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版《红色》来了!老照片带你重回三水抗战烽火岁月!

凭栏一片风云气,

未作神州袖手人。

在芦苞北江大堤的一处空草地上,

埋藏了一段地下党员的传奇故事...

现实版《红色》来了!老照片带你重回三水抗战烽火岁月!

1940年7月,时中共三水县工委自筹资金,派地下党员麦少华等人以三水县妇女工作委员会名义,在芦苞镇冠芳茶楼下开办三八消费合作社——其在中共三水党史上又称为“三八书店”。

1940年,时三水县城已经陷落2年,也是芦苞第一次陷落的前1年。当时,芦苞镇因为背靠北江水运而成为战时重镇。国、共及敌伪各方势力云集,麦少华等人在这个时候以三八书店为阵地,搜集情报并秘密出售《新华日报》《大众哲学》和《新妇女》等进步书报,成功开辟了中共三水地方组织的宣传阵地。

78年过去,亲历者也许大多已经作古,昔日冠芳茶楼也因为防汛需要而被拆除。昨日,天飘起潇潇细雨,在芦苞镇北江大堤防汛路一处空草地上,记者找到了原冠芳茶楼遗址。

现实版《红色》来了!老照片带你重回三水抗战烽火岁月!

冠芳茶楼-三八书店由于防汛需要已经拆除,现为一片草地

78年前,在芦苞这片战云密布的土地上,这个名为三八书店的地下党员活动点,跟那一名叫做麦少华的女子,又有过什么样的风云往事?

为进步青年输送精神食粮

在三水区委党史研究室,珍藏着一份题为《战斗在国民党统治区》的手抄稿。该手抄稿由故事的主人翁麦少华口述,其子陈作整理。

现实版《红色》来了!老照片带你重回三水抗战烽火岁月!

陈作笔录整理其母亲麦少华的口述革命历史文稿

1981年,中共三水县委党史办公室成立,为了抢救党的历史资料,组织一批新中国成立前曾在三水工作、活动过的地下党员回忆革命历程,以反映中国共产党各时期的历史情况。

一段中共三水地下党员开展活动的往事由此浮出水面。

1923年,麦少华出生于泰国曼谷市一个华侨家庭,1936年随家人迁回芦苞麦街居住。1938年10月,广州沦陷,同年秋,侵华日军进犯三水。时年16岁的麦少华按规定参加妇女社训队,进行了3个月的军训,之后参加了“永清乡同乐会”,在芦苞、大塘交汇一带宣传抗日。

现实版《红色》来了!老照片带你重回三水抗战烽火岁月!

麦少华旧照

“我记得,我唱的第一只抗战歌曲是《太行山下》,是当时地下党员曹惠芬教唱的。”

据麦少华口述,她是社训队中年纪最小的一个。但是从那时候起,她就投身抗日救亡运动的大潮,跟伙伴们向群众演出大型话剧《台儿庄之战》、《凤凰城》、《麒麟寨》以及街头话剧《放下你的鞭子》等。

不久,在地下党员李静音、叶涤如的帮助和关怀下,麦少华阅读了《苏联的妇女》等革命书籍,并由此明白到许多革命道理,如妇女也可以出来参加工作和革命。1940年4月2日,麦少华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麦少华接受组织委派,到芦苞墟冠芳茶楼开办三八书店并担任领导工作。

现实版《红色》来了!老照片带你重回三水抗战烽火岁月!

冠芳茶楼-三八书店遗址区域示意图

“这是一间我地下党组织开办的,以合法身份秘密宣传我党进步书籍的合作书店。”

麦少华在口述中表示,那个时侯,西南已经沦陷,中共的活动重点放在芦苞、乐平一带,三八书店除了销售一些小型日用品,主要销售《新妇女》、《新华日报》、《大众哲学》等进步书籍,借此向群众传播革命道理和进步思想,争取爱国志士和进步青年对中共的认识及支持。

“这个书店开业后,每天都有进步青年和群众来购买进步书籍,有些进步青年还小声问我是否有新到的内部书籍(即进步书籍)。”

麦少华说,随着三八书店的影响力扩大,它已经成为当时中共在芦苞的一个联络点。

在斗争中缔结伉俪

然而革命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的坦途。三八书店常常受到国民党特务的监视,一次他们派人到书店大肆检查,并封存了一批进步书籍。麦少华按照组织的指示,“他们封一批,我们又进一批。因为永远封不住我们宣传抗日真理的决心。”

到1941年春,地下党组织又根据斗争形势的需要,将麦少华安排到三水县政府政工队工作。这是一个由中共控制的宣传抗日的县政府机构,麦少华等地下党员到芦苞墟对岸的曾洲、卢洲、文州和叶洲一带办了一个妇女识字班,每天晚上花2小时来教当地妇女识字和抗日歌曲。

1942年冬,芦苞墟再度陷落,加上当时中共广东省委被破坏,上级党组织决定停止广东党组织的活动,并通知留守三水的麦少华、陈明燊、张心吾停止组织活动。同时,根据组织安排,陈明燊、麦少华结成夫妻,以夫妻关系为掩护继续开展地下工作。此后,陈明燊以秘密党员的身份加入国民党,并担任国民党三水县保警二中队副中队长,麦少华则到范湖中心小学做老师。

现实版《红色》来了!老照片带你重回三水抗战烽火岁月!

