会组织不会缺席,早在1900年便成立“滦州唐山镇商务分会”。1915年更名为丰滦两县唐山镇商会,十四年后的1929年1月脱离滦县、丰润,设立直属省府的“河北唐山商会”。

唐山大地震42周年:论唐山如何“逆袭” 从村庄到河北第一大城市

1931年,民国地图上的“唐山镇”(来源·资料图片)

洋务运动让唐山成为了清政府高层领导的“宠儿”:1878年我国较早近代煤矿——开平矿务局,1880年我国第一条标准铁路——唐胥铁路、我国第一个铁路工厂——胥各庄修车厂(唐胥铁路修理厂,制造了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1899年我国最早水泥工厂——唐山细棉土厂(生产了中国第一桶水泥),1894年我国第一座铁路大桥——滦河大桥……而沿着工业发展的深入,城市设施开始初现:1886年后,唐山矿北墙外,形成第一条街道——广东街(今新华东道);1892年,广东街上创办第一家诊所(1901年改称“中华医院”,1912年改“开滦医院”);1900年,凤凰山东侧开辟跑马场(今文化宫旧址);1901年,唐山矿西凤凰山麓,洋人别墅区和第一条水泥马路——西山道建成;1919年起,开滦开始创办各类学校;1920年代,开滦高级员司俱乐部建立。

唐山大地震42周年:论唐山如何“逆袭” 从村庄到河北第一大城市

商业在唐山城市发展史上可以说占有举头轻重的地位。原本开平镇下的桥头屯,像一夜暴富似的改头换面成了“唐山镇”,可他还是并不满足,甚至开始威胁到滦县、丰润的贸易市场,特别是从1894年后开始出现“同成号”、“宝顺德”、“渣粥李”、“两益成”、“义盛永”等大商号,并逐渐发展形成“隆”字、“永”字、“瑞”字三大商号。城市街道格局也由乔屯地区向铁路南侧的小山地区发展,其中乔屯地区有乔屯街、广东街(今新华东道)、山东街、东局子街、车站街、兴隆街、粮市街(今建国路)、鱼市街、柴草子街、北菜市街等,小山地区有小山大街、便宜街(今胜利路西段)、东新街、新立街(今解放路北段)、南菜市街等。此后,城市街道将周边村庄连成一片,并开拓一些新街道,其中多半加以儒家思想名称,如以状元、仁、义、礼、智前缀。

唐山大地震42周年:论唐山如何“逆袭” 从村庄到河北第一大城市

1942年,新立街(来源·资料图片 翻拍·束文杰)

1912年开平矿务局和成立于1906年的滦州矿务局合并,成立“开滦矿务总局”,办公地点设在天津。伴随着联合开办,开滦走进了鼎盛时期,逐渐成为当时中国乃至世界著名的大型煤矿企业。20世纪二三十年代,启新洋灰公司、京奉铁路唐山制造厂、唐山华新纺织厂等大型企业引领着唐山的水泥、机械、纺织、陶瓷等行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使唐山成为华北知名城市,甚至有

“小天津”之称。

唐山大地震42周年:论唐山如何“逆袭” 从村庄到河北第一大城市

1930年代,启新瓷厂外景(来源·资料图片 翻拍·束文杰)

看到这里,看官不经要问,怎么唐山还没设市?(来个县也比镇强啊)其实段祺瑞也是这么想的,于是他在1925年下令实行“市自治”制度,并说明一下:“唐山市以唐山镇为区域”。不过似乎并不管用,即不是行政区划,仅仅工商“自治”组织而已,对于唐山发展并没有实质的好处。三年后,机会又来了!刚刚由直隶省改名的河北省突然发现他的管辖范围内有两个“唐山”,然后想着把邢台的“唐山县”改名尧山县(今隆尧县),

“拟议”唐山镇改设市,不过始终只是拟议。又凑合过了五年,鬼子来了!1933年5月16日,日军占领唐山镇。

唐山大地震42周年:论唐山如何“逆袭” 从村庄到河北第一大城市

电影《鬼子来了》截图(来源·优酷)