陈明燊、麦少华夫妇

不说不知道,陈明燊不仅跟麦少华一样同为中共地下党员,而且有着相近的经历。

1937年,17岁的陈明燊在三水中学读初二,是学校抗日宣传队的成员。1938年秋,三水民众自卫抗敌后援会组织敌后工作团进行抗日宣传,不久后,他在19岁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组织的安排下,陈明燊直接打入国民党内部。1940年夏,组织把陈明燊派到三水国民兵团当训政员。随后,陈当上了兵团第一大队第一中队第二小队队长。在多年抗战中,陈明燊多次上战场杀敌。

现实版《红色》来了!老照片带你重回三水抗战烽火岁月!

陈明燊旧照

1948年,陈明燊负责将当时的粤桂湘边纵政委兼司令员梁嘉安全转移到了四会。

1949年8月,为迎接解放,陈明燊与中共南三花工委抽调党员沈革、沈柏星、陈正宇、金敬以及珠江地工委直接委派的张云等成立党支部,积极进行策反工作,争取二中队起义。解放军南下到境时,二中队交出武装。

为革命事业奉献终生

“我的妈妈今年95岁了,5年前就长期在区人民医院康复科接受康复治疗。而父亲,在2009年故去。”

今日,记者联系到了麦少华的大女儿陈红。

陈红生于1945年11月,在她幼年的记忆中,“我妈妈年轻的时候十分漂亮,常常穿旗袍,是蓝底白花的样式,官太太味十足。”

“因为我爸爸是国民党军官,妈妈为了配合他的工作,才不得不这样打扮。解放后,这些旗袍都改成衣服给我弟妹穿了。”

陈红解释说,父亲陈明燊和母亲麦少华都是地下党员,他们的床头,有一把用红丝带包缠的手枪。

现实版《红色》来了!老照片带你重回三水抗战烽火岁月!

陈干向记者回忆起父母的往事

1943年夏,麦少华奉调特务大队工作,主要负责抄写敌伪情报。一次,当时被称为“芦苞皇帝”的欧芳的大儿子欧桂良指示其爪牙用竹篸禾秆草将一批子弹偷运到沦陷区,麦少华及时揭露了这一阴谋。

1945年9月,抗战胜利后,麦少华又根据组织安排到范湖墟中心小学当教师,继续以教师工作为名作掩护,秘密印发了许多革命传单。据麦少华儿子陈作回忆,当时麦少华所住的房间正是秘密印刷传单的地方,工具非常简陋,只有一张扫油用的木履胶皮,一块钢板和一些蜡纸,“传单数量较多,母亲需抄写后要进行油印,手也因为抄写太多而生出了厚茧。”

但正是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麦少华印刷了许多切合当时革命斗争形势需要的传单,团结了一批可以团结的中间人士,对某些捣乱分子也起到了很大的震慑作用。

现实版《红色》来了!老照片带你重回三水抗战烽火岁月!

解放后的陈明燊(右二)

1949年10月,三水、南海解放,麦少华奉命到佛山警备司令部接收“大天二”(即当地土匪)的武装。次年夏,麦少华又以军事代表身份回到三水开展接收电话所工作。夫妻俩潜伏十年,又马不停蹄投身到新中国的建设中。

“陈明燊退休前为三水县直属机关委员会副书记,麦少华退休前为三水县饮食服务公司副主任,二人为革命斗争和三水地方发展奉献了毕生精力和心血。”

现实版《红色》来了!老照片带你重回三水抗战烽火岁月!

今年,在三水全面梳理全区红色资源过程中,与麦少华有关的原冠芳茶楼及三八书店遗址被挖掘发现,而事实上,英雄的事迹,早已铭记在后人心中。早在1980年,中共三水县委会、三水县人民政府、人民解放军三水县大队赠予陈明燊家属“革命之家”和“光荣之家”称号。

来源 | 佛山日报·今日三水

文 | 佛山日报记者 杨立韵 实习生麦嘉豪

图片 | 佛山日报刘文伟 区委党史研究室供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