附:1920—1940年唐山主要行业、金融机构和商号

行业:餐饮服务业(饭馆[50多家]、浴池、照相馆),食品业(米面[30—40家以上]、油盐、猪牛羊肉店铺[近50家]),烟酒业(烧锅、酒店、烟草店),百货业(棉布庄、绸缎庄[30—40家以上]、鞋店、钟表店、杂货店),药业(中药店[30家以上]、西药店[20家以上]),陶瓷业,煤业,铸锅业,自行车业,石灰业,运输业,成衣业,典当业(十几家),金银首饰业,粮食业(十几家),旅店业等。

商业街:广东街、粮市街、便宜街、新立街等。

金融机构: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河北银行、冀东银行,3家钱庄。

小山商号:大型旅店(裕丰饭店、大LU饭店、北洋饭店),大戏园(永盛剧场、天乐戏院),饭馆(小桃园、鹿鸣轩、德和、瑞相),浴池(馨园、浴香园、浴泉池),商店(荣华顺百货商店、魁玉德百货商店、成记百货商店、麻糖大王新新公司、会德祥熏鸡店、南味糕点稻香村、一品香糕点店、九美斋饭馆、广意兴馆庄、聚兴中药店等)。

唐山大地震42周年:论唐山如何“逆袭” 从村庄到河北第一大城市

小山地区图(来源·网络图片)

日伪时期及民国后期的唐山市

1935年12月25日,汉奸殷汝耕在侵华日军的策动下,在通县成立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窃取包括唐山在内冀东22县、3万平方公里土地。1937年8月,“自治政府”由通县迁至唐山,唐山成为日伪统治下的冀东政治中心和日本从事经济掠夺与军事控制的重要据点。次年1月28日,伪政府成立唐山市政府,设民兴街10号(今路南区解放路北段东侧)。同年2月1日划入伪“河北省公署”,改称“唐山市公署”。4月1日,河北省冀东道公署在唐山市成立,管辖唐山市及冀东各县。

唐山大地震42周年:论唐山如何“逆袭” 从村庄到河北第一大城市

1940年,唐山设市庆祝大会(来源·资料图片 翻拍·束文杰)

1940年春,山西刘庄、刘家庄、铁匠庄、大艾庄、刘营庄、郑庄子、礼尚庄、檀家庄、赵庄子、石家庄、侯庄子、女织寨、雷庄子、西越河、东越河、大税务庄、小税务庄、小王庄等18个村庄划入,加原旧市区12村,共30个村(1944年设4个办事处,东郊驻东越河,西郊驻新刘庄,南郊驻礼尚庄,北郊驻城子庄),

市区面积增至74.75平方公里(旧市区20.95平方公里,新市区53.8平方公里),市区人口12.6万人(不含开滦东矿区),年工业产值在华北,仅次天津,成为北方近代工业名城。

唐山大地震42周年:论唐山如何“逆袭” 从村庄到河北第一大城市

唐山市新旧市区及行政区域割分图(来源·资料图片)

日伪时期的唐山,工业陷入日本人的手中,开滦、铁路工厂、启新、华新依然是唐山四大支柱产业,只是此时成为了日本人的生产工具。同时,出于战争需要,日军在唐山开始建立电力和钢铁工业,如华北电业公司唐山火力发电事务所、唐山制钢所(今唐钢)等。

唐山大地震42周年:论唐山如何“逆袭” 从村庄到河北第一大城市

1944年,唐山制钢所(来源·资料图片 翻拍·束文杰)

曾经的繁荣因时局停歇了下来,唐山商业一时间走向畸形发展的道路。据《唐山近代史纲要》记载,1942年唐山市共有商店1397家,由56个行业组成56个同业公会,设于路南44个,设于路北仅12个。此时,商业核心区已由路北转向路南。商号数来看,旧物行业113家,旅店业84家,饭店业60家(未入公会的约20—30家未计入),米面业80家,理发、成衣、棉布、绸缎、炸货、鲜货、中药等业都在40家以上,西服店有21家,电料行有9家。同时,大量日货和鸦片毒品进入市场,破坏原有市场环境,毒害唐山人民。加上税务增重、生活物资实行“配给”制度,严重影响唐山商业正常发展。·

唐山大地震42周年:论唐山如何“逆袭” 从村庄到河北第一大城市

1942年,唐山小山大世界商城(来源·资料图片 翻拍·束文杰)

1945年,唐山终于摆脱了日伪政权近十年的统治。不过接下来三年多时间,唐山并没有迎来好运,虽说终于成为民国政府治下的“唐山市”(市府驻中山路,今新华东道路北区府旧址),并是当时河北省滦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地,然而面对唐山想要“复兴”的愿望,民国政府的回答是“不”,并在逃走的前一刻狠狠地捞了一笔。

唐山大地震42周年:论唐山如何“逆袭” 从村庄到河北第一大城市

1947年,唐山市区一角(来源·资料图片 翻拍·束文杰)

民国后期,行政区划方面,1945年底设十八镇,1947年合并为六镇,当年7月又改为六区(如下表1)。城市街道方面,1945年冬,主要街道加以易名(如下表2)。

唐山大地震42周年:论唐山如何“逆袭” 从村庄到河北第一大城市

唐山大地震42周年:论唐山如何“逆袭” 从村庄到河北第一大城市

直到解放前,城市面积74.25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11.18平方公里人口不足15万住宅建设面积149万平方米

日伪时期到民国后期,没有干货,只有繁荣之后的衰落和唐山人民的一声叹息……

解放后、地震前的唐山市

1948年12月12日,唐山市解放。当时的市界东至税务庄、西至铁匠庄、南至大夫坨、北至高各庄,六区。

唐山大地震42周年:论唐山如何“逆袭” 从村庄到河北第一大城市

唐山解放(来源·资料图片 翻拍·束文杰)

1949年3月,滦县的林西、赵各庄、唐家庄、古冶一带三十九村划归唐山市。同年6月,新建第七至十区。原滦县属东、西缸窑、马家沟、开平等三十二村划归唐山市;开平、马家沟第十一区,东、西缸窑第十二区。至此,唐山市共辖

12个区、128个行政村全市总面积563平方公里人口31.5万人

唐山大地震42周年:论唐山如何“逆袭” 从村庄到河北第一大城市

唐山市中心区图(来源·资料图片 翻拍·束文杰)

1950年5月22日,原12区合并为7区(1、5合第一区,2、3、4、6依原建制,11、12合第五区,7、8、9、10合第七区)。

唐山大地震42周年:论唐山如何“逆袭” 从村庄到河北第一大城市

1950年唐山市各区行政区划表

1951年1月17日,飞机场周围丰润、滦县24村划归唐山市,建立第八区(驻碑子院)。同年3月13日,滦县七区4村、丰润县四区6村、十一区14村划归唐山市。次年3月7日,丰润县19村、滦县123村、丰南县43村,共185村划归唐山市。6月17日,滦县7村、丰润县4村划归唐山市。至此,唐山市共辖10个区、265个行政村人口56.9万人

唐山大地震42周年:论唐山如何“逆袭” 从村庄到河北第一大城市

1953年,唐山市职工疗养院(来源·资料图片 翻拍·束文杰)

1954年,唐山市依据“行政村制改乡制”,在郊区和矿区的行政村进行划分。第一、二、四、六区不划乡,第三、八、九、十4个郊区和第五区(缸窑片)、第七区(东矿片)共250村,划分52乡。唐山市辖10个区、52个乡、74个居民委员会。1955年3月,第一、四区合并为

路北区,驻乔屯北街原第四区旧址,面积24.46平方公里,人口12.75万人;第二、六区合并为路南区,驻裕善里,面积6.94平方公里,人口9.41万人;第五区改缸窑区,驻东缸窑,面积35.87平方公里,人口4.71万人;第七区改东矿区,驻林西,面积134.16平方公里,人口17.91万人;第三、八区合碑子院区,驻碑子院原第八区旧址,面积160.65平方公里,人口9.32万人;第九、十区并洼里区,驻洼里,面积175.47平方公里,人口7.22万人。唐山市共辖6个区全市总面积537.55平方公里人口77.83万人

唐山大地震42周年:论唐山如何“逆袭” 从村庄到河北第一大城市

1956年10月18日,路北区、路南区、缸窑区城市部分合并为市区,驻原路北区旧址;碑子院区、洼里区、缸窑区农村部分合并为郊区,驻开平镇;东矿区改矿区,驻古冶。同年,市区建立街道办事处31个,重建居民委员会225个;郊区建立高级农业合作社105个;全市52个乡合并19个区(1个乡级镇、1个民族乡;郊区15个区、矿区4个乡)。全市总面积563平方公里人口74.8万人

唐山大地震42周年:论唐山如何“逆袭” 从村庄到河北第一大城市

1956年,西山路小学(来源·资料图片 翻拍·束文杰)

1958年12月,丰润区(13个公社)和滦州区(9个公社)并入,原3个区20个公社增至5个区42个公社1842个自然村人口192.29万人

唐山大地震42周年:论唐山如何“逆袭” 从村庄到河北第一大城市

1950年代,唐山火车站广场(来源·资料图片 翻拍·束文杰)

1959年1月13日,丰润县和滦县撤销,两县部分地区划归唐山市。同年6月8日,唐山专区和唐山市合并(篇幅有限,以下仅列市辖区变化)。10月21日,柏各庄农场改柏各庄区,划归唐山市。1960年3月15日,郊区撤销,原郊区洼里公社划归东矿区;碑子院12村建市辖唐山果园(1965年改公社),其余划归市区。当年4月2日,唐山专区撤销,唐山市成为省辖市。当年年底,唐山市辖3区、2市、7县124个公社人口611.5万人

唐山大地震42周年:论唐山如何“逆袭” 从村庄到河北第一大城市

1959年,唐山市工人文化宫(来源·资料图片 翻拍·束文杰)

1961年7月23日,唐山专区恢复,唐山市改地辖市。次年1月2日,市区改划河滨区(陡河以东)、路南区(建国路以南)、西山区(陡河以西)、开平区(开平)、东矿区(矿区)。1962年,唐山市辖5个区18个农村公社16个街道办事处304个居民委员会人口87.5万人

唐山大地震42周年:论唐山如何“逆袭” 从村庄到河北第一大城市

1962年,唐山市图书馆(来源·资料图片 翻拍·束文杰)

1963年4月7日,河滨、西山两区合并为路北区,7公社和洼里公社划归开平区。1964年5月30日,滦县8个村划归东矿区,12月1日设范各庄公社。1964年12月21日,开平区郑庄子公社19个村划归丰润县,越河公社7个村划归丰南县。1965年7月27日,开平区撤销,缩小东矿区,郊区成立(原开平区、东矿区7个公社、果园公社)。当年年底,唐山市辖4个区25个街道办事处19个公社385个居民委员会337个生产大队人口93.35万人

唐山大地震42周年:论唐山如何“逆袭” 从村庄到河北第一大城市

1960年代,唐山市政府交际处2号楼(来源·资料图片 翻拍·束文杰)

1966年至1976年,市区区划与市界均无变化。

唐山大地震42周年:论唐山如何“逆袭” 从村庄到河北第一大城市

1975年,唐山钢厂(来源·资料图片 翻拍·束文杰)

笔者敲到此处,干货满屏。这二十八年间,市辖区行政区划变化多端,特别是1960年前后地市合并又恢复。巧妙的是,唐山的经济状况和区划的变化一样,跌宕起伏,在曲折中发展。当然,随着建国后经济的恢复和转好,城市开始大规模建设,一批批工人住房(如增盛里第一工人新村、新立庄平房、古冶林西矿工家属住房等)和城市公园([凤凰山]劳动公园、人民公园[今大钊公园])、长途汽车站、剧场、图书馆等公共设施开始兴建,火车站进行扩建,市区第一条沥青马路“新开路”修建。

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96.3万平方米,逐渐由平房向楼房过渡。1975年,市区已建有各类楼房600多幢,市区中心逐渐向新市区(今路北区百货大楼以西)转移,当时的城市建成区面积达66平方公里人口110万。1976年,唐山市工业企业394家(1949年158家),学校408所(1949年224所),医院57所(病床5514张,1949年为7所、502张),城市道路279公里路灯6425盏公共汽车运营线路14条汽车29部自来水厂5座凿井28眼市区297条街道全部绿化,凤凰山公园、人民公园、冀东烈士陵园、车站公园、东矿区林西公园、北寺公园,总面积62公顷

唐山大地震42周年:论唐山如何“逆袭” 从村庄到河北第一大城市

1976年,路南区鸟瞰(来源·资料图片 翻拍·束文杰)

唐山大地震和震后的唐山市

唐山的命运是坎坷的,清末刚从小村建成工业重镇,西方列强瞅上了(篇幅所限,文中不作详述);到了民国,消停一段时间,好不容易发展起来了吧,日本人又来了,过了十年到了民国政府手里还是落不到好,更是衰落的厉害。终于1948年末,唐山解放,又一次迎来了春天,然而并没有那么平坦,这不夏天的霹雳划过唐山的天空,大地震……

唐山大地震42周年:论唐山如何“逆袭” 从村庄到河北第一大城市

1976年,路南区地震中心(来源·资料图片 翻拍·束文杰)

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地震,这座初步形成现代规模的重工业城市成为一片废墟,总共造成24.2万人死亡(市区14.9万人)、16.4万人重伤,工业厂房60%以上震毁,各种工业设施损坏54%。当年11月,即制定《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次年5月14日,上级原则批准。

唐山大地震42周年:论唐山如何“逆袭” 从村庄到河北第一大城市

1976年,地震后的唐山火车站(来源·资料图片 翻拍·束文杰)

唐山市设想震后恢复和建设分三片,东矿区(人口约30万)、老市区(路北区,人口约25万)、新区(丰润县城关东,人口约10万),1977年5月14日,上级原则同意。1979年5月4日至次年2月,原范各庄公社建立

开滦煤矿工农新区。1979年5月1日,芦台农场和汉沽农场划归唐山市。

唐山大地震42周年:论唐山如何“逆袭” 从村庄到河北第一大城市

1976年,新华中道(来源·资料图片 翻拍·束文杰)

1980年4月10日,果园公社改市辖果园。同年9月16日,唐山市新区成立,面积117平方公里。当年,新组建唐山发电总厂(唐山、陡河、新区3个生产厂),总装机容量200万千瓦。当年年底,唐山市辖5个区

(路南、路北、东矿、郊区、新区)、1个管委会(果园)、2个农场29个街道办事处26个公社总面积1034平方公里城区面积94平方公里总人口129.28万人

唐山大地震42周年:论唐山如何“逆袭” 从村庄到河北第一大城市

1981年9月,建设路和新华道(来源·资料图片 翻拍·束文杰)

1982年1月9日,路北区京山铁路以东地区划归路南区。同年3月30日,开平区恢复,原郊区的区域。1983年3月3日,唐山地区撤销,实行市管县新体制。当年年底,唐山市辖5个区、10个县、2个农场30个街道办事处、8个镇、348个公社、706个居民委员会、5716个生产大队总面积13472平方公里总人口598.13万人

唐山大地震42周年:论唐山如何“逆袭” 从村庄到河北第一大城市

华新纺织厂和唐山印染厂(来源·资料图片 翻拍·束文杰)

1984年,将原路北区新华道以南部分划归路南区,调整后的路南区10个街道办事处面积24.63平方公里人口18.5万人;路北区11个街道办事处面积54.57平方公里人口32.7万人。当年下半年,公社改乡(镇),生产大队改村民委员会。同年12月15日,成为全国13个较大城市之一

唐山大地震42周年:论唐山如何“逆袭” 从村庄到河北第一大城市

西山居民小区(来源·资料图片 翻拍·束文杰)

1979—1985年,国家投入建设资金近50亿元钢材50万吨木材50万立方米水泥250万吨全市恢复建设竣工总面积达1770多万平方米,其中市区住房面积1100多万平方米工业及其他建筑面积670多万平方米。至1986年,市区有226600多户居民迁入新居占总户数的98.5%人均居住面积6.3平方米

唐山大地震42周年:论唐山如何“逆袭” 从村庄到河北第一大城市

1985年1月,冀东水泥厂(来源·资料图片 翻拍·束文杰)

1986年底,恢复重建唐山基本完成。当年数据:

市区总面积1090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1218.06万平方米,住宅小区132个,工业企业989家。社会总产值(GDP)109.82亿元,国民收入49.73亿元,工农业总产值90.49亿元。公共汽车319部,运营线路19条,线路总长度318公里。5区恢复和新建水厂9座,日供水24.6万立方米,供水普及率100%;市区路灯16612盏。市区集中供热总面积447.1万平方米(不含锅炉房供热面积),热化率占公民用总建筑面积24%以上。城市煤气供应613万立方米焦炉煤气,外购6634.8吨液化石油气和462万立方米瓦斯气,为城市9.7万居民和部分福利事业提供气体燃料,气化率35.8%。全市有树木203.21万株,园林绿化面积936.3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11.05%。公路通车里程3909公里,各类客货汽车27167辆。铁路2条干线、4条支线,总长786.17公里,当年完成客运量759.9万人次,货运量13523.8万吨,占天津铁路分局货运量50%,运输收入占天津铁路分局30.2%。邮电通讯系统11家中型企业,152处邮电局所,长话线路267条,市话交换机总容量18760门,自动机容量16900门,电话33344部,农村96.4%乡镇设电话交换机,76.9%农村通了电话。商业、饮食、服务业网点68945个,从业人员16.09万人(市区16570个,54684人)。外贸企业22家,出口单位212个,年收购总额3.3亿元,出口商品137种。职工年平均工资1277.85元,城市居民每百户职工家庭拥有电视机90台(彩电7台)、录放机39台、洗衣机62台、自行车217辆、摩托车2辆、电冰箱3台。

唐山大地震42周年:论唐山如何“逆袭” 从村庄到河北第一大城市

1986年,新唐山鸟瞰(来源·资料图片 翻拍·束文杰)

1995年2月,东矿区改建古冶区。2002年3月丰润县和新区合并为丰润区,丰南市改建为丰南区。2003年10月,汉沽农场、芦台农场分别改为管理区、经济开发区。

唐山大地震42周年:论唐山如何“逆袭” 从村庄到河北第一大城市

1994年,新唐山(来源·资料图片 翻拍·束文杰)

新市区街道,东西为“道”(新华、南新、国防、西山、北新等7条,全长18华里),南北称“路”(建设路等9条),主、次道(路)和支道(路)50多条,全长150多公里。

结语

终于,花费了一天时间,查阅多部资料书籍,完成了这篇上下一百四十年唐山城市发展简史。停下笔来,又想起听了两年的唐山站的播报声:“唐山是一座英雄的城市……”确实,唐山的命运如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命运坎坷曲折,但唐山人不卑不亢、不屈不挠,终于在崎岖中将唐山一步步从当年清末冀东大地小村庄发展成为河北省第一大城市。不久前的8月28日,是唐山大地震42周年的纪念日,笔者献上此文,赠送给我的“第二故乡”河北唐山,祝愿唐山这座美丽的城市发展越来越好!

唐山大地震42周年:论唐山如何“逆袭” 从村庄到河北第一大城市

我的母校——唐山师范学院


  • 参考:《唐山百年写真》、《穿越时空看唐山》、《唐山市志》等。
  • 运营:束文杰
  • 编辑:束文杰
  • 制作:町甽融媒体工作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